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街頭藝術家回應疫情:焦慮與恐慌,呼籲與思考

2020-12-23 澎湃新聞

美國街頭藝術家回應疫情:焦慮與恐慌,呼籲與思考

澎湃新聞記者 錢雪兒

2020-04-08 09:07 來源:澎湃新聞

美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新冠病毒疫情最嚴重的國家。隨著博物館和美術館的全線關閉,一批美國藝術家們走上如今已變得人煙稀少的街頭,用一幅幅作品表達他們對於疫情的思考。他們或是以直觀的圖像呼籲公眾對於病毒的正確認識和防範,或是表達群眾普遍感受到的焦慮與恐慌,或是批判人們忙於囤積或猜測的現象。

邁阿密Hula作品

在邁阿密市長封鎖海灘之前,雖然已經向公眾呼籲保持社交距離,但是放春假的學生們還是非常活躍。在海灘附近的一個偏遠的建築工地,以Hula為藝名的街頭藝術家肖恩·約羅(Sean Yoro)在一隻用於拆毀破舊建築的大鐵球一端畫上了一個新冠病毒細胞。作品所在的環境是海邊廢墟,這在藝術家看來是「表現如今發生在全世界的混亂局面的完美象徵」。Hula解釋道,「在利用這搖搖欲墜的地基與建築殘骸進行創作的時候,我想要強調的是病毒對於人類生活方方面面所帶來的史無前例的影響。當疫情結束之後,世界也不會再像以往那樣運作;我們的全球體系的脆弱性暴露無遺,無論是從思想上還是行動上,當我們向前發展的時候,我們會意識到這些事件帶來的沉重影響。」

Ponywave的創作

與Hula不同,藝術家Ponywave捕捉了新冠疫情期間的愛。在一幅海灘上的壁畫中,藝術家展現了兩個人戴著口罩親吻,其中一個睜著眼睛,似乎在等待自己的伴侶承認眼下的局勢。在她的Instagram主頁上,Ponywave寫道,「是時候審視我們自己了,看一看我們對這個星球和自己的生命做了些什麼。也許我們應該改變事物的優先順序,也許我們應該放慢腳步,尊重於我們共享這個星球的萬物。」

Muck Rock創作的壁畫

與此同時,在邁阿密城區,以Muck Rock為藝名的藝術家朱爾斯·穆克(Jules Muck)創作了一幅安娜·尼可·史密斯(Anna Nicole Smith,已故美國明星)戴著口罩的壁畫,口罩上潦草地寫著英語單詞「fear」(恐懼),「我對於何時能夠擺脫這一切感到提心弔膽,」這位在加利福尼亞州工作的藝術家說道,「我是前陣子在邁阿密的時候創作了這幅畫,那裡一片混亂,人們忙著搶購供給品,看到人們這樣並不好受——一方面,你能看到他們正在做充分準備,另一方面,你會看到他們的自私。恐懼讓人們獨善其身。」

洛杉磯Hijack Art的壁畫創作

在洛杉磯的彼可·羅伯森(Pico-Robertson)社區,來自美國西海岸的街頭藝術家Hijack Art創作了一幅描繪兩位士兵正在「阻擋」新冠病毒的壁畫。「以新冠病毒和由此帶來的影響為題進行創作,對我而言這是一件顯而易見的事情,」藝術家說道,「對疫情的恐懼以及呼籲人們行動起來的想法讓許多人萌生了創作的念頭。」他的壁畫位於西彼可·羅伯森大道與裡弗斯街(Reeves Street)的相交處,畫中的兩個人穿著防護服,正試圖用消毒洗手液和帶有「無新冠病毒」(No Covid-19)標誌的吸塵器來擊退病毒。「我畫的是粗心的春假學生、衛生紙囤積者、陰謀論者與疑心病人的混合體,」Hijack補充道,「有人告訴我,『感覺我們像是在戰時一樣』,所以我將這一元素也放到了作品裡。」Hijack在洛杉磯進入隔離期之前創作了這幅壁畫,如今他和其他人一樣在進行居家隔離。

Cat Donuts的標誌性喵咪,上面寫著「新冠病毒」

藝術家Cat Donuts主要在工作室內工作,她發現街頭藝術創作具有療愈性,「當我心情處於低谷的時候,我就會在晚上上街畫畫。」她最近的街頭繪畫呼籲人們注意衛生,例如,她在自己標誌性的貓咪形象旁邊寫上了「勤洗手」的字樣。在她看來,藝術家並不只是醉心於所謂藝術創作,也同樣關心社會議題,比如新冠病毒。比起自己,她更擔心已經年過六旬的父母。另一方面,疫情的發生給街頭藝術的創作帶來了機會,街上的人越來越少,不必像過去一樣擔心被抓。「現在,我可能可以在15分鐘之內畫完一幅畫,什麼也不會發生,因為幾乎沒有巡警。」

紐約薩拉·埃倫塔爾在廢舊電視機上的塗鴉

在紐約布魯克林的一個社區裡,藝術家薩拉·埃倫塔爾(Sara Erenthal)發現一幢大樓旁的垃圾堆裡有許多大型廢棄品,為她的作品提供了完美的畫布。一連數日,她在這些廢棄品上面畫了幾幅新作,將她標誌性的風格化女性面孔與以新冠為靈感的圖注相結合。在這些圖注中,有一條寫道,「如今街道成了我們唯一的博物館。」在一臺廢舊的電視機屏幕上,埃倫塔爾寫道,「等待更好的新聞。」

北卡羅來納州,羅裡摩根·庫克在鬧市區汽車修理廠外創作的壁畫

在一些小城市裡,公共藝術遍布各處,其中一幅便是由羅裡當地的藝術家摩根·庫克(Morgan Cook)創作的壁畫,他在一家鬧市區汽車車身修理廠的外壁上畫下這幅畫,在一個漫畫般的人物旁邊,寫著「勤洗手!」「這是新冠疫情在美國初露端倪的時候畫的,當時恐懼還未佔據這裡,」庫克說道。「我們想要引起人們對即將到來的問題的重視,與此同時在情況急轉直下之時為人們提供一點喜劇式的安慰。」他補充道,「如今,焦慮感正席捲著美國全境,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抱持一點點的積極,並且記住,無論情況變得多糟,我們都會以更強大的變得更強大。」

賓夕法尼亞州,多伊爾斯敦香農·格林豪斯在自家窗口貼出的作品

藝術家香農·格林豪斯(Shannon Greenhaus)在自家窗前創作了一幅紙板藝術品,來引起人們對於疫情的正確認識。她的家位於一條車水馬龍的大街上,往來有許多行人。「我看著疫情在美國一步步發展,對於政府官員未能採取明晰而果斷的措施、許多人也對此懵懵懂懂的現狀,我感到越來越困惑,」格林豪斯說道,「人們的行動不符合如今嚴峻的形勢。」

(本文編譯自Artnet與The Guardian網站相關報導)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街頭藝術,疫情,美國

相關推薦

評論(12)

相關焦點

  • 面對疫情,與留學青年一道思考
    在相同的疫情面前,如何看待這些不同?站在人類歷史視角,如何應對疫情帶來的恐慌從而緩解焦慮?面對大疫情下的大變局,如何在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性?帶著這些思考,《人民周刊》記者專訪了長期從事高等教育政策及德國文化與國際關係研究的上海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姜鋒。
  • 人民周刊 | 上外學者姜鋒:對疫情全球傳播與防控的多維思考
    在相同的疫情面前,如何看待這些不同?站在人類歷史視角,如何應對疫情帶來的恐慌從而緩解焦慮?面對大疫情下的大變局,如何在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性?帶著這些思考,《人民周刊》記者專訪了長期從事高等教育政策及德國文化與國際關係研究的上海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姜鋒。把艱難的經歷變成珍貴的故事記者:有人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流行引發了全球焦慮。
  • 過度恐慌無助於疫情防控!
    北京近日新冠肺炎疫情反彈,引起社會極大震動。正如北京市領導所言,北京已進入非常時期,我們要痛定思痛,深刻吸取教訓,時刻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疫情洶洶,在健康和生命面前,感到擔憂和焦慮甚至恐懼,都是正常反應。
  • 將藝術進行到底——疫情時期的藝術家與藝術
    加拿大藝術家:奧利維爾·萊奧甘(Olivier Leogane) 「就像是人類沒有把作業上的題目答對一樣,現在得花時間去思考如何糾正」幾何抽象藝術家現居於加拿大蒙特婁,同時他也是化學博士和大學化學教授,且對藝術家和科學同樣狂熱的奧利維爾從人類與自然的角度思考這次的健康危機。
  • 美媒:疫情「信息過載」令美國年輕人焦慮
    美國《洛杉磯時報》網站2月5日的報導闡述了年輕人焦慮的原因。 報導稱,關於新型冠狀病毒在世界各地蔓延的消息多到讓人躲都躲不開——包括大規模隔離、致死人數的實時更新,以及對病毒的溯源等等。
  • 一周藝術人物|記錄疫情的海外藝術家,重開個展的中國藝術家
    上周,洶湧的疫情除了逼停全球各大藝術展館、展會,也帶走了知名建築師、城市學家麥可·索金,71歲的他因感染新冠病毒在美國辭世。勇敢的藝術家,如攝影師布萊登·安瑟倫選擇「全副武裝」走上紐約街頭,捕捉疫情下的城市;而其他部分藝術家則在佛羅倫斯斯特羅齊宮館長阿圖羅·加蘭西諾的倡議下,在網上平臺以展示作品和發布視頻等方式持續「相連」。
  • 潮眼丨疫情慈善版畫繪畫,洛杉磯街頭黑色幽默「小白人」塗鴉
    / 設計師吐槽 丨 品牌 丨 周店 丨 人物 丨 周物 丨 潮玩 丨 乾貨周物欄目國際疫情日漸嚴重,美國疫情一直得不到控制。美國民眾間跟中國一樣有一群無私貢獻的民間英雄。最近很火的街頭藝術家 Kai 又有怎樣的動作?
  • 美國也學中國封城了!紐約進入一級緊急狀態,大批學生街頭抗議
    鍾南山院士就曾表示,在疫情發生以後,通過與各國醫療人員的聯繫溝通才發現,原來各國在對待此次疫情的想法和態度上,和中國並不完全相同。比如在疫情已經來勢洶洶的時候,美國政府仍舊是保持淡定的態度,在他們看來,去年因為流感死亡1.6萬人,現在這場病毒,更不算什麼大事。
  • 心理學家解讀疫情引發三大心態 呼籲預防「颱風眼效應」
    (抗擊新冠肺炎)心理學家解讀疫情引發三大心態 呼籲預防「颱風眼效應」  中新網北京2月18日電 (記者 孫自法)「疫情期間,民眾的典型心態包括恐慌心態、麻木心態以及特殊的『組織汙名』心態。」這次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暴發後,他立即領導組建抗擊疫情課題組,對湖北、廣東、北京、重慶、浙江等26個省市和港澳臺地區逾1.75萬人展開應對疫情的心理調查,並將調查研究結果與2003年進行對比。  他介紹說,在疫情初期,突發的新冠病毒給民眾帶來極大恐慌。
  • 疫情之下,別讓謠言成為製造恐慌的工具!
    自郫都區有確診病例以後,一時間網絡上「成都將視情況採取措施,不排除實施封城」、「成都確診女孩朋友圈截圖」等謠言四起,使得本就因為疫情處於緊張狀態的人們,更加恐慌焦慮。,聽信一些來源不明的信息,加劇焦慮恐慌心理,出現惡性循環。
  • 實用心理疾病小手冊:焦慮與恐慌病症的分類和詳解
    這篇文章將會詳細介紹各種焦慮、恐慌與抑鬱症的分類和症狀,幫助你判斷自己或者身邊的人是否有類似的病症。讀的時候請一定要記住,文章僅供參考,不能代替專業醫師的診斷和評估。焦慮與恐慌篇焦慮與恐慌是兩個意思非常相近的詞彙,所以在這裡將它們匯總為一個篇章來講。
  • 美媒關注新冠疫情下的美國亞裔:一聲咳嗽就讓周圍人恐慌
    《紐約時報》中文網2月20日發表題為《新冠疫情下,亞裔美國人經歷了什麼?》的文章,幾位亞裔受訪者介紹了他們在新冠肺炎疫情時期受到的「特殊待遇」:僅僅一聲咳嗽或一個噴嚏就能把周圍的人嚇跑。文章稱,新冠肺炎在中國和世界多國蔓延,美國只有15例確診病例,尚未受到太大影響,大多數美國人照常過著自己的生活。但許多在美國的亞裔人士感受到了令人不安的公眾審視。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大三學生、20歲的艾瑞莎·鄧(Aretha Deng)說,當她咳嗽一聲或打一個噴嚏時,「他們的反應不是說『保佑你』或『你沒事吧』,而是馬上進入恐慌狀態。」
  • 美國民眾恐慌性搶購衛生紙:我也不知道為啥!
    美國民眾恐慌性搶購衛生紙:我也不知道為啥! 2020-03-19 16:23:47  來源:央視網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最近美國民眾開始恐慌性搶購。
  • 疫情中的美國駐地藝術家:駐留成「滯留」,「仙境」還是困境
    對於藝術家們而言,前往遙遠而僻靜的地方進行駐地創作,與同僚們聚餐交流,是夢寐以求的事情。然而,在疫情隔離期間,駐留有時候卻成了「滯留」,正常的社交與外出變得不可能,藝術家們只能呆在室內悶頭創作。伊萊恩·德·庫寧為哈茲兄妹所作肖像到20世紀80年代初,哈茲已成為靈魂藝術家的一員,這一藝術家團體在紐約頗具影響力。哈茲曾經在MoMA PS1與同為街頭藝術家的好友凱斯·哈林(Keith Haring)、讓·米歇爾·巴斯奎特(Jean-Michel Basquiat)共同舉行過展覽。後來,哈茲憑藉抽象圖形繪畫走向世界。
  • 全球恐慌,疫情僅僅是導火索……
    還有比特幣,這個所謂恐慌時代的避險資產,本身已經淪為最大的風險,在過去的一天,比特幣創下了史詩般的記錄:20個小時,最大跌幅接近50%!除了黃金,幾乎所有的資產價格,都在被拋售,都在崩潰。(黃金本周也是下跌的)。這樣的崩潰節奏,就連巴菲特也承認:活久見!(表示在他有生之年,還沒有見過)。
  • 吳波:克服焦慮,社會主義有特殊優勢
    這幾天,與新發地市場相關的疫情在北京集中出現,疫情的不確定性及由此帶來的生活、工作不確定性也讓民眾出現又一波的恐慌和焦慮。隨著北京以堅決果斷措施控制住疫情,社會的焦慮情緒也開始慢慢消散。因疫情引發的焦慮雖然是暫時的、偶然的,但就焦慮這個問題而言,需要放置在更為寬闊和深遠的視野中思考。這場抗疫既是民族精神的一次考驗,也是民眾心理的一次檢視。抗疫的實踐證明,我們黨在展現出強大而高效的組織和動員能力的同時,廣大群眾也展現出眾志成城共赴時艱的大局意識和紀律意識,這是民族情緒的主色調。
  • 巴斯奎特|第一位登上《時代周刊》封面的美國黑人藝術家
    讓·米切爾·巴斯奎特 Jean-Michel Basquiat,是美國的一位街頭塗鴉藝術家,巴斯奎特的一生,就是一個傳奇。這位二十世紀最神秘的天才藝術家先以紐約塗鴉藝術家的身份獲得大眾認識,後來成為一位成功的1980年代表現主義藝術家。成為了第一個登上《時代周刊》的黑人藝術家。
  • 藝術家如何用影像表達對未來的思考
    由實驗影像中心發起主辦,藝術家楊福東策劃的 「未來未來——青年實驗影像計劃」 12月20日晚在上海外灘博悅匯影城正式開啟。10位受邀的青年藝術家立足當下、回望過去、思考未來的成果,以影像藝術為載體,創作出的十部短片,在影院裡進行了一次集中的放映。
  • 英國藝術機構呼籲:設立公共藝術項目,助力渡過難關
    針對畫廊、博物館因疫情而停止運營及眾多藝術家們面臨的困境,英國一些文化藝術機構呼籲政府設立一項耗資數百萬英鎊的公共藝術項目,以幫助並支持新一代的藝術家渡過這一巨大的難關並持續成長。蛇形畫廊藝術總監漢斯·烏爾裡希·奧布裡斯特認為,該項目的規模必須與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在1930年代大蕭條期間成立的公共藝術作品項目(PWAP)和工作進度管理(WPA)相似。
  • 每周補助1000美元,還拼命想在疫情下復工,美國人為何要錢不要命?
    美國當前疫情形勢,真可謂是日趨嚴峻。按模型推測,預計到本月底,美國單日新增確診病例數,可能會攀升至20萬。而截至目前,以美國加州為例,失業人員的每周補助,已經增長到了1050美元左右。但即使這樣還是有許多民眾不顧社交距離,拿起標語走上街頭呼籲「美國人要復工」。是什麼導致了,當前美國社會這樣極端的狀況出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