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縣知事路承熙撰書的竹枝詞木匾原懸掛在鐘鼓樓二層上,後移至祥城公社北前街辦公地,後由祥雲縣文物管理所收管。匾為紅椿木,長190釐米,寬71釐米,厚10釐米。匾右起直行草書,共44行,行5至17字不等。題名:雲南縣竹枝詞二十詠。題頭篆書陽刻印一方。書於民國三年(1914年)春。
古匡城下柳如煙,疏密成行斷復連。
拋卻官忙閒散步,看眠看起已三年。
【城柳】
青海波光接太虛,荷田蘋渚豔秋初。
漁舟傍晚鳴榔集,風景江南畫不如。
【青海營】水目山中幾度遊,鍾魚梵貝出林幽。
擔當無住皆陳跡,剩有墨痕壁上留。
【水目山】路出平林疊嶂重,深潭澄碧草茸茸。
知時風雨通泉脈,感應當年起蟄龍。
【梁王山】騰永西來驛路通,荒原平衍絕蠶叢。
居民習尚敦勤樸,夜半機聲課女紅。
【雲南驛】柳臥芳塘夕照明,門臨流水板橋橫。
幽人最愛高官鋪,晚昕驛鈴曉聽鶯。
【高官鋪】二月炎蒸似夏天,栽秧收割佔人先。
田家共說今年利,數畝西瓜數畝棉。
【蕎甸】峻岭崇山生面開,楚場河水自縈廻。
孔仙橋外三姚路,日見白鹽捆載來。
【米甸】物阜民強數是鄉,陂塘溝堰勝尋常。
此中饒有桃源境,十頃荷花柳萬行。
【禾甸】宣洩甘泉指壩頭,四郊灌溉各分溝。
前人不惜興民利,接壤黃雲歲有秋。
【三閘】千秋遺愛何夫子,紡織開源起惰民。
但願街期天色曉,貿絲抱布往來頻。
【紡織】十月霜高早滌場,一家聚首細商量。
春還冬去無多日,茶葉分來自夷方。
【走夷方】懊儂爭唱採茶歌,日暖風清笑語和。
無那分秧賡此調,一泓溪水當銀河。
【唱秧歌】松明樓上骨成灰,鄧賧遺聞信可哀。
火炬通宵明似晝,年年佳節說星回。
【火把節】新燈無複試元宵,勝會盂蘭逸興饒。
此夜金吾曾馳禁,銀花火樹架星橋。
【中元】縹緲虛無信有之,東坡說鬼豈書痴。
捶成錫箔資冥助,亦見編氓感孝思。
【打錫箔】貧富家資莫較量,孩童婚嫁俗隨鄉。
問名納採多荊布,尤說曾收訂準糖。
【嫁娶】城鄉婦女戒嬌嬈,汲水分秧少養嬌。
自是此邦風俗厚,包頭三尺布圍腰。
【裝飾】予不能詩,多旋作旋棄。此二十詠,不過遊戲之作,欺言補拾志。垂王君伯先囑書,聊當鴻爪。
時甲寅春畢節路承熙書於虛白堂(篆書陽刻印1方:「承熙之印」。 )
路承熙,出生貴州畢節書香世家,舉人,清宣統三年出任雲南縣知縣至民國二年去任。民國六年再任雲南縣知事。民初卸任後,北后街荷花池王氏延請路為塾師。因北洋政府教育總長任可澄是路的表兄,路又與大總統徐世昌是姻親,故王孝達在北京求學期間通過路呈請大總統題匾三塊,王母吳氏節婦受到國民政府旌表。(梁睿頡)
文字:《祥雲金石》
圖片:梁睿頡、小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