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力:掌握學習的規律,事半功倍

2020-12-09 姓林的雷較瘦

本篇寫學習力的理解力。

不論語文或英語,都有閱讀理解題。實際上,各種學科都是有閱讀理解要求的。你看到的所有材料,都必須正確理解,才算是學到了東西。

所謂理解,其實就是解理,分解道理,也就是把握事物的規律,而素材則是觀察的結果。如果說觀察所得的結果是原始數據,那麼理解就是對原始數據的處理。

理解力不同,哪怕觀察力相同,都會產生不同的結果。比如同一個班的孩子,學的都是一個東西,但總有些孩子理解得更好,而有些可能落後於平均水平。

我們大人也是一樣,大家對教育的理解千差萬別。有人理解的教育,就是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有人理解,英語應該從小學習,從娃娃抓起。比如我同學的老婆是英國留學的英語老師,從一開始就和孩子講英語。

不僅理解的方面不同,理解的層次也有不同。站得高,就會看得遠,理解力的差別,會帶來一系列的差距。而理解力,又受到觀察力的影響,是認知上的結果。如果一個人總是和教育焦慮的人作伴,看相關的信息,那麼對教育的理解就很容易被同化。

如果和淡定的我在一起,就會變得淡定,不焦慮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何理解,不分對錯,反正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人總是按自己的理解生活的,焦慮和淡定都是主動選擇的結果。

但總體來說,淡定的人能有更好的理解,因為能比較客觀地看待現實,看到的也比較全面。而焦慮的人往往鑽牛角尖,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或者悲觀看待現實,理解上容易偏頗。焦慮的人一般認為自己的焦慮是對的,認為自己是預言大師,又不能容忍不確定性的存在,不然就不會焦慮。

言歸正傳,理解力,就是掌握事物規律的能力。給你一個學習素材,你怎麼觀察、怎麼理解,就得出怎樣的規律。

比如,太陽升起來,天亮了,雞叫了,就有規律。

錯誤的規律是:雞叫太陽起來了,然後天亮。

正確的規律是:太陽起來了,天亮了,雞跟著叫了。

每個孩子從小學習,就會遇到無數種場景,掌握不同的規律。比如,會哭的孩子有奶喝,這是最原始的。慢慢發現哭不管用了,就用鬧的;鬧了挨揍,就學會乖。這是對大人情緒和行為的理解。

孩子有足夠的理解力,就能準確地判斷事物,在學習上自然能舉一反三。

我為什麼覺得當學霸很簡單,考985大學很簡單,就因為我理解學習的基本規律。而且,我的理解又比較超前,層次也比較高。

比如,我理解語文是最重要的學科,是所有科目的基礎。我以前的語文不好,是因為我沒能抓到學科的規律,或者說老師沒能做好引導和啟發,但我的理解力還是很強的。顯而易見,數學需要閱讀,物理、化學都需要理解,連英語都需要語文功底,不是嗎?

我小學畢業才開始學英語,然後一直英語都很好,聽說讀寫,樣樣精通。我都能在商務場合,與老外自由交流了。我妹妹用了我的學習方法,英語八級,口語就像留學歸來的。所以我理解,英語不需要早早介入,很容易學習,不就是外國語文嘛?

我又認為,當下的語文教育是有問題的,分科太細,沒能讓孩子掌握正確的學習姿勢。我理解,可以將語文、歷史、地理、物理、化學、數學等科目都結合起來一起教。以前古代就是這樣,一個老師教全部,但是這樣對老師的要求很高。這樣的老師少之又少,所以只好虧待孩子。

中學階段可能做不到了,但一般家長,小學階段都應該能引導孩子提高理解力。舉例來說,可以用《千字文》作為數學、地理、歷史、語文、天文、物理、語文等的綜合教材,而不僅僅是一種蒙學讀物。

如,從全文的數字上,可以教1-1000的數字,包括加法、乘法;

從認字上,可以教筆畫、寫字、偏旁等;

從知識上,可以教物理、化學原理,歷史、地理知識。

反正可以自由發揮,結合這個古代小百科全書,和現代知識,開發出很好的學習內容。

以「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八個字為例,就有很多內涵可以講。

什麼叫天地,什麼是玄黃?玄是黑的,就有玄天,地是黃的,就有黃地。這就引出了對日月運行、黃土高原等的介紹。宇宙是時間和空間的概念,能把天文、物理的基礎知識講一講;洪荒現在又是個流行詞,可以講久遠的歷史。

以《千字文》為綱,就能慢慢把語文學得很有實用價值,又具備人文素質。

再舉個簡單的例子,數字一到十,是不是能同時把中文、阿拉伯數字、拼音放在一起學了,而不是分別放在數學和語文課來學。

我的理解是網狀結構的,腦洞大開,所以我可以天馬行空,想到別人未想過的事情。

我將學習力拆解成六大力,其實也是我的理解模式。這又和編程思想是一致的,觀察就是輸入數據,理解就是處理數據,記憶就是讀取和存儲數據。任何事物,底層邏輯都是相通的,只要掌握基本規律,學什麼都很容易。我大學讀管理的,但依然自學了編程,前幾年還自己開發App呢。

沒必要提前去學什麼英語、編程,都是專門扣出來一塊東西,洗劫家長的錢包用的。這些產品或者服務,不是為教育服務的,而是滿足家長焦慮情緒的市場化產物而已。學好還行,學不好,就抹殺孩子的學習力了。真正的教育,是以提升孩子學習力為根本目標的。

別人喜歡湊熱鬧,就去湊唄,我們應該喜聞樂見才是。最好廝殺得慘烈異常,都爭贏在同一條起跑線上,掏空自己和孩子。這在競爭裡叫紅海戰略,我們可以選擇藍海戰略,開闢新的起跑線,也叫農村包圍城市。

理解了嗎?

相關焦點

  • 資深英語教研專家:掌握這項英語學習規律,學起來事半功倍
    今天我們來介紹第二個「不能」:英語學習有一條彎路不能走——堅持聽說領先。語言能力的獲得有其自身的規律:聽說是基礎,聽又是說的基礎。如果聽說能力培養好了,讀寫就能水到渠成,單詞語法就會迎刃而解。如果違背了這個規律,採取本末倒置、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學習方法,就勢必要花費數倍於正常的精力,最終把英語學習變成孩子痛苦的經歷和回憶,這是最得不償失的。
  • 掌握英文單詞常見前綴,學習事半功倍!
    掌握常見的前綴和其所代表的意義,能夠幫助我們快速判斷出前綴詞的含義。常見的前綴分成9個類別,我們來逐一學習。第1類是否定前綴,顧名思義,它們表示否定,表示「不」,比如loyal是忠誠的,disloyal是不忠誠的。
  • 快樂的學習(上):正向與逆向思維(記憶、規律與應用)
    我們在學習的時候,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叫記憶,另一種叫總結規律。記憶是從前到後的對等關聯關係,總結規律是從後到前的壓縮記憶的關係。01一、正向思維:記憶記憶就像我們學習數學,針對數字和數字之間的乘法關係,得出另一個數字。
  • 學習楷書結構最重要,掌握住楷書的結構規律,讓你事半功倍!
    楷書是學習書法的入門字體,但是萬事開頭難,學好楷書很不容易,很多人因為找不到方法,所以就慢慢放棄了。其實學習楷書主要有兩方面構成,一方面是筆法,一方面是結構。對於初學者來說,最主要的還是楷書結構,因為結構學會了,字就不會難看。
  • 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學習成績不好,就要思考解決對策。越是成績好的同學,越會學習,努力去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改進學習效率。磨刀是不會耽誤砍柴時間的,科學合理的學習方法就猶如一把快刀一樣,保障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而且同時還要要狠抓重點知識理解和掌握。因為往往這些內容是起到帶頭作用的,抓住了重點基礎知識就可以牽動與其相關的各種各樣的問題,起到全面透徹理解的作用。總結一些重點生詞,尤其是大型考試閱讀理解的高頻詞。
  • 掌握規律的人就能掌握命運,厲害的人,大都參透了三條天道規律
    天道是自然的規律,也是萬事萬物運行的規律,當你懂得天道的時候,我們就能從自我的小世界中走出來,變得越來越厲害。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從生命的本質來說,天道就是大自然的運行規律,天道就是宇宙萬物運行的規律,當我們對天道掌握越清晰,我們就越能獲得生命的豐盛,而我們人生藉由對天道的了解,也能擁抱更好的人生。
  • 規律是學習的好幫手,掌握規律,英語單詞不要太輕鬆
    英語單詞是有規律地,而規律就是我們學習的工具。俗話說「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掌握必要的工具是我們高效記憶單詞的神器。機農和大家分享也不是說只要小夥伴們記住某幾個英語單詞,而是授之以漁,自己能夠獨立完成更多的單詞記憶。今天機農繼續和小夥伴分享兩大英語單詞的學習規律。
  • 零基礎學習日語方法,從五十音圖教你掌握日語發音的基本規律
    這個例子足以證明五十音圖在整個日語學習中有多重要了吧。不僅如此,學到後面,日語動詞的變形規律還和五十音圖息息相關。你不僅僅只是記住五十音圖而已,你還要知道它們個個發音的位置。像這樣,き的左邊是さ,ひ的右邊是ふ,る的旁邊兩個是り和れ。這個在之後的學習之中會很常用,一定要記住!!!!
  • 觀察力:把握學習的基本規律
    接下來分別講講幾個學習力的應用和培養。本篇寫觀察力。觀察是我們認識世界的直接方式,全部來自個人的感官體驗,看、聽、摸、聞、嘗。這些觀察行為,都會產生大量信息,也就是大數據。隨著觀察力的提升,我們會逐漸過濾掉無用數據,留下關鍵數據,並形成資料庫,也就是我們的記憶。
  • 庖丁解牛的啟示:掌握事物客觀規律,做事才能遊刃有餘
    後來,「庖丁解牛」逐漸演化為成語,被用來比喻經過反覆實踐,掌握了事物的客觀規律,做事得心應手,運用自如。二、庖丁解牛的啟示:1、要善於把握事物的客觀規律。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庖丁認識和掌握了牛的內部結構規律,並遵循這個客觀規律。世間萬物都有其固有的規律,因此,我們在實踐中需要做到有心人,用心摸索,不斷認識規律,把握規律,運用規律,才能事半功倍。2、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普通廚師一個月換一把刀,好廚師一年換一把刀,而庖丁的刀用了十九年仍同新的一樣。
  • 通過英文擬聲詞掌握英語學習規律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通過英文擬聲詞掌握英語學習規律 2012-11-19 20:32 來源:愛思英語 作者:   漢語中有象聲詞
  • 學習語文的終南捷徑,掌握150個漢字字源,漢字學習不再難!
    也就是說如果孩子能通讀紅樓夢,每個字都能認識,也就意味著孩子認識了4462個漢字,並且同時學習了由這4462個漢字構成的大量的詞語,別的不說,但就這一點,意義就是非凡的,因為新課標裡要求初中生要掌握3500個漢字,一本紅樓夢裡的漢字,就遠遠超過這個要求了。當然,僅僅認識漢字還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讀準字音、寫對字形、理解字義。
  • 掌握這三種心理規律,學習將會更輕鬆!
    心理效應是社會生活當中較常見的心理現象和規律,是某種人物或事物的行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產生相應變化的因果反應或連鎖反應。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三種心理學效應,如果大家能夠對它們掌握並利用,那麼對大家的學習一定會有相當大的幫助! 一、鯰魚效應
  • 「體驗式」學習法,讓英語學習事半功倍
    這是因為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屬於佔有式的學習,而佔有式的學習在英語學習中並不能起到實質性的幫助。什麼是佔有式學習,這種方法又有什麼弊端呢?英語學習中的佔有,其實來自中國傳統的幸福觀。很明顯地,這種較為複雜的句子並不是一年級的學生能夠理解的——由此我們也可以證明將book放在一年級教材中是不合理的做法。
  • 語文閱讀理解題0扣分,必定要有好的學習方法,孩子早掌握早受益
    導語:好的學習方法可以引導孩子的學習事半功倍。基礎知識、閱讀與作文是語文考試的三大塊,而在這當中,閱讀理解佔比很大,也很容易丟分。做好閱讀理解題,有助孩子在語文考試中保持出色成績,不同年級閱讀理解考查的重點不同,尤其是小學三年級,孩子剛剛開始正式接觸這些題,掌握一些技巧和側重點,能夠有效提高閱讀理解題的準確率。小區的育兒群,時常有家長提出一些有關孩子學習方面的問題,文文媽的問題是:孩子書看了不少,卻做不好閱讀理解題,失分嚴重。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 日語學不好,背單詞總忘,了解日語的這五個學習階段助你事半功倍
    從零開始已經講完了初級上冊第13課,學生們已經初步掌握了日語的基本結構。日語學到這裡,到了一個快速提升的階段。日語能否從基本框架迅速填充日益豐滿起來,就取決於這個時期。有些學生總是很著急,恨不得學了一天日語就想張口說,這部分學生多數都是抱怨日語太難,連五十音圖都沒背下來就放棄了。就算泡一包方便麵還需等待三分鐘呢,何況是學一門語言。
  • 跟DK一起找尋規律,玩轉數學!
    萬丈高樓平地起,只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學習數學才會事半功倍。我將分兩篇文章來介紹這套書,本篇先為大家介紹《DK超級數學小玩家:玩轉乘法》一、乘法口訣表不用死記硬背,掌握規律記憶,事半功倍九九乘法表是起源於中國古代的,但當時人們是從大的數字倒背的,所以九九乘法表不叫「一一」乘法表。我們都記得小學背乘法口訣表的痛苦經歷吧?
  • 餓貓迷籠實驗揭秘學習的三大定律,輕鬆學習,事半功倍
    並總結出了學習的三個規律:準備律、練習律和效果律。(一)準備律準備律就是先有學習的動機,學習才能發生,通俗來講就是想學習才能學的進去,就像差生為什麼會說自己學不好,因為他們沒有學習的動機,不想學就肯定學不會,或者學的很吃力。
  • 孩子上課為啥聽不懂,問題出在理解力上,5個建議幫他打通理解力
    本章節將圍繞如何培養孩子的「理解力」來深入展開,以此解決現實中頗有普遍意義的問題:「為什麼同一位老師教,有些孩子能聽懂而有些孩子卻聽不懂?問題到底出在哪?」我在這裡可以開門見山地說,這種情況下的問題大都出在孩子的理解力上。理解力強的孩子自然能聽懂老師講的課,而理解力弱的孩子自然聽不懂老師講的課。
  • 記憶力決定學習效率
    學習的過程就是記憶的過程,沒有任何捷徑可走。記憶力決定了學習效率,所謂的「最強大腦」無非也是記憶力的比拼。為什麼有的人記憶力驚人,有的人卻什麼也記不住呢?記憶力可否通過後天訓練而提高呢?答案就在於你是否真正掌握了記憶方法,筆者翻閱了大量日本記憶大師文獻總結了以下幾點記憶方法供大家參考。聯想記憶法任何事物都有它內在規律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