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28日,教員率領代表團從延安飛抵重慶,震驚天下。
期間教員早年老友柳亞子拜訪了他,並且向他索要他寫的《長徵》詩,編入自己正在編寫的詩集中。
教員給他寫了長徵,並且順手把自己1936年寫得《沁園春雪》詞抄給柳亞子。
柳亞子一看這是千古絕唱啊,寫了首和詞給了《新華日報》發表。
《新華日報》發教員的詞需要請示,於是先發了柳亞子的和詞。
當時看到和詞的人知道還得有原詞啊。
當時很多人找這首詞的原詞,其中就有《新民報》的主編吳祖光。
他拿到原詞後,寫了段介紹文字,發表到《新民報》副刊上,他是這樣介紹這首詞的:
毛潤之氏能詩詞,似鮮為人知。客有抄得其沁園春詠雪一詞者,風調獨絕,文情並茂,而氣魄之大,乃不可及。
詞一發表震驚天下,常凱申找了很多人寫同樣詞牌的詞,想壓住這首詞的氣勢,都失敗了。
很多年後,常凱申在小島生活,有個文人寫了一本小說,就因為書名叫《射鵰英雄傳》,這書名讓他想起1945年那首詞裡有: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只識彎弓射大雕
的句子,於是封禁了這本書。
可見這首詞的威力,過了十多年,依舊恐怖如斯。
教員這首詞中提到五個人,都是開創性的一代雄主。
秦始皇不必說了,統一六國,統一了文字度量衡等,讓當時四分五裂的華夏真正統一。
統一文字太重要了,讓不管南人北人,說的話雖然南腔北調,但是能寫出一樣的文字來。
認同感這事兒很重要,秦以前楚國就是楚國,秦國就是秦國。
秦以後,很多有識之士有了天下這個概念。
靠的是啥?
就是文字。
很難想像沒有秦始皇,或者當時華夏沒有統一,現在中國會不會像歐洲一樣由數個或者十幾個國家組成,畢竟文字不同說話不同就是不同的族群。
秦始皇的名聲此前一直不好,焚書坑儒這事兒,被歷代文人詬病貶低。
教員一生都在給始皇帝平反,曾經說: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業要商量。
他還說:我們應該講句公道話。秦始皇比孔子偉大的多,可是被人罵了幾千年。
教員憑藉一己之力為秦始皇喊冤叫屈,今天看他成功了。
同樣待遇的還有曹操,教員說他是個偉大的人。
曹操現在有億萬粉絲,
漢武帝劉徹,
教員認為劉邦是開創之主,劉徹對大漢江山江山有開創和鞏固的功勞,卻匈奴萬裡,封狼居胥。
劉邦那時候需要靠送禮物維持的漢匈關係,到漢武帝這兒,漢朝終於直起了腰板。
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的意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統一了天下人的思想,讓華夏民族在同一思想體系下,從古代走到了現代。
秦始皇統一的是文字,漢武帝統一的是思想,這兩個統一都很厲害。
有句古話叫:胡無百年運。
啥意思呢?
外族人入侵華夏,如果想長久統治,必須學習我們的文化思想,如果不學我們的思想,想簡單粗暴的統治,最後往往江山坐不滿百年。
比如元朝。
但是學了漢文化儒家文化,往往又會被漢人同化。
披著外族的外衣,內裡卻都是仁義禮智信那套儒家文化精髓。
這就是文化的力量,文化的力量很可怕,因為文化的侵蝕是潛移默化的,是最厲害的軟實力。
這個文化就是從漢武帝獨尊儒術開始的。
教員對漢朝歷史有個斷語:
漢高、文、景、武、昭等讀起來較有興味,東漢兩頭均無意思,只有光武可以讀。
說的蠻中肯的。
唐太宗。
教員最欣賞唐太宗的軍事能力。
唐朝江山,幾乎大半都是李世民帶人打下來的,李世民的軍事指揮才能不在李靖徐世績之下。
教員說李世民:
是自古以來最能打仗的人。
評價一針見血。
宋太祖。
對於宋太祖趙匡胤的褒揚,可能單純因為他不喜歡趙光義。
教員曾經數次評價趙光義無能,不知兵。
教員詞中沒提的皇帝比如:明太祖朱元璋。
他也很欣賞,他曾說過朱元璋會用兵,最會用兵的皇帝除了李世民就是朱元璋:
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
教員雖然手不釋卷,但是對大老粗皇帝天然喜歡,這可能就是他說的自己身上有三分匪氣的原因吧。
所以對成吉思汗,對劉邦,對朱元璋這種起自草根的皇帝,他一直以欣賞的眼光去看。
對於清朝的康熙皇帝,教員沒有嫌棄他是異族皇帝,也是褒獎多多。
1960年教員曾經和老舍談起康熙皇帝的三大貢獻:
第一,打下了我們今天擁有的土地。
康熙親自徵討葛爾丹,控制住了滿蒙和新疆,進軍西藏,收復臺灣,和俄國籤訂《尼布楚條約》,今天的版圖基本是康熙那時候固定下來的。
第二,建立統一戰線。
康熙皇帝便發明了一個統一戰線,先團結蒙古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後來又團結了漢族的上層人士,他還全面學習和繼承了當時比滿文化要先進得多的漢文化,他尊孔崇儒。在官吏的設置上,凡高級官吏都是一滿一漢,大學士、尚書、侍郎、軍機大臣都是如此。這樣,康熙便非常成功地克服了滿族官員少的困難,真正達到了以一頂百的神奇效果。
第三,獎懲分明,皇子犯法與百官同罪。
雖然在詞中沒提朱元璋和康熙,但是教員對他們的評價一直不低。
對一些在詞中同樣沒提的人:宋徽宗,南唐後主,宋高宗等人,教員的評價卻一直不高。
教員雖然是個文人,但是骨子裡是個很硬氣的人,他事業做得很大時候還敢孤身犯險去重慶,這份膽魄可以不媲美很多位古人了。比如諸葛亮舌戰群儒,比如關雲長單刀赴會。
相應的他喜歡也英雄式的歷史人物,不管是秦皇漢武還是一代天驕,他喜歡他們的硬氣和擔當。
對那些軟蛋皇帝,他則不屑一顧。
文:薛白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