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菜師傅」架起創業「彩虹橋」

2020-12-22 南方新聞網

編者按

粵菜師傅添好味,美好生活在手中。

2018年以來,廣東大力推進「粵菜師傅」工程,在傳承粵菜文化的同時,有效促進城鄉勞動者實現技能就業和脫貧致富。作為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富民工程,「粵菜師傅」工程著眼於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支撐高質量發展,兩年多來累計培訓約5萬人次,帶動約16萬人實現就業創業。

從今天起,南方日報推出「粵菜師傅 美好生活」系列報導,發掘粵菜師傅就業創業的追夢故事,展現廣東各地紮實推進「粵菜師傅」工程的火熱場景,透視「粵菜師傅」工程背後走向全面小康的廣東步伐。敬請垂注。

●南方日報記者 張泳渝

通訊員 李偉良 岑向權

臺山黃鱔煲仔飯、汶村五味鵝飯、海晏白雲豬手飯……還沒到飯點,90後「粵菜師傅」陳英宏的店已然香飄四溢。

尋味前往,店外藍色招牌「五邑菜·臺山黃鱔飯」和「江門粵菜師傅」的標誌格外醒目。走進店裡,慕名而來的食客們正在點菜;另一邊廂,陳英宏幹得熱火朝天,只見他熟練地將黃鱔去骨起肉、清洗,放在熱鍋裡爆炒、調味。在這家「臺山黃鱔飯橋湖輝煌店」,他既是創店老闆,也是主力大廚。

今年,江門實施「粵菜師傅」工程彩虹計劃,全方位幫助「粵菜師傅」創業,年輕的陳英宏抓住了這個機遇。

17歲便踏入餐飲行業的他,在廚房摸爬了10餘年,三次創業都沒成功。去年,他報名參加「粵菜師傅」工程培訓,在系統學習廚藝後入選「彩虹計劃」創業項目,終於品嘗到創業成功的滋味。

全方位培訓底氣更足:

「我不是一個人在創業」

「煲仔飯熟咯!」陳英宏將炒好的黃鱔肉鋪在飯上,燜煮片刻,美味上桌。

做好這道菜,是每位臺山「粵菜師傅」的必備技能。但與傳統臺山黃鱔飯的製作手法不同,陳英宏採用煲仔飯電爐製作。每份煲仔飯都使用定量的水和米,製作過程中火力與烹飪時間也保持一致。

「通過科學標準的流程,無論店裡哪一位廚師製作,都能保證口味。」標準化製作、系統化管理,這些是「粵菜師傅」培訓課程教會陳英宏的道理。

作為地道的臺山人,他在廚師行業打拼多年後,選擇在本地自主創業。但前兩次的創業並不順利——和朋友合夥開西餐廳、經營網上餐飲店,最終都由於缺乏經營經驗以失敗告終。「從廚師轉變為餐廳經營者,的確有一定難度。」陳英宏說。

不服輸的他又開了一家港式燒臘店。但出品不穩定、營業額不理想,讓他再次遭遇困境。得知「粵菜師傅」工程培訓後,他來到廣東廚藝技工學校進修,系統化學習經營理念、做菜技巧,還考取了中式烹調證書。經過45天培訓,他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踐上,事業慢慢走上正軌。

「經過『粵菜師傅』的培訓,視野更開闊,志向也更高了。當得知江門市推出『粵菜師傅』工程彩虹計劃,我決定再創辦一家餐飲店。」陳英宏說,與前面3次創業相比,這一次更有底氣。

「我不是一個人在創業。」陳英宏說,人社部門、廚藝學校的導師給他出謀劃策,「粵菜師傅」學員與他交流經驗。彩虹店開張後,他鼓勵店裡員工也去參加「粵菜師傅」培訓工程,不斷提升烹飪水平。

「去年,廚藝學校共舉辦了13場『粵菜師傅』技能培訓,我們為有創業意願的學員專門建了一個群,宣講創業政策,交流創業經驗。」臺山市就業服務中心主任岑向權一邊展示「創業之星」微信群一邊介紹,群裡的十幾位「粵菜師傅」學員,近半數有意向創立「彩虹店」。

最高可獲10萬創業補貼:

「還想免息貸款再開一家」

陳英宏的「彩虹店」位於臺城街道環北大道,是臺山城區的主幹道之一,連接著新舊城區。

租下這間店鋪後,就是緊張地籌備環節。彩虹計劃以「彩虹」為設計理念,根據江門七個縣級市(區)特色美食文化特徵,從店面設計、店內裝修配套設計、菜式品牌及搭配設計、創業指導、項目推廣扶持等方面提供「五個一」創業標準化策劃。

標準策劃之上,陳英宏還加入了「個性化定製」,將「拿手」的燒臘加入菜單。經過多次調整,85平方米的小店既建有「明廚亮灶」廚房,也設有特色燒臘明檔。

6月12日,臺山黃鱔飯橋湖輝煌店作為臺山首批「粵菜師傅」工程彩虹計劃餐飲創業店正式開張。寬敞明亮、乾淨整潔的「彩虹店」在「粵菜師傅」品牌的加持下,生意越做越紅火。

「開張10天,我們的營業額就比試業時翻了一番!」陳英宏很興奮。開張不久,他就加入了美團外賣開展線上銷售,並推出套餐團購等優惠,吸引顧客到線下消費。

「酒香也怕巷子深!創業前期,最重要的就是推廣。」擁有多次創業經歷的他總結出「線上+線下」結合的推廣經驗。插上網際網路翅膀的「彩虹店」,搖身一變成為「彩虹雲店」,每天推出特價優惠餐品,贏得更多知名度。

根據江門彩虹計劃的扶持政策,正常經營「彩虹店」6個月以上的新晉粵菜師傅,最高可獲10萬元創業扶持補貼。此外,江門「粵菜師傅」學員還可向人社部門申請最高30萬元的免息創業擔保貸款。

「貪心」的陳英宏想把這兩個機會「攢起來」:「等這家店上軌道後,我想利用免息貸款政策再開一家,把正宗臺山味帶到江門城區,甚至是廣州和深圳等城市。」

打造「粵菜師傅+旅遊」線路:

巧妙串起特色美食景點

美食和旅遊密不可分。陳英宏的「彩虹店」內懸掛著很多臺山的美食地圖,廚房裡的食材也大多是本地生產,包括鬥山養殖的鵝、廣海的鹹魚、衝蔞的黑皮冬瓜、川島的蝦醬等。

「在臺山廣闊的鄉村田間,撒滿了許多珍珠般的特色美食景點,值得大力發掘推廣,未來充滿廣闊發展前景。」在江門市「粵菜師傅+旅遊」聯盟啟動儀式上,江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錢傑潤說。

今年,臺山市推出了「粵菜師傅+旅遊」美食地圖,發布了8條「粵菜師傅+旅遊」美食旅遊線路,在線路中巧妙串聯著「粵菜師傅」學員的創業店。以陳英宏的「彩虹店」為例,毗鄰臺山市汽車總站,靠近臺城商業城,周邊豐富的旅遊資源為其帶來了更大的客流量。

今年上半年,江門全市「粵菜師傅」彩虹計劃創業項目共有23家創業店完成經營備案,4家正在裝修,還有32名粵菜師傅有較大的意向。預計今年將有30家江門僑鄉菜創業店開業,至2022年,全市將扶持130家江門僑鄉菜創業店開業,刺激消費增長、帶動更大規模就業,形成江門特色的「粵菜師傅」創業品牌。

■數讀

●截至6月11日,江門「粵菜師傅」彩虹計劃創業項目共有23家創業店完成經營備案,4家正在裝修,1家已確定選址正在設計階段。

●截至目前,江門共有24家餐飲企業組織「粵菜師傅」及員工通過「線上+實操」方式,開展粵菜製作等課程的適崗培訓,培訓達3185人次。

●江門累計培訓粵菜師傅2726人,包括技工院校全日制粵菜專業學生2256人,社會粵菜師傅470人。

相關焦點

  • 首屆廣州市「青年粵菜師傅」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舉行
    2019年12月30日,首屆廣州市「青年粵菜師傅」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在從化南平靜修小鎮舉行。現場,32位晉級總決賽的青年現場比拼廚藝和創新創業能力。榮獲創新組一、二、三等獎的6名選手獲頒「羊城工匠」證書。
  • 我市舉辦創業培訓+「粵菜師傅」客家風味點心製作培訓班 來源:韶關...
    近日,為進一步推動「粵菜師傅」工程實施,將「粵菜師傅」培訓落到實處,廣東省「粵菜師傅」培訓基地市烹飪職業培訓學校和市職業技能服務中心共同舉辦創業培訓+「粵菜師傅」客家風味點心製作專項能力職業培訓班,在曲江區人社局的大力支持下,30多位餐飲業從業人員參加培訓。
  • 粵菜師傅進山村,信宜旺同村舉行「廣東粵菜師傅名村」推廣活動
    茂名日報消息 記者陳牧雲柯詩華通訊員江玄昨日,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聯合信宜市在信宜東鎮街道旺同村召開全市「粵菜師傅」工程助推鄉村振興現場會暨「廣東粵菜師傅名村」宣傳推廣活動。市政協副主席、市人社局局長董曉璐出席會議並講話。
  • 茂名濱海新區「粵菜師傅」培訓班開班
    近日,茂名濱海新區舉行「粵菜師傅」培訓班開班儀式。濱海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楊裕全出席儀式並講話。「粵菜師傅」是廣東省委、省政府大力推動的穩就業舉措,採取職業培訓與學制教育相結合模式,大規模開展粵菜師傅職業技能教育培訓,促進城鄉勞動者技能就業、技能致富,全面提升就業創業水平,助推鄉村振興發展。
  • 克羅埃西亞華人劉麗英:願架起中克文化「彩虹橋」
    克羅埃西亞華人劉麗英:願架起中克文化「彩虹橋」 2015年09月07日 09:15 來源:吉林日報
  • 廣東:「眾創杯」金牌項目太史鴿宴: 粵菜小師傅 煮出創業好滋味
    ,6名來自技工院校的學生帶著一個專注於正宗粵菜烹調技藝傳承和推廣的創業項目——太史鴿宴來到賽場。一舉獲得大賽團隊金獎和粵菜師傅卓越創意獎,順利拿到10萬元創業基金。        「之前,我從未想過自己會成為一名創業者。」團隊主要人員之一的林惠漫賽後回想。「項目之所以能脫穎而出一方面是因為項目本身十分優秀,一方面也有賴於廣東的創業環境。讓我們有了拼搏一試的念頭。」        雖然大賽塵埃落定,不過對這群初出茅廬的年輕人來說,創業的號角才剛剛吹響。
  • 百餘「粵菜師傅」同臺競技
    12月27日~28日,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粵菜師傅」技能大賽暨粵菜文化交流活動將在佛山市順德區華僑城歡樂海岸舉行。該賽事由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佛山市政府主辦,設立中式烹調師、中式麵點師兩個競賽工種,每個競賽工種分別設立粵菜工匠組和粵菜新星組兩個組別。屆時,全省21個地級以上市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共23支隊伍約150人將同臺競技。
  • 「粵菜師傅村」「烹」出脫貧致富路
    ,是全國文明村,也是全國社區僑務工作示範單位,更是遠近聞名、名副其實的「粵菜師傅村」。旺同村委會書記方兵告訴記者,廚師職業在旺同村深受追捧,全村從事廚師行業的有200多人,其中有3支由100多名廚師組成的流動「粵菜師傅」專業團隊。他們結合旺同村美食材料,加大對廣府菜菜式的研發,創新「粵菜師傅+食材供應鏈」,活躍在周邊8個鎮,服務範圍覆蓋30萬人口。還有一部分村裡的廚師外出珠三角等地創業,個別廚師年收入高達2000多萬元(人民幣,下同)。
  • 全省頂尖粵菜師傅齊聚​順德比拼廚藝!粵港澳大灣區「粵菜師傅」技能大賽來了
    本次大賽暨活動的主題為「聚合粵味力量 賦能產業發展」,旨在高質量推進「粵菜師傅」工程,弘揚粵菜文化,促進粵菜的傳承,深化粵菜產業融合,打造「粵菜師傅」文化品牌。活動發揮「粵菜師傅+商旅文娛」集聚效應,打造一場全民體驗、全民參與的粵菜文化盛宴。
  • 「粵菜師傅」工程讓老闆底氣十足
    據高培強介紹,潮州市饒平縣開展的「粵菜師傅」工程培訓讓他學到一手好廚藝,他便底氣十足地創業當老闆。現在大排檔每日營收超過3000元,讓他的收入大大提高。  據悉,2019年起,潮州市饒平縣人社局依託新豐鎮培訓基地,針對有一定文化程度且有技能提升意願的勞動力分期分批開展粵菜(潮州菜)師傅培訓,至今共組織潮州菜「中式烹調師」技能培訓三期,參訓86人,其中精準扶貧戶49人,高培強就是其中之一。此前,他在舅舅家的農家樂做廚師,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參加了新豐鎮的首期粵菜師傅培訓班,生活節奏從此改變。
  • 【粵菜師傅 嶺南新味】多位粵菜名廚聯手創新東莞菜
    羊城晚報記者在東莞採訪了解到,近兩年東莞市積極實施「粵菜師傅」工程,深入推進其對就業創業的帶動作用,振興扶持農村經濟,發展鄉村旅遊業。而隨著「粵菜師傅」工程的推進,也為傳統莞菜注入了新派烹飪的活力。
  • 校企團三方培養,他們在畢節建了個「粵菜師傅」培訓基地
    創新培訓教學理念,廣州將此次培訓項目的功能布局圍繞「理論+實踐+教學成果展示」三者形成體系,設置的六大主題實訓室道出了「粵菜師傅」青年人才的培養路徑:分別是「粵菜文化展示室」「粵菜烹飪實訓室」「廣式點心實訓室」「『粵菜師傅』模擬餐廳」「『粵菜師傅』大師工作室(『粵菜師傅』青年創業孵化基地)」以及「粵菜師傅廣州酒家班實訓室」。
  • ...廣州共青團聯合嶺南集團等企業 在畢節建立「粵菜師傅」培訓基地
    ,廣州工青婦積極推進「廣東技工、粵菜師傅、南粵家政」三大工程。廣式點心實訓室」「模擬餐廳」「粵菜師傅」大師工作室(青年創業孵化基地)以及「粵菜師傅廣州酒家班實訓室」等六大實訓室,依託「粵菜師傅——嶺南班(中技班、高職班)」「粵菜師傅——廣州酒家班」三個合作辦學班,通過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定向培養,探索建立「校—企—團」三方聯動、優勢互補的「一條龍」合作模式。
  • 2020年汕潮揭三市「粵菜師傅」創業大賽花絮(5)
    可見當時的快餐師傅刀工又快又好。潮汕的熟燒師傅傳承著這種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快速方便,美觀大方。當下,潮汕滷鵝(滷水煠)更是風靡海內外,延續著潮汕「熟燒」」、「打冷」、」明檔」的鄉土風格, 煠出更具時代特色的產業。
  • 「舌尖上的汕尾」:記首屆「粵菜師傅」技能大賽!
    來自全市各地的200多個企業和「粵菜師傅」同臺競技,憑藉一顆「匠心」,將尋常的本土食材烹出了一道道令人賞心悅目、垂涎欲滴的「粵味」佳餚,充分展現了我市「粵菜師傅」們的精湛技藝和創意風採。本次「粵菜師傅」系列活動設有「十大美食名師」「二十大美食名店」「二十大美食名菜」和「粵菜師傅」技能競賽4個評選和競賽項目。
  • 「粵菜師傅」培訓走進惠州龍門永漢助推鄉村振興
    近日,在龍門縣永漢鎮城西社區內,在國家一級烹飪大師、粵菜名家陳錫泉指導下,70多名學員正認真學習粵菜烹調烹飪技能。龍門縣供銷社聯合縣人社局、東莞市東供職業培訓學院,採取跨區域合作的方式,充分共享優勢資源,由龍門縣供銷社根據當地居民的實際需求,以技能培訓為抓手,緊緊圍繞「學技能、促就業、提收入」目標,篩選出符合培訓要求的粵菜師傅學員,藉助於東供職業培訓學院精心的課程設置、資深的教學師資和寬廣的就業渠道,把培訓送進社區,把培訓送到市民家門口,讓廣大城鄉居民足不出戶參加培訓,學習勞動技能
  • 高明縱深推進「粵菜師傅」工程 三家區級培訓基地揭牌
    佛山日報訊 記者劉嶒報導:近日,高明區鵬鵠蘑菇小鎮、爍星職業培訓學校和紅玫瑰職業培訓學校三家區級粵菜師傅培訓基地揭牌,標誌著高明「粵菜師傅」工程向縱深推進。目前,高明正深入貫徹省、市關於推進「粵菜師傅」工程系列部署,以實施「粵菜師傅」培育工程為抓手,將粵菜師傅培訓計劃納入區勞動力技能晉升培訓年度計劃,不斷加強餐飲行業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據統計,2019年以來,高明區共計培訓和鑑定各類粵菜餐飲人員698人次,其中,中式麵點師559人次,中式烹調師139人次,獲得職業資格證書412人次,發放技能晉升補貼共65.92萬元。
  • 高明將創建2個市級培訓基地 每年培訓超600名「粵菜師傅」
    佛山日報訊 記者馮慧雯報導:記者昨日獲悉,《高明區「粵菜師傅」培育工程行動方案(2020-2021年)》(下稱「《行動方案》」)已正式印發,明確提出高明區要加快培育「粵菜師傅」技能人才,每年培訓「粵菜師傅」600人以上,至2021年底,選拔認定5名高明區粵菜名廚,創建2個市級「粵菜師傅」培訓基地,建立3個高明區「粵菜師傅」大師工作室
  • 梅州:「粵菜師傅」助推世界客都美食傳承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尋味梅州了解到,近年來梅州市把「粵菜(客家菜)師傅」工程與鄉村振興、精準扶貧、技能培訓、就業創業緊密結合,不斷將世界客都、長壽梅州的飲食文化和美味佳餚推向海內外。在第二屆全國創業就業服務展示交流活動中,「粵菜(客家菜)師傅」工程獲全國創業就業優秀項目獎;第五屆全國海峽客家烹飪大賽等系列競賽中獲得16個特金獎、15個金獎、4個銀獎,2人獲評全國十大「客家菜烹飪高手」。2019年11月,梅江區被廣東烹飪協會授予「廣東客家美食名城」稱號,成為全省首個獲此殊榮的城市。
  • 學好手藝,找好工作,高新區全力推動「粵菜師傅」「南粵家政...
    據悉,作為省級粵菜師傅基地,近幾年來歐亞烹飪專業的畢業生一直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大多還沒出校門就早早地被「預訂」了。據了解,2018年以來,廣東省委、省政府全面實施「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以服務現代產業發展、促進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為導向,大力推動技工(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