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退群?作業禁令?看上去很美,實則不負責任

2020-12-23 嘯耒閱今

最近雲南出臺了《關於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進一步營造教育教學良好環境的實施意見》,並公布「19條」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清單。這種旨在把時間和精力還給教師,營造良好教學環境的舉措,引起一片叫好聲。

這不由得讓我們想到之前發生的家長「退群」事件和各個地區正在持續出臺的所謂的「作業禁令」 。對比之下,頗讓人深思。

【家長退群】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前不久一名學生家長因為不滿老師在家長群內安排作業的種種行為,錄製視隔空怒懟老師的視頻引起了廣泛的「共鳴」。在自媒體和傳統媒體的狂轟濫炸下,這一話題(似乎)成功引發了各地相繼出臺為學生「作業減負」的舉措。

【作業減負】譬如日前,內蒙古就出臺了《關於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通知要求嚴禁教師使用微信、QQ群布置作業,不得要求家長批改教師布置的作業或糾正孩子的作業錯誤,不得要求家長通過網絡下載並列印作業……

咋一看,會讓人感覺支持「退群」態度成為主流,甚至各地有點一邊倒的批判老師的意味。可這解決問題了嗎?

冷靜下來思考這個問題,我們不僅要問:如果退群就可以解決一切問題,那當初又何必建群?滿屏幕嚷嚷著「退群」有理的你是否想過沒有了這群你如何去獲取家校共育的有效信息?如果退群不能解決任何問題,那又何必點讚這位咆哮著退群以「家長救世主」姿態出現的奇葩家長?你在一本正經嚷嚷著要退群的同時,到底有沒有想過從「為了孩子」的角度去和老師溝通問題的解決辦法?

工作有壓力正常,對老師的做法不滿意也無可厚非,但是沒有或者不願去嘗試著理性溝通才是一個成年人最大的失敗。所謂三思而後行,謹言慎行,換位思考,沒有想不開的結!

至於內蒙古的這個通知,也略顯潦草了!「嚴禁教師使用微信、QQ群布置作業!」試問面對剛剛過去的因疫情而全民上網課的狀況和疫情並未過去的當下,你的「嚴禁」是想表達什麼?「不得要求家長批改教師布置的作業或糾正孩子的作業錯誤!」難道全社會公認的家校共育的科學安排真的必須在糾正孩子作業錯誤面前止步嗎?

物極必反。一切帶節奏的所謂的「救世主「都是懦弱的不負責任的逃兵。而簡單的「一禁了之」的做法通常也是最容易操作的荒唐的因噎廢食之舉。事實上,任何的不以解決問題為出發點的行為都是最大的不負責任。

平心而論,家校「矛盾」一直都存在,「共育」的天平本來就是波動的。只是,突然而至的疫情帶來的全民網課加速了這一矛盾的爆發而已。咆哮的個體以及「共鳴」的呼聲也僅僅是他們面對各種壓力的集中釋放。不幸的是,老師躺槍了。

冷靜之後,我們依然需要關注,如何才能讓老師安心的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學中去……

「寫不完的心得、填不完的表格、應付不完的檢查」,還要面對來自家長的不定時「炸彈」……這就是一線教師的真實狀態。如果教師每天都在是處理來自家長的質疑和不理解,如果教師隨時都要應對來自方方面面所謂的檢查和考核,你怎麼能指望他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學工作中去,如果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學工作中去,談何將作業處理在課堂上?雲南19條,正是從解決這些問題入手,條條直逼問題的核心!這才是負責任的做法。這才是治本之策。

畢竟把教師從繁瑣的「應對教學之外事務」的環境中解放出來,安心教書,才是對學生最大的負責任。

與其糾結老師該不該把作業推給家長,或者糾結老師該不該利用微信群布置作業,倒不如好好想想該如何讓老師有更多的時間去站在講臺上,有更多的時間去批改輔導孩子的作業……

【說真話,講實事,一起學習,共同進步】

相關焦點

  • 家長退群事件新進展,教育部回應了,家長拍手叫好,老師欲哭無淚
    這位家長吐槽:學生的知識是自己在教,作業是自己批改,不知道要老師是幹嘛的。這也引發了不少家長的共鳴,很多家長表示都遇到過這種情況,甚至一些家長還悄悄表示:他做了自己一直想做卻不敢做的事。家長退群事件新進展,教育部回應了最近,家長退群事件有了新進展,學生作業到底誰來改,教育部給出回應。在回應中指出,要健全學生的布置作業機制,學校老師不得把學生的作業推給家長。否則發現一起,嚴處一起。
  • 家長高調給老師送不作為錦旗?發洩情緒的「叫板」只會激化矛盾
    但對於此類家長「叫板」學校和老師的行為,卻引發了網絡熱議。最近一段時間來,圍繞孩子作業、成績問題,家長直接「叫板」教師的情況越來越多,有家長宣布退群,有家長質疑教師布置作業為何不寫在黑板上,一定要發到手機上。然而,這能解決問題、讓家校關係回歸正常嗎?
  • 「家長退群事件」鬧上央視後:教師,儼然變成新的「弱勢群體」
    01"家長退群事件"鬧上央視後:教師,正在變成新的"弱勢群體"現在每個家長的手機裡大概都有幾個家長群,因為老師們每天都會通過這些群給家長布置隨著這種情況越發普遍,有很多家長按捺不住了:我們每天辛苦上班,回來還要批改作業,到底是孩子學習還是我們學習?有個家長甚至因此而憤怒退群,並且發視頻"揭露"老師這一"醜惡"行為,隨之更多的家長紛紛附和,覺得老師這麼做完全是不負責任。
  • 「家長退群事件」鬧上央視:作業我改知識我教,那還要老師幹什麼?
    「家長退群事件」鬧上央視:作業我改知識我教,那還要老師幹什麼?另一方面孩子的學校每天都會將作業發布到家長群內,如果孩子需要了解作業,就得給孩子配一部手機,但是這麼小的孩子拿的手機明顯是缺乏自控能力的。
  • 幼兒園作業有多「奇葩」?看似是給孩子,實則在「培養家長」
    從幼兒園開始,家長們就能感受到這種差別。 在我們小的時候,幼兒園基本都是不留什麼作業的,每天上幼兒園就是在做活動,沒什麼壓力,童年普遍都較為幸福。 但是現在的孩子不一樣,從幼兒園開始,他們每天就要做作業了。而且,老師布置的這些作業,看起來是給孩子留的,但其實家長都很難做出,完全就是在「培養家長」。
  • 「教啥啥不行,叫家長第一名」 家長高調給老師送不作為錦旗登熱搜
    「教啥啥不行,叫家長第一名」 家長高調給老師送不作為錦旗登熱搜時間:2020-12-06 00:3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教啥啥不行,叫家長第一名 家長高調給老師送不作為錦旗登熱搜 自從家長退群事件上央視熱搜後,各地教育部門都嚴禁老師給家長布置任務,學生作業也必須由老師親自批改
  • 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問題 教育部明確對於要求家長完成或...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維前段時間家長退群事件引發輿論廣泛關注。在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問題上,教育部12月10日有了最新回應。「對於違反有關規定,特別是布置懲罰性作業、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等明令禁止的行為,發現一起,嚴處一起。」
  • 家長退群鬧上央視:老師和家長的矛盾,根源是老師不負責任嗎?
    我家孩子學校的作業都是老師批改的,讓家長批改的只有一個口算題卡,直接用某某口算的APP就能判,沒什麼批改作業的負擔。不過,逃過了批改作業,輔導作業卻是逃不了的。 有家長說,作業都讓家長輔導了,那要老師幹什麼?現在的老師就是不如以前的老師負責,以前家長都不用輔導作業,孩子照樣長大成才。
  • 「家長退群事件」鬧上央視,引起多米諾效應,教育部作出最新回應
    「家長退群事件」火爆全網,當事人家長憤怒發出靈魂拷問:「教是我教,改是我改,還要昧著良心說老師辛苦了,到底是誰辛苦?」。網上持續發酵後,引發了一大波倒苦水的家長熱議,紛紛吐槽說如今的家長群已變身壓力群。
  • 家長崩潰退群!建「家長群」到底為了啥?
    當今,輔導孩子作業已成為大多數家長的常態,「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是很多家庭的真實寫照。由於他經常不回復家長群的消息,在被老師點名提醒後,突然失控。他邊哭邊解釋,自己加班、開會又要盯著孩子,怎麼看得過來……對於這位爸爸的情緒失控,家長紛紛表示:特別理解。「本來上班的壓力就很大,還得盯著老師又發了什麼通知。晚一點回復,就會被老師點名,每天下了班還要看著孩子做作業。有時候顧不過來,就被說不關心小孩,是挺委屈的。」
  • 家長: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老師:我更想退群!家長老師互撕為哪般
    接著引起了多米諾效應,從剛開始短視頻平臺上被眾多網友關注點讚,到影響了十幾個城市宣布禁止教師讓家長批改作業,再到後來教育部作出回應:明令禁止違規要求家長批改作業。 對此,老師也做出了回應:你以為就你壓力大,想退群嗎?我更想退群。真不知道家長和老師這樣互撕為哪般?
  • 老師遇到不講道理不負責任的家長,該怎麼辦?
    作為一個老師,我想來和大家就這個問題做一交流,對於不負責任的家長,或者不管不問自己小孩的家長,當老師的應該做好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思想上的認識:1、不要企求所有的家長都是負責任的家長正如我們當老師的,不能讓所有的學生都聽話一樣,同樣的道理,我們也不能期望所有的家長都是負責任的家長。
  • 問教丨杜絕學生作業變為家長作業,怎麼做到「發現一起,嚴處一起」?
    事實上,在更早出臺的《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中,也早就提出,科學布置作業,提高作業設計質量,促進學生完成好基礎性作業,強化實踐性作業,減少機械、重複訓練,不得使學生作業演變為家長作業。不但如此,還要求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三至六年級書面家庭作業完成時間不得超過60分鐘,初中不得超過90分鐘,高中階段也要合理安排作業時間。
  • 小學生造句「偷懶」,老師卻給滿分,家長看見試卷:太不負責任了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檢查孩子的作業、查看孩子的試卷是很多爸媽的必做事件之一,因為很多孩子的自制力不夠強,做作業可能會不認真;而在考試上,考得好的同學會主動給爸媽看,考得不好的同學可能還想著要瞞一下
  • 「不想理你們了,自動退群吧」高中老師網課怒懟家長引熱議
    「我不想說什麼了,也不願意理你們了。等著高考結束你們家人一起難過吧,等著你們孩子知道分數的時候哭吧,隨便吧。」「再說一遍,自動退群吧。」「你們的孩子什麼素質,還想上大學,做夢呢。」這是某高中班主任,在孩子網課上,檢查發現孩子的作文寫得很差,考試的作文竟然800字不到,直接怒懟家長,譴責家長不配合老師檢查功課,言語十分激烈。
  • 家長: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老師:我更想退群!家校互撕為哪般
    接著引起了多米諾效應,從剛開始短視頻平臺上被眾多網友關注點讚,到影響了十幾個城市宣布禁止教師讓家長批改作業,再到後來教育部作出回應:明令禁止違規要求家長批改作業。對此,老師也做出了回應:你以為就你想退群?我更想退群。真不知道家長和老師這樣互撕為哪般?
  • 開學第2周就被請家長!不負責任的爸媽,成家校共育最大障礙
    未準備課本、未完成作業、作業本子不帶去學校、本子帶去學校了也是留白……小學一年級上期,這段時間正是幼小銜接的關鍵期,家長竟然能夠疏忽到這般田地,也著實是令人驚訝。以前,家長們總是習慣性在報名當天告訴老師:「老師,我們家孩子就交給你了,你要打要吼都可以。」
  • 家長退群引發熱議 什麼是破解家校衝突的良藥
    另一名小學生家長談到,有時候感覺自己比孩子還忙,群裡時不時有消息,需要不停地幫助孩子完成作業,比如手工製作、科學實驗等等,希望能適當地減輕家長負擔。「家長群本身沒有錯,如果真有錯,應該反思的是群員。對於家長群出現的一些不良現象,應當客觀分析、理性對待、積極處理。」家長群該不該建?家長退群是對還是錯呢?
  • 家長不用批改作業!別把教育孩子責任丟在一邊,家校仍需合力育人
    最近關於學生作業的話題很多,似乎成了「洪水猛獸」,這不,前不久有一位家長因滿意忍受老師在微信群布置作業,直接退群;江蘇徐州一位家長製作了一面錦旗引起各方關注,雖後來被證實為虛假視頻,但很多人當時並沒有懷疑,更值得引起深思。
  • 家長退群事件遭熱議,老師怎麼看?教育管理者是否樂見於此?
    關於家長退群事件,最近在中小學老師和家長圈裡引發熱議,鬧得沸沸揚揚,主要還是因為央視新聞、人民日報等官媒的報導和評論,引起了教育管理部門和社會大眾的廣泛關注與討論。 其實,以往相關的話題和吐槽都很多,但只是局限於一些小圈子,泛不起什麼大的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