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最奇怪的一個字,3000年來讀音從來沒變,你讀對了嗎?

2020-12-12 憶一文史

尼赫魯曾經說過:「世界上有一個偉大的國家,她的每個字,都是一首優美的詩,一幅美麗的畫。這個國家就是中國。」

漢字與漢語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為複雜的語言文字系統之一,它的複雜取決於發展歷程十分久遠以及文字之間的融會貫通和不斷演變。也正因為如此漢字和漢語也成為世界上眾多語言學家研究熱度最為高漲的一門語言的文字。其實,正是因為我國特殊的地形地貌以及廣袤的國土面積造就了同為一國但是文化差異各有特色的現象。

文字的寫法讀音也在我國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發生了很多的改變,文字的寫法是一方面,發音更加是各不相同,方言就是最為顯著的一個特徵,哪怕是如今我們通用的普通話也只是在建國之初我們選擇的一種使用較為有普遍性和實用性的方言,也即是將建國初期的北京話經過一定的改良後投入教育領域和社會領域進行普及。

正因如此我們才會有如此豐富的語言文化基礎,其實無論是英語、日語或者說其他一些國家的語言也存在方言和口音,但是說到種類的豐富程度和差異程度還是我國的語言文字更勝一籌,畢竟類似溫州話、雲南楚雄話、客家話等等如果想要精通的話那麼必將是一場艱難的學習。

文字的發音按照歷史進程來看的話都是存在一些變化,一方面受到各地方言的影響另一方面是受到歷史變遷和使用途徑的影響。但是卻有一個字不僅僅在久遠的時間長河中未曾有過改變,這個字,是我國最奇特的一個字,3000年間全是一個讀音,你的讀法估計也錯了!究竟這個字有多獨特呢?

極具代表意義的「八大官話」

語言文字以及文化傳統的統一一直都是古代封建王朝鞏固自身統治的關鍵一步,「及至秦之季世,焚詩書,坑術士,六藝從此缺焉」秦王嬴政焚書坑儒統一文化,消除六國文字獨用秦國的文字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由於文化習俗和文字言語的不同在那個時期確實會成為一個治理國家的難題。

但是哪怕是秦王朝都未能將廣袤的華夏領土納入旗下,還有很多不同的語言在不斷的滋生和發展。早在黃帝時期統治者就已經著手過語言的統一。那時候的羌語、以及黃河兩岸的各地的早期古漢語就開始有了融合,並且逐步形成了早期的「中原漢語」

時間在推移到周朝那時候隨著國家體制的不斷推行和文化的再進一步,即使國家要求文人和貴族都是用以首都洛陽所使用的語言為通用語言,但是仍然制止不了其他的地方語言種類的發展,地方方言不斷隨著國家的毀滅和誕生而更迭,最終就形成了「八大官話」,在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這些「官話」也逐漸成為各個諸侯國自己文字語言。

隨著七國爭霸和秦國統一天下的到來國家的數量開始逐漸減少,這些官話就開始逐漸的向外延展、稀釋、融合發展出新的語言種類。很多時候語言使用特別是發音方面會存在過多的地方性和隔離性,甚至會存在村落和村落之間的差距,那麼對於政府的統一管理來說就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這個時候具有地方特色的「八大官話」就派上的用途了。

各地方言的形成

由前面所提到的「八大官話」作為基礎,融合了沿海地區,局部北方地區以及西南的大部分的漢族居住地區而衍生出了與當下言語比較相近的方言,其中就包括客家、吳、粵、閩、贛和湘,七個到如今都具有典型的意義的方言,那個時候的方言相較現在更加的閉塞和分類嚴謹,那些時候所謂的外鄉人所指的就那些和自己具有著不同語言文化的人,有很多的詩人在抒寫一些有關於思鄉的詩詞的時候總是會提到一個詞「鄉音」,這個鄉音通常都會給作者一種熟悉和親切的感覺,人在他鄉如果在這個陌生的地方能夠聽到一句家鄉話,那麼一直縈繞在身邊的孤獨感都會少去很多。

時間不斷向前推移,有些方言雖然已經改變了稱謂,但是它的基本特徵以及發音的各個方面的內容都是沒有太多的改變的,有的方言具有地方性而有的卻能夠做到東南西北的民眾都能夠聽得懂,我們用當下的一些方言來舉例四川南部的攀西地區的人們既能夠聽懂雲南話還能夠聽懂以成都、廣元為主的四川方言更加能夠聽懂雲南以及貴州地區的部分方言。從而側面展示了方言的發展具有特徵性同時也是擁有共通性,一些語言是部分文字的發音相似,再有一部分是部分名詞、動詞的發音相似有些甚至是相同的。

最奇特的一個字

這個字,是我國最奇特的一個字,3000年間全是一個讀音,你的讀法估計也錯了!究竟這個字有多獨特呢?既然我們知道方言之間存在那麼多的特徵性和隔離性,如果說全國各地方言對某一個字的讀音還是如此的相似那麼這個字是多麼的獨特和神奇。

這個字就是「街」字,在普通話裡面我們將「街」念作「jie」,但是說到方言大家會不會有一個共同的反應這個「街」字念作「gai」,無論是南方的四川、貴州還是北方的很多方言中這個字一直都是「gai」的讀法,而且獨特的是有各自的語言習慣在說普通話的是大家還是會偶爾用上方言的讀法,有時候方言加普通話的語句脫口而出,收都收不住。

根據很多的語言文字學家對以往古詩以及其他的文學作品的研究卻意外地發現,很多出現在文言文或者古代詩詞的「街」字仍然念作「gai」,如果在這個時候仍然念作「jie」的話就沒有了韻律也就是文章失去了押韻連貫的朗讀作用。嚴格來講也不是什麼奇特的事,畢竟普通話也是用北京地區的方言經過一定修改後投入使用才成為的普通話,和古代其他的地區的文人墨客做創造的詩歌在個別字詞的朗讀、發音上存在區別也是情有可原的。

其實在更為早期的北京話裡面「jiai」的讀法才是「街」字最為廣泛的一種讀法,但是受到晉西北地區語言的影響以及認為「jiai」的讀法不太方便所以「gai」就出現從而取代了之前的讀音,在後續的發展過程中得到了普及。怎麼樣,你讀對了嗎?

結語

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之所以能夠形成如此璀璨的、奪目的、獨一無二的文化,絕對不是什麼單一的因素而導致的,是這五千年的時間長河中每一位參與過的民眾共同造就的,語言文化亦是如此,沒有任何一個語言文化能夠像我們國家這樣存在那麼多的差異卻能夠求同存異,融匯貫通的。哪怕是是民族存亡之際也是操著北方口音的西北漢子與說著南方方言的戰士們一同拿上武器共赴沙場才得守住了這個屬於我們的大好河山。

因為語言文化的差異才會形成那麼多風格迥異的民俗、傳統,這個充滿魅力的文化之所以能夠在那麼長的歷史進程中影響到周邊的眾多國家,就是因為中華的文化豐富,開放,包容並且極富吸引力,正是這些不同的地方文化共同書寫出了中華文化的整體模樣,沒有一個地方文化可以描繪出中華文化的偉大,這份偉大是屬於它的每一個組成部分的。就像「街」字一般,讀法的不同給予了它不同的言語作用,同時也展示了它的文化作用獨特性和普遍性。相信這些文化也能夠在從今往後的歷史長河中經久不衰。

資料參考《史記·卷121·儒林列傳》;《各國政要名言名句》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我國最特別的一個字,3000年來讀音從來沒變,你讀對了嗎?
    隨著我國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學習起了中華文化,才發現漢字有多難學。中華文字,博大精深,每一個字的背後,都蘊含有它的深意,絕非字面所理解的那麼簡單。通常一個字會有很多個讀音,的確很容易繞暈外國人。不過我國有倒是有一個最特別的字,不管放在哪一個情景中,3000年來全是一個讀音,大概就連許多國人都不知道,你的讀法可能也錯了。
  • 我國最奇怪的一個字,3000年來只有一個讀音,可能你的讀法也錯了
    早在1909年的時候,清廷就曾規定過全國統一的「國語」讀音;1932年,國民政府也曾頒布過《國音常用字彙》,作為標準讀音;新中國成立後,百廢待興,1955年,北京市、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被選為讀音主要採集地,隨後制定了我們現如今最常用的「普通話」。
  • 我國最奇特的一個字,3000年間都是一個讀音,你的讀法可能也錯了
    而在讀音上更是如此,更有可能兩個相鄰的小鎮,對於一個漢字的發音就會有所不同。而這個漢字則更為特殊,我國最奇特的一個字,3000年間都是一個讀音,你的讀法可能也錯了。那麼到底是哪個字呢?中國漢字的存在時間也有數千年了,從起初的結繩記事,再到文字的出現,期間也經歷過了許久的演變。
  • 我國最神奇的一個字,3000年來都是一個讀音,恐怕你的讀法也錯了
    而在我國,卻有一個堪稱是最神奇的字,3000年來都是一個讀音,如今在方言中也是如此,恐怕你的讀法也錯了。 一字讀法3000年如一,如今卻幾乎人人讀錯 雖說,中國的方言是各不相同的,但是在中國卻有一個堪稱是最神奇的字,所有的方言中都是一個讀音,這個字即為「上街」的「街」,一看到這個字,你的心裡是不是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jie」這個讀音,但是實際上,這並不是其真正的讀音。
  • 中國最神奇的一個字:3000年只有一個讀音,可能你也讀錯了
    不過,中國最神奇的一個字,3000年只有一個讀音,但可能你的讀法是錯的,而且說不定大多數人讀的都是錯的。這個神奇的字,我們生活當中經常會用到,甚至可以說是圍繞著我們的日常生活,這個字就是「街」,我們的發音則是「jie」。看到這個字,或許有人會認為這有什麼神奇的地方,畢竟我們從小就能夠接觸它,就連我們日常的生活當中也經常會提到逛街,上街的。
  • 我國最神奇的一個字,3000年來只有一個讀音,可能你的讀法也錯了
    隨著歷史的發展,中原百姓不斷被融合、分離、再融合、再分離,逐漸形成了屬於自己的方言,雖然大家都是中國人,但說實話,有些地方的方言你還真是一句都聽不懂,比如溫州話,就被稱為「天不地不怕
  • 我國最奇怪的一個字,3000多年都是一個讀音,恐怕你的讀法也錯了
    但是在各個方言裡,「街」這個字的讀音竟然都是相同的。那麼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活躍在前53—18年的漢代學者揚雄首先在他的著作中提出了「方言」這個概念。這實際上是一個政治學概念,它指的是不同地區之間所使用的語言的總稱。也就是說,它和「白話」、「土話」是一個意思。而在歐洲地區,「方言」則是語言學的概念。
  • 我國很神奇的一個字,3000年來只有一個讀音,可能你也讀錯了
    而在我們平常讀的漢字中,或許也正是因為普通話與方言的不同,出現同字不同音的現象。而今天要說的這個字就是「街」字,三千年來的讀音與現在不同,而我們或許也讀錯了。第一、我國的方言眾多,派系繁雜,同一個字,難免會有不同的讀音。上文也提到了,我國方言的歷史可謂是十分悠久,而其最早也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時期。
  • 最易讀錯的姓氏,字簡單常見,你讀對了嗎?
    實際上這個姓氏的讀音還是有些偏了,如果你不稍加留意,讀錯的可能性還是較大的。不過其它極為簡單且常見的字,當姓氏的時候大部分人都讀錯了。對於金庸迷來說,讀錯小說中主人公的姓氏就有些說不過去了。比如《笑傲江湖》裡的令狐衝,令這個字單獨讀起來一般人不會讀錯,可是複姓令狐就極少有人讀對了,正確的讀音應是(líng hú)。
  • 中國一個奇特的字,3000年來讀音都一樣,你的讀法估計也錯了
    漢字是十分有趣的,其千變萬化的字義和讀音,常常讓遠渡重洋的外國學子頭痛不已,因理解不了中國文化與用語習慣,常常鬧出許多啼笑皆非的故事。除開這個,漢字本身也是十分特別的,許多字來源於象形文,而象形文來既源於日常生活,又來源於所見所聞,皆是圖畫所得,屬於表意文字,易被學習與掌握。
  • 中國奇特的一個字,3000年來讀音都一樣,你的讀法估計也錯了
    漢字是十分有趣的,其千變萬化的字義和讀音,常常讓遠渡重洋的外國學子頭痛不已,因理解不了中國文化與用語習慣,常常鬧出許多啼笑皆非的故事。除開這個,漢字本身也是十分特別的,許多字來源於象形文,而象形文來既源於日常生活,又來源於所見所聞,皆是圖畫所得,屬於表意文字,易被學習與掌握。
  • 中國最奇特的一個字,3000年間全是一個讀音,你的讀法或許也錯了
    漢字在人們一代一代使用的過程中也慢慢在發生變化,從最早的甲骨文,到後來的篆書、隸書,直至我們如今所使用的簡體字,漢字的讀音以及寫法都和之前有非常大的不同。但在中國有最奇特的一個字,3000年前全是一個讀音,你的讀法或許也錯了。
  • 我國最奇特的一個字,千年來都是同一個讀音,可能你的讀法也錯了
    中國雖然過去以「父」和「母」來代替,或者是直接稱呼作為娘,但是在漢朝末年三國時代,我國最早的百科詞典《廣雅》就記載:「爸者,父親之轉。」「媽,母也」,說明古人並未普及,但是卻已經有了這樣的叫法,而到了清末,受到西方的影響,我們也普遍使用「爸爸媽媽」這樣聽上去更為親暱的詞語起來。
  • 中國最神奇的一個字,3000年來都是一個讀音,估計你的讀法也錯了!
    中國的文字一直是世界公認難度最大的語言文字,不同於外國的符號字母所組成的單詞,中文裡的文字都是一個個的方塊字,如果是沒有半點基礎的人看到漢字的話,估計只會以為是一些形狀怪異的圖案而已。而中國的語言體系也在不斷的變遷,五千年的歲月中,漢字經歷了不斷的變化才形成了如今的形態和規則用法。
  • 中國最奇特的一個字,3000年來全國方言都是一個讀音,不信你試試
    我們都清楚中國56個民族,但是我國的方言卻遠不止56種。 不過在如此多的方言中,我國也存在最奇特的一個字,3000年來全國方言都是一個讀音,它便是「街」字,普通話讀音為「jiē」。
  • 我國頗神奇的一個字,3000年來只有一個讀音,讀法卻各不相同
    導言:我國頗神奇的一個字,3000年來只有一個讀音,讀法卻各不相同。中華歷史源遠流長,五千年的發展與沉澱,造就了特色的中華文化。「街」一個神奇的字,只有一個讀音,讀法卻千變萬化「街」的含義非常的簡潔明了,即街道的意思,東西為街,南北為路。在新華字典上,只有jie這一個讀音,可許多的地區將它讀gai ,比如廣東地區的撲街(gai)。
  • 這個字生活中常用卻很奇特,讀音3000年不變,你有沒有讀錯?
    根據官方統計,截止目前,我國普通話的普及率平均達到80%以上,這一數據表明,方言的魅力依然存在。然而,我國卻有這樣一個奇特的漢字,歷經了3000年,它在方言裡只有一個讀音,也許你的讀法就是錯的,這就是「街」字。
  • 我國有一個字,3000年來一直是一個讀音,不少人念錯
    眾所周知,在川渝一帶的方言中,「街」字的讀音為「gai」,與普通話中的讀音「(jie)」區別較大。當然,除了四川的方言,很多其他地區的方言中「街」字也念「gai」。事實上,3000年來,「街」的讀音都是讀作「gai」。
  • 中國最古老的一個字,3000年來只有一個讀音,看看你讀錯沒有?
    如今說到方言的不同,最典型的就是江浙一帶,那裡的方言分布及其密集,可以說隔一個村就是有不同的語言偏差。在此誕生了最難聽懂的方言,那就是溫州話,如果溫州話稱第二,那沒有方言敢稱第一。曾經有人為了打趣,說「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溫州人說鬼話。」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字,大家都很熟悉,這個字就是「街」。
  • 這些最容易被小學生讀錯的字,你讀對了嗎
    這些經常被讀錯字的原因,大致有兩個方面。一是因為中國的很多漢字在造字結構上都有相似性,容易被混淆;二是很多人在看到一些不太確定怎麼讀的字的時候,沒有查閱字典的習慣,總是念字念半邊,從而造成了讀錯字的尷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