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疫情的暴發將不少企業帶入寒冬。在廣州,一些傳統餐飲、娛樂場所等行業無法正常復工,企業和員工生存壓力巨大。另一方面,商超、快遞、外賣等行業在疫情之下,用人需求劇增,出現用工緊缺的情況。
為平衡人力資本的供需,廣州部分企業開始了「自救」,一種將員工以共享模式進行短期人力輸出的「共享員工」應運而生。在共青團廣東省委的指導下,廣州一招聘平臺也發起了「共享員工戰疫」公益活動,免費對接存在人力資源共享需求的企業。
案例1
中小微企業 將「閒置」員工「共享」出去
手下的十幾名員工在上周作為「共享員工」被匹配到了一家食品公司後,松先生終於鬆了口氣。松先生是廣州一家主做堂食的小型餐飲企業老闆。受疫情影響,松先生店面所在的商場方要求所有餐飲店鋪關閉堂食,從春節到現在,松先生店鋪的堂食完全處於停運狀態。
「主要的成本來自鋪租、人工、食材,食材還可以少做少拿,鋪租靠東拼西湊。」看著空蕩蕩的店面,松先生和他的十餘名員工都十分心慌。
一周前,松先生得知「兼職貓」招聘平臺推出「共享員工」計劃,了解到這是團省委指導的公益項目後,他決定試試:「這不但解決了我的人員成本問題,等疫情過後他們也能回來繼續工作」。
平臺了解到松先生的情況後,立刻開始匹配工作。很快,就找到了一家有用人需求的食品公司。「他們大多數是服務員,現在去食品公司也是算工作匹配」,最後松先生只保留3名員工開展外賣業務。
疫情暴發以來,像松先生的餐飲企業一樣,面臨「有人沒活幹」的企業很多。
「兼職貓」創始人王銳旭表示,「兼職貓」從2月開始與團省委在平臺上推出了防疫物資救援專區,協助當時緊急復工急需用人的醫療防護物資企業進行人員招聘,「主要是進行志願者和兼職人員的招聘」。過程中王銳旭發現不少來應聘的人,原本都有一份正職,但受疫情影響無法開工。而他們所在的企業,也面臨著經營困境,渴望降低人力成本。與此同時,王銳旭也接到不少生鮮商超企業的反饋,疫情期間,他們用工需求增加,需要額外招聘人手。
為解決企業經營及用人難題,2月7日,在團廣東省委指導下,「兼職貓」招聘平臺發起「共享員工戰疫」公益活動,幫助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降低人力成本問題。
案例2
生鮮電商發布「招工令」 邀服務員「打短工」
阿里巴巴旗下新零售平臺盒馬鮮生發布「招工令」,相繼與雲海餚、西貝、探魚等參與品牌達成「共享員工」合作.
當餐飲、旅遊等線下實體行業沉寂之時,以生鮮電商為代表的新零售行業卻人手緊張。
定時搶菜、提前預約配送員……線上一度出現「一菜難求」。不僅是配送員人手緊缺,由於訂單量增大,分揀員、理貨員等整個配送鏈條都出現人手不足的情況。2月3日,阿里巴巴旗下新零售平臺盒馬鮮生發布「招工令」,相繼與雲海餚、西貝、探魚等參與品牌達成「共享員工」合作,抽調部分員工入駐盒馬鮮生各地門店,參與打包、分揀、上架、餐飲等工作。隨後,京東7FRESH、美團買菜等也相繼發出「共享員工」計劃,邀請臨時歇業的餐飲、酒店員工前去「打短工」。
在連鎖餐廳探魚擔任主管的曾瑩,如今成為了一名「共享員工」,被借調至盒馬鮮生做揀貨工作。「因為餐飲門店不允許堂食,部分員工沒有事做,正好盒馬鮮生需要支援,我們就被調來這裡上班了。」曾瑩說。
工作的改變伴隨而來的是生活的改變:日常步行便能到達的上班地點,變成了需要搭乘一段地鐵才能到達海珠區的富基廣場;工作節奏從餐飲業的按午晚輪班變成了零售業的從早忙到晚;工作內容也從物料和人員管理變成執行一線。
「雖然門店內最缺的是配送員,但考慮到餐飲行業的員工大多在室內工作,未必能適應配送工作,所以會優先安排他們做打包、分揀、上架的工作」,盒馬鮮生富基廣場店人事主管陳思華表示,一些「共享員工」在剛進入門店工作時會不習慣,人事部門也會給予額外的關注,並進行一系列有針對性的培訓。
陳思華告訴南都記者,盒馬鮮生富基廣場門店內有十多位共享員工,也存在一部分員工因為不適應而離職的情況。
至於店內較為緊缺的配送工作,則會抽調門店內場對附近地理區劃較為熟悉的員工進行支援,「不算兼職,現在門店大概有30個配送員,每個人一天就要配送幾十份單。」
據了解,盒馬鮮生廣州地區「共享員工」最高峰時,人數在230人左右,回原企業復工的有兩成。
模式
共享前提 :不打破原有僱傭關係
王銳旭介紹道,目前「共享員工」模式以不打破原有僱傭關係前提下緩解企業的人力富餘問題,同時也給予有需要人員來自第二職業的收入保證。「目前有兩種模式,一種是輸出員工企業(下稱乙方)的經營範圍能覆蓋對應用工企業(下稱甲方)的經營範圍,我們建議由甲方用業務外包的方式聘請乙方,這樣就可以由甲方將整體工資轉給乙方,乙方再發放給『共享員工』」,王銳旭介紹道,若甲乙雙方的經營範圍不匹配,則由員工自願接受在甲方的第二職業,但必須與原企業即乙方籤訂原勞動關係合同的補充協議,對風險和規範進行解決。
曾瑩與盒馬鮮生籤訂了個人協議,工資需要根據盒馬鮮生的標準來結算。「在探魚的工資是月薪加提成,在這裡是按照小時結算,工資構成也不一樣。」
而因疫情催生的「共享員工」,團省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其大前提是,「用工企業必須做好疫情防控,避免次生災害。」
在疫情期間,盒馬鮮生加強重視對員工生命安全的保障。「門店所有員工在進場前都要佩戴兩層口罩,一層是普通口罩,另一層是N95口罩,對雙手消毒後戴上手套,最後走消毒通道進行全身病毒消殺,在工作前,也會教一些避免交叉感染的專業知識」,陳思華介紹道。
王銳旭表示,平臺方面也制定了相關規定為共享員工提供保障,「平臺免費提供新冠病毒的醫療險,假如出現感染可以得到保障。另外,我們要求接收用工的企業給對應員工購買工傷險或僱主責任險,保障在用工方面的安全問題。而員工只要還保留原來勞動關係,就會要求原單位繼續正常購買五險一金。」
觀察
崗位需求多輸出較少
截至2月27日兼職貓提供的數據
最初,王銳旭對「共享員工」項目的設想,是一家企業的員工配對到另一家企業中去,儘量讓共享員工的第二職業與原有職業對應或相近,但在實際操作中卻發現難度很大。「對應需求不一定都集中在一個地方,不能跨區把人送來,因此雖然崗位多,但輸出卻比較少」,王銳旭表示目前配對的效率並不高。
餐飲行業輸出人數最多 也最易匹配
王銳旭回憶,曾有一家主營酒店宴會活動的網際網路公司聯繫兼職貓,希望將手下上百名服務人員進行共享,「最終匹配到了幾家需求企業,有京東配送、盒馬鮮生等的零售或配送,在員工層面宣導後有幾十人確定意向,分別與用工需求企業聯繫後,單獨進行匹配。」如此一來,匹配難度加大。
兼職貓此次約有50名員工參與到「共享員工戰疫」的活動中,以公益形式深度服務企業。根據「兼職貓」平臺統計,截至2月27日21:00,兼職貓在全國共徵得有用工需求的企業141家,有用工缺口39760個;其中有用工需求的廣東企業佔59家,用工缺口12851個;全國人力輸出的企業有56家,可共享員工6500餘人,其中廣東佔21家,可共享人數3000餘人。目前,在廣東成功配對的共享員工有760人。
在統計數據中,共享員工主要來自傳統餐飲、酒店旅遊、網際網路、廣告、教育五大行業,其中受疫情衝擊影響較為嚴重的傳統餐飲行業及酒店旅遊業人力輸出明顯。其中,傳統餐飲行業輸出人數最多,佔比達61.4%,其次為酒店旅遊業,佔比30.9%。傳統餐飲、酒店旅遊行業輸出的共享員工較容易獲得匹配。
網際網路、廣告行業急需「共享」自救
在王銳旭看來,網際網路、廣告的中小微企業更值得大家關注。
「其實一些網際網路公司也出現人員緊缺,例如文案寫作、短視頻等線上內容的生產和一些日用品的網絡營銷,因為疫情期間網上客戶數量變多」,王銳旭觀察到,但由於受薪酬待遇和就業觀念等多方面的影響,網際網路、廣告、教育行業的匹配成功率較低。匹配失敗的原因主要有:無健康證等相關證件佔比48.8%,薪資待遇不匹配佔比29.5%,崗位距離遠佔比14.0%,工作經驗不匹配佔比7.8%。而受疫情影響,大批廣告企業以小微型企業居多,其抗風險能力不高,受疫情衝擊較大,面臨裁員甚至倒閉,這類企業輸出的共享員工主要為3個月以上,共享周期較長。
趨勢
團省委:多平臺開展招聘助力復工
應對復工,團省委也將出臺更多措施,除了與兼職貓的「共享員工」計劃,還有在此平臺上對兼職人員的招聘。團省委還將通過易展翅平臺推進大學生招聘、通過南方人才網推進社會人員的招聘,解決復工初期企業用工緊缺的問題。
「共享員工跟另一個詞彙很相近,就是『靈活用工』,這是近幾年出現的新業態,政府也在關注和支持。例如一些企業根據生產需要短期內產生大量用工需求,就可通過平臺招聘短期用工,不需要長期養一批人,是人力資源分配的優選選擇「,團省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雖然靈活用工不會變成以後就業模式的主流,但會是一個很好的補充。
南都觀察團
廣東法制盛邦律師事務所律師鄧剛:
雙方企業和員工應籤訂補充勞動協議
「共享員工」其實是兩個企業之間建立短期內的一個勞動力的流動,可在短期的用工緊缺時期內發揮一定作用,並緩解部分企業的人力成本。但長期進行勞務派遣則可能產生問題:如果有人設置空殼公司通過人力輸出從中牟利,則會對社會產生不良影響。
另一方面,特殊情況下企業將人員輸出,實質上,員工和原單位之間勞動關係並沒有發生變化。為保障市場有序運作,雙方企業和員工之間應該籤訂補充勞動協議,共同協商好三方之間的權利義務,以及員工的工資標準、工傷責任等方面做好協商,住房公積金、社保、五險一金由哪方企業購買亦需要明確。
而共享員工在前往他方企業上崗時,新企業應給予一定培訓,告知企業制度以及工作上的要求,確保企業的正常管理。
統籌:尹來 李文 遊曼妮採寫:南都記者 葉孜文 王美蘇 實習生 張楚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