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天津的吆喝講究聲音

2020-12-26 騰訊網

天津北方網訊:民俗吆喝,並不意味著隨便,叫賣的用詞、用氣都講究,小小的一聲叫賣,其中也大有學問。

首先用詞要講究,形容詞、動詞、感嘆詞得用的精道,還必須合轍押韻,這樣才能吸引人。語調強弱、語句快慢也要拿捏得恰到好處,聲音婉轉而有穿透力,該乾脆的地方決不拖泥帶水,轉折拐彎的地方要圓滑。更重要的是,唱詞的編寫還要有想像力,這樣才能從中感受到一種生活濃重的色彩。比如賣冰棍的,咱天津衛吆喝出來就比較全面,一句吆喝裡面包含了色、香、味、功能和價格,「三分,三分,敗火冰棍兒三分,水果冰棍兒三分,兩色兩味三分,奶油冰棍兒五分」。價格是三分五分,功能是敗火,口味是水果和奶油,顏色是在一根冰棍兒上分出上下兩層,上面黃色的是菠蘿味,下面紅色的是紅果味。您看看小小的唱詞,簡直就是一篇文學作品,多棒。

賣藥糖

叫賣的特點是氣得足,句與句之間斷氣時間不能長,否則就顯得零散,口齒要清白,韻味要濃,最重要的是最後一句加韻尾,很多時候最後一個詞,音調轉折要最有韻味。比如賣藥糖,「買地買來,瞧地瞧,賣藥糖地又來了,吃嘛味來有嘛味,仁丹敗火冒涼氣兒」。我當年到南市裡面玩,看到一位老人,挎著一個分成若干小格子的玻璃盒子,裡面是花花綠綠的各種藥糖,吆喝起來與眾不同,津味十足,很是好聽:

「賣藥糖

哪位吃藥糖

仁丹那個波羅蜜和蜜柑桔

杏仁敗火煙臺梨

要吃啦嘛味兒

桔子味兒的香蕉

薄荷涼糖——」

有的聲音很華麗,這裡說「華麗」,就是悠揚綿長,比如賣梳頭油的。過去常有小販子,挑著兩個比較精緻的木頭匣子,走街串巷的賣化妝品。那時普通的天津婦女,化妝品無非就是「蛤蜊油」、「雪花膏」之類的。講究人家的婦女都買梳頭油,普通人家的婦女和女孩,都使用 「粘刨花」,東西雖然不像現在那麼高級,可每天梳洗完畢以後,也是光眉淨目,頭上整整齊齊的。小販子吆喝起來特別優美,「梳頭油——桂花油——」、「梳頭油——粘——刨花」。(津雲新聞編輯李彤)

相關焦點

  • 老天津為啥講究用公雞?
    在天津 為啥講究用公雞? 又為什麼不能把雞剁成塊吃? 擺上桌後還不能大口吃? 天津人講究用公雞
  • 擺地攤兒吆喝的技術
    擺地攤兒吆喝的技術文/長安18子今年初,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許多中小企業和商業門店都受到了很大的衝擊,許多人的生計問題也受到了影響。說起來,擺地攤兒也是一個技術活,擺在什麼地方好,物品怎麼擺放,特別是應該怎麼吆喝,都是有講究、有技巧的,特別是這吆喝的技巧了。常言說,「賣什麼,就要吆喝什麼」。「王婆賣瓜,自賣自誇。」就是要把自己所賣商品的賣點大聲地說出來,吸引附近需要的人都來買。
  • 別找了,老天津沒了!
    老天津人時常感慨,舊時的天津去哪兒了?和過去相比,究竟失去了什麼?看著這些舊照,是否能喚起你的記憶.你知道嗎?天津衛也有自己的老城牆,只是在1900年12月31日,侵佔天津的八國聯軍下令拆了天津的城牆,天津也成了中國第一座失去城牆的城市。
  • 【90後新星】吆喝(小說)
    他們賣什麼吆喝什麼。街道上,一人一句,十人十句,百人百句,都不如他們隨意吆喝的一聲來得響亮,即使身處嘈雜的街道之中,你依舊能夠將每一聲吆喝聽到,之所以有這麼高的辨識度並不是出於他們的嗓門有多大,而是他們更像唱出來的,是一首首為人所熟知的歌謠,歌兒是動人的、是美妙的。美好的事物總是最先被人們所接受。油炸豆沙粑、麻辣洋芋、麻辣豆腐,是這裡最受歡迎的小吃,小孩兒喜歡,大人也喜歡。
  • 這些老北京的聲音,再也聽不到了!
    要說咱北京這地界兒啊,四季分明,所以賣應季貨是向來的規矩,北京人也講究吃應季食品。哪兒跟現在似的,三九天兒也能吃著西瓜,這要萬一拉稀跑肚就不值當了。什麼時候的東西什麼時候吃,亂了季節,這就不好了。所以借著前面兒的視頻,咱就一起聊聊這老北京城的叫賣,也叫吆喝,也就是咱的一歲貨聲!
  • 這些老北京的聲音,可能再也聽不到了!
    要說咱北京這地界兒啊,四季分明,所以賣應季貨是向來的規矩,北京人也講究吃應季食品。哪兒跟現在似的,三九天兒也能吃著西瓜,這要萬一拉稀跑肚就不值當了。什麼時候的東西什麼時候吃,亂了季節,這就不好了。所以借著前面兒的視頻,咱就一起聊聊這老北京城的叫賣,也叫吆喝,也就是咱的一歲貨聲!
  • 北京滿族人講究正月初一吃素餡餃子 如今傳承在天津
    因為北京旗人都搬走了,老北京城裡面的居民多數都是外地人。旗人分散居住,搬到城外,再加上與外地人同在一個屋簷下已經三、四代人了,因此,北京的滿族風俗已經比較少見了。 然而,不少天津人卻繼承了正月初一吃素餡餃子的傳統,但天津的素餡餃子與北京的素餡餃子不完全一樣,也只有天津才吃這樣的具有一定天津本地特色的素餡餃子。
  • 商家大喇叭「吆喝」當休矣
    眼下,在很多城市街道上,尤其是一些商業街上,不少商家白天和晚上一直用大喇叭「吆喝」促銷商品。遇到節假日,這些高音喇叭聲此起彼伏,由此產生的噪聲讓過路人聽著十分煩躁,唯恐避之不及,更別說居住在附近的居民了。俗話說,酒香也要勤吆喝。
  • 臧鴻:從賣菜到賣吆喝,招牌「京味兒叫賣」響徹北京每條胡同!
    謀生手段的吆喝如果說起初賣報是為了一頓飽飯,那麼後來的吆喝便是為了家庭生計了。從柳條筐到扁擔再到排子車,他的小生意越做越好,而吆喝叫賣的技藝也是愈發精到熟練。賣了2年報紙,臧鴻便從這人來人往的小商販中尋得了「商機」——賣臭豆腐。
  • 這代表了天津捧角兒的傳統
    ,誇耀自己的山芋味道好,前面要吆喝說「慄子味兒的」。一般賣烤山芋的,都吆喝「慄子味兒的——烤山芋」,有的直接就吆喝「慄子味兒的」,這才有天津味道,老百姓也才會付錢。這可不是什麼窮講究,五大道的富貴人家也吃這一套。租界下午三點,太太小姐們午睡醒來,需要一點小食,這時賣切糕的小販來了。
  • 磁器口有群職業吆喝師:每天要喝十瓶水 買車買房全靠喊
    純手工,純天然,老傳統,老味道……」他的吆喝聲似乎有種魔力,但凡聽上一兩遍,腦海裡就會一直盤旋著那個旋律和節奏。吆喝詞是他自己想的,與同事們不斷推敲、打磨,最後經老闆同意,成為「招牌吆喝」。他總結說,吆喝的詞要輕鬆、節奏快,聽著過耳不忘,又能給人帶來愉悅感。
  • 致敬老教師 護嗓有講究
    致敬老教師 護嗓有講究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0.09.09 星期三     明天是一年一度的教師節,老師們每天上課都要大聲地說話,長年累月,嗓子難免會沙啞受傷,比如聲帶炎
  • 天津616歲生日就是這麼講究!
    於是,天津成為歷史上唯一一座 可以在史料中查得到建立年代的城市 再過兩天 也就是2020年12月23日 摩羯座的天津已經616歲了~
  • 這些「老講究」你還講究嗎?有些禁忌還真不能忽略
    講究」,您家裡還在遵守嗎?☀首先是時間的講究現在山東一些地方仍然十分講究。老傳統特別講究年初一不掃地,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把家裡的福氣財運掃光光。假使不小心弄髒了,非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裡邊。遵循指數:★★★★隨著全民衛生水平的提高,四天不進行衛生清理是有點過分了。但只要和老人一起過年,老人家還是強調「初一不灑掃」的老講究。年輕人自己過就沒這麼忌諱,但忍上一天也不是不可以。
  • 津城老味道丨你不知道的「老坦兒」之地
    有人說天津人有「衛嘴子」之稱,意思就是天津人愛吃、講究吃、對美食的忠實熱愛。其實不對,要是這樣說的話,真正的「老坦兒」該來找你理論了。「衛嘴子」是形容話多比較貧的意思,千萬記得外省來天津別拿「衛嘴子」來誇他們。
  • 天津這家老牌的清真津菜館,老爆三人氣高,是天津人愛吃的老味道
    天津有不少的清真菜館,菜的味道都還不錯,但是要想吃到正宗地道的天津特色清真菜,要去這兩個地方,一是西北角的回民區,再一個就是天穆回民區,如今天穆是天津回民最多的地方。這裡有不少飯館的清真菜真的很正宗地道,是老天津人喜歡的老味道。
  • 張口稱「您」是天津範兒
    這是因為天津人知道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的道理,說話張口閉口都是「您」,求人幫忙講究客氣,俗話說「拜一拜不見外,禮多人不怪」,所以天津人的「勞駕」、「受累」這類客氣話常掛在嘴邊。天津人尊重長輩,出門兒進門兒,落座兒起座兒,一定要讓長輩先走或先坐;飯桌上,長輩不先動筷子,晚輩絕對不能動。
  • 你還曾記得那街頭巷尾的一聲聲吆喝,今天芒果幫女郎帶你來回味!
    如果這一聲吆喝還不夠,「磨剪子嘞鏘菜刀」、「冰糖葫蘆」、「白糖熱豆腐腦」……這一聲又一聲的吆喝,有沒有將你那記憶的閘門徹底打開呢?沒錯,本期節目,我們就要跟你聊聊那些逐漸離我們遠去的吆喝聲。說到吆喝,楚涵是一臉的蒙圈道:「小女子出生太晚,沒趕上那個時代的節奏。」不過,咱們彭老師和伍老師,那可是聽著吆喝聲長大的。
  • 帶父母去天津玩一天,可以這樣安排
    天津是一座充滿魅力的城市。 五大道古建築 估衣街,一聽這名字就知道很老了。整條商業街的布局著眼很是講究,但是具體怎麼樣我的確不能明確講出來,就是整體給人一種古樸大氣的感覺。其景觀風格為傳統味、文化味、天津味、民俗味、現代相互融合,給人以一種親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