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雲南出臺了《關於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進一步營造教育教學良好環境的實施意見》,並公布「19條」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清單。這種旨在把時間和精力還給教師,營造良好教學環境的舉措,引起一片叫好聲。
這不由得讓我們想到之前發生的家長「退群」事件和各個地區正在持續出臺的所謂的「作業禁令」 。對比之下,頗讓人深思。
【家長退群】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前不久一名學生家長因為不滿老師在家長群內安排作業的種種行為,錄製視隔空怒懟老師的視頻引起了廣泛的「共鳴」。在自媒體和傳統媒體的狂轟濫炸下,這一話題(似乎)成功引發了各地相繼出臺為學生「作業減負」的舉措。
【作業減負】譬如日前,內蒙古就出臺了《關於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通知要求嚴禁教師使用微信、QQ群布置作業,不得要求家長批改教師布置的作業或糾正孩子的作業錯誤,不得要求家長通過網絡下載並列印作業……
咋一看,會讓人感覺支持「退群」態度成為主流,甚至各地有點一邊倒的批判老師的意味。可這解決問題了嗎?
冷靜下來思考這個問題,我們不僅要問:如果退群就可以解決一切問題,那當初又何必建群?滿屏幕嚷嚷著「退群」有理的你是否想過沒有了這群你如何去獲取家校共育的有效信息?如果退群不能解決任何問題,那又何必點讚這位咆哮著退群以「家長救世主」姿態出現的奇葩家長?你在一本正經嚷嚷著要退群的同時,到底有沒有想過從「為了孩子」的角度去和老師溝通問題的解決辦法?
工作有壓力正常,對老師的做法不滿意也無可厚非,但是沒有或者不願去嘗試著理性溝通才是一個成年人最大的失敗。所謂三思而後行,謹言慎行,換位思考,沒有想不開的結!
至於內蒙古的這個通知,也略顯潦草了!「嚴禁教師使用微信、QQ群布置作業!」試問面對剛剛過去的因疫情而全民上網課的狀況和疫情並未過去的當下,你的「嚴禁」是想表達什麼?「不得要求家長批改教師布置的作業或糾正孩子的作業錯誤!」難道全社會公認的家校共育的科學安排真的必須在糾正孩子作業錯誤面前止步嗎?
物極必反。一切帶節奏的所謂的「救世主「都是懦弱的不負責任的逃兵。而簡單的「一禁了之」的做法通常也是最容易操作的荒唐的因噎廢食之舉。事實上,任何的不以解決問題為出發點的行為都是最大的不負責任。
平心而論,家校「矛盾」一直都存在,「共育」的天平本來就是波動的。只是,突然而至的疫情帶來的全民網課加速了這一矛盾的爆發而已。咆哮的個體以及「共鳴」的呼聲也僅僅是他們面對各種壓力的集中釋放。不幸的是,老師躺槍了。
冷靜之後,我們依然需要關注,如何才能讓老師安心的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學中去……
「寫不完的心得、填不完的表格、應付不完的檢查」,還要面對來自家長的不定時「炸彈」……這就是一線教師的真實狀態。如果教師每天都在是處理來自家長的質疑和不理解,如果教師隨時都要應對來自方方面面所謂的檢查和考核,你怎麼能指望他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學工作中去,如果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學工作中去,談何將作業處理在課堂上?雲南19條,正是從解決這些問題入手,條條直逼問題的核心!這才是負責任的做法。這才是治本之策。
畢竟把教師從繁瑣的「應對教學之外事務」的環境中解放出來,安心教書,才是對學生最大的負責任。
與其糾結老師該不該把作業推給家長,或者糾結老師該不該利用微信群布置作業,倒不如好好想想該如何讓老師有更多的時間去站在講臺上,有更多的時間去批改輔導孩子的作業……
【說真話,講實事,一起學習,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