懺悔法門的啟蒙:法不孤起,仗境方生,參禪學佛,永不退轉!

2020-12-18 重樓逾陀

懺悔法門的啟蒙

文/普寂

學佛之前的日子是茫、忙、盲。年輕的時候不明白讀書真正的目的,所以沒有好好把握機會,珍惜求學的黃金時光,更聽不懂長輩的經驗談,對未來一片茫然,回顧以往,只能感嘆!進入職場後,開始努力學習,累積經驗求生存、求成長、求發展,認真打拼,追求事業的成就,認為追求名利與成功,才是人生的重要目標,於是日子過得很繁忙,而忽略了生活細節,忽略了人與人之間應該要相互扶持成長。

升上主管職務後,便經常拿著放大鏡看待同事的一言一行,嚴厲要求,認為自己所做所為是以公司為出發點,凡事以結果為導向,對績效不佳的同仁更是要求,渾然不知當手指指向別人的同時,另四根手指頭卻是指著自己。隨著事業版圖漸漸擴展,推動各項業務卻是障礙重重,人際關係不好,工作壓力大,不知因、不識果,真是盲目無知。

懺悔法門是我學佛的啟蒙。在一次大法會中唱誦〈懺悔文〉:「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今在佛前求懺悔」,這簡短的四句話,深深觸動我的心,一邊跟著禮拜,一邊淚流滿面,原來自己的煩惱和不如意是自找的,起心動念無不在造業,因無明與無知而感召貪瞋痴。

經由參加法會的因緣,啟動了自性的覺知,但因習氣慣性,現在還是必須經常反省檢討身口意三業,是不是起了貪心?為何這個事件、這個人讓自己生氣?為何沒有智慧做正確的判斷?從懺悔法門中體悟到十法界及因緣果報之理,希望能有撥雲見日的一天。

禪修課程中聆聽法師的開示,確立正知見後,透過靜坐思維與身體力行,落實佛法。學佛要斷惡修善,才能夠離苦得樂,透過不斷地薰修,播下佛法的種子,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覺性存在,不斷覺察、覺照,想的、講的、做的都合乎佛法,煩惱執著就能慢慢減少,人生的道路必定是愈來愈光明。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佛法的可貴在能運用於日常生活中,深刻了解到,雖然事物千變萬化,但這念不生不滅的心是始終不變的。在家庭、職場、道場上借事練心,學習菩薩的精神,成就別人同時也成就自己,於利他中完成自利,一步一腳印,定位好前行的方向,不管多久一定會到達目的地,成就佛道。

感恩三寶,感恩出家法師們的悲心願力,弘揚佛法,積極落實佛法生活化,接引大眾修行學佛,讓禪修融入每個人的生活中。「人心的安定是社會安定的基石」,感恩法師與發心的師兄們,您們的菩薩行履,讓社會更加美好與安定。也期許自己努力髮長遠心,參禪學佛,永不退轉!

相關焦點

  • 懺悔在地藏法門修學中的作用
    在這部經中,地藏菩薩和盤託出了一個修學的次第,即惡業多厚者修習禪定,無相智慧應當先修懺悔,否則如果沒有懺悔清淨,就修習禪定智慧,會有很多障礙,不能獲得禪定智慧,被外邪擾亂,甚至心智錯亂,走火入魔。以下是經文原文:==============「善男子!
  • 為什麼懺悔的福德最大?丨修懺悔法門有大果報【萬佛聖城法語繽紛】
    在佛教傳入中國以前,在漢文裡面沒有「懺悔」這兩個字的連用,可能有悔或悔過,但是沒有懺悔這兩個字。在佛教,懺悔是作為一個修行人的必備條件。為什麼呢?因為懺悔它有一種破惡生善的功能。譬如第一,已做罪令滅。對於往昔做錯的事情起一種慚愧羞恥的心,並且在佛前或者是在別人面前發露,然後經過懺法以後,讓罪業能夠清淨;在內心慚愧懺悔,在外面也不覆藏。
  • 歲末年終,你的罪業都懺悔乾淨了嗎?
    不過,佛經也說,一個人不怕犯罪,只怕不懺悔。懺悔可以消除罪業。好比衣服髒了,身體髒了,只要用水洗一洗,自然就乾淨了;田裡的秧苗,只要禾苗茁壯,旁邊縱有一些雜草,也起不了作用。又如投一把鹽巴在一杯水中,水的味道奇鹹無比,如果再多添加一些清水,鹹味自然轉淡;一塊石頭,把它放在船上,借著船的浮力,它就不會下沉。
  • 何為不退轉地菩薩?般舟三昧行證法門如何證得不退轉?
    「云何當得不退轉。多求一切佛法故。」「不退轉」,這個非常重要。這句就是問,什麼樣的修行的方法能夠讓我們直接處於不退轉地呢?這個「不退轉地」當中,能夠求得一切的佛法,能夠融會貫通、穿徹通達一切的佛法,能夠從多個角度、一切的方面穿徹通達一切的佛法。如何能處於不退轉的境地呢?
  • 紀念王元化|李天綱:反思、退省和再啟蒙
    基督徒做懺悔,有神學指導,它要求全面反省信徒與上帝的關係。「懺悔」和哲學家講的「反省」,在歷史上有一些聯繫,但不是一回事。元化先生讀黑格爾哲學,有完整的近代理性主義精神,他的第三次反思並不是向某種本體的「懺悔」,而必出於自己的思考。1999年,當李輝在訪談中問:「您的反思與宗教的懺悔。反省有無關係?」元化先生回答說:「沒有你說的什麼宗教的懺悔心情。
  • 宗喀巴大師所開示的「四力懺悔法門」(附:皈依的發心儀)
    在《宗喀巴大師應化因緣集》中,曾專門開示過「四力懺悔」的修持法門。佛弟子如能夠如實修持四力懺悔,能夠淨治罪障,積集福德。修行最大的障礙,是往昔所造的罪障習氣,這種習氣覆蓋了清淨本心,障礙著菩提道的殊勝功德的生起。佛子如果缺乏廣大的福德資糧,即便再奮力勤修,也難以證得清淨善果。
  • 殊勝的懺悔法門——《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他人聞已展轉相教。乃至三千人。此三千人異口同音。稱諸佛名一心敬禮。以是敬禮諸佛因緣功德力故。即得超越無數億劫生死之罪。其千人者。花光佛為首。下至毗舍浮佛。於莊嚴劫得成為佛。過去千佛是也。此中千佛者。拘留孫佛為首。下至樓至如來。於賢劫中次第成佛。後千佛者。日光如來為首。
  • 地藏法門的殊勝
    「證十地事」是漸次的法門,從初地證到十地,一步步的前進!你學地藏經,地藏菩薩有這不可思議的功德,令你畢竟不退於無上正等正覺,從最淺的菩薩十信位,圓滿了登住位,一步步到初地到十地位菩薩,終至成就佛道。普令眾生先成佛道,然後方成正覺,就是畢竟不退菩提之事。  蓮池大師在一經典跋文裡說:「噫!布帛菽粟,平時不如明珠,兇年則為至寶。救末法之兇年,是經豈可少耶?」
  • 天台宗音聲修行法門樣貌
    第一條規定,若依眾者當修三行:一依堂坐禪,二別場懺悔,三知僧事。2. 第二條規定,依堂之僧,本以四時坐禪六時禮佛,此為恆務。而第三條則規定六時禮佛當中不得違犯事項。3. 第四條則規定所謂別行之意,即是精進勤修四種三昧。
  • 教你早上醒來,最簡單的懺悔、發願、回向,佛系上班族必看
    懺悔弟子於前念、今念、後念,念念不被愚迷染,所做惡業愚迷等罪悉皆懺悔。願一切消逝,永不復起!弟子於前念、今念、後念,念念不被驕狂染,所做惡業驕狂等罪悉皆懺悔。願一切消逝,永不復起!弟子於前念、今念、後念,念念不被嫉妒,所做惡業嫉妒等罪悉皆懺悔。願一切消逝,永不復起!
  • 不退轉菩薩—仁山法師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往生極樂世界每一個人都是不退轉菩薩說輕一點就是前面說的三種不退最起碼的入聖者之流說徹底一點那就是接近成佛永遠不退那是不是往生到極樂世界我們才這樣呢要到不退地要加把勁兒現在是要加把勁 充充電接下來就真不退了從現在開始我們信心不退各位念佛法門還有一個不退畢竟不退
  • 釋淨空:做錯了事情,怎麼樣懺悔才有效?
    懺悔是佛法修行最重要的一個科目,說實在話,所有一切修行法統統是懺悔法。不隱瞞自己的罪過這叫懺,悔是後不再造。再重的罪業都不怕,只要能夠覺悟、能夠回頭,能夠懺悔,都能成就。不要以為懺悔是念念想著你的惡業,那就錯了。為什麼?你想一遍就又造一次,天天想就天天造,你這個惡業怎麼能斷得了?
  • 地藏法門實在是太殊勝了!
    地藏經裡講因果報應,因地怎麼做,就獲得什麼果報,是圓頓的法門,是以事相來闡揚果報;「超聖因事」,『聖』即指佛,說成佛就成佛,是頓超法門,菩薩們依之修行即可頓超成佛。「證十地事」是漸次的法門,從初地證到十地,一步步的前進!
  • 懺悔,一定要發自內心,流於表面的懺悔,與妄語無異
    懺悔,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修行法門。古德常說,一個人如果要棄惡從善,無不是從懺悔開始的。歷史上偉大的智慧尊者阿底峽,在尊者入藏的時候,曾記錄過自己每天的懺悔,阿底峽尊者修行證悟的境界很高,因此他對自己微細的起心動念都會有覺知,而對於凡位菩薩來說,大家的意識訓練還不足,但我們可以從五戒十善的角度,來反思自己是否有大的過失。試想,智慧如阿底峽尊者,還要勤修懺悔,對於大眾佛子來說,懺悔是向內清理自己煩惱過失的良好方法。
  • 今天農曆初一,都為自己轉一次!不管在哪裡,弟子求懺悔,懺悔三世罪!
    農曆初一,都為自己轉一次!不管在哪裡,弟子求懺悔,懺悔三世罪!
  • 【217】十方菩薩皆生彼,全仗彌陀願力恩
    其第十二佛,名曰無上華,彼有無數不可稱計諸菩薩眾,皆不退轉,智慧勇猛,已曾供養無量諸佛,於七日中,即能攝取百千億劫大士所修堅固之法。斯等菩薩,皆當往生。其第十三佛,名曰無畏,彼有七百九十億大菩薩眾,諸小菩薩及比丘等,不可稱計,皆當往生。佛語彌勒:不但此十四佛國中諸菩薩等當往生也,十方世界無量佛國,其往生者,亦復如是,甚多無數。
  • 阿閦如來法門修持
    修此法門如來降臨說「善男子,到我身邊來!」四、懺悔    往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瞋痴    從身語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懺悔 (3稱3拜)    往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瞋痴    從身語意之所生 罪業性空實相懺 (3稱3拜)
  • 年輕的時候說無悔,成熟了才懂懺悔——為你唱的《百字明》
    人總會在有意無意間,做下很多讓自己後悔的事,若想懺悔這些罪業,念修金剛薩埵是最靈驗的法門。罪業不是實有不變的,它依因緣而生,故也可依因緣而滅。但滅罪的因緣,並不是我們想的那麼簡單,求個饒就可以,它需要對以往的過錯真心懺悔,並發誓永不再犯,然後修持專門的滅罪法門,比如觀修金剛薩埵、念一定數量的佛號或心咒……如此,未來的苦果才會減至最小,乃至不會出現。如果一心專注所緣境、不摻雜庸俗語言,一次性念誦108遍百字明,往昔所造的一切罪障及所失毀的戒律,一定會得以清淨。這是金剛薩埵佛親口允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