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縣竹枝詞二十詠】路承熙

2021-02-15 鶴青白裔

雲南縣知事路承熙撰書的竹枝詞木匾原懸掛在鐘鼓樓二層上,後移至祥城公社北前街辦公地,後由祥雲縣文物管理所收管。匾為紅椿木,長190釐米,寬71釐米,厚10釐米。匾右起直行草書,共44行,行5至17字不等。題名:雲南縣竹枝詞二十詠。題頭篆書陽刻印一方。書於民國三年(1914年)春。

古匡城下柳如煙,疏密成行斷復連。
拋卻官忙閒散步,看眠看起已三年。
【城柳】


青海波光接太虛,荷田蘋渚豔秋初。
漁舟傍晚鳴榔集,風景江南畫不如。
【青海營】
水目山中幾度遊,鍾魚梵貝出林幽。
擔當無住皆陳跡,剩有墨痕壁上留。
【水目山】
路出平林疊嶂重,深潭澄碧草茸茸。
知時風雨通泉脈,感應當年起蟄龍。
【梁王山】
騰永西來驛路通,荒原平衍絕蠶叢。
居民習尚敦勤樸,夜半機聲課女紅。
【雲南驛】
柳臥芳塘夕照明,門臨流水板橋橫。
幽人最愛高官鋪,晚昕驛鈴曉聽鶯。
【高官鋪】
二月炎蒸似夏天,栽秧收割佔人先。
田家共說今年利,數畝西瓜數畝棉。
【蕎甸】
峻岭崇山生面開,楚場河水自縈廻。
孔仙橋外三姚路,日見白鹽捆載來。
【米甸】
物阜民強數是鄉,陂塘溝堰勝尋常。
此中饒有桃源境,十頃荷花柳萬行。
【禾甸】宣洩甘泉指壩頭,四郊灌溉各分溝。
前人不惜興民利,接壤黃雲歲有秋。
【三閘】

千秋遺愛何夫子,紡織開源起惰民。
但願街期天色曉,貿絲抱布往來頻。
【紡織】
十月霜高早滌場,一家聚首細商量。
春還冬去無多日,茶葉分來自夷方。
【走夷方】
懊儂爭唱採茶歌,日暖風清笑語和。
無那分秧賡此調,一泓溪水當銀河。
【唱秧歌】
松明樓上骨成灰,鄧賧遺聞信可哀。
火炬通宵明似晝,年年佳節說星回。
【火把節】
新燈無複試元宵,勝會盂蘭逸興饒。
此夜金吾曾馳禁,銀花火樹架星橋。
【中元】
縹緲虛無信有之,東坡說鬼豈書痴。
捶成錫箔資冥助,亦見編氓感孝思。
【打錫箔】
貧富家資莫較量,孩童婚嫁俗隨鄉。
問名納採多荊布,尤說曾收訂準糖。
【嫁娶】
城鄉婦女戒嬌嬈,汲水分秧少養嬌。
自是此邦風俗厚,包頭三尺布圍腰。
【裝飾】

予不能詩,多旋作旋棄。此二十詠,不過遊戲之作,欺言補拾志。垂王君伯先囑書,聊當鴻爪。

時甲寅春畢節路承熙書於虛白堂(篆書陽刻印1方:「承熙之印」。 )

路承熙,出生貴州畢節書香世家,舉人,清宣統三年出任雲南縣知縣至民國二年去任。民國六年再任雲南縣知事。民初卸任後,北后街荷花池王氏延請路為塾師。因北洋政府教育總長任可澄是路的表兄,路又與大總統徐世昌是姻親,故王孝達在北京求學期間通過路呈請大總統題匾三塊,王母吳氏節婦受到國民政府旌表。(梁睿頡)

文字:《祥雲金石》

圖片:梁睿頡、小楊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相關焦點

  • 專家觀點丨楊焄:竹枝詞裡的元宵民俗
    王鳴盛《練川雜詠》:「高點彩燈千百盞,年年此夕照田蠶。」陳祁《清風涇竹枝詞》:「雪炮流星聲不斷,太平坊裡著田蠶。」描寫的就是這一習俗。「蠶」諧音為「財」,故又可稱「照田財」。吳澄《瀛洲竹枝詞》:「照田財火狂呼叫,休得田財富別人。」姚文起《再續支川竹枝詞》:「農家要點田財旺,把火黃茅趁順風。」在狂歡中表達了對家財富足的期待。還有一種「火判官」,可算是煙花爆竹的衍生品。
  • 淺談竹枝詞
    一、竹枝詞的起源       竹枝詞是一種詩體,是由古代巴蜀間的民歌演變過來的。自中唐詩人劉禹錫在流放夔州、朗州期間,學習當地的民歌「竹枝」和「楊柳枝」,並效仿屈原的離騷而創造的富有民歌風味、類似七言絕句體式的歌詞。傳之於宋元明,盛於清。有些標題為「雜詠」、「風土吟」和「雜事詩」的七絕,事實上也是竹枝詞。
  • 「申江詩潮第243期」上海竹枝詞第十四輯:史濟民竹枝詞寫法芻議之...
    3、姚鼐的《竹枝詞》江上竹枝詞姚鼐東風送客上江船,西風催客下江船。天公若肯如儂願,便作西風吹一年。竹枝詞的特點是抒寫愛情,比喻、諧音是它常用的表現手法,但仿作者也往往背離原意,把竹枝詞寫成風俗雜詠,那就與一般七言絕句沒有多大差別了。姚鼐這首江上竹枝詞,是符合竹枝詞的寫作要求的。
  • 王輝斌 前無古人的明代竹枝詞創作
    這一數量表明,《西湖竹枝詞》繼元末之後,於朱明時期掀起了又一次的創作高潮,且這一次參與創作的詩人之多,持續的時間之久,所獲得的創作實績之豐,均較元末大有突破。而且,明代《西湖竹枝詞》的題材更為廣泛,內容也更豐富,因之寫人紀事,摹山範水,詠古抒懷,乃應有盡有。
  • 編鐘丨《竹枝詞》: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
    竹枝詞唐代:劉禹錫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
  • 上海竹枝詞對於接財神習俗的記載很多,祭祀財神的都是哪些群體?
    近代上海地區正月初五接財神風俗極盛,在祭祀對象上有的竹枝詞已經明確了接財神中所接的是趙公明(趙玄壇)。如朱壽延《歲事竹枝詞》:「燈燭輝煌借醴牲,玄壇到處受歡迎。神權是否隨人願,滾滾財源濟眾生。」而其餘大部分竹枝詞還是把財神說成「財神」、「路頭神」或「五路神」等。如袁祖志《海上竹枝詞》:「傳說來朝燒路頭,各房姊妹暗生愁。是誰酒水多如許,吃到雞鳴尚未休。」下註:燒路頭,即祭財神也,鴇母責諸姬以酒,多者竟有十數席焉。頤安主人《滬江商業市景詞》:「爭先送摺到門來,才過三天市盡開。爆竹聲喧初四夜,財神虔接為招財。」
  • 竹枝詞中的龍門風情
    這是劉禹錫仿民歌而寫下的十一首《竹枝詞》的其中一首,流傳最廣。竹枝詞產生於四川地區,得益於劉禹錫的實踐,竹枝詞這種體裁名聞天下,得到文人雅士的喜愛,成為各地流行的詩歌形式。在嶺南,描寫嶺南風物的竹枝詞,流傳下來較早的是唐末皇甫松的《竹枝詞》。此後,特別是明清時期,南粵文人,就嶺南別具一格的風土民情吟詠了大量竹枝詞。
  • 今晚八點檔,CCTV-1《經典詠流傳》再度溫暖啟幕 武漢一線醫生唱響...
    今晚八點檔CCTV-1《經典詠流傳》第三季再度溫暖啟幕讓我們一起和詩以歌,讓經典永流傳>今晚八點檔武漢協和醫院唱響經典「戰歌」向抗疫戰友表示感謝《經典詠流傳》第三季開播以來湧現出一批有溫度、有力量的詩詞歌曲在全民防疫抗疫的關鍵時刻與大眾溫暖相伴
  • 竹枝詞的特點和寫作技法
    現在可以查到的最早的竹枝詞是中唐詩人顧況(約725~約814年)的一首《竹枝》: 帝子蒼梧不復歸,洞庭葉下荊雲飛。巴人夜唱竹枝後,腸斷曉猿聲漸稀。 顧況題為《竹枝》的這首詩也許只是一首記述當時民間對唱竹枝歌情景的七絕,並不是竹枝詞,因為它還缺少竹枝詞的一些特點。但顧況應該是文人中較早注意到竹枝詞的。
  • 竹枝詞(其一) 【唐】劉禹錫
    竹枝詞(其一)唐·劉禹錫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注釋】①竹枝詞:樂府近代曲名。詩人劉禹錫有竹枝詞十一首,分兩組,這首詩是其中一組的第一首。②踏歌聲:一作「唱歌聲」。③卻有晴:一作「還有晴」。晴:與「情」諧音。
  • 抗疫英雄共唱「戰歌」催人淚下 《經典詠流傳》回歸
    &nbsp&nbsp&nbsp&nbsp武漢協和醫院唱響經典「戰歌」 向抗疫戰友表示感謝&nbsp&nbsp&nbsp&nbsp《經典詠流傳》第三季開播以來,湧現出一批有溫度、有力量的詩詞歌曲,在全民防疫抗疫的關鍵時刻與大眾溫暖相伴。
  •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譚維維把《竹枝詞》唱給你聽
    而這首詩原詩呢,則是劉禹錫所作,詩名為《竹枝詞》,共有二首,這是其一。其實劉禹錫的作品,單就我們學過的,都不止於此。認識劉禹錫,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轉回正題,《竹枝詞》是古代四川東部的一種民歌,人民邊舞邊唱,用鼓和短笛伴奏。賽歌時,誰唱得最多,誰就是優勝者。劉禹錫任夔(kuí)州刺史時,非常喜愛這種民歌,他學習屈原作《九歌》的精神,採用了當地民歌的曲譜,製成新的《竹枝詞》,描寫當地山水風俗和男女愛情,富於生活氣息。
  • 《竹枝詞》裡有竹子嗎?
    竹枝詞是一種詩體,由古代巴蜀間的民歌演變而來。「詩豪」劉禹錫把民歌變成詩體,對後世影響極大。竹枝詞大體分為三類:一類是搜集整理保存下來的民間歌謠;二類是文人創作出有濃鬱民歌色彩的詩歌;三類是借竹枝詞格調而寫出的七言絕句。
  • 抗疫英雄共唱「戰歌」催人淚下《經典詠流傳》回歸王源迪瑪希溫暖...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打造的大型文化音樂節目《經典詠流傳》第三季,自開年播出後反響熱烈,《嶽陽樓記》《草》《少年行》等經典傳唱作品鼓舞人心。時隔4個月,節目將於端午(6月25日)20點檔在央視綜合頻道溫暖呈獻,期待已久的網友紛紛直呼:「終於等到你!」
  • 涇川竹枝詞:另類的鄉土志,別樣的風情畫
    葉彩霞 吳小元第703期竹枝詞本來是四川東部巴渝地區的民歌。唐代元和年間,詩人劉禹錫被貶到巴渝,根據當地的民歌改作新詞,歌詠三峽風光和男女愛情,盛行於世。此後各代詩人寫竹枝詞的很多,形式都是七言四句。
  • ——劉禹錫《竹枝詞九首其七》
    「竹枝詞」是夔州當地的一種民歌形式,劉禹錫非常喜愛這種民歌,於是根據這種民歌形式寫了組詩,來描寫當地的風土人情和愛情故事。《竹枝詞九首》寫於公元822年,當時劉禹錫剛來夔州(重慶奉節)任刺史一年,此時,被貶官顛離已經近二十年,這是劉禹錫數次被貶後的任職
  • 《青花郎·經典詠流傳》回歸,網友:終於等到你!
    暫停4個月之後,6月25日,中國傳統佳節端午節,《青花郎·經典詠流傳》復播,繼續給觀眾帶來高品質的音樂享受。不少網友感慨:「終於等到你」。作為央視王牌文化類節目,《青花郎·經典詠流傳》以流行形式傳播傳統文化,用「和詩以歌」的方式,將我國的經典古詩詞,以現代流行音樂的方式再度詮釋。藉助這種全新方式,可以更好地提起青年人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重視,能更好地傳承我們的古典文化。
  • 《文學人類學研究》期刊/蔣立松:話語張力——略論地方志對舒位《黔苗竹枝詞》創作的影響
    (一)對《黔苗竹枝詞》「親歷性」的重新審視「親歷性」是後世人們評價竹枝詞價值的內在標準。它使讀者往往產生一種「現場感」和「參與感」。前引舒位的序言中也十分強調「親歷」在其竹枝詞創作中的重要性:「設非親歷其境,驟而示之以所作,不幾致疑於海上之木、山中之魚哉?」然而,這裡面有兩個問題需要加以審視和辨明。1.
  • 「竹枝詞」的前世今生,劉禹錫推動此詩體在流行!其功不可沒!
    此文是講竹枝詞的歷史發展及形成。約4500字,閱讀約15分鐘。1)竹枝詞,是一種詩體,是由古代巴蜀民間的民歌演變過來的。劉禹錫是竹枝詞的發掘者,並創作竹枝詞很多首。作為把民歌變成詩體的文人,對後代影響很大。2)劉禹錫因參於變法和不畏權貴被貶謫。
  • 新廣府竹枝詞大賽獲獎作品書畫扇面展作品欣賞(四)
    三等獎竹枝詞作品:請點擊書畫作品瀏覽大圖 (扇面可用手機橫屏顯示大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