孕媽內分泌易「出錯」 產後也勿大意

2021-01-12 新華網客戶端

  

  由於激素水平的變化,懷孕期間很多孕婦受到不同程度的內分泌問題的困擾。妊娠期糖尿病為何偏偏「盯」上你?妊娠期糖尿病可以預防嗎?懷孕期間得了甲亢,擔心吃藥影響孩子怎麼辦?針對孕媽的這些疑問,近日廣州日報健康有約「名醫大講堂微課」特地邀請了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內科、MICU主任羅毅平主任醫師,為大家答疑解惑。

  男女都可能內分泌失調

  內分泌失調是生活中高頻出現的一個詞,到底什麼是內分泌失調?羅毅平介紹,醫學上來說所有能分泌激素的器官都屬於內分泌系統,如中樞下丘腦垂體、甲狀腺、乳腺、胰腺等器官。正常情況下,內分泌器官有規律地釋放激素。

  所謂內分泌失調,即內分泌器官在分泌激素時出現了紊亂,主要表現為激素分泌總量和激素分泌節律出現異常。如當體內雄激素分泌過多、皮脂腺分泌油脂過多時,就可能出現痤瘡。

  除了身體生理方面的因素,作息紊亂、心理因素等也會導致內分泌器官功能的失調。羅毅平指出,從醫學角度而言,男女都可能出現內分泌失調,不過可能女性由於情緒波動相對較大等因素表現得更為明顯。

  孕期內分泌為何易「出錯」?

  內分泌失調不僅會讓人變醜,還可能導致一系列內分泌疾病,尤其對於孕婦這樣一個特殊群體,很容易出現糖尿病、甲狀腺功能異常等疾病。

  羅毅平介紹,糖尿病、甲狀腺疾病基本上佔臨床妊娠期內分泌疾病的95%以上,非常常見。

  「懷孕十月,女性朋友的激素經歷了一個巨大的改變。」羅毅平解釋,垂體能分泌大量的激素,並指導其他內分泌器官分泌激素,是內分泌系統的「司令官」。女性孕期垂體體積增至正常135%,代表整個內分泌系統都將出現巨大的變化。

  具體來說,懷孕前人體會分泌一系列激素為受孕做準備,懷孕期間為了滿足孕媽和胎兒的正常發育身體也會做出調整,產後哺乳期同樣也會有泌乳素等激素的增加來適應身體需求。

  「糖媽媽」勿忽視產後血糖監測

  據統計,在中國每100個孕婦當中就有3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羅毅平指出,一般從三個層面判斷是否為妊娠期糖尿病高危人群:年齡大於35歲、肥胖、缺乏運動等,有糖尿病家族史,或出現過不明原因的胎停、既往孕期有糖尿病等孕媽罹患妊娠期糖尿病的風險更高。

  正處備孕期的女性如何預防妊娠期糖尿病?羅毅平建議日常均衡攝入營養,注意少食多餐,儘量減少高升糖食物的攝取,維持一定的運動。

  當出現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及體重減輕等糖尿病「三多一少」典型症狀時,需警惕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生。羅毅平強調,孕媽一定要正規產檢,以便在還沒有出現典型症狀時早期揪出糖尿病。

  很多「糖媽媽」擔心進行胰島素治療會影響寶寶。羅毅平介紹,一般通過飲食控制、營養治療、運動調整等方式,八九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不需要使用胰島素治療即可控制好血糖。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控制大有講究,可到醫院營養科尋求專業的飲食指導。即便需要使用胰島素治療,孕媽也不必過於擔心,目前可用於妊娠期使用的胰島素對寶寶是安全的。

  有些「糖媽媽」產後血糖恢復正常,認為可以完全放下心了。「千萬不能有這樣的概念。」羅毅平介紹,約三分之一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產後會有糖尿病或糖耐量異常,15%的糖耐量異常患者會得糖尿病,而且與正常女性相比,有過糖尿病史的女性終身得糖尿病的機率要高出七倍,因此產後也要注意生活方式的調整。

  針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臨床上建議產後6~12周之間、產後一年應複查糖耐量試驗(OGTT),評估整體糖代謝情況,以後每隔兩到三年進行一次,終身定期檢查。

  心率增快、容易飢餓不代表一定是甲亢

  「甲狀腺疾病在內分泌疾病中是非常有特色的一種疾病。」羅毅平指出,甲狀腺疾病和個人的精神狀態、作息情況、飲食習慣等息息相關,長期熬夜、長期處於緊張精神狀態者比較容易得甲亢,且甲亢好發於育齡期和青春期的女性。

  甲狀腺功能每一項指標的意義不同,臨床上通常通過甲狀腺三項、甲狀腺五項、甲狀腺七項來監測甲狀腺功能。

  女性懷孕之後其甲狀腺球蛋白會出現生理性增高,因此孕12周之前判斷甲亢需要很多證據的支撐,不能單憑甲狀腺激素水平升高確診是妊娠合併甲亢還是妊娠期一過性甲亢。

  此外,孕期出現心率增快、容易飢餓等現象,並不代表一定得了甲亢,還要注意和早孕反應進行區分。

  目前一般通過三項指標監測妊娠期甲狀腺功能,即促甲狀腺激素水平(TSH)、血清游離甲狀腺素水平(FT4)、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TPO-Ab)進行判斷,建議孕媽在孕八周之前做甲狀腺功能篩查,如果有異常,及時到專科就診。

  研究表明,所有的甲狀腺疾病,尤其是甲亢,有1%的機率遺傳給新生兒。因此甲狀腺疾病媽媽生下寶寶之後,一定要對寶寶的甲狀腺功能進行追蹤,一般追蹤到兩歲以上。(全媒體記者王婧)

相關焦點

  • 產後內分泌易「出錯」,切記勿大意!
    產後媽媽的身子虛弱,情緒容易受影響,而產後的內分泌仍處於紊亂階段,這時女性調節內分泌變得非常必要。媽媽的身體在寶寶出生後就開始出現各種變化,產後哺乳和護理寶寶佔據了媽媽大部分的時間,而身體內分泌激素也受到影響。如何更好的調節才能恢復到產前的最佳狀態呢?
  • 產後這幾周內恢復月經的寶媽,恭喜你子宮條件好,多半是易孕體質
    什麼是易孕體質?即身體條件符合受孕條件,容易懷孕的健康體質。比起那些備孕多年卻沒消息的女性來說,她們可以說是上天的「寵兒」。並且要注意的是,這往往也是易孕體質的表現,短期內不打算再要孩子的話,在安全措施方面就萬不可大意。生完孩子這時候來月經,說明是易孕體質通常情況下,產婦大約在產後1個月左右,腦垂體對下丘腦所分泌激素的反應恢復正常,並重新恢復排卵,大約在排卵後2周內月經復潮。
  • 孕媽需要更多的寬容和理解!
    一方面,孕期孕媽要保證自身和胎兒的雙重營養吸收,必然要比平時吃得更多更營養,然而食物中有的營養並不能完全被吸收,而有的則容易營養過剩,再加上食物中過多的油脂還會導致孕媽發胖。另一方面,因為懷孕影響,孕媽體內的激素水平會發生變化,雌性激素增加,雄性激素減少,這也會影響體內肌體肌肉的分布和含量,造成脂肪堆積,從而使孕婦體重增加,身材發胖。
  • 孕媽產後做好這四點,能讓乳房「二次發育」,別不信!
    相信孕媽們一定體驗過孕期的乳房變化,尤其是到了孕晚期,往往這時候孕媽的乳房的大小都能夠讓原本嬌小身軀的孕媽們感到一絲欣喜。乳房是女人們的第二性特徵,幾乎所有的女性都希望自己能有「傲人」的資本,所以孕期和產後的乳房護理至關重要,做好了一定可以讓媽媽們的乳房「二次發育」,孕媽和產婦們一定要抓住時機啊。很多孕媽都會說,產後因為哺乳的原因導致乳房下垂變小,其實這完全是自己護理不到位的原因,只要護理得當,能夠在孕期減肥的過程中,留下乳房內的脂肪量,是完全可以做到乳房的「二次發育」的。
  • 產後月經沒來,會「排卵」嗎?產後多久是「安全期」?
    在分娩後,女性體內的激素就會發生變化,生殖器官以及生殖內分泌軸都會慢慢恢復到懷孕前到狀態,因此,產後月經也會逐漸恢復。 根據統計,產後不哺乳的孕媽恢復月經的時間大約55-60天左右,也就是說,產後不哺乳的孕媽大約在產後的40-50天就會恢復排卵。
  • 孕晚期「恥骨痛」到懷疑人生,四類孕媽最易發生,別傻傻只會幹熬
    有些症狀很多人是第一次經歷,不知如何處理,不敢用藥,但又實在難熬,比如說恥骨痛,沒經歷過的孕媽一頭霧水,已經發生的則深受恥骨痛的困擾。在孕晚期隨著孕肚逐漸變大,不僅會對腹內器官造成壓力,下方承重的恥骨也很容易因負擔過重,縫隙逐漸被拉開。這這個過程中,孕媽就會感覺到明顯的酸痛,連帶著大腿根、下腹下的部位也一併疼起來。尤其是在孕婦改變姿勢或是翻身時尤為明顯。
  • 產後減肥應該怎麼做?產後孕媽需注意幾點,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很多的寶媽在懷孕時為了能讓寶寶身體健康,所以他們在懷孕期間吃了非常多的食物,可一直等到寶寶出生後很多的孕媽為了儘快恢復自己的身材,而產生了非常多的焦慮,很怕自己根本回不到和之前一樣的身材,今天我們就整理一下關於產後減肥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 產後馬上會用到的幾種物品,孕媽要提前準備,以免產後手忙腳亂
    孕媽在去醫院生產前都會準備生娃所需要的東西,尤其是寶寶用品,不論是衣服、奶粉、奶瓶、紙尿褲等,都準備得非常齊全。其實除了要給寶寶準備之外,孕媽也要提前給自己準備一下產後必須品,特別是下面這幾樣東西,一定要準備齊全,畢竟每一樣東西都是生完娃立馬就要用到的。
  • 母乳餵養的孕媽,產後恢復要結合運動,這些運動注意事項要知曉!
    母乳餵養可以說對寶寶的好處那是很多的,在母乳餵養的同時,我們的孕媽們也會關注到產後修復的環節,都想要快速恢復到懷孕之初的狀態,於是,適量的運動也是非常有必要性的,當然,適當的運動也有助於母乳餵養。但是對於媽媽們產後恢復的運動上,有些事情就不得不給大家提個醒了!孕媽們產後多久才適合鍛鍊身體呢?
  • 懷孕後,孕媽若有這些習慣,可能易變成易胖體質,早知早受益
    但是許多孕媽媽媽仍然不能面對她們不斷增長的體重。都說愛美是女人的天性,但是真的有很多女人因為懷孕而身材走樣。曾經纖細的腰身似乎已經是前世的事了。而且生了孩子之後,不知道該怎麼辦。我從容易瘦的體質變成了無論吃什麼都容易胖的體質,生孩子之前也不容易瘦。其實這和孕期的一些不良習慣有關。當你懷孕的時候,如果孕媽有這些習慣,可能很容易讓你變得容易發胖,你應該及早改正。
  • 產後42天複查,寶媽和寶寶不想日後受罪,這九項檢查最好不要落下
    」實際上,醫生建議的產後42天的檢查並不是只針對於孕媽自己,寶寶也同樣需要檢查。更重要的是,這次檢查完全不像一些寶媽想得那樣多餘,它的重要性已經被許多寶媽給忽視了。產後42天的複查,做和不做的差別很大,寶媽別大意我們都知道,孕媽在懷孕的過程中,因為孕育寶寶的需要,孕媽的身體會發生巨大的變化。最明顯的就是孕媽孕肚隨著月份的增加而變大。實際上,孕媽身體內部的變化遠比孕肚形狀的變化更大。
  • 很多孕媽恥骨痛,不用慌!教你7個護理可緩解,還有助產後恢復
    本文由蘿爸原創分享,歡迎關注、留言,本期蘿爸分享的內容是:很多孕媽恥骨痛,不用慌!教你7個護理可緩解,還有助產後恢復。十月懷胎是段奇妙的人生旅途,在孕育寶寶的日子裡,孕媽們親身體會了懷孕的酸甜苦辣,各種滋味讓孕媽們一輩子都難以忘懷。
  • 胎兒缺氧後果嚴重,3個方法判斷「是否缺氧」,孕媽們別大意
    擔心懷不上,擔心發生胎停流產,擔心胎兒有畸形、擔心產檢不能順利通過,擔心胎兒胎心不穩定,擔心早產,擔心分娩不順利…… 到了懷孕晚期,孕媽最擔心的就是胎兒缺氧的問題,生怕因為各種原因導致胎兒缺氧而發生危險。可是,在孕期孕媽也不能通過肉眼看到胎兒的活動情況,不能及時地看到胎兒發生缺氧。
  • 孕早期孕媽有五種表現,多半是胎停育趕來的前兆,四周內抓緊處理
    文 | 幸孕姐(擁有本文版權,歡迎分享轉發)在生娃這件事情上,其實是孕媽和胎寶共同經歷「八十一難」,其中一大難關就是胎停育,雖說它的發病率很小,一般不到1%,但是孕媽年齡越高,發生胎停的機率也會大大提高,因此尤其高齡孕媽千萬別大意。
  • 普通孕媽產後的「整形術」,健身實現永葆青春
    導語:擁有一個完美的身材是每一位女性都夢寐以求的,但是卻有一些人群卻對自己突然變胖的身材是一點辦法都沒有,她們就是產後媽媽,原本產前的身材是那麼完美,可產後的身材卻突然判若兩人,但是這也不是每個產後媽媽的狀態,也有一些產後媽媽的身材甚至比產前還要好。到底是為什麼呢?
  • 孕早期孕酮低,對身體有這些傷害,提醒寶媽別大意
    從受精卵著床後開始,需要漫長的時間才能迎接新生命的降臨,而在這期間孕媽們需要時刻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和胎兒情況。因為胎兒在發育期間是非常脆弱的,孕媽們的一舉一動都關係到了胎兒健康,特別是孕早期胎兒成形階段,最不能忽視的就是「產檢」。
  • 懷孕7個月被恥骨痛盯上,禍首是孕期一個壞習慣,三類孕媽易中招
    於是,醫生向楠楠給出了一系列的建議,而遵從醫囑的她,不僅緩解了疼痛,產後修復也非常順利,甚至後續生二胎的時候,恥骨痛再也沒有找上門,自己也享受了如閨蜜般的自在懷孕生活。孕期為什麼會出現恥骨痛?通常,當恥骨縫隙在9mm內,都屬於正常範疇,孕媽不會感到明顯的不適,但如果受外力作用導致其縫隙增大到10mm以上,那麼恥骨聯合處就會因巨大的牽扯力而產生疼痛感,也就是孕媽們常感知到的胯骨疼。
  • 易讓胎兒早產的幾類食物,孕28周一到,孕媽就該乖乖戒掉了
    由此可見,到了孕晚期的時候,孕媽的肚子已經快速膨大,子宮壁也變薄,需要避免受到強刺激,所以孕媽在飲食上確實需要忌口,那麼具體有哪些禁忌呢?孕28周一過,三類食物應少吃醫學上的早產定義為:孕28~37周之間分娩的寶寶,這類幼兒往往由於心肺功能尚且發育成熟,所以存活率比較低。
  • 懷孕後,這4件事容易引起宮縮,孕媽最好避開,千萬別大意
    生過娃的媽媽們都知道,孕期是一段煎熬又幸福的經歷,不論是在孕初期還是孕後期都有需要注意的問題,而孕媽媽們就要認真記住注意事項!孕期的媽媽們每天都會處於擔驚受怕的心理狀態,就連以前的好身材都會在懷孕之後大大的走樣,這對於愛美的年輕的媽媽們來說是更是難以容忍的。
  • 產後體重最多能掉多少?孕媽進來學
    執筆:喬蘇 編輯:王之風 定稿:蘇子後 每當孕媽擔心自己孕期吃的太多,產後很難減肥時,周圍的人就會告訴她,放心的吃吧,好好的補充營養,生完孩子自然就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