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寫學習力的理解力。
不論語文或英語,都有閱讀理解題。實際上,各種學科都是有閱讀理解要求的。你看到的所有材料,都必須正確理解,才算是學到了東西。
所謂理解,其實就是解理,分解道理,也就是把握事物的規律,而素材則是觀察的結果。如果說觀察所得的結果是原始數據,那麼理解就是對原始數據的處理。
理解力不同,哪怕觀察力相同,都會產生不同的結果。比如同一個班的孩子,學的都是一個東西,但總有些孩子理解得更好,而有些可能落後於平均水平。
我們大人也是一樣,大家對教育的理解千差萬別。有人理解的教育,就是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有人理解,英語應該從小學習,從娃娃抓起。比如我同學的老婆是英國留學的英語老師,從一開始就和孩子講英語。
不僅理解的方面不同,理解的層次也有不同。站得高,就會看得遠,理解力的差別,會帶來一系列的差距。而理解力,又受到觀察力的影響,是認知上的結果。如果一個人總是和教育焦慮的人作伴,看相關的信息,那麼對教育的理解就很容易被同化。
如果和淡定的我在一起,就會變得淡定,不焦慮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何理解,不分對錯,反正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人總是按自己的理解生活的,焦慮和淡定都是主動選擇的結果。
但總體來說,淡定的人能有更好的理解,因為能比較客觀地看待現實,看到的也比較全面。而焦慮的人往往鑽牛角尖,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或者悲觀看待現實,理解上容易偏頗。焦慮的人一般認為自己的焦慮是對的,認為自己是預言大師,又不能容忍不確定性的存在,不然就不會焦慮。
言歸正傳,理解力,就是掌握事物規律的能力。給你一個學習素材,你怎麼觀察、怎麼理解,就得出怎樣的規律。
比如,太陽升起來,天亮了,雞叫了,就有規律。
錯誤的規律是:雞叫太陽起來了,然後天亮。
正確的規律是:太陽起來了,天亮了,雞跟著叫了。
每個孩子從小學習,就會遇到無數種場景,掌握不同的規律。比如,會哭的孩子有奶喝,這是最原始的。慢慢發現哭不管用了,就用鬧的;鬧了挨揍,就學會乖。這是對大人情緒和行為的理解。
孩子有足夠的理解力,就能準確地判斷事物,在學習上自然能舉一反三。
我為什麼覺得當學霸很簡單,考985大學很簡單,就因為我理解學習的基本規律。而且,我的理解又比較超前,層次也比較高。
比如,我理解語文是最重要的學科,是所有科目的基礎。我以前的語文不好,是因為我沒能抓到學科的規律,或者說老師沒能做好引導和啟發,但我的理解力還是很強的。顯而易見,數學需要閱讀,物理、化學都需要理解,連英語都需要語文功底,不是嗎?
我小學畢業才開始學英語,然後一直英語都很好,聽說讀寫,樣樣精通。我都能在商務場合,與老外自由交流了。我妹妹用了我的學習方法,英語八級,口語就像留學歸來的。所以我理解,英語不需要早早介入,很容易學習,不就是外國語文嘛?
我又認為,當下的語文教育是有問題的,分科太細,沒能讓孩子掌握正確的學習姿勢。我理解,可以將語文、歷史、地理、物理、化學、數學等科目都結合起來一起教。以前古代就是這樣,一個老師教全部,但是這樣對老師的要求很高。這樣的老師少之又少,所以只好虧待孩子。
中學階段可能做不到了,但一般家長,小學階段都應該能引導孩子提高理解力。舉例來說,可以用《千字文》作為數學、地理、歷史、語文、天文、物理、語文等的綜合教材,而不僅僅是一種蒙學讀物。
如,從全文的數字上,可以教1-1000的數字,包括加法、乘法;
從認字上,可以教筆畫、寫字、偏旁等;
從知識上,可以教物理、化學原理,歷史、地理知識。
反正可以自由發揮,結合這個古代小百科全書,和現代知識,開發出很好的學習內容。
以「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八個字為例,就有很多內涵可以講。
什麼叫天地,什麼是玄黃?玄是黑的,就有玄天,地是黃的,就有黃地。這就引出了對日月運行、黃土高原等的介紹。宇宙是時間和空間的概念,能把天文、物理的基礎知識講一講;洪荒現在又是個流行詞,可以講久遠的歷史。
以《千字文》為綱,就能慢慢把語文學得很有實用價值,又具備人文素質。
再舉個簡單的例子,數字一到十,是不是能同時把中文、阿拉伯數字、拼音放在一起學了,而不是分別放在數學和語文課來學。
我的理解是網狀結構的,腦洞大開,所以我可以天馬行空,想到別人未想過的事情。
我將學習力拆解成六大力,其實也是我的理解模式。這又和編程思想是一致的,觀察就是輸入數據,理解就是處理數據,記憶就是讀取和存儲數據。任何事物,底層邏輯都是相通的,只要掌握基本規律,學什麼都很容易。我大學讀管理的,但依然自學了編程,前幾年還自己開發App呢。
沒必要提前去學什麼英語、編程,都是專門扣出來一塊東西,洗劫家長的錢包用的。這些產品或者服務,不是為教育服務的,而是滿足家長焦慮情緒的市場化產物而已。學好還行,學不好,就抹殺孩子的學習力了。真正的教育,是以提升孩子學習力為根本目標的。
別人喜歡湊熱鬧,就去湊唄,我們應該喜聞樂見才是。最好廝殺得慘烈異常,都爭贏在同一條起跑線上,掏空自己和孩子。這在競爭裡叫紅海戰略,我們可以選擇藍海戰略,開闢新的起跑線,也叫農村包圍城市。
理解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