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半島的38線和越南曾經的17度線,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2020-12-18 深更讀史

北緯38度線,其實是一條在普通不過的緯線,但對於朝鮮半島來說,卻一點都不普通。這是一條軍事分界線,將朝鮮半島和一分為二,直到現在仍然如此。但需要說明一點的是,三八線只不過是鄰近北緯38度而得名,並不等於北緯38度線。

越南曾經在二戰後很長時間裡也有一條17度線,這條線也就是當時南越和北越的臨時軍事分界線。只不過這條線隨著北越統一全國而結束了。

朝鮮半島的38線和越南曾經的17度線,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說起這個三八線,其實歷史還挺久遠的。日本崛起後開始侵略朝鮮,在甲午戰爭後,與俄國曾密謀要瓜分朝鮮,就在日俄戰爭前夕,俄國也曾提議要以三八線為界,南北分治。只不過這個時候的日本,非常強勢,根本不理會俄國的方案,以至於劃線未能實行。

二戰末期,蘇聯對日宣戰,並在朝鮮北部登陸,大有佔領朝鮮之勢。這個時候美國為了防止蘇聯佔領朝鮮,緊急在南部登陸。蘇聯為了能夠讓美國同意佔領日本北海道,想和美國做個交換。所以蘇聯和美國以朝鮮38度線為界把朝鮮半島瓜分了。

冷戰開始後,朝鮮和韓國在蘇美支持下成立了。不過隨後韓戰爆發了,戰火很快就燒到了鴨綠江附近,為了中國的安全,中國人民志願軍開始抗美援朝,並與朝鮮人民一起把侵略者趕到了三八線附近。

隨後通過談判,雙方在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進而確定了一條軍事分界線。

越南曾經是中國的藩屬國,不過近代殖民擴張以來,越南成為了法國的殖民地。二戰的時候,越南被日本短暫的佔領了。

日本投降後,根據波茨坦公告的戰區劃分,法屬印支地區由北緯16度線劃分為南北兩個受降區,分別由英國和中國主持接受日本軍隊投降。

隨後北越建立了,法國也在南部扶持越南末代皇帝保大帝成立越南國,與北越對峙,甚至爆發了法越戰爭。

但是法國在二戰中被削弱的厲害,根本無力維持殖民地的統治,尤其是北越得到了中蘇兩國的大力援助,所以法國在戰中越來越疲於應付。

1954年,在奠邊府戰役中取勝後,法國再也頂不住了。在日內瓦會議上,法國決定撤出越南,按照協議,北緯十七度線以南、九號公路以北的賢良河(又名六濱河)為臨時軍事分界線,北越控制17度線以北,南越國則控制北緯十七度線以南的越南。

本來越南要在規定的時間裡舉行選舉,實現統一,但由於種種因素,越南還是分裂了。

法國在撤出越南後,美國人接手了。北部灣事件後,美國全力介入越南內戰,協助南越對抗北越,越戰爆發了。

按說美國可不是法國,實力絕非法國可比,但美國同樣陷入了越南戰場不能自拔。況且在戰中,中國以北緯17度線為雷池,給美國劃定了升級戰爭的範圍。

當時中國的態度是美國走一步,中國走一步,如果美國出兵,那麼中國也會出兵,如果美國支援南越,那麼中國也會支援北越。

最終迫於無奈,美國還是撤出了南越,北越也開始了統一的戰爭,並完成了越南的統一,那條曾經的17度線也就不復存在了。

相關焦點

  • 朝鮮那些事:禍起的北緯38度——三八線何來
    「三八線」,原本是朝鮮半島上的一條自然緯度線——北緯38°。雖然這條長約300公裡的無形的線,將朝鮮半島分為面積大體相同的兩個部分,但其本身並沒有任何軍事上、政治上和經濟上的意義。不過,這條緯線卻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被人為地定為一條軍事分界線。這條軍事分界線,硬是將統一的朝鮮分成了朝鮮(北朝鮮)和韓國(南朝鮮)兩個國家。
  • 韓戰在三八線開始,又在三八線結束,這是巧合嗎?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中國人民志願軍在1950年10月份開始趕赴朝鮮戰場,開始了為期3年零一個月的抗美援朝戰爭。但是韓戰在三八線開始,又在三八線結束,這是巧合嗎?畢竟中國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受到嚴重的重創,美國對中國的了解還是比較充分的,在武器等實力並不佔優勢的情況下攻打正是大好時機,想要成為世界第一大國的美國不會錯過這次絕好機會。當朝鮮在蘇聯的支持下開始了韓戰,越過三八線,進攻韓國,在美國還沒有出兵援助的情況下,對朝鮮來說就是碾壓性的攻擊,但是美國最終登陸韓國幹預戰爭,最終扭轉戰局,逼近鴨綠江。
  • 南北朝鮮分裂局面是如何形成的
    連日來,朝鮮全國舉行「紀念祖國解放70周年民族統一大會」系列活動進行慶祝。朝鮮民眾手持寫有「自主統一」「我們民族之間」「民族大團結」等字樣的標語和旗幟以及朝鮮國旗等,在板門閣前方和各層平臺進行集會。歷史上的這一天,朝鮮每年都有大型群眾紀念活動。但是,今年不同往常,突出表現在民眾手持的標語內容上。「統一」、「民族團結」等標語口號彰顯了朝鮮當局關於南北局勢的政治趨向。在如今相對動蕩的世界局勢下,朝鮮的這一舉措這是令人矚目。
  • 劉檸|1948年的朝鮮半島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朝鮮半島從長達36年的日本殖民統治下獲得「解放」,但旋即作為前日本海外殖民地被兩大強力軍事集團佔領:以北緯38度線為界,南部為美國佔領區,北方被蘇聯佔領。8月22日,輕取平壤和元山的蘇軍發表了《解放了的朝鮮人民萬歲》的文告,讓包括中國人在內的世人普遍相信:蘇聯紅軍不日即將「解放」朝鮮全土。富於戲劇性的是,翌日佔領了恰好位於北緯38度線上的城市——開城後的蘇軍戛然停止了凌厲的攻勢:這是史達林對美國於8月15日提案的「分割佔領」政策妥協的結果。美國看到蘇聯紅軍所到之處,日軍迅速潰敗,擔心整個朝鮮半島不久會被蘇聯獨佔。
  • 解密朝鮮半島是如何一步步成為朝鮮和韓國兩個國家的?
    解密朝鮮半島是如何一步步成為朝鮮和韓國兩個國家的?朝鮮半島分裂為朝鮮和韓國兩個國家說來話長,在歷史上,朝鮮多數時間是一個國家!,加上時間和空間的因素,美國軍隊在蘇軍進入朝鮮北部地區之前抵達北部縱深地區有困難。
  • 越南戰爭美國為何不敢跨過北緯17度線?真實原因其實很複雜
    越南戰爭表面上看是一場發生在越南的局部戰爭,但實際上越南的戰局和當時的整個國際冷戰環境是息息相關的。對美國來說,不越過北緯17度線,戰爭未必會輸;但如果越過了北緯17度線,則一定會輸。美國一直到現在都有一個國家級的安全戰略概念,叫大西洋湖,也叫先歐後亞。這個概念的基礎就是:美國對世界的控制,取決於美國對歐洲的控制力度。
  • 為何韓戰3年結束,越戰拖了20年?
    上世紀五十年代,韓戰結束剛剛兩年,美國又馬不停蹄奔赴中南半島。好容易休兵止戈,本應閉關恢復元氣,美國為何如此「不辭辛勞」?這要從法屬印支殖民地(含越南、寮國、柬埔寨)說起,二戰中該殖民地被日軍侵佔,戰後法國回歸試圖恢復對該地區的統治,結果在越南抗法戰爭中敗北。
  • 讀朝鮮半島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並分析其形成原因
    朝鮮半島位於亞洲的東亞地區,半島東北部和北部分別於俄羅斯和我國相鄰,半島往西隔黃海與我國山東半島相望,南部隔朝鮮海峽與日本相望,東部隔日本海與日本相望。朝鮮半島上主要有兩個國家,分別是北部的朝鮮和南部的韓國。
  • 韓戰的結局,為什麼停在了三八線?
    三八線本來只是北緯38°的一條緯度線,而這條緯度線正好橫穿了朝鮮半島。朝鮮本來是一個統一的國家,在二十世紀初被日本佔領,一直到二戰結束的時候才獲得了解放。在朝鮮解放的時候,這個國家因為沒有自己的軍隊和政府,當時的戰勝國蘇聯和美國協商,以北緯38°線為界限,北邊歸蘇聯佔領,而南邊歸美國佔領,然後再由美國、蘇聯、中國和英國四國進行一個時期的託管。
  • 韓國英文叫南朝鮮,朝鮮叫北朝鮮,中文為什麼卻叫韓國、朝鮮?
    英語中,韓國的英文名叫做south Korea(南朝鮮),朝鮮的英文名叫做north Korea(北朝鮮)。但是,非常奇怪的是,為啥中文翻譯過來就是韓國和朝鮮呢?20世紀初,朝鮮國王改國號為」大韓帝國「,和滿洲國類似,是一個由日本人控制的傀儡政權。一部分朝鮮愛國人士在上海(後隨國民政府遷往重慶)建立了流亡政權,稱為」大韓民國「。1945年日本戰敗後,根據雅爾達協定,蘇聯在朝鮮北部扶植金日成建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美國則在南部扶植返國的流亡政權」大韓民國「,雙方以北緯38度線為分界線,一直延續至今。
  • 果因悟道No.6:朝鮮半島上的朝鮮與韓國為什麼會分裂?
    實際上朝鮮和韓國同屬朝鮮半島,朝鮮半島的歷史大致可分為9個時代:史前時代(從考古學上可劃分為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古朝鮮時代、漢四郡與三韓、三國時代(麗濟爭雄、新羅崛起、三國統一)、統一新羅時代、高麗王朝時代、朝鮮王朝時代、日本殖民時代、南北分治時代。
  • 寒竹:韓戰與戰後國際秩序的形成
    四方在戰爭中的利弊得失如何?由於這些問題涉及到政治立場和價值觀,各方觀點並不一致。對於中國在這場戰爭中的得失,筆者在過去做過詳細的分析,本文不打算再做分析。但是,韓戰的影響遠遠超過了朝鮮半島。這場戰爭不僅改變了亞洲的戰略態勢,同時也對戰後國際秩序的形成產生了重大影響。
  • 朝鮮半島問題能靠一場球賽搞定嗎? | 讀享·內部講座
    華東師範大學國際冷戰史研究中心梁志和鄧峰教授,參加一次九州內部讀書沙龍,席間他們分享了對朝鮮半島問題的看法和判斷,現在節選部分刊載。一篇文章讀懂朝鮮半島!加上美國在中間扮演一個很複雜的角色,它有它的利益考量,如果你整個朝鮮半島緩和了,統一了、和平了,美國大軍就得離開南朝鮮。在外交這個領域,美國人很精明,就經濟外交而言,世貿談判我們跟美國人談了多少年,朱鎔基說我們由黑頭髮談成了白頭髮,為什麼談成了這樣,美國人很難鬥。所以美國在朝鮮和韓國圍繞著西海那個海域領土進行鬥爭的過程中,美國不明確的表態。
  • 韓戰爆發70周年 阻礙半島和平的根子仍未解決
    綜合兵力、時間、空間因素,美國陸軍參謀軍官查爾斯·博尼斯蒂爾和迪安·臘斯克草草在30分鐘裡畫出一條能讓美軍獨佔日本並保持一定緩衝地帶的界線——北緯38度線,橫貫朝鮮半島中央,美蘇將在此受降分處南北的日本殖民軍。   當美蘇軍人在三八線接觸時,雙方官兵還搞過聯歡會,但很快,水火不容的意識形態爭端瀰漫了整個世界。 刺激,再刺激!
  • 韓戰初期威風凜凜,後來又被美國打趴,北朝鮮戰力到底如何?
    2020-12-31 11:59:13 來源: 馬蘭生活 舉報   朝鮮半島原本是完整的
  • ...媲美越南戰爭|伊拉克戰爭|美國_歷史|越戰|韓戰|越南共和國
    二、越南戰爭:美國死亡人數為58318人,越南戰爭為越南反抗美國入侵的戰爭,是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1955年11月至1975年3月間冷戰中,東南亞爆發的一場大規模局部戰爭,對亞洲國際政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越南戰爭是美國等資本主義陣營國家支持的南越對抗由中國和蘇聯等社會主義陣營國家支持的北越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的一場戰爭。發生於冷戰時期的越南(主戰場)、寮國、柬埔寨。
  • 起於三八線,終於三八線:抗美援朝打成平手?來聽聽李奇微怎麼說
    到1953年雙方籤字停戰時,對峙地點在北緯38度線。如果從純粹軍事地理角度而言,南北雙方基本維持了戰場均勢,而且戰前的分界線也是三八線,很難說哪一方獲得了戰爭勝利,似乎是個平手。然而幾十年來,比較公認的看法是志願軍取得了抗美援朝的勝利,而不是什麼平手。為何這樣講呢?第一點,是中國軍隊在朝鮮的實際戰果。
  • 士兵上大號發現「三八線」神秘地道,看後直冒冷汗:首爾差點不保
    當志願軍撤出朝鮮的時候,朝軍驚奇的發現,朝鮮一側的山脈大多數已經被挖空了,當然,當志願軍撤離朝鮮的時候,還將地道戰的技術全部慷慨的傳授給了朝鮮兄弟,朝鮮因此得到了啟發,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在越南戰爭中,越南人也巧妙的運用了地道戰,將美軍打的常常暈頭轉向,地道不僅可以防守,而且還可以進攻,常常打一槍換一個地方,讓美軍疲於應付,金日成從志願軍和越南戰爭中得到了充分的啟發
  • 1950年韓戰是如何發生的
    (資料圖)  韓戰爆發的最初起因源於朝鮮半島的分裂,這與二戰結束後美國和蘇聯採取的半島政策有很大關係。李承晚、金日成都夢想統一全國,而且都有採用軍事手段達到目的的強烈願望。為此,雙方展開了爭取外援的較量。
  • 韓戰只打了3年,而越南戰爭美國為何敢打10年?
    相同的目的越南戰爭和韓戰一樣,美國參戰的目的都是為了遏制蘇聯勢力和共產主義的持續擴張。這種擴張不僅僅發生在東南亞和東北亞地區,在歐洲地區,為了達成這一目的,史達林和邱吉爾曾經親自動手完成了雙方在歐洲的勢力範圍劃分,這條線也基本奠定了後來華約和北越成員國在歐洲的分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