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點小古文】不食嗟來之食

2021-02-23 小懶醬


【請你朗讀3遍】       

不食嗟來之食 

齊大飢。黔敖為食於路,以待餓者而食(sì)之。有餓者蒙袂( mèi)輯屨(jù),貿貿而來。黔敖左奉食,右執飲,曰:「嗟(jiē)!來食!」揚其目而視之,曰:「餘惟不食嗟來之食,以至於斯也!」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

——《禮記·檀弓》

【注釋】

黔敖:人名,齊國的一位富商。

以待餓者而食(sì)之:食(sì),給吃,餵養;給……吃。文中其餘「食」字,或為「吃」的意思,或為食物的意思,均讀shí 。

蒙袂輯屨:用衣袖蒙著臉腳步拖拉著。蒙袂:用衣袖蒙著臉。輯屨:身體沉重邁不開步子的樣子。

貿貿然:眼睛看不清而莽撞前行的樣子。(雙眼無神)

奉:同"捧",端著。

嗟:。語氣詞,喂。帶有輕蔑意味的呼喚聲。

從:跟隨。

【開始做閱讀訓練】(可在紙上答題發至小打卡,也可在評論欄跟貼答題,可拉至文末見參考答案。日積月累,持之以恆。一天一點小古文,只為今人知古人。)

 1. 解釋劃線詞的含義:

①以至於也(   )

②從而焉(   )

2. 用一句話概括本文的中心(不超過10個字)。  

                      

3. 這則故事給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麼?

                       

【完成訓練後,請看知識連結】

【譯文參考】

齊國出現了嚴重的饑荒。黔敖在路邊準備好飯食,以供路過飢餓的人來吃。有個飢餓的人用袖子蒙著臉,拖著鞋子,兩眼昏昏無神地走來。黔敖左手端著吃食,右手端著湯,說道:「餵!來吃吧!」那個饑民揚眉抬眼看著他,說:「我正因為不吃被無禮的給予得來的食物,才落得這個地步!」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終於餓死了。曾子聽到這件事後說:「恐怕不該這樣吧!黔敖無禮呼喚時,當然可以拒絕,但他道歉之後,則可以去吃。」

【經典】

《禮記》,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書籍,儒家經典之一。該書編定者是西漢禮學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聖。戴德選編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禮記》,在後來的流傳過程中若斷若續,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聖選編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禮記》,即我們今天見到的《禮記》。這兩種書各有側重和取捨,各有特色。

東漢末年,著名學者鄭玄為《小戴禮記》作了出色的註解,後來這個本子便盛行不衰,並由解說經文的著作逐漸成為經典,到唐代被列為"九經"之一,全書共有1250個小故事,在宋代被列入'十三經"之中,為仕者必讀之書。

 

【感覺自己答題似對非對,請對照參考答案】

1.①斯:這樣②謝:道歉

2.有志者不食嗟來之食

3.(略,言之成理即可)

 

【一天一點小古文】

第一季:《雪夜訪戴》《劉宣苦讀》《孟母戒子》《孟母三遷》《歐陽修論作文》《小時了了》《歐陽子愛韓文》

第二季:《儋耳夜書》《鐵杵磨針》《鑿壁借光》《牛角掛書》《躁急自敗》《濫竽充數》《靈隱寺僧》

第三季:《公儀休嗜魚》《螳螂捕蟬》《臥薪嘗膽》《指鹿為馬》《惠子相梁》《退避三舍》《鄭人買履》

第四季:《絕纓之宴》《請君入甕》《庸醫治駝》《愚人食鹽》《偷鴨求罵》《破釜沉舟》《破甕救友》

紀錄片:《孔子》

相關焦點

  • 做人不食嗟來之食
    黔敖為食於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餓者蒙袂輯屨,貿貿然來。黔敖左奉食,右執飲,曰:「嗟!來食!」何施而得斯於民也,揚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於斯也!」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曾子聞之,曰:「微與!其嗟也可去,其謝也可食。」 譯成現代漢語故事內容是這樣的:     齊國出現了嚴重的饑荒。大善人黔敖在路邊準備好飯食,以供路過飢餓的人來吃。
  • 不食嗟來之食?這個饑民我們讚賞其氣節,可憐其執念
    《禮記.檀弓下》裡記述了一個不食嗟來之食的故事。
  • 【文言古韻】《不食嗟來之食》
    語文:吃還是不吃?來食!」揚其目而視之,曰:「予惟不食嗟來之食,以至於斯也!」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黔敖為食於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餓者,蒙袂輯屨,貿貿然而來。黔敖左奉食,右執飲,曰:「嗟!來食!」揚其目而視之,曰:「予惟不食嗟來之食,以至於斯也!」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曾子聞之,曰:"微與!其嗟與,可去,其謝也,可食。"
  • 嗟來之食
    jiē lái zhī shí【釋義】       原指憫人飢餓,呼其來食。【出處】       《禮記·檀弓下》:「予惟不食嗟來之食,以至於斯也!」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曾子聞之,曰:「微與!其嗟也,可去,其謝也,可食。」  解釋:我就是因為不吃侮辱我的尊嚴的食物,才餓成這個樣子的。」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最終餓死了。
  • 成語故事:嗟來之食
    嗟 來 之 食意思是指帶有侮辱性的施捨。
  • 小成語大故事-嗟來之食
    嗟來之食       嗟來之食(黔敖為食於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餓者,蒙袂輯屨,貿貿然而來。黔敖左奉食,右執飲,曰:「嗟!來食!」揚其目而視之,曰:「予惟不食嗟來之食,以至於斯也!」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曾子聞之,曰:」微與!其嗟與,可去,其謝也,可食。「
  • 無名乞丐卻是奇才:貧苦一生不食嗟來之食,凍死前留下一千古名詩
    在古代,讀書人是地位最高的一類人,所以很多人不管有多窮,都會想辦法去讀書,希望有一天能夠出人頭地。有文採的人,不管是什麼身份地位,一般都能夠得到重用,所以古代有很多寒門士子魚躍龍門的故事。而且古代文人大多數都有自己的操守和堅持,寧願受苦也不想要其他人的施捨。在嘉慶年間,就有一位奇才,他生前是一個無名乞丐,在他死後別人才知道他的才華。無名乞丐卻是絕世奇才。嘉慶年間,一個名為永嘉縣的地方,一位掏糞的老人發現了大街上有一具被凍死的乞丐屍體,於是就報導給了官府。州官聽到了這個消息,就派人去處理這具屍體。
  • 成語嗟來之食的故事告訴我們什麼
    齊大飢,黔敖為食於路,以待飢者食之。有飢者蒙袂輯屨,貿貿然來。黔敖左奉食,右執飲,曰:「嗟!來食。」揚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於斯也。」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曾子聞之曰:「微與?其嗟也可去,其謝也可食。」
  • 莫玩「嗟來之食」戲碼
    「嗟來之食」,說的是戰國時期,齊國一饑民寧願餓死,也不接受帶有輕蔑性的施捨。「嗟」字,大致相當於現在「餵」的意思,或者更接近「哎哎哎,說你呢」。這不禁讓我想起前不久網上流傳的一段視頻:一位中年婦女不讓幾名抱著被子、拎著米和油、拿著小桌凳子的扶貧幹部進家,邊喊「你拿走,拿走,我不要,不要」,邊氣呼呼地把他們推出家門,一副窘相的扶貧幹部納悶兒,「明明我們是來幫扶的,咋的還被『掃地出門』了」。原來,婦女不是不願意幫扶,而是幫扶的方式太怪,你瞧,幹部扶貧時還帶著攝像機呢。
  • 文史知識|古文運動
    古典文學與詩詞獨具一格的古典文學公眾號|古典文學|詩詞|古文|國學|
  • (蒙恩教育)小古文|王藍田性急、父子性剛
    嘗①食雞子,以箸(zhù)②刺③之,不得,便大怒,舉以擲地。雞子於地圓轉未止,仍④下地以屐齒蹍(niǎn)⑤之,又不得,瞋⑥甚,復於地取納⑦口中,齧(niè)破即吐之。字詞解釋①嘗:曾經。②箸:筷子。③刺:夾取 。④仍:通「乃」,於是。⑤蹍:踩。⑥瞋:發怒。⑦納:放入。
  • 小古文風景怎麼這麼美?
    小古文其實也是一門語言,而且是一門日益重要的語言,無論對於升學考試,還是為日後的國際文化交流,抑或塑造民族自豪感和世界觀都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但學習任何一門語言都需要語言環境的薰陶,在生活中,我們又不用小古文進行交流,那麼能否創造一種小古文寫作的小環境呢?答案是:完全可行。
  • 藉助「小古文」學好「大語文」
    《讓課文遇見小古文 : 朱文君帶你這樣學語文 》 朱文君 著 浙江教育出版社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 孫珺)「小古文」誕生於一次全國性的小學語文課堂課觀摩活動。當時,擔任《小學語文教師》雜誌編輯的朱文君發現,小學教材裡幾乎沒有文言文。「難道就沒有適合小學生學習的文言內容嗎?」
  • 少兒英語成語故事:嗟來之食(中英對照)
    【英語成語故事】   food handed out in contempt 嗟來之食   One year during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春秋時期,770-476 BC)
  • 有聲小古文 |《晏子使楚》
    親愛的小朋友們好!從今天起,我們的小古文微講堂開課啦~今天咱們故事當中的主人公是古代著名的外交家。
  • 朱文君帶你藉助「小古文」學好「大語文」
    此次新書,也是朱文君老師繼暢銷700萬冊的《小學生小古文100課》之後,全新打造的又一小古文學習讀本「遇見小古文系列」開山之作,未上市,便已在全國各地掀起搶學新浪潮。 何為「小古文」? 提起「小古文」,很多人自然而然就會想到朱文君。作為小古文課程的開創者,朱文君已經走過了十五年探索之路。
  • 小古文 |《趙人患鼠》:古人的得與失
    夫有鼠,則竊吾食,毀吾衣,穿吾垣墉(yuán yōng),毀傷吾器用,吾將饑寒焉,不病於無雞乎?無雞者,弗食雞則已耳,去饑寒猶遠,若之何去夫貓也?」他的兒子很擔憂,告訴他的父親說:「為什麼不趕走貓呢?」他的父親說:「這不是你所想的那樣。我們所擔憂的是老鼠,不在乎沒有雞。只要我們家有老鼠,它就會偷竊我們的糧食,毀壞我們的衣服,穿破我們的牆壁,破壞我們的器具。我們將會挨餓受凍,不是比沒有雞的害處更大嗎?沒有雞,只要不吃雞就罷了,距離挨餓受凍還遠著呢。像這樣為什麼要趕走那隻貓呢?」
  • 歲末讀《禮記》:嗟來之食
    這則故事流傳至今,「嗟來之食」作為成語人們耳熟能詳。《禮記》收錄這則故事,說明如果沒有禮敬之心,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將會出現許多障礙。比如,黔敖在發生饑荒時主動舍飯,本是慈善之舉;但因缺少對他人的尊敬,他的慈善便不能被對方接受。禮是什麼?簡單說來,禮發端於表達對祖先神靈之敬愛和祈求的祭祖儀式,演化為禮樂文化,其實質是貴族宗法分封的等級秩序制度。
  • 這套《漫畫小古文》讓孩子在哈哈笑中博古通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通曉古文,選對教材,其實也不難。試問一本枯燥無味的教材書又如何能讓孩子愛上它呢?所以,首先得讓孩子讀得進去,有了閱讀的樂趣才能培養孩子對古文的興趣。今天吳樺姐姐就要為大家強烈推薦這套小古文+情商+幽默感+語言能力一起訓練的好書——《漫畫小古文》!
  • 「我不愛你了」用古文怎麼說?含蓄又不失敬意,海王常用口頭禪
    「我不愛你了」用古文怎麼說?含蓄又不失敬意,海王常用口頭禪感情中難免會有分分合合,即使兩人之間的感情再好,但是終有一天發生矛盾或者是挫折的時候,價值觀有所不同也會發生一定的扭曲,如果終有一天兩人要說出分手,那如何才能用含蓄又不是敬意的話表達出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