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了,吃春餅

2021-02-16 四海安寧的日子

        「立春」也叫「打春」。二十四節氣之首。從今天起,冬天走了,春天來了。

        比起「小寒」、「大寒」,「立春」這天更有儀式感。或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這一天要吃春餅。

        老北京講究吃春餅。我家也講究!但是「正宗老北京」這話,我是不會說的!因為在我看來,除了王法,沒有什麼是「老北京」釘死的規矩。🤔

        在我家,立春這天的春餅幾乎比年夜飯更講究。春天到了,陽氣越來越盛。中國自古都以「九」為最大的陽數。所以打春這天卷餅的菜,最好是九個!配上蔥絲,面醬,卷而食之。至於是哪九個菜?看您愛吃什麼!我只說我家的,是不是正宗老北京。您自己看吧😁

第一個:水蘿蔔絲兒!

心兒裡美蘿蔔,切成細細的絲。擦絲就差了點兒意思。擦出來的蘿蔔絲損失水分太大,口感沒那麼爽脆。加上三合油(老北京把香油、醬油、醋調在一起叫三合油),一點白糖。攪拌均勻。

第二個:雞胸肉拌黃瓜絲

白水加花椒,大料,蔥,姜。水開放雞胸肉,加料酒煮熟放涼。順著肉纖維的方向,手撕成細細的雞絲,越細越好。黃瓜絲就不要太細了,太細會斷。一樣加上「三合油」拌勻。為啥還是三合油?因為姆們得意這口兒。😁

第三個:拌菠菜

菠菜。是老年間冬天,除了白菜土豆還偶爾能見到的青菜。開水一燙,去去苦澀味兒。依然加上「三合油」,拌點爛蒜泥。除去加個菜品,還能添點綠色。

第四個:豆芽菜

豆芽菜和菠菜類似,也是老年間冬天能調節口味的不多見的幾種菜之一。掐去兩頭,只吃中間的嫩棍兒。開水一燙,您猜加什麼?😋三合油唄!

第五,第六個:醬肉,小肚(三聲)兒

五花肉醬到軟軟爛爛,原湯再泡上一整天。妥妥的入味兒之後,放涼。切條。

松仁小肚兒的外皮不是豬肚,所謂小肚兒其實是豬尿(sui)泡😂。剝去外皮,濃濃的五香味兒,切條。切片兒,就差了點,條狀的更適合卷到餅裡。

第七,第八個:韭黃肉絲,燻乾兒白菜

這是兩個純提味兒的菜。燻幹味道很重,少來則香,多了……呵呵,您試試。加點白菜,一是,這本是老北京冬天看家菜。二來勻一下燻幹的味道。

用韭黃純屬無奈,因為如今實在搞不到青韭。加少許肉絲翻炒。肉絲不用多,因為有一大盤子醬肉足以吃的滿嘴流油。但又不能不加,就仿佛是藥引子,有了不多什麼,少了又差點意思。😜

第九個:攤黃菜。

吃卷餅,少了別個,頂多就是不講究。要是沒了這攤雞蛋,那真是少了靈魂。細細的蔥花,一點點鹹鹽,均勻的和雞蛋打散在一起。千萬要打勻,不然的話某一口會鹹到懷疑人生!😂別問我怎麼知道的,誰還沒個失手的時候?🥵

最後當然少不了餅!

雙合餅,平底鍋烙熟,分開,放籠屜裡稍稍一蒸。即保溫,又軟和。

每樣來上一點,加上蔥絲,面醬,捲起,往嘴裡那麼一送。香的,甜的,鹹的,酸的,脆的,糯的,生蔥淡淡的甜辣。一瞬間混合在嘴裡,拼湊出一種難以形容的複合味道。直填到嗓子眼兒,再咽不下去才肯罷休。

味道是拍不出來的,然而顏色也可以誘人。那麼,切開看看😁

        我不敢說這是正宗老北京。因為在我心裡,沒什麼是正宗老北京。如果一定說有。那麼您是您的正宗,我是我的正宗。

        那麼,所謂的正宗就是「我喜歡」😋

相關焦點

  • 立春為什麼吃春餅?
    2月4日立春,這天很多地方要吃春餅,但對於立春為什麼吃春餅,你了解由來嗎?下面視點君為您介紹立春為什麼吃春餅,春餅的來歷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哦!立春為什麼吃春餅?立春這天,民間有吃春餅的習俗。如晉代潘嶽所撰的《關中記》記載:「(唐人)於立春日做春餅,以春蒿、黃韭、蓼芽包之。」清人陳維崧在其《陳檢討集》一書中亦說:「立春日啖春餅,謂之『咬春』。」舊時,立春日吃春餅這一習俗不僅普遍流行於民間,在皇宮中春餅也經常作為節慶食品頒賜給近臣。
  • 立春啦!除了吃春餅,千萬別忘了這些!
    「立」是「開始」的意思,中國以立春為春季的開始,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陽到達黃經315度時為立春。,北京人除了吃春餅,您還得知道這些!吃春餅和春卷,是人們對「一年之計在於春」的美好祝福。值得一提的是,立春這一日,中國民間「咬春」的另外一種食品是蘿蔔。比較普遍的說法是可以解春困。其實其意義並不限於此,除解困外,蘿蔔還可以解酒、通氣,具有營養、健身、祛病等功效。
  • 明日立春,記得吃春餅,雷鳴響起萬物復甦,寓意新的開始好運連連
    「立春一日,百草回芽。」二十四節氣的第一個節氣立春將至。南方已然能夠感受到一股早春氣息迎面撲來,北方的冰雪開始融化了,春水初生,春天的氣息也會慢慢顯露。都說「一年之計在於春」,自古以來,我們對「立春」的到來都顯得格外重視。
  • 立春|「立春」將至 春暖花開
    立春,為二十四節氣之首,又名正月節、歲節、改歲、歲旦等。立,是「開始」之意;春,代表著溫暖、生長。二十四節氣最初是依據「鬥轉星移」制定,當北鬥七星的鬥柄指向寅位時為立春。現行是依據太陽黃經度數定節氣,當太陽到達黃經315°時為立春,於每年公曆2月3-5日交節。幹支紀元,以寅月為春正、立春為歲首,立春乃萬物起始、一切更生之義也,意味著新的一個輪迴已開啟。在傳統觀念中,立春有吉祥的涵義。
  • 今日除夕+立春丨貼福字 貼春聯 炸春卷 吃春餅 好忙哦 好嗨呦!
    很湊巧的是在2019年中立春和除夕都是今天,這種情況是否常見?除夕和立春在過年時巧遇的情況,並不多見,大約一百年當中會出現5年,而除夕和立春在同一天的情況,大約百年當中只有三年出現。 2019年2月4日,2057年2月3日,2076年2月4日,都是除夕當天逢「立春」。而2038年2月4日、2087年2月3日這兩天都是大年正月初一立春。按照二十四節氣的排列順序,立春是第一個節氣,又叫「打春」,就是冬至數九後的第六個「九」開始,所以有「春打六九頭」之說。
  • 明日立春,吃春餅
    立春期間,萬物復甦,不過對全國大多數地方來說,僅僅是春天的前奏。立春,不僅是一個古老的節氣,也是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立春之日啖春餅是不少地區的飲食習俗,謂之「咬春」。除了春餅,吃春卷、炒合菜、五辛盤等也是立春當日的飲食風俗。此時,白蘿蔔、韭菜、冬筍、豆芽、香芹等亦是宜食的蔬菜。不妨擇三兩愛吃的時蔬,炒一道清新春盤。或是對短暫假期的寬慰,或是對新年工作的激勵。點擊文末閱讀原文,查看「五彩素春餅」的詳細做法。
  • 今日立春 | 關於立春的這些知識,記得講給孩子聽!
    「立春」是24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代表著春季的到來,也意味著冬季的結束。在這個時候,萬物復甦,大地逐漸顯露生機,水泛新綠,柳萌黃枝。因此有了「立」之意,而「立春」用英文也表達為 Start of Spring。在抗擊疫情中迎來立春的到來,或許意味著春天的來臨,再大陰霾總會散開,鮮花也會如期綻放出美麗的花蕊。
  • 2017年立春什麼時候? 2017年立春時間及立春習俗盤點
    立春期間,氣溫、日照、降雨,開始趨於上升、增多。但從氣候學上來說,立春只是春天的前奏。我國東北、西北地區清明入春,華北地區春分入春,長江中下遊驚蟄入春,西南地區雨水入春,只有華南地區立春節氣可作為春的開始。
  • 立春是什麼意思含義 立春的風俗習俗立春吃什麼傳統食物
    2月4日,迎來立春。立春為正月節,立為建始,春木之氣始至,故稱為「立」。  立春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與立夏、立秋、立冬一樣,反映著一年四季的更替。立春,意味著萬物閉藏的冬季已過去,開始進入風和日暖、萬物生長的春季。「春」也意味著萬物生長、春耕播種,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
  • 立春的來歷由來立春是什麼意思 打春咬春傳統習俗介紹
    立春的由來  立春,俗稱打春,標誌著一年春季的開始,它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頭一個節氣。立春是漢族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立」是「開始」的意思,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從立春節氣當天,一直到立夏前這段期間,都被稱為春天。
  • 老北京立春習俗——老少爺們兒你們都吃了?
    立春吃春餅和「咬春」每逢立春,老北京人都要吃春餅,還要「咬春」。民國時期號稱「北京通」的作家金受申,曾詳細介紹過春餅的吃法。他說,春餅是用熱水燙麵、中間抹上香油烙成的雙層薄餅,揭開後用單片捲盒子菜。盒子菜因裝在有許多小格的食盒裡而得名,其內容有燻肉、醬肉、肚絲、雞鴨絲、攤雞蛋等,還要配上蔥絲、面醬及豆芽、菠菜、韮菜、粉絲等。
  • 立春丨養生
  • 2020年立春是幾點幾分幾秒 立春習俗節氣盤點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年立春是幾點幾分幾秒 立春習俗節氣盤點 幾時霜降幾時冬,四十五天就打春。從冬至這天入九,五九四十五天,立春正好是六九的開始,因此農諺說春打六九頭。今年的春節剛出年門,立春節氣趕在正月十一日來了。
  • 立春就得吃春餅,獨家秘方1次能做30張!卷肉卷菜吃不夠
    後天我們將迎來了今年的第一個節氣,立春。在我國的大部分地區,立春一直都有咬春的習俗。烙春餅,卷合菜,吃蘿蔔,各地咬春的吃食也是大同小異。在我的老家,每年立春時節,家家戶戶都會製作春餅。家裡有個舅母手藝特別好,做的春餅薄如蟬翼,大若茶盤,口感筋道還不破皮。吃的時候餅裡夾上菜,菜品有很多,葷素搭配營養特別豐富。
  • 自找苦吃•樂苦書院丨立春
    而老北京更是把吃春餅當作一年飲食的重頭戲,比得上現在韓國人能吃上頓烤肉了。也許是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首,象徵萬象更新、物阜年豐,所以要大嚼一番。這吃春餅不僅菜品豐富、包羅萬象,而且製作繁雜,吃法講究。先說這卷餅的菜品包括肉蛋菜,就要預備個十樣二十樣。殷實之家一般是立春之日到熟食店叫個盒子。何謂盒子?
  • 貼「春」字、吃春餅......立春常識您知多少?
    古時在許多地區,立春要祭祀祖先。如廣東《新安縣誌》載:「民間以是日有事於祖祠」。現今立春日迎春雖不如從前隆重,但立春這天寄託著人們的希望,仍有一些民俗遺存,各地仍會有一些特殊的方式來迎接立春,比如「打春」、「咬春」、掛風車、踏青等。立春祭作為一項傳統民俗文化活動,活動內容包括祭春神(主管農事的春神句芒亦稱芒神)、太歲、土地等眾神,還有鞭春牛、迎春、探春、咬春等活動。
  • 說說「立春」的那些風俗
    立有開始之意,立春也預示著一年農事活動的開始,臺灣地區將立春定為農民節。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關於立春說:正月節,立,建始也,五行之氣往者過來者續於此,而春木之氣始至,故謂之立也,立夏秋冬同。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指四季開始,春種、夏長、秋收、冬藏概括了黃河中下遊農業生產與氣候關係的全過程。
  • 當除夕遇上立春,100年才有3次……
    天文教育專家表示,農曆己亥豬年除夕和立春巧合在同一天,這種情況並不常見,百年當中約有3年出現這種情況,除夕與立春在同一天的有,2019年2月4日,2057年2月3日,2076年2月4日,都是除夕當天逢「立春」。而2038年2月4日、2087年2月3日這兩天都是大年正月初一立春。
  • 明日立春,2016年最全立春習俗早知道!
    專家表示,現今立春日迎春雖不如從前隆重,但立春這天寄託著人們的希望,所以各地仍會有一些特殊的方式來迎接立春,比如掛風車、鞭打泥制春牛、踏青等。立春日「咬春」是中國特有風俗4日是農曆節氣中的「立春」。這一天,中國民間習慣吃蘿蔔、姜、蔥、麵餅,稱為「咬春」。但是各地的不同風俗又有不同的表現。最早的記載顯示咬春吃春餅。
  • 【二十四節氣|知識展】立春知識知多少(二)
    唐代立春用的春盤,據杜甫《立春》詩寫道:「春日存檔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盤出高門行白玉,菜傅縴手送春絲」,就有生菜和蘿蔔絲。蘇軾的詩歌菜單上寫宋時的春盤:「辛盤得春韭」、「青篙黃韭試春盤」,則是青篙和黃韭。明清立春用蘿蔔和生菜製作春盤。       時代和地域不同,盤中之物也就稍有變化,但大都是用五辛搭配時新的蔬菜。有時候,人們愛在春盤的搭配組合上花些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