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築修繕引入文創項目 打造藝術家孵化搖籃

2020-12-16 看看新聞Knews

位於金山區張堰鎮的大境堂,前身是建於清代的盧家祠堂,主人盧道昌在清代曾官戶部山東司主事。盧家祠堂位於張堰鎮歷史風貌保護區內,自2015年張堰鎮啟動保護修繕古建築工程後,盧家祠堂修舊如舊,並引進上海市華僑書畫院。大境堂內的境空間,原為一座廢棄多年、破舊不堪的水塔,經過創意打造,目前已變身成為一個藝術展示空間和文化交流殿堂。

今天,「花看半開」嚴平書畫展暨書畫研討會在大境堂·境空間內隆重舉辦。藝術家的47幅水墨作品,在這個獨特的空間內展陳、交流,別有一番韻味。

當天,大境堂內還舉辦了書畫研討會。中國美、上海美協、上大美術學院等20多位上海書畫界、文藝界人士,共同探討了美術教育、畫作風格等課題,為金山區美育教育搭建一個交流學習的平臺。

目前,張堰鎮正在積極打造「江南水鄉名鎮、文教魅力小城」,進一步將民俗文化、書畫文化、圍棋文化、戲曲文化「四大文化」品牌做強做大,讓張堰鎮成為金山區的「文化標杆」。

近年來,張堰鎮單在古建築保護修繕方面就投入數千萬元。目前已經修繕了包括盧家祠堂、姚光故居、花賢路29號、錢家祠堂、錢培名宅、陳家老宅等在內的古建築九套,建築面積近7000平米,投入資金約5100萬。

眼下,盧家祠堂已入駐上海華僑書畫院和上海海上書畫院,錢培名宅入駐朱鵬高藝術館,花賢路29號入駐白蕉藝術館,張堰大街300號入駐大隱書局,讓小鎮充滿了濃鬱的藝術氣息。

古建築經過修繕後主要引進一些文創項目,通過舉辦畫展、文化尋訪、研討交流方面等活動,進一步提升張堰的文化內涵。

(看看新聞Knews記者:梁蔚浩 編輯:胡琰琦)

相關焦點

  • 金山張堰:古建築修繕引入文創項目 打造藝術家孵化搖籃
    盧家祠堂位於張堰鎮歷史風貌保護區內,自2015年張堰鎮啟動保護修繕古建築工程後,盧家祠堂修舊如舊,並引進上海市華僑書畫院。大境堂內的境空間,原為一座廢棄多年、破舊不堪的水塔,經過創意打造,目前已變身成為一個藝術展示空間和文化交流殿堂。
  • 「十問」古建築修繕
    為此,中國經濟網文化產業頻道記者對話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周乾,請他來解答有關「古建築修繕」的十個疑問。走進古建築「修繕」日常中國經濟網文化產業頻道記者:古建築修繕的意義何在?周乾:古建築修繕的意義重大,因為它是古建築延年益壽的根本前提。
  • 晉江梧林傳統村落保護發展項目古建築修繕有序推進
    固態保護 64幢古建築完成修繕  梧林背靠石鼓山,面朝梧垵溪,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2016年12月,梧林被住建部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2017年,中國傳統村落梧林保護發展項目被列為福建省重點項目。該項目總佔地約659畝,包含七大片區:古村落核心區、大師工作室片區、精品酒店片區、遊客服務中心片區、坑仔堀綠地公園片區、梧垵溪生態休閒片區和花海片區。
  • 探訪唯美客文創聚落:從「一平方米孵化」文創項目到「無邊界」服務...
    唯美客文創聚落內,遊客正在挑選文創商品。 閆旭 攝中新網福州12月6日電 (閆旭)一平方米的空間能做什麼?在位於福州三坊七巷黃巷的唯美客文創聚落,足夠孵化一個臺灣青年文創項目。唯美客文創聚落董事長特助張釗瑞來自臺中。他說,這一平方米可以讓臺灣青年先「試試水溫」。三四十平方米的店鋪內,有近20個這樣的「一平方米」,展示著瓦楞紙拼成的各種動物公仔,結合農民漆畫元素的帆布包、手機殼,臺灣少數民族手作飾品等,充滿著兩岸文創設計師的奇思妙想。
  • [分享]古建築修繕保護措施方案資料下載
    、過度商業化、違法成本過低、修繕欠帳嚴重等困境,其背後凸顯出法律不健全、基層官員思想認識偏差、管理機制尚未理順以及資金不到位等原因。   位於海珠區東部有著近千年歷史的黃埔古村,現存文物建築51處,堪稱嶺南特色古村落的「活博物館」。記者昨日從海珠區獲悉,繼黃埔古村的市政設施改造、立面整飾工程陸續進場施工後,古村內古建築的保護與修繕工程也將於近日啟動,第一期工程施工主要修繕9座古建築,包括著名的胡氏宗祠、左垣家塾、日本樓、姑婆屋等每座建築量身定製一套方案,在「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下實施修繕,全部工程計劃年底前完成。
  • 泰山碧霞祠古建築修繕(一期)工程竣工
    中華泰山網訊(泰安日報社·最泰安全媒體記者 劉小東)近日,記者從泰山景區遺產保護部了解到,泰山碧霞祠古建築修繕(一期)工程竣工。位於泰山極頂之南的碧霞祠,是泰山最大的高山古建築群,建築院落主次有序,布局完好,是泰山古建築群的核心部分。
  • 安達森洋行舊址主體建築修繕工程通過驗收 將打造成故宮文物南遷...
    重慶日報全媒體消息,今天(7月21日),重慶日報記者從南岸區文旅委獲悉,安達森洋行舊址主體建築修繕工程已通過驗收。不久後,這裡將打造成故宮文物南遷紀念館,讓故宮博物院與重慶再續文化姻緣。
  • 舊居修繕活化、文物「三級聯保」……廣州15個文物保護利用典型...
    記者了解到,廣州7年來投入3億多元文物保護專項資金,補助文物修繕保護項目近800個。據介紹,自2014年以來,廣州市文物保護專項資金補助文物修繕保護項目近800個,有力促進廣州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的發展,積累有益的保護利用探索與實踐經驗。
  • 上海金山在張堰打造「江南水鄉名鎮、文教魅力小城」
    在古鎮保護開發的基礎上,上海金山在張堰打造「江南水鄉名鎮、文教魅力小城」。  大境堂前身是建於清代的盧家祠堂,其主盧道昌在清代曾官戶部山東司主事,鹹豐年間參與督辦江蘇團練。盧家祠堂位於張堰鎮歷史風貌保護區內,是張堰鎮不可多得的歷史文化資源。自2015年張堰鎮啟動保護修繕古建築工程後,盧家祠堂得到重新修繕,並於2016年2月引進上海市華僑書畫院。
  • 養心殿的修復,運用「八大匠作」,在故宮古建築修繕中的一次創新
    養心殿後殿穿堂內景2015年底,故宮博物院正式啟動了「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下文簡稱「養心殿項目」),其目的簡而言之就是恢復養心殿區的建築與環境健康,讓其更好、更長久地保存下去。而與以往的古建築保護項目不同,此次養心殿項目更強調研究性與科學性。
  • 小鎮老宅迎來新主人 金山區張堰鎮一批歷史建築修繕後「復活」開放
    這座距今已有150年歷史的老宅,經張堰鎮政府修繕後變身為朱鵬高藝術館,於8月20日正式揭牌。當天,文脈「留」芳——張堰首屆古鎮文化藝術節拉開帷幕。在開幕式上,張堰古鎮「文化地圖」正式對市民發布,包含了上海南社紀念館、白蕉藝術館、大鏡堂、錢家祠堂等30餘處歷史文化地標,朱鵬高藝術館也是這張地圖上的重要一站。
  • 青怡坊國際旅遊文創產業園項目落位 助力西部新城發展
    從2018年開始,青怡坊先後進駐長春西站、淨月區,陸續打造青怡坊長春西站國際花卉旅遊文創產業園——「昆蘭」與青怡坊淨月山丘文化產業園——「雲琅」,形成多個以花卉產業為中心,集合旅遊度假、文化休閒娛樂、商業為一體的大型產業園區。   2019年,進駐長春國際汽車城,規劃建設國際花卉文化旅遊產業園項目,為長春國際汽車城建設助力。
  • 人民文創攜手上虞打造文創高地 全面推進文旅融合發展
    6月9日,「以人民為中心,打造文創新高地」人民文創·上虞區合作籤約儀式在紹興市上虞區舉行。《人民日報》浙江分社社長李中文(右四)、《環球人物》雜誌社總編輯謝湘(右三)、上虞區委副書記、代區(左三)長金進富等出席。
  • 古建築修繕與仿古建築建設,樹脂瓦畫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伴隨著旅遊業的迅猛發展,許多的地方都修復了當地的一些古建築,以及新增了仿古建築來靈鶴當地的旅遊特色,可以讓旅遊的人們感受當地濃厚的地方特色,彰顯城市的個性。樹脂瓦古建築修繕仿古樹脂瓦對古建築修繕和仿古建築的建設有著非凡的意義,較之於傳統瓦片易碎裂、易脫落等缺陷,仿古樹脂瓦採用自攻釘固定瓦板,安裝方便快捷,施工時間更短,而且安全牢固不脫落,這也是旅遊業景區考慮到遊客安全而使用仿古樹脂瓦的一大原因
  • 以創新、智慧、融合為牽引,激發文創活力
    12月7日,成都文旅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斌受邀作為文創企業代表,參加「全國文化和旅遊創意產品開發推進活動暨首屆四川省文創大會」,與大家分享了成都文旅集團在文創領域的實踐探索和思考。 文創產業是以創造力為核心的新興產業,是文化旅遊資源活化的重要路徑。
  • 湖南日報丨深耕「科技+文創」!五個重量級項目籤約落戶馬欄山
    籤約儀式上,馬欄山(長沙)視頻文創園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黎明與馬欄山視頻科技研究院董事楊吉清、銀河酷娛創始人、CEO李煒,競網集團副總裁劉利、央視網技術事業群副總經理費有文,湖南易達企業服務有限公司要看文創項目總經理肖靜五個企業代表,分別就「馬欄山視頻科技研究院」「央視網智慧媒體學院馬欄山分院」「阿里大文娛馬欄山項目」「產業網際網路視頻文創示範基地」「馬欄山文化創新中心」進行項目籤約。
  • 瀋陽故宮古建築修繕工藝公共示範區 民眾在十王亭「下竹釘」
    瀋陽故宮古建築油飾彩畫保護修復二期工程於2020年6月28日開工,預計2021年9月下旬竣工。工程範圍包括瀋陽故宮東路十王亭、奏樂亭、東大門;中路飛龍閣、翔鳳閣;東所宮門、垂花門、介祉宮、頤和殿等建築。主要根據油飾、彩畫保存現狀,進行修復、重繪、保護。
  • 網易上海國際文創科技園正式開工 將引入遊戲、電子競技、虛擬實境...
    網易上海國際文創科技園項目正式開工。青浦區新聞辦中新網上海6月29日電 (記者 繆璐)網易上海國際文創科技園項目29日正式開工建設,該項目落成後,將重點引進投資和重點培育孵化遊戲、電子競技、虛擬實境等公司優勢產業,集聚帶動一批上下遊相關產業鏈合作夥伴落地,未來將形成2萬名高端人才集聚,成為網易公司面向長三角,輻射全國各條線業務的產業園區。
  • 深挖歷史文化資源 打造特色文創品牌
    馬娜胡建新等調研文創產業工作12月15日下午,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馬娜一行深入經開區、南湖新區調研文創產業工作。市委常委、統戰部長、經開區工委第一書記胡建新在經開區參加調研,副市長陳閣輝全程參加。調研組一行先後來到源設動漫創新創業孵化基地、「豬八戒網」嶽陽創新創業園、達觀美術館和全市文創展示現場參觀考察,詳細了解文創企業經營發展等情況。在隨後召開的座談會上,相關負責人匯報了我市文創產業工作情況,部分文創企業代表作了交流發言。馬娜充分肯定了我市文創產業工作成績。她指出,當前,文創產業發展迎來新的機遇期。
  • 第838期丨臺灣第一個文創園區!華山1914如何更接人氣,更接地氣?
    作為臺灣省第一個文創園區,最然不是面積最大,但卻是發展最早、運營最為成熟,人氣最旺的一處。由臺灣文創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創立的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前身為「臺北第一酒廠」,為臺灣省臺北市市定古蹟。1999年後,成為提供給藝術節、非營利團體及個人使用的藝術展覽、音樂表演等文化活動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