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柯爾克孜文學巨匠們
阿地裡·居瑪吐爾地,柯爾克孜族人,1964 年2月出生於新疆阿合奇縣幹部家庭。
月,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外語系英語專業,獲 文學學士學位。 1986年7月至1990年5月年,在新疆工學院外 語教研室任教。1990年5月至2004年2月,在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聯民間文藝家協會從事 《瑪納斯》史詩、柯爾克孜族民間文學、
文化的搜集、研究、翻譯工作。 從1995年11月起,擔任新疆民間文藝家協會第 三屆(1995年)、第四屆(2001年)副主席; 1997年1月起,擔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聯第 五屆(1997年)、第六屆(2002年)副主席。 1998年9月,晉升為副研究員。
當選為政協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委員會第九屆委 員會常委。2001年7月至2004年7月,在中國 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攻讀博士學位,2004年5 月20日以《瑪納斯奇研究》為題通過博士論文 答辯,獲得文學博士學位。
薩黛特·加馬力 柯爾克孜族第一個現代女詩人 柯爾克孜族, 1981年考入西北民族學院預科,1986年畢業於西北民族學院藝術系大提琴專業,獲文學學士學位。現為中國大提琴家協會會員、新疆作家協會會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魯迅文學院第12屆中青年作家高級研討班學員,上世紀80年代以來發表詩歌作品數百首,並有作品譯成柯、維、哈、俄等文字。在《飛天》、《西部交響曲》、《民族文學》、《羌族文學》、《邊疆文學》、《時代文學》《詩刊》、《新疆新時期少數民族文學作品選《詩歌卷》、《綠風》《詩人》、《民族作家》、《中國西部》、《西域文化》、《西域文化》、《人民日報》、《甘肅日報》、《新疆日報》、《馬頭琴報》、《克孜勒蘇報》、《吉爾吉斯報》等國內外報刊發表了300多首詩歌作品。1999年出版了個人詩集《尋覓》。作品入選新中國成立60周年少數民族文學作品選《詩歌卷》等各類詩歌從書中。
阿依肯.吐爾遜,柯爾克孜族,1965年新疆阿圖什生人,1987年畢業於上海交大科技外語系科技英語專業。2008年,分別讀完吉爾吉斯人文大學突厥語語言學碩士研究生和民族科學院吉爾吉斯語語言學博士研究生課程。自1996至2009年,先後在吉爾吉斯人文大學,吉爾吉斯國家廣播電視臺從事過教師,編譯等工作。目前為吉爾吉斯《艾肯-賽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總經理,五洲出版社《中亞,及22俄羅斯項目推廣》聯繫人,吉爾吉斯語言學家,文學,科技翻譯。
託汗•依薩克 (託合託布比•依薩克) 女 柯爾克孜族,出生於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合奇縣。1988年7月畢業於新疆大學中文系語言文學專業,獲文學學士學位。畢業後分配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聯民間文藝家協會《瑪納斯》研究室工作,從事柯爾克孜族民間文學、《瑪納斯》史詩和民俗文化搜集、整理、宣傳、研究工作。在民間文學、作家文學的研究方面均取得一定成就。199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2000年被評為副研究員。從2005年5月工作調動中央民族大學哈薩克語言文學系,任該系教學管理辦公室主任至今。2007年—2011年期間申請獲得吉爾吉斯斯坦國家科學院欽吉斯•艾特瑪託夫語言文學院博士學位學習機會。2011年10月獲得語言學博士學位。2011年8月榮獲吉爾吉斯斯坦以葉山那裡•阿熱拜耶夫命名的國立大學榮譽教授稱號。2011年5月獲得中央民族大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學院語文學研究方向碩士導師資格。參加《瑪納斯》史詩居素普•瑪瑪依唱本前5部內部參考資料版本(1988-1992)共9本的整理。整理出版第八部《奇格臺》(1995)。整理和出版瑪納斯奇艾什瑪特•曼別特居素普《賽麥臺》唱本(2003)。記錄和校對瑪納斯奇薩特瓦勒地•阿勒唱本(約17000行),參加柯爾克孜族民間文學「三套集成(故事、歌謠、諺語)」縣卷本和省卷版本的編選、審定、出版工作。並多次到偏遠山區進行田野調查,搜集了大量民間文學、民俗學第一手資料,用漢文、維吾爾文、哈薩克文、柯爾克孜文發表了具有一定社會影響的調查報告和研究論文。有些論文被翻譯成日文、吉爾吉斯斯坦文在國外發表。
專業及學術機構會員情況:
現為新疆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新疆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瑪納斯》研究會理事等(新疆《瑪納斯》研究中心會員)。
獲獎情況:
與人合作專著《當代荷馬 <瑪納斯>演唱大師:居素普•瑪瑪依評傳》,於2004年2月獲由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頒發的新疆自治區首屆「天山文藝獎」作品獎(不設等級)。
2004年9月,獲得中國文聯、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山花獎」學術著作一等獎。
2007年7月,獲得新疆哈薩克、柯爾克孜文學《飛馬獎》第八屆優秀作品獎。
2010年7月,獲得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宣傳部新疆文聯「民間文學三套集成《優秀編輯獎》」。
2010年6月獲得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民間文學《貢獻獎》。
主持科研項目情況:
1、 中央民族大學青年教師科研項目《帕米爾柯爾克孜族民間文學調查研究》,2006年。
2、 教育部一般項目,《瑪納斯史詩與柯爾克孜民俗文化》,2008年。
3- 中央民族大學「985三期工程」科研項目,《中國柯爾克孜族傳統達斯坦研究》,2011年。
主要科研成果:
專著:
1、《當代荷馬 <瑪納斯>演唱大師:居素普•瑪瑪依評傳》,(與人合著),漢文,27萬字,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02年。
2、《 <瑪納斯>演唱大師:居素普•瑪瑪依》,(與人合著),吉爾吉斯文,35萬字,民族出版社,2007年。
3、《中國柯爾克孜族史詩<塞麥臺>變體比較研究》,吉爾吉斯文,30萬字,獲得吉爾吉斯斯坦《瑪納斯父親》學科研究資金出版資助,吉爾吉斯斯坦《biyiktik》出版社,2011年3月。
伊斯拉木• 伊薩合,男,柯爾克孜族,大學本科學歷,中共黨員。
1960年10月10日克州烏恰縣烏魯克恰提鄉出生。
1971年9月至1976年7月在烏魯克恰提鄉小學讀小學。
1976年9月至1978年7月在烏魯克恰提鄉中學讀初中。
1978年9月至1981年7月在烏恰縣中學讀高中。
1981年9月至1983年7月在中央民族學院預科部。
1983年9月至1987年7月在南京大學歷史系。
1987年8月至今在自治區民委(宗教局)少數民族古籍辦公室工作。
1994年加入中共黨員。
2003年6月任自治區民委(宗教局)少數民族古籍辦公室副主任。
2009年3月任自治區民委(宗教局)少數民族古籍辦公室副主任(主持工作)。
2010年6月任自治區民委(宗教局)少數民族古籍辦公室主任。
現任自治區民委(宗教局)少數民族古籍辦公室主任、編審。2009年至今任民委(宗教局)少數民族古籍辦公室支部書記、2009年至今任民委(宗教局)機關黨委委員、2009年至今任民委(宗教局)機關工會副主席。同時還擔任(自治區第四屆、第五屆、第八屆圖書獎、音像製品和電子出版物獎評委會評委、新疆柯爾克孜族古籍搜集整理小組暨柯爾克孜族卷編輯委員會副組長(常務副主編)、《中國少數民族總目提要》新疆各民族卷副主編、自治區民語委名詞術語規範審定委員會委員、自治區教育廳教科書審查審定委員會委員、自治區新聞出版局審讀專家組成員、自治區《新疆文庫》編輯出版委員會委員、新疆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新疆柯爾克孜族歷史、文學研究協會會員)。
伊斯拉木•伊薩合同志1990年自治區民委(宗教局)機關優秀工作者、1997年自治區民委(宗教局)機關優秀工作者、2001年自治區民委(宗教局)機關優秀黨員、2003年自治區民委(宗教局)機關優秀黨務工作者、2005年自治區民委(宗教局)機關優秀工作者、2005年自治區民委(宗教局)機關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2006年自治區民委(宗教局)機關優秀工作者、2006年烏魯木齊市沙依巴克區民族團結「雙用公建」先進個人、2008年烏魯木齊市第八次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2008年自治區民委(宗教局)機關優秀黨員、機關優秀工作者、2009年自治區民委(宗教局)機關優秀黨員、機關優秀工作者、2011年自治區民委(宗教局)機關優秀工作者。
(身份證用名:巴格特•阿瑪別克)、 男、 柯爾克孜族、1960年出生、新疆伊犁人。1984年畢業於新疆師範大學中文系,1984年至1989年在烏魯木齊縣委組織部、縣委辦等部門任秘書、幹事、副主任等職;1989年至今在自治區人大辦公廳、民宗外僑委員會工作,任三屆常委會領導專職秘書、縣長助理(3年)、僑務處副處長、法制處副處長、辦公室主任兼委員會黨支部委員等職。長期從事民族、宗教、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僑務等業務、法規方面的研究,精通柯爾克孜、漢、哈薩克、維吾爾等多種語言文字。系新疆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新疆文學翻譯家協會會員、新疆民族研究學會理事、新疆對外友好協會理事等。自八十年代末開始參與組織史詩《瑪納斯》的審核、出版、翻譯、研究、成果展覽、國際研討會、成立「中國詩史詩《瑪納斯》研究學會」等事宜。
主要譯作有:《柯漢諺語俗語大全》(自1980年開始收集翻譯約10500條,正在核稿);史詩《瑪納斯》(第六部:第一、二、三卷,第二部:第一卷合譯、第三卷共6萬餘行);第五部《賽依特》節選(1456行);英雄史詩《葉爾託西圖克》(居素甫•瑪瑪依的變體)(8320餘行),英雄史詩《葉爾託西圖克》(莎亞克拜•卡爾阿拉耶夫的變體)(17700餘行)以及故事體部分10餘萬字;英雄史詩《庫爾曼別克》(居素甫•瑪瑪依變體)(8970餘行);愛情敘事長詩《吉別珂公主》(奧斯坤•曲巴克的唱體)(6200餘行);以及《庫爾曼別克》、《吉別珂公主》等節選(共28337行);完成三套集成柯爾克孜卷《民間故事卷》(60餘篇40多萬字)、《歌謠卷》(264首1萬餘行)、《哈薩克歌謠卷》(民歌、長詩80首3千多行);合作完成《柯爾克孜民俗研究》(三卷),《哈薩克民俗研究》(第十一章約65000千字);《柯爾克孜族烏麥聖母崇拜》、《柯爾克孜族訣謠》等文學、民俗、藝術等方面學術論文十餘篇;中、短片小說《熊皮》、《灰狼後裔》、《一棵柳》、《彷徨等待》等二十餘篇,詩歌上百首,情歌800多首。《我的童年》(12篇)欽吉斯•艾特瑪託夫著(88600餘字);個人詩作有《靜靜的草原》、《牧人的憂思》、《致英雄的柯爾克孜兒女》、《太陽最留戀的地方》等。
撰寫、整理中國柯爾克孜大型專題電視片《戴白氈帽的驕子----柯爾克孜族》解說詞、字幕、歌詞等;《柯爾克孜族日常生活中的禁忌》(300條);《柯爾克孜族宗教信仰及神話傳說故事中常見的古老名詞術語解釋》(355條)等。
託合提汗·司馬義,女,柯爾克孜族,烏恰縣人, 1971年4月出生。
學習情況:
1987年至1991年在新疆自治區黨校(新疆行政學院)87級哲學本科班學習。
1998年9月至2000年7月在新疆自治區黨校(新疆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生班學習。
2002年9月至12月在甘肅省委黨校縣委書記班培訓。
2008年畢業於吉爾吉斯共和國伊 · 阿拉巴耶夫國立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獲哲學博士學歷學位。並獲得中國教育部認證書,教留服認吉[2009]00003號。
2009年9月至2010年7月在北京師範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和北京師範大學價值與文化研究中心進行訪學。
工作情況:
1991年7月分配到新疆自治區黨校(新疆行政學院)哲學教研部,至今一直當教師。
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從事哲學教學和哲學研究,給各主體班、研究生班、本科班講授了哲學專業的系統課和原著課、各種專題課和講座課、當代西方哲學等課程。
2001年被評為副教授,現任研究生導師。
科研情況:
2007年在吉爾吉斯共和國出版社出版《仁愛》專著一本書。
該書研究的主要內容以《儒家人學與柯爾克孜族哲學思想中的人學比較研究》為主。
2011年度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審批本人立項了題目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瑪納斯》史詩哲學思想」的社科基金(11BZX042號)一般項目。
本項目的中心內容是《瑪納斯》史詩中的哲學思想,整個研究都要緊密圍繞這一核心展開。本課題研究的著眼點在於全面審視和研究《瑪納斯》哲學思想的基礎理論和研究的基本範式、方法。在此基礎上,全面研究和論述《瑪納斯》哲學思想的特殊內涵和歷史過程。具體研究:《瑪納斯》史詩的本體論、認識論、社會觀、倫理觀、人學思想、美學思想和繼承發揚《瑪納斯》史詩哲學思想的問題。按照本項目的申請報告,本項目預期成果形式為理論研究專著,字數15萬字。
參加完成2個國家課題《新疆少數民族文化典籍中的和諧思想探析》的子課題《「瑪納斯」史詩中的和諧思想》和《中國少數民族哲學思想史》裡負責撰寫《中國柯爾克孜族哲學思想史》。
2012年在中國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人翻譯的孔子之《論語》譯著。
用漢、柯(中國柯爾克孜文與吉爾吉斯斯坦的吉爾吉斯文)、維三種文字發表了《瑪納斯奇產生的必然性與偶然性》、《探「瑪納斯」史詩中的天人關係》等40多篇論文。
參加7個國際學術研討會和2個國家級學術研討會和宣讀論文。
本人主要研究方向為: 價值文化哲學、人的哲學理解、新疆少數民族哲學思想等方面的研究。現任中國哲學史學會理事和新疆哲學學會理事。
阿斯卡爾•居努斯,男,柯爾克孜族。1969年出生,1988年考入新疆大學歷史系,1992年畢業分配至新疆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從事新疆民族史、地方史和中亞史研究。現為中國中外關係史學會會員、新疆歷史學會理事。工作以來取得了如下成績:
一、 發表論文:40餘篇。
二、 著作:
1、《中國柯爾克孜族》,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1996年。
2、《漢文史籍中的柯爾克孜族史料輯錄》(漢文部分),2004年,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文出版社。
3、《柯爾克孜族:歷史與現狀》(漢文),合著,本人承擔15萬字,新疆大學出版社,2005年。
4、《柯爾克孜族民俗文化》,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2007年。
三、 承擔的課題:
已完成本人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9世紀以來的柯爾克孜族以及中國與吉爾吉斯斯坦關係研究》(20萬字)、《新疆當代宗教調查與研究—柯爾克孜族》(8萬字)、《特殊族群——塔城柯爾克孜族調查與研究》(16萬字)、國家重大項目《新疆通史》輔助項目《三區革命親厲者口述史》(17萬字)、《跨國民族——柯爾克孜族研究》(15萬字)。《大清史》國家項目《塔蘭奇史》、《和卓傳》、《大和卓傳》的譯註(30萬字),參加國家民委委託的《中國少數民族•柯爾克孜族》的修訂(2萬字),完成自治區社科聯委託的《新疆歷史畫叢》四冊的編寫(3萬字)、自治區課題《特殊族群——塔城柯爾克孜族調查與研究》(16萬字)。正在承擔的課題有中國人口出版社委託的《中國少數民族人口研究——柯爾克孜族》(10萬字)、上海文藝出版集團委託的《中國各少數民族名片——柯爾克孜族》(12萬字)。
沙衣甫別克·阿里 1968年4月生、柯爾克孜族、克州烏恰縣人、黨員,學士學位、新疆喀什師範學院人文系文學教研系教師、講師,喀什市第十三屆人大代表、新疆作家協會會員。
1990年7月於喀什師範學院中文系維吾爾語言文學專業畢業後留校任教。先後在新疆大學中文系維吾爾文學專業 (1998年9月~1999年7月) ,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2003年9月~2004年7月)進修學習。目前從事《維吾爾民間文學》、《維吾爾文學史》、《語文教學論》等課程教學工作。
1994年9月參加國際《瑪納斯》史詩學術研討會(在烏魯木齊市召開)宣讀論文、2001年7月參加當代柯爾克孜文學研究會(在昭蘇縣召開)宣讀論文、2005年10月又參加國際《瑪納斯》史詩學術研討會(在阿圖什市召開)宣讀論文。
1995年撰寫的《寫作基本知識》一書由新疆人民出版社柯爾克孜文出版。從此以來研究少數民族文學,《瑪納斯》史詩、語文教學方面的40多篇論文和譯著分別在《喀什師院學報》(維文,漢文)、《語言與翻譯》(柯文)、《新疆柯爾克孜文學》(柯文)、《天爾塔格》(維文)、《克孜勒蘇教育》(柯文)、《新疆文化》(維文)《克孜勒蘇文學》(柯文)、《克孜勒蘇日報》(柯文),等報刊上發表。部分論文在吉爾吉斯斯坦的重要刊物《阿拉套》,《時代》雜誌上發表。
1996年12月專著《寫作基本知識》獲得喀什師範學院第二屆科研成果三等獎。2001年7月題為《民族文學的發展動力》的論文獲得《新疆柯爾克孜文學》編輯部的優秀論文獎。2002年7月論文《火與情》榮獲新疆第四屆哈薩克~柯爾克孜文學「駿馬獎」。本人的簡歷在《中國柯爾克孜族百科全書》(漢文、新疆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人大代表風採錄·新疆卷》(上、579頁),《中國柯爾克孜作家作品選》,《新疆柯爾克孜文學30周年精品選》等大型書上發表介紹。
阿曼吐爾.阿不都拉蘇爾,男,柯爾克孜族,1960年3月19日生,新疆烏恰縣人,大專文化程度,中共黨員,現任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政協副秘書長,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非物質文化中心、《瑪納斯》研究中心主任,副高職稱,新疆作家協會會員,克州作家協會理事。
1967——1976 烏恰縣念書。
1976——1978 烏恰縣修造廠接收再教育。
1978——1981 烏恰縣公安局邊防大隊當兵。
1981——1982 中央民族學院民語系學習。
1982——1984 克州柯文出版社當編輯。
1984——1985 克州報社柯編部任副主任。
1985——1987 在中央民族學院學行政管理。
1987——1988 克州報社柯編部任副主任。
1988——1994 克州報社柯編部任主任。
1994——2001 克州柯文出版社副總編輯。
2001——2003 克州柯文出版社社長。
2003——2008 克州廣電局黨組書記。
2008——2011 克州廣電局局長。
2011—— 克州政協副秘書長,克州非物質文化中心、《瑪納斯》研究中心主任。
30年來,撰寫和發表各種學術論文100餘篇;編輯出版克孜勒蘇報(柯爾克孜文版)1500餘期;編輯出版各類圖書近200種;翻譯和編輯各種題材的柯爾克孜語電視連續劇近2000集。
上世紀80年代開始發表文學作品,絕大部分作品曾在讀者中引起反響,大部分作品被譯成漢文(包括蒙、藏、維文)發表,或在吉爾吉斯轉載,贏得讀者和專家好評,逐漸成為代表中國柯爾克孜族文學事業發展的作家之一。小說集《心旋》1993年由克孜勒蘇柯爾克孜文出版社出版;1994年中篇小說集《穆拉特別克》在克孜勒蘇柯爾克孜文出版社出版;2010年小說集《科克博汝》在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2012年《柯爾克孜族歷史文化研究》一書將在克孜勒蘇柯爾克孜文出版社出版。
1986年本人編撰的中國柯爾克孜族第一部雙語詞典《漢柯小詞典》由克孜勒蘇柯爾克孜文出版社出版;1993年本人編譯的《漢柯會話》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1996年本人編撰的《漢維柯對照詞典》由克孜勒蘇柯爾克孜文出版社出版;1999年本人獨編的中國首部《柯漢詞典》由克孜勒蘇柯爾克孜文出版社出版;1999年與他人合編的《漢柯大詞典》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人編撰的《漢柯——柯漢動植物對照詞典》和《柯爾克孜語形動詞詞典》即將出版。還參加過《中國柯爾克孜族百科全書》;《漢文史書中的柯爾克孜族》;《克州地方志》等圖書的編譯工作。
本人先後完成了我國大型電視連續劇《西遊記》、《成吉思汗》、《康熙王朝》、《鐵齒銅牙紀曉嵐》、《朱元璋》、《漢武大帝》等電視連續劇的翻譯任務。
2004年被克州黨委宣傳部和克州文聯評為優秀作家;2002年本人合編的大型雙語詞典《漢柯大詞典》榮獲全國少數民族圖書評比二等獎;2002年本人單獨完成的我國首部《柯漢詞典》榮獲全國少數民族圖書評比三等獎;2004年被評為克州優秀作家;2006年本人小說《秘密寫的三封信》榮獲全國哈柯文學駿馬獎; 2011年7月榮獲全疆電視劇評比優秀翻譯獎;本人翻譯的我國大型電視連續劇《朱元璋》被評為二等獎;2011年8月本人策劃製作的專題片《瑪納斯史詩申遺成功》榮獲全國少數民族優秀電視節目評比一等獎;2011年10月被評為自治區優秀作家。
曼拜特.吐爾地、男、柯爾克孜族、教授,碩士生導師。1965年9月20日出生於新疆阿圖什市吐古買提鄉。1988年7月畢業於新疆大學中文系,同年被分配到新疆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2004年調到新疆師範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2005年被聘任為教授,是新疆作家協會副主席、全國青聯第八、九、十屆委員、中國《瑪納斯》研究會常務理事。新疆《瑪納斯》研究中心主任。
正式出版的個人專著七部,合著三部,參加編寫的教材5部,編寫的其它書五部。在國內發表的論文及評論文章70多篇,國外發表的論文9篇,科研成果字數為180多萬字。單獨完成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三項,自治區項目一項,合作項目三項。主要專著有:《柯爾克孜文學史》(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年柯文版,2005年漢文版);《瑪納斯的多眾變體及其說唱藝術》(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年);《柯爾克孜民間文學的帕米爾流派》(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年);《柯爾克孜族民間文化研究》(新疆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年);《中國柯爾克孜當代文學》(新疆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年);《柯爾克孜詩歌創作》(新疆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年);《黑龍江柯爾克孜族研究》(與德國學者合著、波蘭亞格蘭大學出版社、1998年);2004年《漢文史料中有關柯爾克孜族資料選譯》(主編)一書的國內版和海外版同時出版發行。
獲獎情況:
1.2000年獲自治區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稱號。
2.1994年獲自治區第三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青年佳作獎。
3. 1994年被評為自治區優秀專業技術工作者。
4. 1996年獲全國第三屆少數民族當代文學研究新秀獎。
5. 1998年獲自治區第四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6. 1998年被評為自治區文聯中青年會員「德藝雙馨」。
7.2004年獲首屆天山文藝獎。
艾萊提·託洪巴依,柯爾克孜族,新疆維吾 爾自治區社會科學院中亞研究所副所長、 副研究員.新疆烏恰縣吉根人。
1986年至1988年在中央民族學院預科部學 習。1992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 1992年10月至今在新疆社科院中亞所工 作。2006年6月至12月到新疆社科院和田經 濟社會發展研究所開展工作。2007年11月 至2008年11月赴俄羅斯阿爾泰國立科技大 學訪學。
研究方向
柯爾克孜族傳統歷史文化、中亞民族宗教 問題和吉爾吉斯斯坦現狀。
主持的項目:
2003年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吉爾 吉斯斯坦政局及前景》;2004年主持新疆 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吉爾吉斯斯坦政局發 展與新疆穩定》; 2007年主持自治區社科 基金一般項目《和田地區伊斯蘭極端主義 的新動向和對策研究》;2009年主持教育 部重大攻關項目《跨界民族與中國地緣安 全研究》子課題《新疆跨界民族問題》。
2010年被評為自治 區先進工作者。
聯繫方式:830011,烏魯木齊市北京南路 246號.
2010年主持自治區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吉 爾吉斯斯坦奧什騷亂與新疆穩定》;2011 年主持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中國與中亞 國家關係》子課題《中亞政局發展對中國 與中亞國家關係影響研究》。2011年主持 國家社科基金西部項目《吉爾吉斯斯坦政 局對中國的影響及對策研究》。2011年主 持科技部國 際 科 技 合 作 項 目《中亞地 區應對氣候變化條件下的生態環境保護與 資源管理聯合調查與研究》子課題《中亞 地區人類社會經濟活動應對氣候變化的策 略》。
獲得的獎項
2003年合著《柯爾克孜族傳統科技文化》 榮獲國家新聞出版署和國際民委聯合頒發 的中國第六屆少數民族圖書2等獎;2005年 合著《中南亞的民族、宗教衝突》榮獲新 疆維吾爾自治區第六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 二等獎。2004年出版專著《吉爾吉斯斯 坦:中國西部鄰國》。2009年被評為自治 區優秀留學回國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