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也叫「打春」。二十四節氣之首。從今天起,冬天走了,春天來了。
比起「小寒」、「大寒」,「立春」這天更有儀式感。或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這一天要吃春餅。
老北京講究吃春餅。我家也講究!但是「正宗老北京」這話,我是不會說的!因為在我看來,除了王法,沒有什麼是「老北京」釘死的規矩。🤔
在我家,立春這天的春餅幾乎比年夜飯更講究。春天到了,陽氣越來越盛。中國自古都以「九」為最大的陽數。所以打春這天卷餅的菜,最好是九個!配上蔥絲,面醬,卷而食之。至於是哪九個菜?看您愛吃什麼!我只說我家的,是不是正宗老北京。您自己看吧😁
第一個:水蘿蔔絲兒!
心兒裡美蘿蔔,切成細細的絲。擦絲就差了點兒意思。擦出來的蘿蔔絲損失水分太大,口感沒那麼爽脆。加上三合油(老北京把香油、醬油、醋調在一起叫三合油),一點白糖。攪拌均勻。
第二個:雞胸肉拌黃瓜絲
白水加花椒,大料,蔥,姜。水開放雞胸肉,加料酒煮熟放涼。順著肉纖維的方向,手撕成細細的雞絲,越細越好。黃瓜絲就不要太細了,太細會斷。一樣加上「三合油」拌勻。為啥還是三合油?因為姆們得意這口兒。😁
第三個:拌菠菜
菠菜。是老年間冬天,除了白菜土豆還偶爾能見到的青菜。開水一燙,去去苦澀味兒。依然加上「三合油」,拌點爛蒜泥。除去加個菜品,還能添點綠色。
第四個:豆芽菜
豆芽菜和菠菜類似,也是老年間冬天能調節口味的不多見的幾種菜之一。掐去兩頭,只吃中間的嫩棍兒。開水一燙,您猜加什麼?😋三合油唄!
第五,第六個:醬肉,小肚(三聲)兒
五花肉醬到軟軟爛爛,原湯再泡上一整天。妥妥的入味兒之後,放涼。切條。
松仁小肚兒的外皮不是豬肚,所謂小肚兒其實是豬尿(sui)泡😂。剝去外皮,濃濃的五香味兒,切條。切片兒,就差了點,條狀的更適合卷到餅裡。
這是兩個純提味兒的菜。燻幹味道很重,少來則香,多了……呵呵,您試試。加點白菜,一是,這本是老北京冬天看家菜。二來勻一下燻幹的味道。
用韭黃純屬無奈,因為如今實在搞不到青韭。加少許肉絲翻炒。肉絲不用多,因為有一大盤子醬肉足以吃的滿嘴流油。但又不能不加,就仿佛是藥引子,有了不多什麼,少了又差點意思。😜
第九個:攤黃菜。
吃卷餅,少了別個,頂多就是不講究。要是沒了這攤雞蛋,那真是少了靈魂。細細的蔥花,一點點鹹鹽,均勻的和雞蛋打散在一起。千萬要打勻,不然的話某一口會鹹到懷疑人生!😂別問我怎麼知道的,誰還沒個失手的時候?🥵
最後當然少不了餅!
雙合餅,平底鍋烙熟,分開,放籠屜裡稍稍一蒸。即保溫,又軟和。
每樣來上一點,加上蔥絲,面醬,捲起,往嘴裡那麼一送。香的,甜的,鹹的,酸的,脆的,糯的,生蔥淡淡的甜辣。一瞬間混合在嘴裡,拼湊出一種難以形容的複合味道。直填到嗓子眼兒,再咽不下去才肯罷休。
味道是拍不出來的,然而顏色也可以誘人。那麼,切開看看😁
我不敢說這是正宗老北京。因為在我心裡,沒什麼是正宗老北京。如果一定說有。那麼您是您的正宗,我是我的正宗。
那麼,所謂的正宗就是「我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