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輩粵菜烹調大師們的經驗積累和心血,詳解粵菜的三漿、四粉

2021-01-08 小咖美食

在粵菜中,上粉、上漿是烹調技術中一項重要烹調工藝,在這裡簡單地把粵菜常用的「三漿、四粉」發布給有志於從事烹調事業的同行們。

這些配方,凝聚了老一輩粵菜烹調大師們的經驗積累和心血,希望能夠給予一些同行們幫助。

粵菜的三漿

一、蛋白稀漿

用蛋白,生粉拌勻便可使用。

淨蛋白2兩、溼生粉1兩。先用竹筷蛋白打爛,撇去蛋泡,再放入溼生粉和勻便成蛋白稀漿,適用於炸金錢蟹盒,蝦盒等。

如酥炸蝦盒:將肥肉片成直徑45公釐,厚1公釐的圓片(醃法與窩貼魚的肥肉一樣),將肥肉片平放在已撒上幹生粉碟上,將蝦膠擠成2錢5分重的丸子放在肥肉片中間,再將另一件肥肉片拍上幹生粉蓋在面上,並將四周捏牢後,上蛋白稀漿炸到金黃色便成。

二、窩貼漿

用蛋黃與生粉作原料,其中蛋2兩、生粉2兩,拌成糊狀便成(適用於窩貼魚、蝦、雞肝等)。如窩貼鱸魚:將魚肉改成長50公釐,寬35公釐,厚4公釐,肥肉改成像魚肉一樣長短,厚2公釐的片。醃肥肉每斤用鹽3分、酒3錢、醃約15分鐘。鱸魚肉每斤用精鹽2分拌勻,再用窩貼漿分別將魚肉,肥肉拌勻,然後在碟上撒上幹生粉,將肥肉一件件排上,撒上炸欖仁末或火腿茸,最後每塊肥肉貼切上一塊魚肉便成。

三、脆漿

1、有種脆漿

原料:

發麵種1兩5錢、麵粉7兩5錢、生粉1兩5錢、蹄粉1兩2錢、精鹽2錢、生油3兩2錢、梘水2錢、清水1斤2兩

製法:

將面種、麵粉、生粉、蹄粉、精鹽同放進盆內,加清水調拌,再落生油同攪勻(不可多攪,以免起筋),靜置發酵約四小時。

使用前20分鐘落梘水攪勻形狀以起圓滑幼眼而浮凸,有梘水香味,即可用。

2、發粉脆漿(又稱急漿)

原料:

麵粉1斤、生粉2兩、生油3兩、精鹽1錢2分泡打粉4錢、清水1斤2兩

製法:

將麵粉、生粉、精鹽、泡打粉同放進盆內拌勻,加清水調拌,再落花流水生油同攪勻(不可多攪,以免起筋),靜置約十五分鐘即可使用。

粵菜的四粉

上粉是將原料外層拍上幹生粉或麵包糠。多用於炸或半煎炸的菜餚,其中有上乾粉,溼乾粉,半煎炸粉,吉列粉。

一、乾粉

是適用於炸鮮魚等用。每斤鮮魚加精鹽8分,和薑汁酒3錢拌勻,再拍上幹生粉便成。

二、溼乾粉

用料量:

肉類1斤、味料5分、溼粉1兩、淨蛋1兩、幹生粉約2兩5錢,適用於炸咕嚕肉,炸排骨等。上粉前先水鹽(每斤肉料落5分),再加溼粉蛋拌勻,然後拍上幹生粉便成(溼粉起脹發作用,蛋起松香和色金黃作用)。

三、半煎炸粉

用雞蛋,幹生粉作原料。適用於雞脯、肉脯、軟鴨等。將醃好的肉料加蛋拌勻,然後加入幹生粉拌成稀糊狀(1斤肉料用蛋1兩半,幹生粉1兩)。

四、吉列粉

用蛋、生粉、麵包糠作原料。如吉列鱸魚球和吉列田雞等,先落鹽(每斤肉料落鹽3~5分)拌勻,然後落蛋,再加入生粉,將物料拌勻後再沾上麵包糠便成。

相關焦點

  • 粵菜全套烹調技法
    ☆☆☆粵菜品種繁多,用料廣博,可以說山珍海味應有盡有。粵菜之所以譽滿中外,主要在於烹調技藝講究。所謂「烹」就是加熱,把原料由生變成熟;「調」就是調味,是菜餚去腥解膩,有色、有味、有香。「烹」與「調」是相輔相成,互相結合的,要兩者都要掌握得法,才能使菜餚色、香、味、形俱佳。
  • 《粵菜大師》出圈 粵菜文化出海 2021年:廣東率先打響粵菜文化品牌...
    大會由郎琴傳媒科技與深圳衛視、廣州市廣播電視臺、溫氏食品等聯合發起,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作為《粵菜大師》指導單位出席會議,共同見證《粵菜大師》第二季啟動儀式,共商《粵菜大師》出圈,粵菜文化出海。 作為粵菜發源地的廣東省,粵菜系門店的保有量雖達到4.5萬多家,但在廣東餐飲門店總體量中佔比較小,僅佔12.4%。且粵菜在全國範圍內市場滲透率低,全國粵菜門店總量近50%都分布在廣東地區,粵菜品牌全國影響力亟待提高。在海外市場,粵菜產業得到了長足發展,孕育出一批走出國門的具有代表性的高端餐飲品牌,積累了一定的社會影響力及聲量。
  • 《粵菜大師》第二季啟動,助推粵菜文化破圈出海
    大會由郎琴傳媒科技與深圳衛視、廣州市廣播電視臺、溫氏食品等聯合發起,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作為《粵菜大師》指導單位出席會議,共同見證《粵菜大師》第二季啟動儀式,共商《粵菜大師》出圈,粵菜文化出海。
  • 率先打響粵菜文化品牌戰略《粵菜大師》第二季正式啟動
    12月10日,「粵菜文明,中國智慧」——粵菜文化工程及產業發展戰略發布會暨《粵菜大師》第二季發布會在廣東省廣州市花果山4K超高清視頻產業特色小鎮召開。大會由郎琴傳媒科技與深圳衛視、廣州市廣播電視臺、溫氏食品等聯合發起,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作為《粵菜大師》指導單位出席會議,共同見證《粵菜大師》第二季啟動儀式,共商《粵菜大師》出圈,粵菜文化出海。
  • 全省頂尖粵菜師傅齊聚​順德比拼廚藝!粵港澳大灣區「粵菜師傅」技能大賽來了
    眾所周知,粵菜分為「廣府菜」「潮汕菜」「客家菜」三大菜系,在本次大賽中,這一概念也被首次引入,在中式烹調師粵菜工匠組,大賽將首次採用三個菜系單獨評比:汕頭、潮州、揭陽、汕尾等4市參與「潮汕菜」的菜系競賽;梅州、河源、惠州、韶關等4市參與「客家菜」的菜系競賽;其餘地市和港澳地區參與「廣府菜」的菜系競賽。
  • 傳承粵菜文化,培養粵菜人才!2019「廚神駕到」第三季廚神誕生
    本次活動由順德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順德飲食協會、順德廚師協會協辦,旨在落實粵菜師傅工程,傳承粵菜文化;與傳統的民間廚藝比拼不同,活動通過招募有烹飪基礎的社會人士,通過系統的理論學習、酒店實踐、探店採風、廚藝比拼等手段,發掘培養粵菜人才,傳承發揚順德菜精髓,提高粵菜品牌影響力。
  • 「舌尖上的汕尾」:記首屆「粵菜師傅」技能大賽!
    來自全市各地的200多個企業和「粵菜師傅」同臺競技,憑藉一顆「匠心」,將尋常的本土食材烹出了一道道令人賞心悅目、垂涎欲滴的「粵味」佳餚,充分展現了我市「粵菜師傅」們的精湛技藝和創意風採。本次「粵菜師傅」系列活動設有「十大美食名師」「二十大美食名店」「二十大美食名菜」和「粵菜師傅」技能競賽4個評選和競賽項目。
  • 你一定不知道,湛江的粵菜師傅竟然這麼強!
    32019年,我市就成立了廣東省粵菜師傅大師工作室「高飛粵菜師傅大師工作室」,建立虎頭坡名優農產品直銷平臺,構建從農民的「菜園子」到御唐府「餐桌子」的直銷機制,幫助虎頭坡當地農民創收,取得了顯著效果。今年初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時刻,3名湛江粵菜師傅入駐廣東援鄂醫療隊駐地,並帶去大批湛江食材,給他們提供了最美味的「廣東味」。此後,共青團湛江市委授予「粵菜師傅」高飛大師工作室「湛江市青年志願者突擊隊」榮譽稱號,三位援鄂廚師獲得中共東西湖方艙醫院臨時委員會頒發的「志願者之星」榮譽稱號。
  • 「粵菜師傅」架起創業「彩虹橋」
    編者按粵菜師傅添好味,美好生活在手中。2018年以來,廣東大力推進「粵菜師傅」工程,在傳承粵菜文化的同時,有效促進城鄉勞動者實現技能就業和脫貧致富。走進店裡,慕名而來的食客們正在點菜;另一邊廂,陳英宏幹得熱火朝天,只見他熟練地將黃鱔去骨起肉、清洗,放在熱鍋裡爆炒、調味。在這家「臺山黃鱔飯橋湖輝煌店」,他既是創店老闆,也是主力大廚。今年,江門實施「粵菜師傅」工程彩虹計劃,全方位幫助「粵菜師傅」創業,年輕的陳英宏抓住了這個機遇。
  • 粵菜經濟圈
    粵菜在北平的私宴圈子中風靡,在上海也是攻城拔寨,20~30年代更是如日中天。鴉片戰爭後,上海憑藉匯通江海的位置成為遠東貿易中心,大量廣東人湧入上海,成為上海灘商業和買辦階層的主力,粵菜館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以四大百貨自營酒樓和新雅粵菜館為代表的一批餐廳,得到富裕士紳們的青睞,「食在廣州」的名聲自此響徹上海灘。
  • 「粵菜師傅」培訓走進惠州龍門永漢助推鄉村振興
    近日,在龍門縣永漢鎮城西社區內,在國家一級烹飪大師、粵菜名家陳錫泉指導下,70多名學員正認真學習粵菜烹調烹飪技能。龍門縣供銷社聯合縣人社局、東莞市東供職業培訓學院,採取跨區域合作的方式,充分共享優勢資源,由龍門縣供銷社根據當地居民的實際需求,以技能培訓為抓手,緊緊圍繞「學技能、促就業、提收入」目標,篩選出符合培訓要求的粵菜師傅學員,藉助於東供職業培訓學院精心的課程設置、資深的教學師資和寬廣的就業渠道,把培訓送進社區,把培訓送到市民家門口,讓廣大城鄉居民足不出戶參加培訓,學習勞動技能
  • 粵菜師傅示範工程暨特區40年餐飲圖片展啟幕
    本次活動旨在傳承粵菜文化,搭建粵菜文化展示平臺,推動粵菜師傅的合作交流,助力後疫情時代飲食行業復甦,促進大灣區飲食文化發展,深入打造深圳地方美食品牌和城市名片。活動內容豐富,有名廚獻藝、名菜和健康食材展示,粵菜文化圓桌交流對話,發起拒絕舌尖上浪費倡議書,並對推廣粵菜有貢獻的大廚頒發粵菜文化推廣大使和粵菜文化傳承推廣名師,粵菜美食文化陽光使者大獎,粵菜技能傳承文化導師榮譽證書。
  • 國賽選手來廣州,體驗粵菜文化,對話非遺大師
    12月16日,參加此次大賽的11名選手組成「技能國手訪問團」,走進廣州酒家,與粵菜師傅一起交流廣州早茶文化,學捏麵塑。在永慶坊對話非遺大師,參觀趙家獅非遺生活館、欣賞古琴彈奏、學刺廣繡等,感受廣州的文化和城市魅力。
  • 河源市第二屆「粵菜師傅」客味創新擂臺賽網絡票正式開始啦~
    投票時兩組都必須最少選擇一位廚師哦~評分標準按照公眾評選(網絡投票)和現場專家評選兩大項目評分,滿分100分。曾榮獲「粵杭擂臺賽」一等獎有18年廚房工作經驗,國家級評委,中國烹飪大師,河源市烹飪協會理事,食品安全高級管理員有30年廚房工作經驗,現任荷塘月色山莊行政總廚。
  • 梅州:「粵菜師傅」助推世界客都美食傳承
    梅州客家美食,是客家先民長期遷徙過程中,在保留原有中原飲食習俗和烹飪方法的基礎上,不斷吸收相鄰民系的飲食文化特色和沿途的烹飪技藝,創新發展、包容變通而形成的,「既源於中原又不同於中原」。隨著「粵菜師傅」工程的推進,客家菜的傳承、創新和發展迎來了新的重大契機。
  • 12年,從粵菜小館到磅礴宮殿,這家餐廳的傳統粵菜會「功夫」
    味之樓最早在2006年誕生於新加坡的唐人街,從最初的一間簡單舒適的粵菜小館,憑藉不斷積累的好口碑和食客們的鼓勵,終於在3年後升級成精緻大氣的粵菜食府,如今也迎來來了上海恒隆廣場的首店。迫不及待地和朋友來一探究竟,進門就被這裡的磅礴大氣和金碧輝煌給驚豔。味之樓坐擁近1500平米的空間,並分為上下兩層。
  • 好師傅打擂臺,烹製粵菜盛宴
    犀利:全方位網羅粵菜好師傅 節目執行導演黃浩介紹,「嚴選廚師戰隊」是籌備工作的重中之重,節目組從「學校、官方、民間」三個渠道入手,尋找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粵菜師傅。
  • 江門粵菜師傅帶你吃宵夜!東湖廣場這場盛會吸引了眾多市民關注...
    為推動「粵菜師傅」工程高質量發展,搭建烹飪技能風採展示和競技舞臺,深化五邑美食文化品牌建設,助推我市「六穩」「六保」、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江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江門市蓬江區人民政府、江門市總工會
  • 溫氏食品:《粵菜大師》獨家冠名商,護航傳統守味之旅
    崇高的職業信仰和嚴格的職業操守讓這些粵菜守味人們在食材的選擇上尤為嚴謹,只有採用高品質的健康食材,才能最大化呈現粵菜的精髓,也正是因為這份令人敬佩的守味精神,讓粵菜守味人們和同樣堅持高標準健康食材的溫氏食品一拍即合、共同合作,開啟一場關於粵菜美食的「守味之旅」。
  • ...學校「粵菜師傅」培養(普寧班)在普寧市潮菜廚師職業培訓學校開學
    他指出,「粵菜師傅」工程是一項人才工程、民生工程,旨在促進城鄉勞動者技能就業,助推鄉村振興發展,希望相關職能部門要主動作為,協同配合,社會各界人士鼎力支持參與,努力擦亮「粵菜師傅」金字招牌。市供銷社要深入實施「粵菜師傅」工程,發揮資源優勢,持續組織好「粵菜師傅」工程專業技能培訓,市潮菜廚師職業培訓學校等職業培訓機構要加大對有從事廚師意願群眾,特別是有條件的貧困人群的培訓力度,促進群眾就業創業,各餐飲企業和粵菜師傅要挖掘美食的內涵,製作出更多本地名菜、本地美食,學員們要珍惜這次培訓機會,深入學習、提高廚藝,通過學以致用,提高創新、創業、創意發展,為普寧鄉村振興和粵菜文化傳承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