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老人感言:想過好晚年得先翻過一座大山,不是來自子女和存款

2020-12-26 騰訊網

你們覺得,想要過好晚年,需要什麼條件?

按照人們的普遍想法,有錢身體又健康,這就足夠了。身體健康能保證基本的生活質量,有錢有存款則能滿足退休後的精神需求,比如以興趣會友、旅遊攝影等。如果子女不需要自己帶娃,那就更好了,真是無事一身輕,淨等享受了。

但我想說的是,想要過好晚年還要再翻過一座大山才行,這座山製造的障礙並不像人們想的那樣,來自子女和存款。

家有長壽且患病父母親,是退休後的一座大山

建國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壽命也相應增長,如今百歲老人並不罕見,老人們普遍能活到將近八十歲。如今退休年齡男60歲女55歲,這就表明,退休後的老人還處在「上有老」的狀態。而退休人士將近80歲的父母親的健康狀況,會直接影響退休子女的晚年生活質量。

鄰居大媽以前是當教師的,55歲退休後她的生活過得豐富多彩。平時和姐妹們組織著遊山玩水,晚上回家則去跳跳廣場舞,跟著學些新的舞蹈動作,過得很愜意。兒女都在大城市定居了,平時也不需要她帶娃,自己退休金又不低,老伴身體也好,看起來會一直這麼幸福下去。

但前段時間回家,卻發現她

臉上沒了往日的神採,滄桑了許多,精神頭也一下子沒了

。聽我媽說,她家老太太前段時間突然中風,今後只能臥床了。她還有個姐姐,正在給兒媳婦帶娃走不開,照顧老人的擔子就落在她身上了。

雖然她也孝順,每天給自己七十多歲的老母親端茶送水、洗澡擦身子,但架不住這麼一天天地「熬」啊。老太太脾氣上來了會對她罵話,她也只能生受著。我媽說她曾悄悄抹淚,跟我媽說自從老母親生病,她一下子感覺人生特別灰暗,不知道這樣的日子還要過多久。

想要過好退休生活,需要滿足多重前提

其實不只是大媽一人,我發現身邊六十來歲的長輩們,家家都有難念的經。能自在地享受退休生活的,很少很少。

有的要照顧下一代,不僅要離開老家去兒子兒媳所在的城市帶娃,還要為一些家長裡短或者帶娃理念跟兒子兒媳生氣。還有的要照顧自己的老父親老母親,畢竟七八十歲的老人身體機能退化,血壓血糖都開始升高,生病住院成了常事。

退休生活想要過好,需要有錢還有閒。即便退休工資高並且早年間攢下不少積蓄,也只能滿足「有錢」這個硬性條件。而「有閒」並不是自己能決定的,子女不用幫忙帶娃,雙親身體好不需多加照顧,這些都可遇不可求。

這麼一想,頓覺人生灰暗。不過,人在哪個階段不是「負重前行」呢。中年階段有中年的壓力,老來也有老來的顧慮,不如苦中作樂,抓住當下,用心過好每一天吧。就算得伺候病床上的老母親,看到她的笑臉,也是一種幸福。

【話題討論:你離退休還有多遠?有想過退休後如何過嗎?】

相關焦點

  • 老人要想晚年過得幸福,一定要在這三點自私
    老人應該對自己和老伴捨得些,對自己和老伴好點。老人要想晚年過得幸福,一定要在這三點自私些。第一條父母老了,孩子就大了,孩子就會離家出走,自己去創業,也會與父母分開,去過自己的小日子。而老人只有自己的老伴能一起相濡以沫,一起過日子,一起到老。
  • 「晚年想過得好?竟是靠沒出息的子女」老人病床哽咽:明白太晚
    長大後,父母年紀大了,他們懼怕孤獨也需要子女的陪伴。對於父母的晚年生活,你是時時刻刻給予愛的陪伴?還是讓父母成為了孤寡老人呢?王老太家有一個女兒,一個兒子。在以前那個年代,女孩想上學讀書,家裡人都不會支持。男孩說想要讀書,家裡人一定會說:好好學習。
  • 七旬老人的話:子女再多,晚年也得有自己的窩
    古人常說「多子多福」,但是放在現在的社會來看,多子的老人晚年也未必就有絕對的依靠、就能順順利利解決自己的養老問題。因為子女多,在關於如何為父母養老的問題上就容易產生分歧,就會出現各種最大程度為自己著想與盤算的局面。人心本就如此,再者兒女又都有配偶,這些因素都更加無法避免就是了。七旬老人的話:子女再多,晚年也得有自己的窩。
  • 退休老人自述:到了晚年後錢放哪裡好,給兒子還是女兒,誰最靠譜
    導語很多人都認為老人到了晚年之後,對自己最有保障的東西那就是錢和身體。如果有了這兩樣那麼就不用擔心往年過得不好,保證晚年會過得很幸福,因為有了錢和好身體,做什麼都行,也不用擔心晚年沒有錢用,想去哪就去哪,但是自己的錢,應該放哪裡最安全?
  • 老人在農村生活也很難?這三座大山還得翻過,養老只是冰山一角
    大家好,我是農村小七,歡迎收看本期三農資訊!大家都知道,現在會長時間留在農村的,大多數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如果不是靠子女在外打工賺點錢回家,老人們唯一的生活來源就是種地,以及每年的養老金了,而且咱們也知道,養老金是多繳多得的原則,在政策實行之前,很多人都是沒有這個繳納概念的,所以這個時間點過了60歲的,國家會以最低的標準發放每個月的養老金,但是農村的生活成本和物價也是在不斷上漲的。
  • 不幫子女帶孩子的老人們,晚年生活過得咋樣?這2種結局真實
    其實老人要不要幫子女帶孩子,也是人們經常討論的,不過看法也不盡相同,有人說老人幫子女帶孩子也挺好的,增進感情,退休後生活還有樂趣。也有人說老人的晚年生活就要自己做主,要有自己的安排,才能生活愉快。那麼,不幫子女帶娃的老人,他們的晚年生活是怎樣的呢?
  • 「我寧願自己過,也不願把這3樣東西交給子女」退休老人心酸抱怨
    人到了晚年,特別是老伴不在的時候,連一個商量的人都沒有。這個時候大部分老人都會將主權交給子女,可是有些東西一旦交出去,可能養老就會成為極大的問題。畢竟子女也有自己的生活,親人之間的相處也不全是幸福,還有一些小埋怨。
  • 夫妻兩人退休金共1萬元,有三套房和30萬存款,屬於什麼水平?
    退休是每個人不得不面對的問題,退休後的生活水平怎麼樣,跟你工作時的收入存款和退休後的收入關係很大。如果在退休後能有足夠多的資產,那麼晚年生活會很幸福,但是如果退休時沒有其他資產而且沒多少退休金的話,那麼晚年生活可以說會比較難過。
  • 人到晚年,怕的不是沒錢,子女不在身邊,而是這3件事,很現實
    沒有足夠的存款?還是子女不在身邊?其實人到晚年,怕的不是這些,而是這3件事,理由很現實也很無奈。一、老了以後,沒人記得你在《尋夢環遊記》這部動畫片中,向我們闡述了一個主旨,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
  • 60歲老人退休金每月三千元,還需要有多少積蓄才能過好晚年呢?
    60歲的老人,退休後需要多少積蓄,才能安度晚年?這個問題確實是不同的人,不同的需求,有不同的標準。 一般來說,老年以後一般會有生存的需求、健康的需求、依賴的需求。 生存是基本要務。每月能領取3000元的養老金,基本上都能夠滿足生活的各項需求。
  • 退休老人的自述:晚年只想自己一個人過,這些養老方式我不接受
    導語:都說養兒防老,人這一輩子忙忙碌碌養育子女就為了到了晚年子女能給自己養老,但是到了晚年子女的養老方式老人真的可以接受嗎?子女成家之後對於自己的父母就很少有時間去顧及被忽略的老人晚年過得很苦。我從外面回來想要坐在小沙發看電視,兒媳婦都要我先先擦一擦我的褲子才讓我坐每次我想要做飯給他們吃兒媳婦就說你的手洗乾淨了嗎?就想做菜,你做出來的東西能吃嗎?反正就是各種嫌棄我,什麼都不讓我碰,總覺得我是一個髒的東西孫子也不讓我碰,總說我身上有很多細菌。而且他還叫孫子讓他遠離我,我每天都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
  • 老人若不幫自己的子女帶孩子,晚年大多是這三種結局,很現實!
    網上有過這樣的一個問題:「老年人該不該幫子女帶孩子?」有的年輕人就說,孩子出生以後,不出去掙錢怎麼行,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能請得起保姆,所以還是需要老人出面幫忙帶孩子。也很多老人就說出了自己的心聲:孩子小的時候帶孩子,又要上班,半輩子都很辛苦。
  • 一位九旬老人的忠告:「晚年要想過得好,只需做好這4件事」
    張爺爺大笑幾聲說到:「怕啥,晚年要想過得好,不用靠子女孝順,只需要做好這四件事就行。」01-不要自私,但也要自私,給自己留點後路這句話雖然很矛盾,但是也並不沒道理。人人都說父母對孩子要無私奉獻,其實這麼做是不對的,該付出的時候自然是要付出,不該付出的時候就自私一點,不要心軟。
  • 60歲老人存多少錢,退休之後能衣食無憂?農村老人默默垂下了頭
    但是我國的老齡化問題也逐漸凸顯了出來,目前我國退休的職工已經超過了1億人,還有一部分人是沒有養老金的,社會養老壓力隨之而來。 大量的老人退休,同時年輕人生育願望走低,未來社會的人口結構和社會福利體系,或將會出現不小的變化。那麼對於一個老人來說,60歲退休之後,到底有多少存款,才能安穩養老呢?
  • 70歲老人:別依靠半路夫妻和子女,摒棄這三個字,晚年會過得很好
    那麼誰都靠不住,晚年該如何安心的度過呢?相信每位老年人都為此發愁。但我認識的劉大爺晚年過得很舒心,他說老年人要想安享晚年,就要摒棄,靠,等,要,這三個字。家裡的地租了出去,房前屋後的園子裡種點菜,吃不了拿到集市上賣,閒暇之時喜歡看書,日子過得還算可以,兒女們都在城裡,不放心他自己生活,讓他三家輪著住養老。老爺子一口回絕,輪流養老跟要飯有啥區別?我不想依靠你們,兒女們很驚訝,你不靠我們靠誰?這是想找後老伴依靠?
  • 退休後成「潑婦」,對子女大打出手,關愛老人心理健康刻不容緩
    彭老太退休前是單位的工會主席,為人謙遜、和藹有禮。好不容易熬到了退休的年齡,彭老太終於不再是「大忙人」。卻想不到,回歸家庭的彭老太變得十分「慵懶」,整日裡守著電視機足不出戶,子女回來探望她也得不到好臉色。
  • 老了想晚年過得好?有些東西要看緊,在自己手裡最靠譜
    文\好孕姐生兒育女,一輩子含辛茹苦,到頭來還要擔心晚年會不會過得如意?我想很多的父母,都會思考這個問題。並不是父母老了事兒就多了,是做子女的沒有給父母足夠的安全感,現在子女不孝順的例子也有很多。如果晚年要想過得好,作為父母一定要學會看好自己的東西。劉大爺和自己老伴一輩子生活儉樸,有點好吃的好喝的自己捨不得吃,都給了孩子們。年輕的時候,更是拼命幹活只為供養家中三個孩子。大兒子和二兒子學習都好,都供養到上大學,小女兒供養到高中畢業。本以為供養完孩子的學業,以後就可以減輕點負擔了。
  • 晚年不被子女孝順的老人,大多做過這3件事,子女不孝不怨他人
    劉老太太給周圍鄰居留下的印象特別好,對人也很友善,也愛助人為樂,是別人眼中的「三好老人」,但她的兒女很少來看望她,這讓熱心的鄰居感到很生氣。劉老太太的兒女不孝順,是她自己導致的這個結果,沒人養老也怨不了別人,不應該責怪兒女,所以,子女不願意孝順父母,都是有原因的,那些晚年不被子女孝順的老人,大多都做過這3件事。晚年不被子女孝順的老人,大多都做過這3件事?
  • 晚年喪偶,有錢不給子女會晚景悽涼嗎?3位老人的話值得大家警醒
    天底下的父母都是愛孩子的,當兒女們深陷困境時,他們即便砸鍋賣鐵也要貼補兒女,但是現實生活中卻有一群這樣的個體,他們晚年喪偶,身邊就只有子女,那如果他們不把自己的退休金和存款拿出來貼補兒女,那他們的晚年就會老無所依嗎?以下三位老人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回答了這個問題,非常值得同齡的老人警醒。
  • 99歲老人哭訴被子女強辭保姆:我一生沒這麼孤獨過,很心酸
    和老伴年紀大後,就用自己的錢請了保姆,先後請過六七個保姆,兩人都不滿意,直到兩年前找到這個保姆,期間這位老人還主動給保姆漲工資,希望自己走後,保姆能好好照顧自己老伴。可是今天三月份的時候,老人的老伴逝世,老人好不容易走出悲傷,大兒子卻把保姆辭了,老人想把保姆再請回來遭到兒女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