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19 【早上版】► 山西老鄉俱樂部
太原頭腦
太原美食
太原小吃「頭腦」,是由明末清初著名文人,醫學家傅山發明,為藥膳食品,對人體有滋補作用。太原小吃「頭腦」又名「八珍湯」,是由黃芪、煨面、蓮菜、羊肉、長山藥、黃酒、酒糟、羊尾油配製而成,外加醃韭菜做引子。因為早年太原人天不亮就起來吃頭腦,也叫「趕頭腦」,需要掛燈籠照明,所以經營頭腦的飯店門前都掛一盞紙燈籠作標誌。--太原老鄉俱樂部!
清徐灌腸
清徐美食
清徐灌腸是山西著名的漢族小吃,屬於晉菜。起源於山西省離省會龍城太原市30公裡,以「醋都、葡鄉」著稱的清徐縣境內,清徐灌腸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口感爽滑、營養豐富、工藝精湛、老少皆宜,灌腸主要經粗糧精做而成,本身含有大量粗植物纖維和對人體有益的鈣、鐵、鋅等微量元素,特別對「三高」、肥胖等人群百利無一害,是現代都市白領和愛美女性追捧的素食精華。!
古交油麵兒
古交美食
古交的特色,以前只有過年時才吃。把白面和油、糖和水和起,疊下兩個長方形條摞起來呢,再在外面裹上一層只用水和起的麵皮。切下1釐米多長得快,放到油鍋裡炸,兩個耳朵很快就會翻出來。很好吃的。--太原老鄉俱樂部!
陽曲折餅
陽曲美食
[折餅] 俗名"黃兒"將硬黃米加少量黃豆、玉米磨成粗面,以溫開水和軟,置熱炕發酵,加適量鹼、少量糖,攪成糊狀,舀入黃兒 (中間微高,周圍較低邊沿有凹 溝的圓形鑄品),以溫火烙制,只烙一面,待熟,將餅折成半圓形,故名折餅。色澤金黃,鬆軟多孔,香甜適口。一次烙制很多,食用時蒸烤均可,為百姓冬季或過年之必備食品。!
婁煩子推蒸餅
婁煩美食
子推蒸講俗稱蒸餅。相傳是寒食節為紀念晉大夫介子推而流傳下來的餅食,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在發酵後的精粉麵團中加入豬扳油、香油、蔥花、調料面,上籠蒸熟而成。此外,還有「頭腦」等,各地都有獨特的風味小吃。-太原老鄉俱樂部!
渾源涼粉
渾源美食
渾源的每一個涼粉攤,你都會看到那裡除了碗坨狀的涼粉外,還有十幾個小盆,那裡放著各種各樣的調料,主要的有醋、蒜水、蔥花、黃瓜、香菜,而使渾源涼粉之所以稱為渾源涼粉的就是其特有的蓮花豆、豆腐乾和辣椒油。蓮花豆香酥可口,豆腐乾嚼得過癮,而辣椒油則口感香辣,不同於其他辣椒的幹辣。渾源涼粉以土豆澱粉為原料,加入適量的明礬,攪成糊狀,在火上滾熟,涼冷倒出即成,故又名粉砣。渾源涼粉又白又細又利口,象豬皮凍似的「筋顫」,拿在手中「滑溜溜」。--大同老鄉俱樂部!
陽高玻璃餃子
陽高美食
玻璃餃子是陽高獨具特色的民間食品。它源於民間,又由民間進人賓館、酒店的餐桌。由於它的皮子似玻璃般透明或半透明,人們能看出內中的餡兒,因而人們稱之為玻璃餃子。陽高屬高寒地區,無霜期短,莜麵和山藥是當地農民種植的主要農作物。而製作玻璃餃子的原料就是莜麵和山藥。當然,這說的是餃子的皮兒。--大同老鄉俱樂部!
大同縣苦菜
大同縣美食
苦菜的吃法很多。「三月三,苦菜芽往出鑽」轍苦菜芽拔回後,不用下鍋煮,洗淨後可以直接調了吃.苦菜芽鮮嫩,帶著一點淡淡的澀,不過人們吃的正是這個鮮,這個原汁原味。苦菜長到一紮高時,正是烈日炎炎的夏季,挑的人也多了。沸水裡焯一會兒,撈上後切碎就可以調著吃了。調苦菜色澤油綠,味道鮮美,肉質嫩脆,很多人都喜歡吃。--大同老鄉俱樂部!
廣靈驢肉
廣靈美食
廣靈的五香驢肉,以廣靈特產的畫眉驢肉為原料,經煮熟醬制而成。在煮肉的湯鍋中加有鹽、味精、醬油、冰等調料,燒開後再加入陳皮、草果等香料和滋補中藥,因此,廣靈五香驢肉不僅風味獨特,味道純正,而且有很好的營養和保健作用。--大同老鄉俱樂部!
靈丘苦蕎涼粉
靈丘美食
苦蕎面涼粉是靈丘獨特的傳統美味小吃,以它獨特的地方風味久負盛名,譽滿晉北。其製作方法並不難,一般農家都會製作,民間叫「出涼粉」。苦蕎涼粉呈黃綠色,吃起來筋叨、滑潤、爽口、略苦,別具風味,一年四季都可食之。--大同老鄉俱樂部!
天鎮豆腐乾
天鎮美食
天鎮豆腐乾,有五香豆腐乾和燻豆腐乾兩種。鹹豆腐乾又有豆腐乾和豆腐筋之稱。豆腐乾長度約為15釐米,寬為3釐米,厚度是0.5釐米。豆腐筋長度約為15釐米,寬為2釐米,厚度為l釐米。燻幹長度厚度大致相仿。天鎮豆腐乾,製作歷史悠久,是用傳統的工藝精製而成。且選料精細,用上等的黃豆為原料,黃豆顆粒飽滿,無疵瑕,磨出的豆漿、豆汁潔白鮮嫩。--大同老鄉俱樂部!
左雲豆面餄餎
左雲美食
「豆面餄餎":把和硬再"扎"軟,揉光的有蒿籽豆面,分成適量的長條面劑子,放入餄餎床子眼內,壓入湯鍋中,成粉絲狀,熟後撈出,澆上"稍子"或用醬、醋等調食之,它是人們辦喜事"鋪床日"、過壽日、過會待客等的慣用飯食。--大同老鄉俱樂部!
陽泉漂抿曲
陽泉美食
漂抿曲,亦稱小河撈,大約從明朝開始風行於陽泉。它是以綠豆摻少量精白麵粉和面,經特製抿曲床壓制而成。煮熟後撈入各種調料配製成的湯汁中即可飄起。它長如掛麵,細如毛粉,清香利口,鮮味撲鼻,富有營養,風味別致,還具有消火消暑之功效。明末清初,傅山先生曾在《小河撈記》中讚美它的美味,至今抿曲仍香飄山城。
平定過油肉
平定美食
過油肉是山西最著名的傳統特色菜餚,歷經代代廚師精心烹製相傳至今,歷史上該菜源自晉東名城平定,平定州(今山西省陽泉市平定縣)最是正宗。1957年2月經市飲食公司組織專家評審,將名廚吳萬庫技師製作的過油肉評為了太原十大名吃。
盂縣莜麵栲栳栳
盂縣美食
「悠面烤栳栳」是盂縣極具地方特色的名菜,該製法關鍵有三:一和面,二搭卷,三火侯。和面必須沸滾開水,稍涼揉成光滑麵團,趁熱搓條、揪塊,放在光淨的石板上,用手推出又薄又勻的長片,再用手指往起一挑搭成園桶形,一個挨一個整齊地排列在蒸籠上,象蜂窩一樣蒸10分鐘即熟。蒸時要注意火侯,火候不到,窩窩不熟,過火「栳栳」軟攤,食之無筋,味欠色減。
長治臘驢肉
長治美食
上黨臘驢肉長治的名吃中以上黨臘驢肉最為有名,上黨臘驢肉原專指沙鍋臘驢肉,因製作創始於臘月而得名。它以新鮮驢肉為主要原料,配以各種香料、佐料、做工極為考究。其色澤鮮豔,醇香可口,以其獨特的風味傾倒「美食家」,享譽古今。
長子炒餅
長子美食
炒餅是長子縣具有獨特風味的傳統名食,色鮮、質軟、清香、味美,口感極好,一經品嘗,佘味難忘。採用白面烙餅成絲、水潑粉條、豬肉絲、植物油為主料,配之精鹽、醬油、蔥絲、蒜苗、米醋和雞湯等佐料,用炒飄在旺火上翻炒而成,是縣人用來招待賓客的主食之一。民間流傳:「上黨炒餅數長子,長子炒餅數石哲。」
屯留水煎包
屯留縣美食
「水煎包」也算的上是屯留名吃中比較有名的了,「屯留水煎包」是將麵粉發酵後,兌好鹼,揉勻,下劑,包入餡心做成包子,放入測過油的平底鍋裡面,加水麵糊,以半煎半蒸(炯)的方式制熟.成品具有兩面色澤金黃,餡料味鮮,外皮酥脆,香味濃鬱的特點。
壺關口水豬肝
壺關縣美食
口水豬肝是壺關美食之一,起源於宋代,距今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豬肝含有豐富的鐵質、維生素、微量元素等礦物質,對皮膚的健美具有重要的意義。肝是體內毒物中轉站和解毒器官,所以烹調前,應把肝放在自來水龍頭下衝洗10分鐘,然後放在水中浸泡30分鐘,這樣就可以烹調了。口水豬肝口感鮮美營養價值高,是你到壺關不可錯過的美食。
黎城驢肉甩餅
黎城縣美食
油旺旺、香噴噴、不軟不硬,回味無窮。驢肉甩餅已有100餘年的歷史,原料配有精麵粉、驢油、蔥花、椒鹽、臘肉片等。
平順悶菜絲
平順縣美食
平順悶菜絲是由平順山區特產的菜根經多道工序加工而成。是饋贈親友的理想之選。悶菜絲是由平順特有的菜根經五道工序加工而成傳統工藝,科學配方。口感好,色澤優。
襄垣混湯素餃
襄垣縣美食
葷湯素餃也叫腥湯素扁食,是上黨地區襄垣縣傳統風味小吃。傳說,宋朝一位名叫苗廣義的算卦先生行走到襄垣境地,正好中午,看見在仙堂山寺門前有一賣素餃的,有一賣肉片湯的,一葷一素吸引了無數香客。他走上前去,看到攤主師傅先將帶皮五花肉切成片,旺火煸炒,配入適量的黃花菜、木耳、海帶等原料後移至小火燉入味,割膠素餃成面片後,頓時便熱。想各吃一碗,一掏口袋,才知銀兩不夠,只好各買半碗兌勾在一起吃了起來。從此以後便起名「葷湯素餃」。
武鄉棗糕
武鄉縣美食
棗糕距今已有300年的歷史,是武鄉經濟實惠的一種民間小吃,很受人們喜愛。是民間婚喪嫁娶、生日、滿月、暖房、祝壽等事主食,也多見於集市、飯攤。具有色澤金黃,綿軟甘甜之特點。
沁縣和子飯
沁縣美食
和子飯是沁縣民間晚餐常見的一種飯食。主料有小米或少量的玉米圪糝。配料按季節選用豆類(大白豆、大綠豆、黃豆),蔬菜類(紅薯、土豆、南瓜、北瓜、鮮豆角、紅蘿蔔、白蘿蔔、芹菜、幹豆角、南瓜條)、野菜類(苦苦菜、玉谷菜)。品種可多可少,數量根據喜愛,各取所需,適量為宜。調料多用蔥花、蒜片、精鹽、食油、醋烹熗入鍋。
沁源莜麵栲栳栳
沁源縣美食
莜麵的原糧叫"莜麥",也稱"燕麥"、"玉麥"。已有2500多年的種植歷史,是沁源縣首屈一指的粗糧品種。它不僅有耐飢抗寒、保肝、保腎,造血及增強免疫力之作用,而且還有強體、健腦、清目、美容之功能,常食可提高智力、降低膽固醇,治糖尿病也有良好的效果 。它既是營養豐富的食物,也是降血防癌的藥物。莜麥脫殼碾粉即叫"莜麵"。
長治豆腐菜
長治縣美食
豆腐是我國人民的家常菜,吃法很多,生熟都可。獨烹或與其他肉、素菜同燒 ,味道都很鮮美。無論炒、燒、煎、燴、燉、炸、貼 、釀,成菜後都有其獨特的風味。據有關資料介紹,可以用豆腐做出幾百種菜來。清代的《隋園食單》中有:"豆腐得味,遠勝燕窩"之說。日本人把豆腐稱為"唐腐",日本中村新太郎著《日中兩千年》一書中,稱日本"做豆腐的人們,都把鑑真和尚作為自己的始祖敬奉。"
潞城甩餅
潞城市美食
「甩餅」是上黨地區獨有的一種民間小吃,因起源於潞城,故又稱「潞城甩餅」。若要卷上肉製品或涼拌或炒成熟的菜餚即叫「春卷」,或叫「卷白饃」。制餅時手眼配合,揉劑、擀片、疊折、盤形恰到好處,動作無誤,甩出的餅厚薄均勻,大小同鏊。掌握好火候。甩餅必須用炭火。火大發黑,火小無色。故在甩餅鏊底下糊一層紅土膠泥,烙出的餅才能達到外焦裡軟的效果。
澤州饌面
澤州美食
「饌面」,深受大家的喜愛,相傳「饌面」源於周朝,原本是宮廷美食,後流傳到民間,成為百姓人家辦喜事,用來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一種主食。「饌面」的製作工藝比較複雜,配料講究;製作好的「饌面」色澤光亮透明,風味獨特,口感光滑如玉,吃一口回味無窮。--晉城老鄉俱樂部!
沁水河洛
沁水美食
河洛面又叫餄餎面,用壓河洛的機器,把面和了,擰成圓柱型(大小根據機器而定)。放在機器裡,等水燒開了,把面壓在裡面就行了,熟後盛出來放涼水裡過下(這步依據個人口味而來),放在碗裡,澆上滷子就可以吃了。--晉城老鄉俱樂部!
陽城雜割
陽城美食
「雜割」在陽城,可以分兩類,一類是羊「雜割」,一類是牛「雜割」,好像前者更正宗一些,用的是羊肚、羊血和羊湯做成。尤其在冬天的早晨,吃一碗是又香又辣,填飽了肚子,又暖和了身子,那真叫痛快。這種吃食,是混合了葷素的原料在裡邊,有豬羊牛的下水、血塊處理做成的成品,還有白蘿蔔、冬瓜、豆角等蔬菜在裡邊,而且湯湯水水,極易下口,雜字大概如此而來吧。--晉城老鄉俱樂部!
陵川面羊
陵川美食
每年陰曆六月初六, 姥姥、舅舅都要給外孫、外甥送「羊」,「羊」是一種麵食,用麵粉加工而成,也叫「面羊」。 當地許多人家每年都要製作「面羊」送給自己的外孫女。做法:將揉好的麵團平均分成幾份,把面揉成長條,彎曲,成為月牙形,再揉一個圓形的麵團,放在上面,用乾淨的梳子在麵團表面輕輕壓上花紋,再用剪刀剪出象徵羊毛的造型,在一端將麵團從中間剪開,象徵羊腿,在另一端,裝上兩粒黑豆,成為「面羊」的眼睛。--晉城老鄉俱樂部!
山陰塞上凍兔肉
山陰縣美食
塞上凍兔肉,味鮮肉嫩,營養豐富,消化率高達80―90%,頗受消費者青睞。兔肉所含蛋白質很高,比豬肉、羊肉多一倍,比雞肉多1/3,甚至比蛋白質豐富的牛肉也高出1/6;它的脂肪含量又低,僅為豬肉的1/16,羊肉的1/7,牛肉的1/5。不願發胖,最宜多吃兔肉,至於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的老年人,更要吃兔肉,因為兔肉中含有的卵鱗脂,可使脂肪質乳化,從而讓身體吸收,減少血管硬化的可能,在日本被稱為「美容肉」。
應縣涼粉
應縣美食
應縣涼粉是用馬鈴薯澱粉製成的。是當地別具風味的一種小食。每到夏日,涼粉攤尤多,街頭巷尾比比皆是。應縣涼粉不僅上市數量多,而且風味獨特,其特點:一是含水量較多(澱粉與水的重量比在一比十左右),到出售前,一直浸泡在涼水裡。二是加工精細。三是調味精美。鹹鹽、醬油、辣椒、醋、香油、味精、芥末、蔥等佐料齊備,各味俱全。再佐以豆腐乾細絲。色、香、味俱佳。
右玉羊肉
右玉縣美食
右玉縣的羊肉,香味濃鬱、肉質鮮嫩,肥瘦相間,肥而不膩、食之爽口。煮沸後肉湯透明澄清,脂肪具有清香之味。
懷仁黃糕
懷仁縣美食
黃糕,是懷仁周邊一帶常見的家常食品,具有「黃、軟、筋、香四大特點,吃起來鬆軟可口,十分味美。做法:以黃米麵為原料,先用溫水和成碎塊狀,上籠熟,然後倒在盆裡用手再揉,邊揉邊在表面抹點油,防糕面乾裂。
和順油布袋
和順的美食
油布袋又名砍三刀,色呈金黃,綿甜利口,是山西人春節期間的主要食品之一。每年年關,家家製作,戶戶蒸食,代代相傳,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在漫長的封建社會裡,山西勞動人民生活貧困,常年以玉米為主食。為了改變這種單調乏味的飲食,山西人便創製了一種粗糧細制的食品。炸制時,為使麻油滲入其中,要在上面砍三刀,故稱「砍三刀」。又因其吃起來油香四溢,故又稱「油布袋」。晉中老鄉俱樂部!
介休貫餡糖
介休的美食
「貫餡糖」本應當寫為「灌餡糖」。山西介休貫餡糖是具有1000多年歷史的名食品,是糠粞、清紅絲,核桃仁、綿白糖、桂花、玫瑰、芝麻作成的。近年來又加 入了桔汁、香蕉油,所以味道更美,一般的反映是:皮薄、餡香、咬著脆,吃得綿。晉中老鄉俱樂部!
靈石攤攤
靈石的美食
是人們非常愛吃的食品之一,尤其適宜老人小孩食用。但由於它製作麻煩,費時費力,一般情況下人們很少食用,但在每年的農曆二月初二這一天,是家家必做,戶戶皆吃。傳說這一天是龍抬頭之日,做攤攤俗稱扯龍皮,意在馴服龍王,好讓它在新的一年中服服貼貼為百姓服務,保證風調雨順,獲得糧茂年豐。晉中老鄉俱樂部!
平要碗禿
平遙的美食
平遙碗禿則是飯鋪攤點中常見的一種風味小吃食品。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清光緒初年,平遙縣城南堡的名廚董宣師傅所創。具有濃鬱地方特色。碗禿主要由白麵粉製作。它集涼粉與灌腸的優點於一身,既有涼粉的涼爽利口,又有灌腸的濃烈香味,精而不膩,滑利爽心。夏可涼拌,冬則熱烹,老少皆宜。傳說,1900年(即光緒二十六年),慈谿太后一行避禍西安,路徑平遙時,食用了董宣的碗禿,讚不絕口,並賜予重賞。碗禿被封為御膳,於是碗禿名聲大振,以後漸漸流傳到民間。晉中老鄉俱樂部!
祁縣悶幹肉
祁縣的美食
先把豆腐乾切成條或丁,再把瘦豬肉切成經細絲,比例按1斤豆腐乾配1兩瘦豬肉即可,鍋內加適量的油加熱後,先用蔥、姜、蒜把肉絲炒至八成熟時,加入豆腐乾再炒一會,然後加入調料,再加稍許花椒水,此時停火蓋上鍋蓋,在鍋內燜上十幾分至半個小時即好。晉中老鄉俱樂部!
壽陽豆腐乾
壽陽的美食
壽陽豆腐乾製作歷史悠久,豆腐作坊遍及鄉村集鎮,壽陽豆腐乾用當地產優質大豆製成。由於土質和氣候適宜,壽陽大豆顆粒飽滿,富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等多種營養成份,且品種多,產量高,豆種純正優良。用傳統工藝精製的豆腐乾,低糖、微鹹,口感細膩,味感清香,具有高蛋白質脂肪,高維生素低膽固醇等特點,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壽陽豆腐乾廣泛用於飯店、家庭、旅遊、軍需等多方面。在1993年山西省首屆農產品博覽會和1995年全國農產品博覽會上,壽陽豆腐乾均獲銀獎。晉中老鄉俱樂部!
太谷餅
太谷的美食
太谷餅的生產歷史悠久,在清末時已行銷京、津、西安、蘭州、包頭、張家口等地。太谷餅具有甜而不膩、酥而不碎,味美鮮香等特點,以其香、酥、綿、軟而聞名全國,享有「糕點之王」的美稱。太谷餅為「晉商飲食文化」的典型代表,著名歌唱家郭蘭英那首清脆悠揚的「平遙的牛肉太谷的餅」更是讓太谷餅的美名傳遍天下。晉中老鄉俱樂部!
昔陽板棗
昔陽的美食
板棗,果實中等大,扁倒卵形,上窄下寬,側面較扁。平均果重11.2克,最大果重16.2克,大小較整齊。果肩較小,斜圓,梗窪小而淺。環窪中等大,較深。果頂寬圓,頂窪廣、中等深。果面不很平整,果皮紫褐或紫黑色,中等厚,富光澤。很少裂果。果肉厚,綠白色,質地緻密,稍脆,汁液中多,甜味濃,稍具苦味。晉中老鄉俱樂部!
榆次元宵
榆次的美食
榆次元宵久已聞名遐邇。早在晚清時期,街市就有不少經營攤點,逢元宵佳節,經營者甚多。製作元宵需選用上等江米麵、白糖與核桃仁、花生仁、冰糖、芝麻、青紅絲、桂花等優質輔料。煮熟後,面軟餡甜,為元宵節之佳餚。今以城內北六口魏虎仙的元宵為人稱道,譽滿城鄉。晉中老鄉俱樂部!
榆社笨雞蛋
榆社的美食
榆社乾麵餅已有300多年的歷史,製作手藝和工序一直流傳至今,一直是榆社人最喜歡吃的小吃,是老百姓食譜中重要的「乾糧」,還成為一些重要場合不能少的主食,也是當地人饋贈賓朋好友的禮物。晉中老鄉俱樂部!
芮城麻片
芮城美食
芮城麻片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產於黃河北岸的芮城縣。是用芝麻、小米湯、熟麵粉、大豆油、檸檬酸、廣東榴花白糖等十餘種原料和質軟甘甜的芮城井水精製而成。片薄如紙,晶瑩透光,其味蜜甜,入口酥脆,食後有餘香。經盛夏而不粘連,存放久而不變味。長久食用,有舒肝健脾、消除疲勞、振奮精神、補充營養、促進新陳代謝之功效,老幼鹹宜。在市場上享有聲譽。--運城老鄉俱樂部!
新絳雞蛋旋子餅
新絳美食
在我國古代是各種麵食的總稱。《說文解字》說:「餅,麵食也」。在火上烤或者烙的,統稱爐餅。新絳爐餅種類頗多,當新絳雞蛋旋子(雞蛋烙餅)為佳。雞蛋烙餅,當地俗稱雞蛋旋子,先烙好蔥花餅,然後單 面或者雙面粘上雞蛋即成。皮簿味香,油而不膩,食之無腥,為新絳縣獨有。特點:香、酥、軟、綿,老少皆宜。--運城老鄉俱樂部!
聞喜煮餅
聞喜美食
聞喜煮餅是聞喜縣生產的著名糕點類食品,已有三百多年歷史。煮餅外裹一層芝麻,滾圓狀。將芝麻團掰開,便露出外深內淺的慄色皮層和絳白兩色分明的餅餡,可拉出幾釐米長的細絲。營養豐富,酥沙不皮,甜而不膩,久不變質,越嚼越香。--運城老鄉俱樂部!
永濟牛肉水餃
永濟美食
永濟名吃——牛肉水餃,輕輕咬開薄薄的餃子皮,鮮嫩的牛肉嬌豔欲滴,撲鼻而來的蔥花香味,吃一口還可喝一口清淡的餃子湯,香而不膩、回味無窮。並且價格也不貴。--運城老鄉俱樂部!
稷山麻花
稷山美食
稷山麻花是運城的傳統風味小吃。據傳,麻花原是宮廷食品,傳至民間時成為兩股面粘在一起的形狀,現在洪洞一帶還可見到這種食品。清乾隆年間,翟店鎮西位村的一位商人把它帶回家鄉運城,製作出售,食者甚多。後來,這位商人不斷改進位作技術,將麻花由兩股改成三股,然後擰成炸制,呈金黃色細絲花紋狀。目前,稷山麻花已進入北京、深圳、黑龍江等10多個省市銷售,頗受歡迎。--運城老鄉俱樂部!
萬榮涼粉餄餎
萬榮美食
萬榮涼粉多用紅薯粉面製成,白晶透亮,清涼爽口,與色澤青黃、軟綿筋道的餄餎一起被抓入敞口的淺碗裡,調上鮮紅的辣椒油,拌上生蒜泥、芥末、花椒等調味品,入口滿嘴生麻,麻中酸香,越吃越有味。--運城老鄉俱樂部!
垣曲米祺
垣曲美食
俗稱合子飯,由花生豆、黃豆、南瓜、小米混制而成,把淘淨的大豆、花生豆、江豆、小米、玉米糝等先煮好,放進南瓜、豆角等蔬菜,精心熬製之後再放進麵條。接著把熱油調入鍋中,大夥熬一會兒,食用時濃香可口,營養豐富。--運城老鄉俱樂部!
草帽餅(厚旋)
臨猗美食
一般是麥子收穫完了家家戶戶就開始用新磨的麵粉來做,慶祝豐收吧。小時候就圍在爐子旁邊,媽媽做一個我吃一個。直到小肚子吃得圓圓的為止。在晉南大家都叫油旋,就是說油餅是一層一層旋轉的,很香,脆脆的,高手能做出好多層,像紙一樣,還半透明的 。--運城老鄉俱樂部!
夏縣水煎包
夏縣美食
其狀扁圓,上下呈金黃色,外酥裡鮮,口感甚佳,因其餡不同,分為羊肉、豬肉、素菜水煎包多種,其餡無論是葷素均加蔥、姜、五香粉、香油、細鹽調製,皮為小麥粉面發酵,將包子放入平底鍋內少許時間,再加面水,後澆香油,翻一遍出鍋即成,深受人們喜歡。--運城老鄉俱樂部!
絳縣燒餅夾肉
絳縣美食
那種餅不是馳名的陝西白吉餅,而是火燒,厚厚的餅子是手工一遍遍揉出的,裡邊還加上用油和調味品拌好的酥面,緊貼著火靠,那可是功夫活,近一點烤焦,遠一點烤生。烤好的餅子在中間切開,加上滷好的肉和湯汁,在放進一點蒜泥,辣椒粉,咬在嘴裡外脆裡嫩。--運城老鄉俱樂部!
平陸油潑麵
平陸美食
是一種很普通的麵食,手工擀制的又粗又寬的麵條,在開水中煮熟後撈在碗裡,先配上蔥花、肉絲、花椒粉、鹽面等配料,再撒上一層厚厚的辣椒麵,頓時滿碗紅光,最後一道工序潑油是關鍵。面長不斷,光滑筋韌,油香撲鼻,酸辣味美。口味也可隨各人嗜好而定。--運城老鄉俱樂部!
樊村羊肉胡卜
河津美食
樊村羊肉胡卜是河津的有名小吃之一。把烙成的死麵餅子切成細條,與羊肉、羊血、羊湯、羊油辣子、蘿蔔、豆腐、菠菜等混合加入調味品製成,特點是:筋而不硬,軟而不綿,油而不膩,香辣可口,可稱為河津小吃一絕。--運城老鄉俱樂部!
解州羊肉泡
解州美食
解州羊肉泡饃選料上乘,作料齊全,工藝獨特精細,湯汁新鮮,味美可口,因而它「看著美,吃著香」,受到四方客人的稱讚。有詩云:「原湯優汁味鮮美,去寒暖胃添精神。夏天吃了防胃寒,冬天吃了暖全身。」據說,當年慈禧太后西去長安,聽說解州羊肉泡饃很有名氣,就派專使到解州為其取之。--運城老鄉俱樂部!
五臺高粱面魚魚
五臺美食
高梁面魚魚是五臺地區鄉間百姓粗糧細做的一種日常食品。它是用普通高梁經過淘煮漂晾碾磨成面,用開水和好,人工搓成的。看五臺的農家婦女們搓魚魚,可以說是一種藝術享受。高粱面魚魚蒸熟後,配以羊肉或西紅柿湯調和,清爽利口,別具風味。--忻州老鄉俱樂部!
定襄蒸肉
定襄美食
古時定襄蒸肉為當地進貢宮廷之貢品,歷代宮廷御苑將它視為珍品。在當地也是民間宴席必備佳餚。它主要以精瘦豬肉為主,輔以精製澱粉、精煉植物油及各種調味品,採取特殊方法精製而成。具有肉香撲鼻,回味無窮,多食不膩等特點,經常食用既補充必要的多種營養成份,又克服了肉類食品高脂肪、高膽固醇等弊病。它既是宴席及家庭餐桌上之理想佳餚,也是旅行野餐之方 便食品,更可做訪親探友之饋贈禮品。--忻州老鄉俱樂部!
代縣麻片
代縣美食
代縣麻片早在清代就已馳名省內外。將上等麵粉拌上糖,加入油、蜜水和成團狀,然後擀成皮、塗上蜂蜜、撒上芝麻,上鍋烘烙。成品色微黃,酥脆香甜,吃來滿口餘香。--忻州老鄉俱樂部!
繁峙疤餅
繁峙美食
疤餅因餅上遍布疤痕而名,亦名籽餅。其用料有白面、葫油、白糖、雞蛋及蘇打等。將和好的面擀成直徑約半尺左右的薄餅,在鐵鍋內鋪一層磁砂,放一層餅,進行烘烙。熟後的圓餅呈金黃色,麵皮上均勻地布滿圓形小坑,狀若疤痕,其味香甜,其質酥脆,為別具一格的風味小吃,名聞遐邇。--忻州老鄉俱樂部!
寧武苦蕎涼粉
寧武美食
「一窩絲」又叫「盤絲餅」,是山西省忻州地區寧武縣的特色小吃,歷史悠久,曾經是高級宴席的甜點。「一窩絲」以酥、脆、香為貴,具有色淡黃,味甘甜,質酥脆的特色。鮮食時甜綿可口,乾食時酥脆清香。其形狀像曲蜷待騰的蛟龍,提起一根線,放下一窩絲,動一動,散成一堆;嚼一嚼,其味無比。存放一至兩月,色、味不變,軟硬程度不變。後來,隨著人們生活的富裕程度日益提高,白面、胡麻油家家不缺,「一窩絲」在全縣農村興盛起來,成為人們迎賓待客的佳品。--忻州老鄉俱樂部!
靜樂瓦酥
靜樂美食
瓦酥,約長10釐米,寬4釐米,厚0.5釐米,內外皆呈金黃色,水印「瓦酥字樣」。其質酥脆,味甜香鬱,堪稱爐食中之一絕。久放色味可不變,常食有健胃壯身的功用。製作瓦酥選用精粉、純蛋黃、上等食油、細砂糖為料。和面配料亦有特殊的講究,精細的要求。成形時用模託就,再經油炸,出鍋後壓製成瓦狀。。--忻州老鄉俱樂部!
神池麻花
神池美食
神池麻花為我區的名食之一,在食品業中著稱甚久。其配料是酵肥三份,水二份半,油半份,糖、鹼少許。炸時用葫油,要清澈澄淨,以不起沫不冒大煙為宜。神池麻花看去色鮮美,聞之香撲鼻,吃起來脆而不硬,酥而不散,香甜耐嚼,回味無窮。--忻州老鄉俱樂部!
五寨豬黑肉燉粉
五寨美食
取豬的紅熟肉,加土豆、粉條、豆腐和調味作料。在高壓鍋裡燉足夠長時間,直到肉和土豆燉爛為止,老幼皆宜食用。--忻州老鄉俱樂部!
岢嵐柏籽羊肉
岢嵐美食
柏籽羊產於岢嵐山區,這裡滿山遍野生長著小地柏和古老的柏樹林。山羊以柏籽、柏葉為食,人稱「柏籽羊」。柏籽羊肉,肉質細密,紋理清晰,味道鮮美,有獨特的柏籽香。用這種羊肉烹製的菜餚,不腥不羶,香美異常。岢嵐的柏籽羊以清燉為主,原湯原味,鮮香無比,不用調味品遮蓋。--忻州老鄉俱樂部!
河曲酸粥
河曲美食
河曲酸粥為河曲一代特色美食,相傳能開胃健脾,護膚美容,妙不可言。傳說:李自成起義大軍進京路過此地,當地老百姓皆大歡喜,家家戶戶泡米為大軍士卒準備飯菜,誰知由於情況有變,大軍臨時改變路線,繞道而過,可老百姓泡的米太多,一時半會兒吃不完,放的時間長了就發了酸。老百姓捨不得扔掉,就用發了酸的米煮成粥吃,誰知意外地發現這用發酸了的米煮的粥並沒有影響其食用價值,後來人們便故意將米泡酸做粥食用。--忻州老鄉俱樂部!
保德碗坨
保德美食
保德縣盛產蕎麥,所制蕎面碗坨,觀之晶瑩光亮,質地精細,清香利口,風味獨特,為忻州地區風味小吃之上品。將蕎麥精粉用水拌成面穗,再加水調成糊狀,盛於碗內,用急火蒸至半熟時,攪動一次,以防沉澱,熟後冷卻即成。蕎面碗坨宜涼調,宜熱燴,或澆以素湯,或拌以肉醬,是待客之佳餚。--忻州老鄉俱樂部!
偏關羊雜碎
偏關美食
偏關養羊具有悠久歷史。草坡資源豐富,各種牧草齊全,適宜養羊,羊肉肥嫩,有大補溫胃之功效。《本草拾遺》將其與人參相提並論,特別是用三髓湯熬製的羊雜碎,營養豐富,美味可口。 羊雜碎配料為:羊肉、羊肝、羊心、羊肺、羊腸、羊肚、三髓湯(羊脊髓、羊骨髓、羊腦髓)、羊油辣角、複合調料、香菜等。--忻州老鄉俱樂部!
臨汾牛肉丸子面
臨汾美食
在臨汾就不能不說牛肉丸子面。在臨汾的大街小巷,最多的就是牛肉丸子面了,門面都不大,屬於平價小吃。很多臨汾人從外地回來,第一時間就來吃牛肉丸子面,味道很棒,適合喜歡吃辣的人。臨汾老鄉俱樂部!
侯馬太后御膳泡泡糕
侯馬美食
山西省侯馬市古稱新田,是春秋晚期晉國的都城。這裡的新田飯店有位屈志明師傅,他製作的「太后御膳泡泡糕」,晶瑩透亮、酥脆香甜。因慈禧太后喜歡享用,這種糕又恰似盛開的泡泡花,故此得名。太后御膳泡泡糕所以在侯馬流傳,這裡還有段歷史故事。臨汾老鄉俱樂部!
霍州豬血灌腸
霍州美食
將豬血灌腸是霍州傳統名食之一,它創製於清朝中葉,加工精細,風味獨特,是譽滿三晉之佳品。臨汾老鄉俱樂部!
曲沃推窩窩
曲沃美食
揪一塊面,放在刀背上(怕黏可以在刀背上稍微抹點油),然後用手掌給他推平了,用手指頭揪起來順勢一甩,就在指頭上捲成窩窩了,然後把那麼多窩窩立在一起,好看吧!臨汾老鄉俱樂部!
翼城糯米糕
翼城美食
1、紅棗葡萄乾洗淨泡上一會;2、糯米洗乾淨,用清水泡上一陣;3、將泡好的紅棗切成小條,放碗底部,放些葡萄乾;4、將泡過的糯米放進碗中,中間鋪上一成山楂片,在放上些糯米;5、最後再放上些橘子,上鍋中火蒸半個小時左右就好了。臨汾老鄉俱樂部!
洪洞霸王別姬
洪洞美食
洪洞當地人用甲魚作成一道道風味獨特的地方名菜。用甲魚和雞為原料製作的名菜「霸王別姬」,色鮮味美,營養豐富。臨汾老鄉俱樂部!
古縣雙孢菇
古縣美食
古縣是山西省首家規模發展雙孢菇的基地縣,所產蘑菇質地細嫩、品質優、無汙染、無公害。臨汾老鄉俱樂部!
安澤火腿
安澤美食
安澤火腿是山西傳統名食,已有300多年的生產歷史。這裡的火腿,色澤紅白分明,氣味濃香,味道鮮美,享譽省內外。臨汾老鄉俱樂部!
浮山燒麥
浮山美食
燒麥是晉南地區傳統名食,形如石榴,潔白晶瑩,餡多皮薄,清香可口。早在乾隆三年,浮山縣北井裡村王氏,就在北京前門外的鮮魚口開了個浮山燒麥館,並製作炸三角和各種名菜。臨汾老鄉俱樂部!
吉縣黃米蒸飯
吉縣美食
黃米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B族維生素、維生素E、鋅、銅、錳等營養元素,具有益陰、利肺、利大腸之功效。食療作用 黃米味甘、性微寒;具有益陰、利肺、利大腸之功效; 可治陽盛陰虛,夜不得眠,久洩胃弱,療凍瘡、疥瘡、毒熱、毒腫等症。臨汾老鄉俱樂部!臨汾老鄉俱樂部!
鄉寧油糕
鄉寧美食
鄉寧油糕用料考究,製作獨特,是堯鄉風味小吃之一。臨汾老鄉俱樂部!
蒲縣夾肉餅
蒲縣美食
蒲縣人的最愛。臨汾老鄉俱樂部!
大寧酸辣卷菜
大寧美食
色澤味美,入口更香。臨汾老鄉俱樂部!
永和擦蝌蚪
永和美食
「擦蝌蚪」也叫「擦面」,是永和縣等地民間的一種特色麵食。製法簡單,操作方便,最適合集體人多時食用。永和縣賓館招待所常用擦蝌蚪招待異地的賓客和上級領導人。臨汾老鄉俱樂部!
隰縣羊肉湯
隰縣美食
羊肉湯主要將羊骨頭(筒子骨)一起投入大鍋裡熬湯,再將切成砣的新鮮羊肉與清洗乾淨的羊雜一起投入湯鍋中煮。臨汾老鄉俱樂部!
汾西抿節兒
汾西美食
抿節在方言中讀「抿節兒」,所以也寫作「抿尖」。所用雜麵系由豌豆和麥子磨合而成,調水和成軟麵團,放在密布篩孔的抿節床上,用手掌抿壓而下,只有寸長。抿節營養豐富,清淡可口,易於消化吸收。臨汾老鄉俱樂部!
呂梁水晶豆腐
呂梁美食
水晶豆腐是呂梁市特有的一種地方小吃,原料為土豆。為宴請親朋好友、紅白喜事比不可少的一道菜品。該小吃從外觀看,色澤晶瑩,形狀類似豆腐片。味道鮮美,滑而不膩!
興縣冒湯
興縣美食
興縣帽湯興起的時期,史料裡面沒有記載。據說,清代乾隆九年,在京做高官的興縣籍人孫嘉淦回興縣探親。探親期間,他訪親問友,朋友們招待他的就是粉湯和餃子。當時的粉湯就是細粉條內調以辣椒、花椒、胡椒、蔥、蕪美、食鹽、醋等調料。孫嘉淦吃後感到兩種混在一起吃比分開吃要可口。——呂梁老邢俱樂部
柳林縣碗團
柳林縣美食
柳林碗團是柳林特產,離石、中陽等地都有,但不如柳林正宗。柳林碗團也被稱為「碗脫」或「碗禿」。「碗脫」之名的來源是因為它用小碗蒸,熟後晾涼,可從碗中脫下。在柳林方言中,「團」、「脫」、「禿」,音節相似,故有多名。但人們大多喜歡碗團這個名字,用圓圓的碗蒸出圓圓的碗團,象徵團團圓圓。——呂梁老鄉俱樂部
孝義油糕
孝義美食
油糕也是孝義的一種風味小吃。尤其是孝義的油炸豆餡糕、油吱糕,色、香、味俱佳,吃起來軟而有筋道,甜而不膩,非常可口。蒸糕面是做好油糕的關鍵。要一氣蒸熟,不能有夾生面;要掌握好面的軟硬,軟了不能捏,硬了失風味。孝義油糕有餡糕、棗片糕兩種。把案子糕切片油炸,謂之棗片糕。餡糕又有糖餡、棗豆餡之分。婚壽喜宴,在上大菜之前先上一盤油炸糕,謂之喜糕、壽糕。——呂梁老鄉俱樂部
臨縣大燴菜面
臨縣美食
大燴菜:分葷、素兩種,素燴菜以大白菜、南瓜、西葫蘆、豆角、土豆、胡蘿蔔、豆腐、粉條等為原料,肉燴菜加羊肉或豬肉。做法是先將鍋加熱,倒入少許油,放入鹽、大蔥、大蒜、香菜、大料(豬肉燴菜)、花椒(羊肉燴菜)等佐料,再將上述原料翻炒後加水燉熟為止。大雜燴是當地老百姓最為普遍的一種吃法,味道非常可口,當地人用這樣的話形容其好吃:香塌腦瓜蓋哩!——呂梁老鄉俱樂部
汾陽石頭餅
汾陽美食
汾陽石頭餅是中國最古老的鐵板燒食品。又稱石予饃,唐代稱石傲餅。特別:經久耐儲,攜帶方便,口感酥脆鹹香。——呂梁老鄉俱樂部
交城莜麵栲姥姥
交城美食
莜麵栲栳栳是交城山一帶家庭主婦的拿手戲。它的製做工序非常嚴格,和面一般是由體力較好的小夥子負責,加以燒開的水,用擀麵棍攪拌成麵團,必須趁熱將其揉精。取一小塊放在一塊浸過油的木板上、用手掌使巧勁一搓,然後撕起來往食指上繞,筋薄透亮的一個個栲栳栳便整整齊齊地碼放在籠中,急火蒸10來分鐘出鍋後,澆上豬肉蘑菇臊子或蔥油鹽醋等,愛吃辣的多放辣椒,喜吃酸的多加醋。軟筋適口、濃香不絕,就是沒有葷腥、沒有蔬菜,拌以鹽水、醋,照樣好吃。不僅是當地百姓喜歡的主食,就是遠方來的賓客吃後也是讚不絕口。
嵐縣圪坨
嵐縣美食
傳說嵐縣圪飥最早來源北魏爾朱榮氏,爾朱榮氏平定六鎮叛亂後,把女兒嫁給魏莊弟,不過他還不滿足於當太師,妄想君臨天下,只是苦於找不到恰當的藉口,民間流傳農曆二月二龍抬頭,爾朱榮心生一計,遂令秀容城家家戶戶將面製成龍眼狀,暗含「真龍天子,龍眼大開」,後來圪飥確實集珍饈海味之美,聚日月山川之華,一直流傳至今,成為招待親友來賓的首選。圪飥作為晉西北麵食文化的代表,可謂「養在深宮人未識」,有待開發研究其價值,可製成方便食品批量生產,可冷凍塑料包裝分送到各大超市,食用方便快捷,是親友和日常生活的首選麵食,其間所蘊含的民俗文化內涵,相當珍貴。——呂梁老鄉俱樂部
中陽縣柏籽羊
中陽縣美食
柏籽羊肉是山西省的名特產品之一,聞名遐邇,可是它的產區局限在中陽側柏山區範圍內,令人可望而不可及。柏籽羊肉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富含游離胺基酸和多種微量元素的優質山羊肉,它食之清香,不腥不膩,極易消化吸收,具有抗病、防病、療病、脅長、益壽等作用。
文水河撈麵
文水美食
河撈麵是一種古老的麵食品種,大約有1000多年的歷史。製作河撈時,有專門壓河撈的工具,稱為「河撈床」,床身用粗壯而彎曲的木料製成,中間有一木芯,象活塞一樣可上下穿動。河撈麵比撥魚面硬,比刀削麵要軟,將面添滿圓洞,木芯置於洞口,手扳木槓用力下壓,麵條即從小孔中擠出落入鍋中。大的河撈床,要用兩三個人的力量才能操作。 但也有用小河撈床的,形如大河撈床,只是尺寸小的多。這是山西典型的風味麵食,食感滑溜柔軟,自有妙處。
┥山西老鄉俱樂部┝
以鄉音 ♥ 聚鄉情 ♥ 愛鄉土
山西老鄉俱樂部
大同老鄉俱樂部:DTLXJLB長按複製關注以上帳號,支持家鄉,宣傳家鄉。
山西老鄉總聯絡人微信號 1017323265
閱讀原文,進入愛逛逛網。足不出戶,逛遍原平,原平人的消費新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