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葉問4》的播出,甄子丹的《葉問》系列也隨之結束。從拳打日本空手道,到腳踢英國西洋拳,再到同門切磋,本以為《葉問》不會有續作,但想不到的是現實中沒有去過美國葉問,卻在《葉問4》在美國成功出道,這一次,他面對的是老美對華人的欺辱,忍不住再一次出手的他,把美國海軍陸戰隊的軍官掀翻,架起了愛的抱枕,用愛的小拳拳教育了一番軍官。
拋開民族情懷,《葉問4》依然是近幾年比較好的武打動作電影。看完整部電影之後,這裡有兩個點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的。
01
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
電影的故事設定在1960年,這種思想在當時還是有很多人認同的,尤其是美國當時經濟出現了一個黃金時代,各項實力都遠超其他國,而自由民主的文化制度也讓人嚮往,中國則處在一個一窮二白的時候,美國有條件欺負唐人,唐人街在他們眼裡就是乞丐聚集地。甚至如今還有不少人舔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
17年的時候就有一位留學生稱「美國的空氣都是甜的」,那我只能祝你與糖尿病的友誼早點到來,天長地久無絕期。
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出國旅遊,網絡也越來越發達,大家會發現國外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美好。外國有的東西中國有,中國有的問題外國同樣有,甚至可能更嚴重,這時月亮就沒有那麼圓了。如果說二十年前我們還要忍,那麼七十周年閱兵就告訴世界,你要戰我奉陪。
經濟上美國要制裁中國,中國也有底氣進行反制裁。那麼下一個20年呢?外國的月亮還會比中國圓嗎?
02
中國功夫能打嗎
烏鴉火堂曾發表過一篇文章,裡面有對中國武術的一些真實的觀點。中華武術上下幾千年,吹是吹不出功夫在中國人心中超神的地位。武術來自於人類之間的相互的搏鬥,最初是力大者勝,力小的為了不吃虧就得學會用技巧,用狠招。上打喉嚨下撩陰。武術在古代是一種職業,和如今的格鬥競技理念是不同的,不是同一個概念。
正如當初的武狀元不是靠著耍花槍選出來的,江洋大盜靠的也不是放嘴炮,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不能打的大概率的都躺下了。
還記得明朝抗倭大將俞大猷,打倭寇俞家軍是專業的,武術打假,俞大猷更是歷史第一人,打的還是少林。在這兩本書中記載,俞大猷聽說少林武功很犀利,特意的去踢館,都是練家子的人,以德服人是不可能的,拳頭才是不變的核心競爭力。俞大猷見少林武術好看不好用,乾脆一個單挑少林一群,打的少林心服口服,恭敬地向他請教武術。我一直都懷疑金庸先生描寫鳩摩智何足道等到少林踢館的段落,就是參考俞大猷虐少林僧人改編的。
在葉問四中,美國大boss巴頓VS葉問,當時的葉問已經上了年紀,左手受傷,身患癌症,而巴頓年輕力壯,就算是同一個年齡段的量級還是不一樣。本來這就是一場不公平的對決。巴頓還對著葉問受傷的手使勁打,葉問立即反擊,劈眼掌,撩陰腿,標喉手都招呼上,巴頓立馬歇菜。
武術的初衷不是服務於比賽,而是打擊對手,所以中國武術對比的應該是古泰拳,古柔術這些具有殺傷性的技術,如今競技中的泰拳,柔道等都是為了適應比賽進行過改良的。傳統武術因為某些原因轉換得比較慢,或者說沒有轉變,就造成了如今中國武術看起來不能打的原因之一。
中國武術如今更多地用在強身健體和表演上,真正的武者很少參加競技比賽,還有不少所謂的大師,一招就撂倒十幾個人。在氣功的運用上,每個人都脫離了物理定律。這些給武術抹黑的行為建議到馬戲團去,畢竟這麼精彩的耍猴節目不多見,他們一定能在馬戲團的崗位上發光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