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線最短的國家,面對克羅埃西亞的包圍,波赫是如何獲得出海口的

2020-12-12 騰訊網

由於歷史的領土劃分因素,和現代的南斯拉夫問題,亞得裡亞海東岸的原南斯拉夫海岸線幾乎皆被克羅埃西亞一國佔據。如果從克羅埃西亞最北部的海岸線開始一路南行,走到中下部的時候還要再經過一番邊境檢查才能通行。

不過這可不是收費站,而是波赫的國境,接著再繼續向南24.5公裡才算是離開波赫,重新回到克羅埃西亞。波赫雖小,但也沒小到是「國中國」的地步,那麼又為什麼會有如此奇怪的領土劃分呢?

波赫全境共有5.11萬平方公裡,不過其中僅有24.5公裡的海岸線,而且僅有的一段海岸線還被夾在了克羅埃西亞之間。換個角度看,克羅埃西亞綿長的海岸線也被波赫僅有的一段給分隔開。

克羅埃西亞位於中歐巴爾幹半島的西北部地區,其全境面積也不過只有5.65萬平方公裡,不過如此小國土的克羅埃西亞卻擁有著全世界排名第22位的海岸線長度。再看回波赫其也憑藉23.5公裡的海岸線,也成為全世界除了摩納哥和梵蒂岡這樣的國家以外,世界海岸線最短的國家之一。

1、強大的奧斯曼和複雜的巴爾幹

一個地理名詞往往也會被賦予地緣意義,和這個地區曾經擁有的厚重的人文歷史與文化。現在的歐洲大部分都是小國家,從前的歐洲更是城邦林立,幾乎都是徹頭徹尾的小國寡民。整個歐洲的國家彼此之間徵伐不斷,而巴爾幹半島更是有著「火藥桶」之稱。

巴爾幹半島位於亞歐大陸之間,同時也是位於黑海和地中海之間,由於半島內各民族的矛盾關係,除了其內部戰爭,外部也是有著羅馬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的虎視眈眈,而巴爾幹半島這些年間除了打仗基本上也沒幹別的。

特別是奧斯曼帝國在此殖民期間,新引入的伊斯蘭教又給本就脆弱的民族關係繼續添了油加了醋。奧斯曼帝國強盛期間,除了是向外徵討,其餘歐洲國家比如羅馬帝國、匈牙利等國也是組成聯盟共同對抗奧斯曼。

奧斯曼曾在不到二百年的時間三次進攻維也納都以失敗告終,被巨大消耗後的奧斯曼又退回到原來的巴爾幹殖民地上,不過從此也標誌著奧斯曼的衰落。1718年,又繼續將一部分土地割讓給奧地利以及威尼斯,其中就包括現在克羅埃西亞的沿海地區。

2、涅姆走廊:24.5公裡的海岸線

奧斯曼統治期間,巴爾幹半島還有一個位於現在克羅埃西亞的小國拉古薩。不過隨著後來奧斯曼的衰弱,拉古薩也擔心受到威尼斯等國的攻擊,而主動將一部分海邊領土割讓於奧斯曼的波赫省作為緩衝區,這部分海邊領土就是「涅姆」。

拉古薩方面認為一旦威尼斯選擇入侵,除了要經過緩衝區外,還要面對奧斯曼的反攻。而從威尼斯方面考慮,只為了一個小小的拉古薩就面對這麼大的風險,實際並不划算。

事實證明拉古薩方面的準備果然充分,威尼斯人確實沒有入侵,但沒想到的是自己被法國的拿破崙給徵服了,而拿破崙根本就沒有經過自己割讓的涅姆地區。就這樣,涅姆也就始終歸為奧斯曼帝國的波赫行省的土地。

3、久未竣工的「南北通透」大橋

一戰後,奧匈解體,巴爾幹半島也多了一個南斯拉夫。到了1991年和1994年,南斯拉夫的成員國克羅埃西亞和波赫又先後脫離南聯盟,而這兩個多出在地圖上的國家,也就以先前的「省界」變為當今的國界。由此,波赫也就有了這個唯一的海岸線。

2007年開始,克羅埃西亞決定修建跨海大橋以溝通自己南北兩段的國土,不過後來又因為資金問題和一系列的政治爭議,直到2018年才終於開工。

相關焦點

  • 波赫被稱為最憋屈的出海口國家
    波赫被稱為最憋屈的出海口國家。前段時間的世界盃應該是十分的火爆了吧,這可是全球的足球愛好者的一次盛宴啊。這一次的世界盃,讓東道主俄羅斯火了起來,也讓歐洲紅魔比利時火了起來,甚至於克羅埃西亞這種小名氣的國家也火了起來。可是咱們今天要講的,卻不是這些因為世界盃大火的國家,而是樓下的這位。沒錯,就是波赫,大家聽到這個名字,可能某些人都覺得有些陌生吧?
  • 波赫:差點淪為內陸國,是如何從克羅埃西亞拿到24公里海岸線的?
    在這6個國家當中,除黑山、斯洛維尼亞分別擁有293公裡及47公里海岸線外,前南斯拉夫將近90%的海岸線,都被克羅埃西亞一個國家佔有,算上島嶼總長約5835公裡,而剩餘國家沒有海岸線和出海口,基本都是內陸國。
  • 差點淪為內陸國的波赫,是如何從克羅埃西亞拿到24公里海岸線的?
    在這6個國家當中,除黑山、斯洛維尼亞分別擁有293公裡及47公里海岸線外,前南斯拉夫將近90%的海岸線,都被克羅埃西亞一個國家佔有,算上島嶼總長約5835公裡,而剩餘國家沒有海岸線和出海口,基本都是內陸國。
  • 這八個國家的海岸線實在太短,都不好意思稱為沿海國家
    世界上一共有195個主權國家,其中有150個沿海國家,但是每個國家的海岸線長短不一,我們今天來看看海岸線最短的8個國家,最短的不到5公裡長。伊拉克面積43.8萬平方公裡,海岸線長度只有60公裡,波斯灣是唯一出海口,入海最窄處只有15公裡寬。這裡是真正的富得流油的石油聚寶盆,因此美國對其念念不忘。第三是波赫,位於巴爾幹半島,面積5萬平方公裡,海岸線只有25公裡長,克羅埃西亞伸出長長的觸手,差點就將波赫堵在沙灘上。波赫硬生生開闢出一道口子,將克羅埃西亞分為東西兩部,這才擁有唯一的出海口,只有8公裡寬。
  • 南斯拉夫最強勢國家,帶走8成出海口,堵死2個鄰國,國家富得流油
    最典型蘇聯體系的摩爾多瓦,實力最弱,任人欺凌,分家的時候,不光分的少,而且還被割了一塊德左。而反之那些民族強悍,實力強大的國家,不僅能在世界民族之林佔據一席之地。更加明顯的是,即使在國家解體的時候,也能獲得最強勢,最大的好處。最典型下面這個國家,堪稱南斯拉夫7國中最強勢最「霸道」的國家,獨立後直接帶走南斯拉夫8成的出海口,差點堵死兩個鄰國,現在國家富得流油。
  • 歐洲最憋屈的沿海國家,海岸線僅有25公裡,出海時需要看鄰國臉色
    文|格瓦拉同志 在當今世界,出海口對於一個國家的對外貿易與交往極其重要,眾多內陸國做夢都想擁有一條屬於自己的海岸線。然而世界上有一些「憋屈」的沿海國,雖然有海岸線、出海口,但長度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並且每次出海都要看鄰國「臉色」,實在是有種「幸福的煩惱」。
  • 世界盃亞軍克羅埃西亞是個怎樣的國家
    不過克羅埃西亞經濟在東南歐可是首屈一指的,早在前南斯拉夫的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埃西亞一直是南斯拉夫最發達的地區出口產值一度佔了全國的70%以上,斯克兩國人民的生活水平比其他地區高許多而且差距在不斷增大兩國又臨近西方的奧地利文化相近深受奧地利的影響獨立意識逐漸強烈,波赫戰爭後克羅埃西亞與斯洛維尼亞都相繼獨立,本來獨立後希望會成為類似奧地利那樣富裕的國家可現實看克羅埃西亞與西歐國家的差距有多大只有看看近期中東難民的情況便知
  • 世界上最悲催的五個沿海國家,國土面積不小,海岸線卻憋屈得要死
    海港對於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 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世界上國土面積不小,海岸線卻憋屈得要死的幾個國家.第一個斯洛維尼亞總面積2.02萬平方公裡,位於中歐南部毗鄰阿爾卑斯山,東部和南部被克羅埃西亞包圍,西南在亞得裡亞海有一小段海岸線,長約47公裡,有3個港口,分別是科佩爾港、伊佐拉港和皮蘭港。其中科佩爾港為斯洛維尼亞第一大港。雖說是三個港口,無奈海岸線有限,這三個港口城市相距只有2到3公裡左右,真是一寸都不能浪費。
  • 克羅埃西亞憑什麼獨佔南斯拉夫的絕大部分海岸線?
    文/王凱迪近年來,我們對於克羅埃西亞這個國家最為深刻的印象,便是那支在18年世界盃上取得絕佳成績的「中年足球隊」。這個經歷了戰爭喪亂的國家,曾經是南斯拉夫聯盟中的主體國家之一,最終於1991年從南斯拉夫獨立出來。
  • 巴爾幹系列 — "波赫" 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
    而多個王朝的更迭也使得波赫境內的文化環境多樣,天主教、東正教、猶太教的教堂和伊斯蘭教的清真寺隨處可見。波赫的很多城市和小鎮都極具歷史價值,山川河流遍布整個國家,風光無限,小編將推薦7個必去的地方。1.塞拉耶佛 Sarajevo塞拉耶佛是是波赫的首都,位于波斯尼亞塞拉耶佛山谷之中,米裡雅茨河沿岸,被狄那里克阿爾卑斯山脈所包圍。塞拉耶佛是波赫的社會、文化和經濟中心,因其悠久的歷史和宗教及文化多樣性,塞拉耶佛常被稱為「歐洲的耶路撒冷」或者「巴爾幹的耶路撒冷」。塞拉耶佛這個名稱來自於土耳其語中的「宮殿」一詞這也證明塞拉耶佛在奧斯曼帝國統治時期是具重要地位的都市。
  • 斯洛維尼亞只有一個小港,為何是前南最富的國家?
    印象中,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埃西亞是一對好兄弟。他們是前南最富的兩個加盟國。兩國的價值觀相同,在與塞爾維亞的作戰中肩並肩。
  • 為了獲得出海口,約旦用7000平方千米的土地換取19公裡的海岸線!
    英國統治這裡的時候,獲得了當地哈西姆家族的支持。為了感謝哈西姆家族,英國1921年以約旦為界,西部仍稱巴勒斯坦,東部稱外約旦酋長國。而這個約旦酋長國就是哈西姆家族統治的。1946年3月22日,外約旦正式獨立。成立君主立憲制國家。不過此時剛獨立的約旦面臨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領海問題。
  • 克羅埃西亞為什麼這麼橫?
    位於東歐、西歐、東地中海三大核心區之間所以在狄托死後,這個國家迅速陷入了內亂,並且最終解體,又一次成為了一盤散沙。而其中獲得最大利益者,似乎正是克羅埃西亞。經歷了殘酷的內戰之後,克羅埃西亞不僅獨立建國,還成功地獲得了前南斯拉夫幾乎所有的海岸線,並與歐盟保持了緊密的聯繫,逐漸富強起來。
  • 丟失大半國土及所有出海口,至今不肯屈服
    除此之外,世界上還有一個可與阿富汗比肩的頑強國家,即使丟掉80%的領土、失去所有的出海口,都始終不肯向西方低頭,反而一直堅持對華友好。這個頑強的小國就是位於巴爾幹半島的塞爾維亞共和國。如今的塞爾維亞,國土面積約8.84萬平方公裡,人口約720萬,整體規模雖然在歐洲內部不算墊底,卻被一些人稱為是歐洲「最可憐」的國家。這究竟是何原因呢?
  • 波赫、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三方混戰,戰爭結束後,領土發生了巨變
    波赫、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三方混戰,戰爭結束後,領土發生了巨變文/無計讀史1991年6月,南斯拉夫開始慢慢倒塌。南斯拉夫的頹勢引起了混亂,波赫穆斯林,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這三個民族之間的利益和國家的走向分配出現了矛盾。
  • 丟失大半國土和所有出海口,卻至今不肯屈服
    除此之外,世界上還有一個可與阿富汗比肩的頑強國家,即使丟掉80%的領土、失去所有的出海口,都始終不肯向西方低頭,反而一直堅持對華友好。這個頑強的小國就是位於巴爾幹半島的塞爾維亞共和國。如今的塞爾維亞,國土面積約8.84萬平方公裡,人口約720萬,整體規模雖然在歐洲內部不算墊底,卻被一些人稱為是歐洲「最可憐」的國家。這究竟是何原因呢?
  • 2006年,塞爾維亞是如何失去73千米的海岸線,徹底成為內陸國的?
    對一個國家來說,擁有海岸線無疑是對自己的發展擁有著巨大幫助。尤其是在這個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時代,海岸線更是聯繫世界各國的橋梁和紐帶。也因此要想讓一個國家放棄自己所擁有的海岸線,那就是一件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 波赫:戰爭與和平|讀+
    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簡稱波赫)東鄰塞爾維亞、黑山,其餘三面均為克羅埃西亞所環繞。一條狹長的水道使得黑塞哥維那在亞得裡亞海內雷特瓦水道上有一個20公裡寬的出海口,它沿著達爾馬提亞海岸將克羅埃西亞分成兩部分。
  • 東南亞最可憐國家,國家又弱又小,沒有一寸出海口,至今窮困潦倒
    這句話放在國家層面更是如此,很多國家那是非常不幸,國家一無是處,發展更是舉步維艱,窮困至極。最典型的下面這個國家,是東南亞最可憐國家,國家又弱又小,還沒有一寸出海口,備受鄰國欺凌,國家至今窮困潦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