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共享員工」:餐廳服務員去超市 有人因不適應離職

2020-12-23 手機鳳凰網

一場疫情的暴發將不少企業帶入寒冬。在廣州,一些傳統餐飲、娛樂場所等行業無法正常復工,企業和員工生存壓力巨大。另一方面,商超、快遞、外賣等行業在疫情之下,用人需求劇增,出現用工緊缺的情況。

為平衡人力資本的供需,廣州部分企業開始了「自救」,一種將員工以共享模式進行短期人力輸出的「共享員工」應運而生。在共青團廣東省委的指導下,廣州一招聘平臺也發起了「共享員工戰疫」公益活動,免費對接存在人力資源共享需求的企業。

案例1

中小微企業 將「閒置」員工「共享」出去

手下的十幾名員工在上周作為「共享員工」被匹配到了一家食品公司後,松先生終於鬆了口氣。松先生是廣州一家主做堂食的小型餐飲企業老闆。受疫情影響,松先生店面所在的商場方要求所有餐飲店鋪關閉堂食,從春節到現在,松先生店鋪的堂食完全處於停運狀態。

「主要的成本來自鋪租、人工、食材,食材還可以少做少拿,鋪租靠東拼西湊。」看著空蕩蕩的店面,松先生和他的十餘名員工都十分心慌。

一周前,松先生得知「兼職貓」招聘平臺推出「共享員工」計劃,了解到這是團省委指導的公益項目後,他決定試試:「這不但解決了我的人員成本問題,等疫情過後他們也能回來繼續工作」。

平臺了解到松先生的情況後,立刻開始匹配工作。很快,就找到了一家有用人需求的食品公司。「他們大多數是服務員,現在去食品公司也是算工作匹配」,最後松先生只保留3名員工開展外賣業務。

疫情暴發以來,像松先生的餐飲企業一樣,面臨「有人沒活幹」的企業很多。

「兼職貓」創始人王銳旭表示,「兼職貓」從2月開始與團省委在平臺上推出了防疫物資救援專區,協助當時緊急復工急需用人的醫療防護物資企業進行人員招聘,「主要是進行志願者和兼職人員的招聘」。過程中王銳旭發現不少來應聘的人,原本都有一份正職,但受疫情影響無法開工。而他們所在的企業,也面臨著經營困境,渴望降低人力成本。與此同時,王銳旭也接到不少生鮮商超企業的反饋,疫情期間,他們用工需求增加,需要額外招聘人手。

為解決企業經營及用人難題,2月7日,在團廣東省委指導下,「兼職貓」招聘平臺發起「共享員工戰疫」公益活動,幫助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降低人力成本問題。

案例2

生鮮電商發布「招工令」 邀服務員「打短工」

阿里巴巴旗下新零售平臺盒馬鮮生發布「招工令」,相繼與雲海餚、西貝、探魚等參與品牌達成「共享員工」合作.

當餐飲、旅遊等線下實體行業沉寂之時,以生鮮電商為代表的新零售行業卻人手緊張。

定時搶菜、提前預約配送員……線上一度出現「一菜難求」。不僅是配送員人手緊缺,由於訂單量增大,分揀員、理貨員等整個配送鏈條都出現人手不足的情況。2月3日,阿里巴巴旗下新零售平臺盒馬鮮生發布「招工令」,相繼與雲海餚、西貝、探魚等參與品牌達成「共享員工」合作,抽調部分員工入駐盒馬鮮生各地門店,參與打包、分揀、上架、餐飲等工作。隨後,京東7FRESH、美團買菜等也相繼發出「共享員工」計劃,邀請臨時歇業的餐飲、酒店員工前去「打短工」。

在連鎖餐廳探魚擔任主管的曾瑩,如今成為了一名「共享員工」,被借調至盒馬鮮生做揀貨工作。「因為餐飲門店不允許堂食,部分員工沒有事做,正好盒馬鮮生需要支援,我們就被調來這裡上班了。」曾瑩說。

工作的改變伴隨而來的是生活的改變:日常步行便能到達的上班地點,變成了需要搭乘一段地鐵才能到達海珠區的富基廣場;工作節奏從餐飲業的按午晚輪班變成了零售業的從早忙到晚;工作內容也從物料和人員管理變成執行一線。

「雖然門店內最缺的是配送員,但考慮到餐飲行業的員工大多在室內工作,未必能適應配送工作,所以會優先安排他們做打包、分揀、上架的工作」,盒馬鮮生富基廣場店人事主管陳思華表示,一些「共享員工」在剛進入門店工作時會不習慣,人事部門也會給予額外的關注,並進行一系列有針對性的培訓。

陳思華告訴南都記者,盒馬鮮生富基廣場門店內有十多位共享員工,也存在一部分員工因為不適應而離職的情況。

至於店內較為緊缺的配送工作,則會抽調門店內場對附近地理區劃較為熟悉的員工進行支援,「不算兼職,現在門店大概有30個配送員,每個人一天就要配送幾十份單。」

據了解,盒馬鮮生廣州地區「共享員工」最高峰時,人數在230人左右,回原企業復工的有兩成。

模式

共享前提 :不打破原有僱傭關係

王銳旭介紹道,目前「共享員工」模式以不打破原有僱傭關係前提下緩解企業的人力富餘問題,同時也給予有需要人員來自第二職業的收入保證。「目前有兩種模式,一種是輸出員工企業(下稱乙方)的經營範圍能覆蓋對應用工企業(下稱甲方)的經營範圍,我們建議由甲方用業務外包的方式聘請乙方,這樣就可以由甲方將整體工資轉給乙方,乙方再發放給『共享員工』」,王銳旭介紹道,若甲乙雙方的經營範圍不匹配,則由員工自願接受在甲方的第二職業,但必須與原企業即乙方籤訂原勞動關係合同的補充協議,對風險和規範進行解決。

曾瑩與盒馬鮮生籤訂了個人協議,工資需要根據盒馬鮮生的標準來結算。「在探魚的工資是月薪加提成,在這裡是按照小時結算,工資構成也不一樣。」

而因疫情催生的「共享員工」,團省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其大前提是,「用工企業必須做好疫情防控,避免次生災害。」

在疫情期間,盒馬鮮生加強重視對員工生命安全的保障。「門店所有員工在進場前都要佩戴兩層口罩,一層是普通口罩,另一層是N95口罩,對雙手消毒後戴上手套,最後走消毒通道進行全身病毒消殺,在工作前,也會教一些避免交叉感染的專業知識」,陳思華介紹道。

王銳旭表示,平臺方面也制定了相關規定為共享員工提供保障,「平臺免費提供新冠病毒的醫療險,假如出現感染可以得到保障。另外,我們要求接收用工的企業給對應員工購買工傷險或僱主責任險,保障在用工方面的安全問題。而員工只要還保留原來勞動關係,就會要求原單位繼續正常購買五險一金。」

觀察

崗位需求多輸出較少

截至2月27日兼職貓提供的數據

最初,王銳旭對「共享員工」項目的設想,是一家企業的員工配對到另一家企業中去,儘量讓共享員工的第二職業與原有職業對應或相近,但在實際操作中卻發現難度很大。「對應需求不一定都集中在一個地方,不能跨區把人送來,因此雖然崗位多,但輸出卻比較少」,王銳旭表示目前配對的效率並不高。

餐飲行業輸出人數最多 也最易匹配

王銳旭回憶,曾有一家主營酒店宴會活動的網際網路公司聯繫兼職貓,希望將手下上百名服務人員進行共享,「最終匹配到了幾家需求企業,有京東配送、盒馬鮮生等的零售或配送,在員工層面宣導後有幾十人確定意向,分別與用工需求企業聯繫後,單獨進行匹配。」如此一來,匹配難度加大。

兼職貓此次約有50名員工參與到「共享員工戰疫」的活動中,以公益形式深度服務企業。根據「兼職貓」平臺統計,截至2月27日21:00,兼職貓在全國共徵得有用工需求的企業141家,有用工缺口39760個;其中有用工需求的廣東企業佔59家,用工缺口12851個;全國人力輸出的企業有56家,可共享員工6500餘人,其中廣東佔21家,可共享人數3000餘人。目前,在廣東成功配對的共享員工有760人。

在統計數據中,共享員工主要來自傳統餐飲、酒店旅遊、網際網路、廣告、教育五大行業,其中受疫情衝擊影響較為嚴重的傳統餐飲行業及酒店旅遊業人力輸出明顯。其中,傳統餐飲行業輸出人數最多,佔比達61.4%,其次為酒店旅遊業,佔比30.9%。傳統餐飲、酒店旅遊行業輸出的共享員工較容易獲得匹配。

網際網路、廣告行業急需「共享」自救

在王銳旭看來,網際網路、廣告的中小微企業更值得大家關注。

「其實一些網際網路公司也出現人員緊缺,例如文案寫作、短視頻等線上內容的生產和一些日用品的網絡營銷,因為疫情期間網上客戶數量變多」,王銳旭觀察到,但由於受薪酬待遇和就業觀念等多方面的影響,網際網路、廣告、教育行業的匹配成功率較低。匹配失敗的原因主要有:無健康證等相關證件佔比48.8%,薪資待遇不匹配佔比29.5%,崗位距離遠佔比14.0%,工作經驗不匹配佔比7.8%。而受疫情影響,大批廣告企業以小微型企業居多,其抗風險能力不高,受疫情衝擊較大,面臨裁員甚至倒閉,這類企業輸出的共享員工主要為3個月以上,共享周期較長。

趨勢

團省委:多平臺開展招聘助力復工

應對復工,團省委也將出臺更多措施,除了與兼職貓的「共享員工」計劃,還有在此平臺上對兼職人員的招聘。團省委還將通過易展翅平臺推進大學生招聘、通過南方人才網推進社會人員的招聘,解決復工初期企業用工緊缺的問題。

「共享員工跟另一個詞彙很相近,就是『靈活用工』,這是近幾年出現的新業態,政府也在關注和支持。例如一些企業根據生產需要短期內產生大量用工需求,就可通過平臺招聘短期用工,不需要長期養一批人,是人力資源分配的優選選擇「,團省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雖然靈活用工不會變成以後就業模式的主流,但會是一個很好的補充。

南都觀察團

廣東法制盛邦律師事務所律師鄧剛:

雙方企業和員工應籤訂補充勞動協議

「共享員工」其實是兩個企業之間建立短期內的一個勞動力的流動,可在短期的用工緊缺時期內發揮一定作用,並緩解部分企業的人力成本。但長期進行勞務派遣則可能產生問題:如果有人設置空殼公司通過人力輸出從中牟利,則會對社會產生不良影響。

另一方面,特殊情況下企業將人員輸出,實質上,員工和原單位之間勞動關係並沒有發生變化。為保障市場有序運作,雙方企業和員工之間應該籤訂補充勞動協議,共同協商好三方之間的權利義務,以及員工的工資標準、工傷責任等方面做好協商,住房公積金、社保、五險一金由哪方企業購買亦需要明確。

而共享員工在前往他方企業上崗時,新企業應給予一定培訓,告知企業制度以及工作上的要求,確保企業的正常管理。

統籌:尹來 李文 遊曼妮採寫:南都記者 葉孜文 王美蘇 實習生 張楚昕

相關焦點

  • 小曹「上崗」記——疫情下的「共享員工」
    新華社西安2月7日電題:小曹「上崗」記——疫情下的「共享員工」新華社記者石志勇、李浩2月6日下午,西安市曲江新區一家盒馬鮮生超市內人來人往,疫情並沒有擋住人們購買日常生活用品的腳步。仔細核對商品信息後,曹宏剛和同事將一包包竹筍補充上架,熟練的動作讓人很難想到他是一名剛剛入職兩天的新員工。36歲的曹宏剛原本是西安一家餐廳的服務員,受疫情影響,他所在的餐廳從大年初二開始暫停營業。沒法回老家的曹宏剛百無聊賴地「待業」了幾天,「閉店後啥也幹不了,只能整天窩在出租屋裡刷手機。」
  • 超市「共享員工」兼職配貨日賺200,有人直接跳槽
    2月25日,在超市兼職貨物分揀近一個月的常良平,告別了「共享員工」的身份,回到了他往日工作的北京某連鎖餐館。「今年我們的原計劃是春節期間不打烊,還預訂了十幾桌年夜飯。」但疫情爆發讓這一切假設都發生了改變,「年夜飯後,所有員工進行輪崗休息,我是北京本地人,所以從初一開始上班,初八其他員工返回,我再放假。」
  • 共享員工 一場餐企與超市的珠聯璧合
    來源:北京商報作者:趙述評 郭詩卉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餐飲企業與超市在人力調動方面形成了默契。2月3日,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雲海餚、青年餐廳等餐飲企業嘗試向盒馬「輸送」臨時員工。餐飲企業與超市的「跨界共享員工」,一方面可以減輕餐飲企業支付工資的負擔,另一方面也可緩解超市人力短缺的壓力。有業內人士提出,餐飲企業員工前往有用工需求的商超或相關企業「上班」,保障城市穩定供應的同時,也減少餐飲企業的損失,彌補零售企業的短板。
  • 共享員工是什麼意思 共享員工是怎樣的模式
    共享員工是什麼意思  「共享員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影響下,一些暫時難以復工的中小企業要為員工支付基本工資,壓力很大。同時,由於網購需求猛增,線上零售企業門店員工、配送小哥職位出現大量空缺。而「共享員工」的做法讓員工在企業之間臨時流動,實現人力資源的再分配。
  • 「共享員工」解決用工難題 深圳消費服務行業抱團共抗疫情
    疫情防控期間,為保障深圳民生市場供應,沃爾瑪、蘇寧家樂福、盒馬等商超不打烊,由於部分員工春節返鄉尚未返崗以及線上到家服務訂單激增,不少商超門店出現人手緊張。2月初,包括沃爾瑪山姆、蘇寧家樂福、盒馬在內的多家企業發布「共享員工」計劃,與受疫情影響暫時歇業的餐飲文娛等企業進行用工合作。合作用工期間,由用工企業支付員工工資,一方面補充了商超的人力缺口,一方面緩解了歇業企業的成本壓力,實現互助共贏,抱團共抗疫情。
  • ...為我所有」到疫情期間「為我所用」 靈活用工正成為供需新選擇
    靈活用工  疫情期間  立了大功  小梅原是禾綠餐廳的一名服務員。因為疫情影響,餐廳沒了客源,所以小梅成了「待崗」員工。  小梅在公司附近租房居住,每月房租2000元,再加上日常生活,每個月的基本生活開支至少也要三四千元。
  • 杭州這家銀樂迪的店長帶隊去超市跨界上崗了
    不過,從2月14日開始,上午9點,她已經站在杭州永輝超市東城店的生鮮區,開始給各種蔬菜裝袋打包了。和她一起來超市當「共享員工」的,還有5位同事。據介紹,銀樂迪在杭州一共有11家門店,員工總數大約為360名。這次參與共享員工的是銀樂迪東城店。
  • 員工離職超市欠著獎金 真誠宜家咋讓寫無糾紛聲明
    劉女士2018年10月份入職嶗山區真誠宜家涼泉便利店,從事導購工作,入職時超市方面與劉女士約定,工資為每月2800元底薪加獎金。其中獎金每個月只發一半,另一半到年底統一發放。2020年4月,劉女士因個人原因提出辭職,但超市方面在給其結算完工資後,卻拒絕為其發1到3月份的獎金4550元,還讓寫一個無糾紛聲明。
  • 最傻的六種員工離職,最聰明的一種員工離職!
    春節後,今年的中國員工離職率應該是最低的。但是職場上,還是會有很多員工提離職。離職原因各種各樣, 不開心,不舒服,工資少,學不到東西等等。那麼,最傻的六種員工離職是哪些呢?一、新領導到來有些員工習慣了以前的領導的工作方式,怕自己不適應新領導的管理方式,就辭職了。可是,在這種情況下離職,真是傻。新領導剛到公司,不熟悉業務和人員情況,部門的所有人都在同一起跑線上。
  • 上千名「共享員工」入駐永輝 企業抱團戰「疫」待新春
    這是趙萌成為永輝超市上海浦江萬達店「共享員工」的第四天。2月初,永輝超市在全國範圍內推出「共享員工」計劃,邀請受疫情影響暫時歇業的企業員工加入永輝,抱團戰疫共度時艱。截至目前,已有上千名「共享員工」入駐永輝。
  • 連鎖餐廳、超市大量員工確診!
    除此之外,還有多家華人平時常去的連鎖超市和餐廳爆出大量員工確診!Home Depot被曝出兩家連鎖店出現確診!最誇張的是家位於1700 W 6th St, Los Angeles, CA, 90017的Food 4 Less連鎖超市,確診人數竟已達到23例!除了超市,平時華人愛去的快餐連鎖店也都出現了確診!
  • 一個月2000多的超市營業員,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幹?老員工道出真相
    正所謂「職業不分貴賤,行業不分尊卑」,任何行業的工作都是值得肯定和尊敬的。但是,從個人發展以及薪酬待遇的角度來看,還是遵從「人往高處走」,這樣才能創造更美好的生活。在進入社會,開始職業生涯時,第一份工作很重要,所以就有人建議有些工作千萬別去做,不然可能會越混越沒出息。
  • 疫情下日本企業跨行業實行共享員工
    (央視財經《天下財經》)疫情長期化給許多國家和地區的就業也帶來了顯著影響。日本媒體近日報導,疫情暴發以來,日本企業之間出現了跨行業共享員工的趨勢,以此緩解疫情給就業帶來的衝擊。日本企業是怎樣共享員工的?日本就業市場情況如何?
  • 餐廳服務員技能競賽
    「一座城」、「東方印象」、「天圓地方」、「巴黎之夜」、「絲綢之路」……這些創意非凡、韻味十足的臺面設計,是市屬國有企業餐廳服務員技能競賽現場,各參賽選手們用
  • 寶寶餐廳裡被開水燙傷,媽媽憤怒追責,服務員:是家長點的開水
    雙方僵持不下,媽媽覺得甚是服務員服務有漏洞,店家認為是家長沒有監護好孩子,而且已經盡到了自己的責任。最後,雙方還是沒有達成共識。帶孩子出門,孩子意外受傷,其實這類事件已經屢見不鮮了。就像前面說的,服務員把水壺放在幾個月大的孩子面前,不管是熱水還是涼水,孩子的手隨時都會有碰倒的可能,但家長卻沒有想到這一點。外人對育兒的不了解:而餐廳服務員卻對孩子完全不了解,很多地方的服務員都非常年輕,沒有帶過孩子的經驗,所以一些細節上的小事情難免會有疏忽。
  • 疫情下的老字號餐廳,翻身太難!
    尤其是在此次疫情的催化下。就在前不久,廣州深圳兩家老字號餐廳陸續宣布結業。一家是開了二十多年的港資高檔餐廳丹桂軒,它曾在深圳人的「嘆茶」名單上佔有一席之地。其招牌臺式豬手、片皮鴨、榴槤酥、海鮮水餃徵服了深圳人的味蕾,成為深圳廣式餐廳的代表。
  • 「共享員工」概念火爆 企業和個人如何保障權益
    在業內人士看來,人力資源的不均衡分布只是動因,其根源在於上述兩個行業同屬大消費領域,基礎崗位用工模型和能力要求十分接近,比如,餐飲企業的服務員,簡單培訓之後就能勝任超市的售貨員。事實上,「共享員工」的概念是模糊而寬泛的。
  • 餐廳服務員這個職業真的很低級嗎?
    而且別看餐廳服務員這個職業好像沒有那麼高級,其實也是一個很考驗人的職業,如果能夠成功,也不輸給其他行業的高級人員。無論是工資,資歷都好。餐廳服務員怎麼了餐廳服務員的工作,很多人認為是在餐廳打雜的。要負責幫客人點餐,上菜,客人有什麼需要還要儘量滿足,客人有投訴還要處理投訴,還要負責打掃餐廳衛生,日常一些管理。這個聽起來確實工作挺多挺雜的。
  • 消費產業自救:員工可共享、導遊賣保險、文體轉線上
    第一財經記者近期多方調研了解到,和陸群一樣的還有太多消費產業的從業者,他們有些是餐廳店員,有些是景區導遊,有些是影視工作者,疫情之下,他們原本的業務幾乎停滯,如何度過寒冬是所有消費業者思考的問題。目前,「練內功」進行企業培訓、業者轉行、企業之間共享員工、將業務轉向線上以及金融互助等是消費產業進行自救的幾大模式。
  • 因經營狀況不佳 世嘉要求員工自願離職
    在遭受疫情衝擊,財政狀況不佳的情況下,世嘉約談公司內650名員工,要求他們自願離職。與此同時,世嘉高管也將接受降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