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微課的青少年電影素養教育課程設計研究

2021-01-10 中國電影網

電影是一種重要的媒介方式,由於易於接受和普及,語言障礙較弱,深受青少年的喜愛,也因此對青少年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產生了較強的影響。但日前電影市場日趨繁榮,影響作品質量良莠不齊,有些會涉及到暴力、色情等不適合青少年觀看的內容。因而,提升青少年的電影素養,亦即對電影的選擇能力和判斷能力就變得至關重要。

電影素養有多種定義,大多是指對電影的選擇能力和批判能力,對電影敘事的理解能力,對電影技術的了解能力,對電影真實和現實真實的區別能力以及電影製作的能力。1

電影素養的提升不僅可以幫助青少年培養批判性解讀電影內容的意識和能力,使其成為自主的電影媒介使用者,減少電影的負面影響,同時亦能提高對電影的批判與賞析能力。

一、電影素養教育溯源

媒介素養與媒介素養教育伴隨著大眾媒介的出現而誕生。1933年,英國文學批評家F.R.列維斯和丹尼斯·桑普森在在《文化與環境:批判意識的培養》一書中,率先提出了「媒介素養教育」的理念,「目的是在面對以電影為首的大眾傳媒所帶來的流行文化的時候,喚醒人們的批判意識」。2目前,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各種媒介形式的產生,媒介素養逐漸成為公民生活所必備的基本素養之一。

電影作為重要的媒介形式之一,其載體已經進入多元發展的階段,無線電視、有線電視和網絡媒體成為人們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青少年是最主要的觀影群體,「24歲以下的觀影群體佔據總人數的51.54%」3美國學者梅洛維茨曾經說過:「甚至在孩子們不被允許獨立穿過馬路之前,電視就陪著他們穿過了地球。」

因此,電影素養教育作為媒體素養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被提了出來。通過美國媒體素養研究中心4和《歐洲媒介素養憲章》5中媒介素養的定義,電影素養教育是指通過電影、電視等影像了解電影語言的表達方式,學習電影知識、技能,識別電影與真實生活之間的差別,並學會合法有效地創作電影,通過影像來表達自己,服務社會的技能。簡單地來講,電影素養教育應該包括三部分的內容,一是學習電影本體,包括電影學理論、電影語言表達方式;二是賞析電影,了解電影與現實之間的距離,批判地「看」電影;三是創作影像,具備通過影像服務自身服務社會的能力。

二、國內外青少年電影素養教育狀況

國內外青少年電影素養教育的發展並不均衡,歐洲無論是重視程度和實施時間及效果上都優於其他國家和地區。主持和推動電影素養教育的機構每個國家也不一,有社會機構如美國的「全國英語教師理事會」,也有政府為電影教育專門成立的機構如英國的「英國電影教育工作小組」等;教育形式豐富多樣,有課堂教育(如電影專業學歷教育),也有「非課堂式教育」(如廣播電視大學或遠程網絡教育等)。

在北歐,電影教育不僅被視為藝術教育,而且逐漸被認為是與讀寫同等重要的文化表述方式,可以作為表達自我的手段幫助少年兒童準確地與外部世界進行溝通。北歐政府、電影機構、電視臺等職能部門積極制定支持政策、提供經濟補貼,用來扶植兒童青少年電影。在這些舉措的推動下,兒童青少年電影取得藝術與商業的成功,一方面使得電影基礎教育能夠充分發展,另一方面也令出色的青少年從小有著良好的電影觀。6

法國強調「藝術與文化教育主要以藝術教學為基礎」,並對藝術教學內容做了具體規定:「藝術教學建立在藝術史和藝術學科的原理和實踐基礎之上,尤其是器樂和聲樂、雕塑藝術、視覺藝術、建築藝術、戲劇藝術、影視藝術……」。由此可見,法國藝術教學內容廣泛,形式多樣,影視藝術教育是其中的一種教育形式。法國國民教育部對藝術教學的組織和實施給出了更具指導性的意見,希望這種課程「保證藝術教學和其他藝術教育活動的一致性,使兩者和學生的個人體驗緊密相關,並在此過程中不斷豐富和多樣化」,「保證藝術教學的連續性,實現對邏輯性和實際操作的並重。」7

1998年英國電影教育工作小組成立,提出了「3CS」電影教育模式,包括「文化通道、批判理解和創造性活動」,最基本的特點是強調學生的參與和實踐。這是針對英國電影素養教育特定的背景提出的,具有獨特的內涵,取得了較大的成功,在英國青少年電影素養教育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8同時也給各國青少年電影素養教育帶來借鑑和啟發。

在美國,1929年 「佩恩研究」對有關電影影響青少年的各個方面進行了實證研究,結果顯示,電影確實對青少年產生了複雜而可見。1930年「海斯法典」規定刪除影片中不符美國公眾道德觀念的內容。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學界對影視影響的研究涵蓋了親社會行為、健康、家庭與人際關係等方面,結果表明,影視相關內容與個體的攻擊行為、親社會行為等方面確實存在正相關關係,而且正是由影視相關內容所引起的觀察習得與態度轉變導致了這種正相關關係。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美國的媒介素養教育逐漸受到社會和政府的重視,具有示範性的課程陸續推出,影響力逐步擴大。1994 年,美國總統柯林頓所籤署的《美國2000 年教育目標法》鼓勵學校在九個核心學科中制定自己的內容標準,其中藝術學科的內容標準包括了中小學的媒介素養教育內容。9由於美國電影文化產業的巨大影響,因此在該國媒介素養教育的發展過程中,電影素養教育一直處於重要位置。在美國,以往的電影研究類課程一般只在高等教育中才開設;近年來,得益於(美國)全國英語教師理事會(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English)等機構的推動,許多中學都開設了電影研究與分析方面的課程,特別是影像製作課程,主要教授學生製作非印刷文本的技巧,包括編輯、燈光和後期製作等;此外,教學中,通過對比電影與其他媒介形式,讓學生理解不同的媒介及媒介語言所各自具有的優勢和特點。10

國內對於青少年電影素養重視的較晚,但相對較為深入,做了大量的工作。

20世紀90年代初,山東省淄博市教科所自1993年開始將基礎教育中的影視文化教育問題列為重要研究對象,由此規劃成「關於在中小學開設影視文化課及學科教育體系的研究與實驗」,1997年這項課題被列為全國教育科學「九五」規劃教育部重點研究課題。

2015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頒發《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學校美育課程主要包括音樂、美術、舞蹈、戲劇、戲曲、影視等。各級各類學校要按照課程設置方案和課程標準、教學指導綱要,逐步開齊開足上好美育課程。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在開設音樂、美術課程的基礎上,有條件的要增設舞蹈、戲劇、戲曲等地方課程。普通高中在開設音樂、美術課程的基礎上,要創造條件開設舞蹈、戲劇、戲曲、影視等教學模塊。」特別提出美育課程增加「影視等教學模塊」。

三、國內青少年電影素養教育狀況調研

2016年3月至2016年7月筆者通過紙質問卷和網絡問卷對全國青少年電影教育狀況進行調研,目的是了解青少年對電影素養教育的需求以及指導今後電影素養教育工作的開展。基於調查對象是中小學生,調查問卷在設計時儘量做到題目簡單明了,以選擇題為主,調查選項涵蓋基本情況、校內外影視教育狀況、觀影途徑及選擇途徑的原因、喜歡的電影類型、未來的從影意願以及以影視教育的需求等方面。



圖 1 各省市接受調查的問卷數量示意圖

經過一學期的問卷調查,一共回收問卷529份,涉及全國27個省市,回收問卷較多的區域在東部沿海地區。

根據問卷調查情況得出以下結論:

(一)校外教育

現有的社會教育機構中,影視教育基本上圍繞比較熱門的表演、播音類課程開展;參加培訓的人員基本上集中在小學一到五年級;電影製作類、電影賞析類課程基本上沒有。

(二)校內教育

中小學開展影視類課程,多為輔助語文、英語及其他科目的教學而開展。

圖 2 中小學校內電影教育狀況各省市對比示意圖

開展電影素養教育較好的行政區域有北京市、上海市、遼寧省、浙江省、山東省等經濟比較發達地區的中小學,開設的課程名稱不一,如《影視文化》、《影視知識ABC》等;課程類型基本上以學校開設的校本課程為主,如浙江省上虞市謝塘鎮中心小小學、大連市第四十四中學、長春市第八中學11等;也有的學校以校內課程的形式開展,如山東省淄博市教學研究室在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中小學推廣的《影視文化》課程。北京地區的中小學電影素養教育課程主要以北京電影學院「高參小」項目開展,其他海澱區和西城區的部分學校也開展《影視鑑賞》、《經典賞析》等之類的課程,基本上以校本課程的形式。

(三)國內青少年電影素養教育存在的問題

1)整體對電影素養教育的認識不足,由於素養教育沒有升學的壓力,無論社會教育機構還是中小學對電影素養教育不夠重視。

2)電影素養教育的師資嚴重缺乏。多數以語文老師來代課,少數如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學校會外請少量的影視專業畢業的老師授課,學校本身配有專業教師極少。

3)沒有系統的課程體系。電影素養教育課程名稱、形式零散,沒有形成的課程體系,也沒有統一的教材。

4)青少年對電影素養教育的需求極其饑渴。青少年對電影素養教育的需求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觀影需求,即如何賞析電影的需求;二是創作需求,即如何製作影像、通過影像表達自己的需求。

圖 3 青少年觀影頻次調查結果示意圖

經過調研,71%的青少年觀影次數達到兩個月一次甚至頻率更高的地步,這充分說明他們的觀影積極性非常高,但觀看的影片卻五花八門,有《諜中諜》這樣的好萊塢商業大片,也有《盜墓筆記》這樣的魔幻電影,他們需要學習如何賞析電影,提高電影素養。同時,中學生使用智慧型手機的普遍性和拍攝的零基礎,讓他們非常迫切地想通過影像表達自己,微電影社因此在中小學蓬勃發展,電影製作知識成為他們的急需。

四、電影素養教育「微課」的引入

根據2016年筆者做的《中小學生電影教育情況調查問卷》,73%的被調查人會去電影院看自己喜歡的電影,80%的被調查人學校沒有開設電影素養教育課程但希望開設這類課程;由此可以看出,中小學生對電影素養教育課程的期盼。

但是師資匱乏和校內課時與電影時長的矛盾,導致電影素養教育在中小學校內教育體系中難以開展。因此,在青少年電影素養教育上,筆者建議引入「微課」這種授課方式,利用「微課」進行線上授課,理論知識和拍攝電影等知識可做線下面授,利用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法普及電影素養教育。

簡單來講,「微課」是由「微」和「課」來組成,「微」是指短,「課」是指教學講解視頻,圍繞某一個知識點或某個電影片段,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學過程,教學時間短、針對性強、學習效果好,適於移動學習和泛在學習。12

電影素養教育「微課」就是針對中小學生開展的電影素養教育課程,把電影學知識分成一個個模塊,每個模塊再做成8-10段視頻,一般長度在8分鐘之內,同時每個小視頻提供給用戶基本互動功能,包括課後練習、FAQ等;通過看似碎片但卻具有系統性的內容開展電影素養教育。

五、電影素養教育「微課」的課程設計研究1、課程設計理念

電影素養教育「微課」應以素質教育思想為指導,以創新教育為目標,以提高中小學生人文素養與批判能力為目的素養教育課程。

素質教育思想的根本特徵是「育人為本」,通過電影素養教育「微課」,教會中小學生對電影的辨別能力,通過電影這個載體學會做人、學會審美、學會生活等基本技能。

 「微課」這種教育形態充分利用了網絡技術、視頻技術等創新教育形式,同時其內容啟發了受教育者的創新性,通過電影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從小培養創意意識。

電影素養教育「微課」充分結合中國傳統文化、國外先進文化及二者的結合提高中小學生的人文素養,同時增強對電影真實和現實真實的區別對待能力,不盲目追,批判地看待電影的內容,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2、課程內容設計

電影誕生已百餘年,其內容涉及到音樂、舞蹈、戲劇、繪畫等多種藝術,同時又有其他藝術形式所沒有的內容。電影與其他藝術形式最大的不同在於電影是集體作品,它是一個人無法完成的綜合藝術形式。

根據筆者所做的《中小學生電影教育情況調查問卷》,在被調查者中最想了解「電影歷史」方面的知識佔13%,「電影類型」佔8%,「電影技術或電影製作」佔12%。而對青少年喜歡的電影類型調研中,「科幻電影」、「動畫電影」、「紀錄電影」、「恐怖或驚悚電影」佔據前四名,分別佔21%、21%、13%、4%。

圖 4 各年級喜歡的電影類型對比示意圖

因此,電影素養教育微課的內容設計為以電影基本知識點為主的基礎課程、類型電影為主的拓展課程和電影製作為主的行動課程相結合的「交響課程」。

考慮到中小學生對課程的接受程度,整個課程內容設置是一個由簡入繁的過程:先從觀看短片入手,讓學生掌握基本的電影常識,如景別、鏡頭、場景、畫面等,這是電影素養教育的基礎課程;介紹電影的類型,通過各類型電影的欣賞引入科學、人生、文學、歷史、傳統文化等具有思考意義的內容,這是電影素養教育的拓展課程;最終講授電影製作技術,讓學生可以自己動手,畫出或者拍出一個小故事,這是電影素養教育的行動課程。

這三個模塊的課程分別通過短片、經典電影片段、各類型電影介紹以及電影器材圖片等視頻與文字內容相交叉來實現,每個基本知識做為一個微課程模塊,每個模塊又有序的分割為10到20段小視頻,每個視頻提供可量化的基本互動,包括測評、文檔、FAQ等。

電影素養教育微課程內容在設置時還應該做到每個知識點對比性。如「電影與科學」把真實的科教片與科幻電影放在一起,讓中小學生真切地感受到「電影現實」與「生活現實」之間的距離,「電影與人生」把傳記片與勵志電影(或電影中的英雄人物)進行對比,讓中小學生體會到努力成功的同時也不會盲目崇拜電影中塑造的英雄。「電影與文化」把戲曲電影、武俠電影、現實主義題材電影放到一起,讓中小學生體會傳統文化、武俠文化與現實主義之間的優勢與區別。

六、電影素養教育「微課」未來的設想

電影素養教育微課的設計開發,將會在目前師資缺乏的情況下普及電影素養教育,在中小學生中開展普遍的電影素養教育實踐,並適合信息技術時代的碎片化閱讀方式,利用碎片時間以短課程形式學習知識點,普及方便。

但如何做好電影素養教育微課,筆者根據調查和教學經驗有以下設想:

1、課程內容體系設置時,根據前期調研結果來看,小學生側重電影素養教育的基礎(理論)課程和拓展(賞析)課程,中學生側重電影素養教育的基礎(技術)課程和行動(製作)課程;這樣更適合青少年各年級的特點。

2、課程選擇類型電影時普及各電影的類型,根據不同的年齡段在選擇電影時做好比例分配,根據調查問卷,主要以科幻片、紀錄片、動畫片為主,兼以少量的懸疑片。在選擇影片時,引入中小學生做選片的「專家」,讓孩子們選擇他們自己喜歡的電影,把教育專家的意見與中小學生自己的意見相結合。

3、微課的推廣。電影素養教育微課將通過以下途徑推廣:中小學、成熟的中小學教育平臺、社交推廣平臺、專家學者等,讓更多的中小學生受益,同時吸引更多專家學者對電影教育的關注,促進電影教育學的學科發展。

4、課程反饋。微課程上線後針對包括全國中小學生、中小學教師和不確定的社會人群。後臺管理者可以看到各課程點擊率、學生地域分布數量等核心統計數據;並根據這些數據統計來調整課程的設置。此外可以通過微場景朋友圈轉發以及事件營銷。還可以回答用戶問題、發起用戶討論、發布通知和調查、派發紅包等方法維護粉絲數量。

5、青少年電影欣賞類APP終端的開發。目前無論是安卓系統還是IOS系統的移動終端,都有很多電影類APP,但由於商業運行,這些APP都有大量的廣告,這些廣告成年人看起來或許不會受到影響,但中小學生由於心智的不成熟會對他們的思想有影響,影響其判斷對錯的能力,影響其正確世界觀的形成。調查顯示,46%以上的中小學生用手機、平板電腦觀看電影,因此建議著手開發關於中小學生電影欣賞類APP。

隨著資訊時代的發展,中小學生更易於接觸到各類影視作品,網絡上也充斥著大量良莠不齊的視頻,因此需要通過電影素養教育,讓中小學生提高影視藝術的鑑別能力,了解電影的基礎知識和傳播規律,培養高尚的電影審美情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相關焦點

  • 福州市「e路守護」青少年網絡素養微課11月19日正式上線
    福州市「e路守護」青少年網絡素養微課上線(央廣網發 福州市網信辦供圖)央廣網福州11月19日消息(記者張子亞)今天上午,在朗朗書聲與淡淡墨香中,由福州市委網信辦、福州市教育局主辦的「e路守護」青少年網絡素養微課上線儀式在福州教育學院附屬中學正式啟幕
  • 基於核心素養的課程與教學改進
    國際視角核心素養是放在整個世界的層面來考慮的,在核心素養研製進程中,我們屬於後進者,我們吸取和研究核心素養的優秀經驗,並對我們研製中國學生的核心素養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核心素養整個研究的方向、研究的過程、影響力和對教育的發展引導來講有三大標杆。
  • 基於核心素養的課程發展:挑戰與課題
    基於核心素養的課程發展:挑戰與課題 2016年08月29日 10:17 來源:《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鍾啟泉 字號 內容摘要:「核心素養」旨在勾畫新時代新型人才的形象,規約學校教育活動的方向、內容與方法。
  • 基於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的戰「疫」新聞課程研究第二期成果公報
    一、題目 課題題目 基於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的戰「疫」新聞課程研究 二、內容摘要 本課題自立項以來,在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和課題組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下
  • 基於核心知識的慕課設計理念及教育啟示
    學科的核心概念是慕課設計的一條主線,學習資源的設計和課程內容的組織都由此開展。 現有的各學科課程教學內容十分龐雜,要求優化教學資源,合理選擇和設置教學內容。課堂教學視頻(課程內容的「微片段」)是「微課」的核心內容,它與相關的教學素材、配套習題、教學點撥等「共同營造了一個半結構化、主題突出的資源單元應用『生態環境』」。
  • 基於核心素養的課程與教學改進丨公開課筆記㉚
    國際視角核心素養是放在整個世界的層面來考慮的,在核心素養研製進程中,我們屬於後進者,我們吸取和研究核心素養的優秀經驗,並對我們研製中國學生的核心素養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核心素養整個研究的方向、研究的過程、影響力和對教育的發展引導來講有三大標杆。
  • 用優質研學旅行課程為青少年核心素養發展奠基
    我國的基礎教育經歷了從核心知識到核心能力再到核心素養三個發展階段,指向核心素養發展的課程是當下時代發展的潮流,更是課程改革理論的導向,所以,研學旅行課程設計中需要減少對知識的填鴨式輸灌,增加學習方法的傳授指導,提升課程的延展力,更要從教育的本質出發,面向生活、回歸社會,
  • 青青隨筆 變革與發展——基於核心素養的課程質量提升
    變革是學校課程發展必須要走的道路嗎?  答案是肯定的,學校環境在變,教師在變,教師的學習能力在變,學生在變,學生家長群體在變,學校資源在變,社會對教育的需求在變……一切都在變,教育變革不變一定不行,需要在學校現實情境和教育目標之間,尋找到連結課程與育人邏輯關聯的路徑,去回應黨中央、國家、民族發展對教育的關切。
  • 青少年網絡素養教育倡議發布 助力青少年在數字時代健康成長
    12月26日,由中國日報社指導,21世紀英語教育傳媒、新教育研究院和騰訊公司在北京共同舉辦了「青少年網絡素養與教育創新論壇」,全國政協常委兼副秘書長、新教育實驗發起人朱永新,中國日報副總編輯劉偉玲,騰訊公司副總裁、天美工作室群總裁、DN.A計劃發起人姚曉光,騰訊互動娛樂事業群副總裁崔曉春與十餘位資深教育專家進行深入研討,共同發出《青少年網絡素養教育倡議》(以下簡稱《倡議》)
  • 鹽道街中學:聚焦核心素養 構建系統化德育活動課程體系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一個價值體系,是素質教育和五育並舉的一個具體表達。對學校來說,核心素養不是拿來就用,而是需要立足校情作出校本表達。2017年5月,四川省成都市鹽道街中學(以下簡稱「鹽道街中學」)組織班主任、年級組長、德育幹部和學科教師等成立課題組,以核心素養為目標引領,歷時4年,逐步研究構建出一套特色鮮明、實操性強、效果明顯的德育活動課程體系。
  • 北師大出版集團《基於核心素養的教學評系列》新書出版暨研討會召開
    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彭詩韻)7月23日,北京師範大學出版集團邀請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標準修訂綜合組專家在線上召開《基於核心素養的教學評系列》新書出版暨研討會議。
  • 仰止教育:不斷升級服務模式 助力安徽智慧教育
    據汪粒介紹,仰止教育的發展可以分兩個階段,以2019年為分水嶺。2019年之前,仰止教育的核心業務是:提供專業軟體與配套課程,指導教師製作精品微課;協助學校因地制宜地設計並搭建專業微課製作室;幫助學校開發微課程管理系統(+APP)以實現對自建微課程資源的存儲、查詢、分類展示、微課學習與測評、課程評價、互動交流等等,並輔之以可移動的微課程互動展示終端。
  • 這有一份中國青少年網絡素養調研報告,請查收
    二、研究設計與調查方案儘管國內外學者對網絡素養的界定還存有一定的爭議,不可否認的是,無論何種概念界定之下網絡素養都已成為網際網路時代網絡社會中人類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和素養。特別是針對從小就能夠與網際網路親密接觸的青少年而言,作為網絡原住民的他們更需要提升自身的網絡素養。
  • 新媒體培訓——企業微課設計與開發製作
    企業需要一種新型的學習形式,來適應各種不同的變化,而微課是基於網際網路技術新生態下的產生的一種新型課程形式,它的產生不僅實現了企業組織經驗萃取、在崗輔導與績效支持,而且滿足了學習者跨時間、跨空間、碎片化的移動學習需求。
  • 《青少年網絡素養教育倡議》發布,呼籲全社會合力縮小數字鴻溝
    12月26日,21世紀英語教育傳媒、新教育研究院和騰訊公司在北京共同舉辦了「青少年網絡素養與教育創新論壇」。全國政協常委兼副秘書長、新教育實驗發起人朱永新,中國日報副總編輯劉偉玲,騰訊公司副總裁、天美工作室群總裁、DN.A計劃發起人姚曉光,騰訊互動娛樂副總裁崔曉春與十餘位資深教育專家進行深入研討,共同發出《青少年網絡素養教育倡議》,助力青少年在數字時代健康成長。
  • 基於核心素養培養的教學方式變革
    2020年12月10日,上海市銅川學校理化教研組對貴州省習水八中,九壩中學進行了教育幫扶,開展了以「基於核心素養培養的教學方式變革「為主題的教育對口教研活動。會議以騰訊會議的形式召開,由我校化學備課組組長方大寨老師主持,沈怡昀老師主講。
  • STEAM教育課程設計問答:課程開發的創新來源於哪呢?
    提問:如果自己開發STEAM課程,是先走主題還是先確定知識內容?還是說兩者應該是無所謂先確定哪個?比如海藻那節,是先確定研究海藻還是先確定研究生物燃料,守護農田是先確定蟲害還是先確定守護農田,守護農田應該不止蟲害?還有比如下雨雨水過多?肥料如何定時輸送?
  • 沉迷與輕信、網絡暴力低齡化 媒體聚焦青少年媒介素養如何提升
    在B站等視頻網站中,有很多國外電影片段,以「倫理電影」「未刪減」「大呼過癮」等為題,內容很多包含性暗示的鏡頭。這些都增加了青少年接觸不良信息的概率。不少社交平臺通過設置「青少年模式」來防止低齡用戶過度沉迷和接觸低俗信息。效果怎麼樣?新浪微博的青少年模式這樣介紹:「精選了教育類、益智類的內容進行推薦,並對不適宜青少年的內容進行了過濾。」
  • 核心素養下的生本智慧課堂構建
    為深入推進教育信息化應用、融合、創新,積極探索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改進教學手段,提高教育質量,紮實做好數位化校園平臺應用工作,天津市第一百中學積極探索智慧校園建設,推進信息技術與課程深度融合。
  • 新時代的教學創新丨李懷強團隊:「4D+4C」思創融合課程設計
    然而,我國目前還沒有「創業教育」相關的專業,教學方面存在普通幾個痛點,即:《創業基礎》教什麼?怎麼教?怎麼才能教得好?本期分享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李懷強老師團隊的教學創新探索,他們將「4D+4C」思創融合課程設計引進大學課程,使創業課程有了抓手,啟迪了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培育他們的創業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