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中國淘寶村」西乾泊:魚竿「上線」撐起致富路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石家莊8月31日電 題:探訪「中國淘寶村」西乾泊:魚竿「上線」撐起致富路

作者 李曉偉 陳林

笑言「不算會釣魚」的農村小夥兒劉衝,返鄉後通過在網上賣魚竿創業致富,蓋了新房,買了車,娶上了媳婦。談起多年前外出務工,他說,當時想法很簡單,只為掙錢蓋房。

「那個時候還住著土房。」他補充說,父親依靠種地拉扯他們姐弟,日子過得很緊。

劉衝所在的河北省肅寧縣西乾泊村,位於河北省中部,是個傳統農業村。全村300戶人口,過去主要以種植果樹為主,收入不高,年輕人多會選擇外出務工。

成年後的劉衝去天津做電焊工。工作很熱、很累,但一個月除去基本開銷能有一兩千元人民幣的盈餘,讓他「幹了幾年」。

談及返鄉創業,劉衝說在外務工不易,也很難照顧到家人,但當時村裡沒合適營生,只得一直在外。後來,村黨支部書記陳雷讓他一起做電商,讓他留下看看。

從買電腦開網店到有第一筆訂單,用了一個月時間。這仍讓劉衝下決心留下來開始研究怎麼做好。後來慢慢訂單多了,也開始掙錢了。賺錢後,劉衝先蓋了房子。說到收入,他想了想說,生活不算特別富裕,「但奔小康肯定沒有問題」。

為了在網絡直播中多賣魚竿,同村的衛亞靜主動去工廠了解魚竿。杆子軟硬度、材質、適合釣多大的魚,在直播中她已是如數家珍。

衛亞靜此前在北京務工,她坦言自己學歷低,收入不高。結婚生孩子後就沒再離開家,守著家裡3畝地,雖能照顧家庭,但日子不寬裕。後來在村裡帶動下,她開網店試水網上售魚竿。

西乾泊村民聊天時,總會時不時提起村黨支部書記陳雷。早年他也曾經在外經商,回憶起曾經的經歷,陳雷用「摸爬滾打」概括:做過水果批發,也擺過地攤……

外出積累些資金後,陳雷回鄉再次創業。搞過批發、開過工廠,後來隨著網際網路興起,借力當地生產漁具廠子較多,他和孩子開起村裡首家淘寶網店。如今已形成魚竿工廠、研發新產品、直播帶貨的生意鏈條。

陳雷說,2016年,西乾泊村就被評為「中國淘寶村」,當地雖然不鄰湖泊大河,卻賣火了魚竿,一年能賣幾十萬支。8家快遞公司每天定時在村裡取快遞,許多村民也買了小轎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回來創業。

陳雷說,前些年村裡賣魚竿主要從別的工廠拿貨,後來開始按市場和客戶需求對產品升級,並學會註冊商標,找廠家定製魚竿。為了打開海外市場,村裡還試著和外貿公司合作,東南亞一些國家商人還來實地考察過。

西乾泊村網上賣魚竿,是肅寧縣當地電商迅速發展的縮影。截至2019年,全縣已有4個「中國淘寶鎮」、15個「中國淘寶村」,從業人員2萬多人。

河北省肅寧縣委書記顏世東說,近年依託裘皮服裝、針紡、魚竿漁具等特色傳統產業優勢,初步形成「網際網路+傳統產業」的縣域電商發展模式,已成為當地創新發展新動能和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完)

相關焦點

  • 肅寧縣西乾泊村:一個村支書帶動一個淘寶村
    河北新聞網訊(胥敏)「在外東奔西跑,不如回家做淘寶。」這是河北肅寧縣西乾泊村村支書陳雷經常對村裡人說的一句話。作為專產漁具的淘寶村,西乾泊村一天要向全國賣出數萬根魚竿。令人難以想像的是,西乾泊村是一個四季少雨、河流乾涸的普通北方農村,6年前,村民還主要靠種梨樹或外出打工為生。
  • 村支書「炫富」買大奔,刺激出一個年入6000萬的淘寶村
    2012年,肅寧西乾泊村村民陳雷在淘寶開店,第一年就賣到300萬。富裕以來的陳雷被選為村支書後,帶領全村走上電商致富路。2017年,西乾泊村的村級線上交易額首次突破千萬元大關,被阿里巴巴正式認定為淘寶村。現在,每天有超過萬根魚竿從肅寧賣往全國,成為名副其實的魚竿之鄉。
  • 陳雷:淘寶村的「領頭雁」如何帶富一個村
    淘寶村的「領頭雁」 ——河北肅寧西乾泊村黨支部書記陳雷如何帶富一個淘寶村 「現在我手上的這款魚竿,是咱們家自主品牌魁拔系列的指揮官,適合黑坑、水庫和野釣等,釣25斤以內的魚都沒問題。」
  • 「淘寶書記」帶出「淘寶村」
    直到2014年,創業有為的村民陳雷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帶領西乾泊村「網上衝浪」,這個小村才走上了乘風破浪的致富之旅。2015年初,在陳雷的帶動下開起了網店。讓她沒想到的是,開網店既不耽誤照顧家庭,也不耽誤種地,零碎時間就把錢賺了,一年能增收七八萬元。
  • 半月談|他用獨臂,撐起了一個村!
    他用獨臂,撐起了一個村!半月談20年前,他是村裡的致富能手、最早騎上摩託車的「拉風」青年。9年前,一次意外觸電事故,導致他右臂截肢,左腿殘疾,仿佛噩夢一般,人生急劇墜落,小康之家變得一貧如洗。聚起了民心,就可以聚起民力蹚出致富路。他先是帶著幾個貧困戶一起種香菇,隨後,又帶領村民擴大村裡的黃金梨種植規模,增加蓮藕、軟籽石榴等特色種植產業;成立了「聚心」蛋雞和「聚力」小龍蝦兩個養殖合作社,號召貧困戶和非貧困戶聚心聚力一起致富。「通過這些產業提高群眾的經濟收入,同時這些產業還能提供好多人的就業。
  • 探訪|河北秦皇島:為農民打造奔小康的致富路
    為農民打造奔小康的致富路 ——秦皇島高質量建設「四好農村路」探訪 農村公路建設提檔升級,打造品質工程 農村公路對地方經濟發展起著重要作用,農村公路建設提檔升級成為秦皇島市農村公路建設中的首要任務。 「盧昌線趕在葡萄酒節前通車,就是為了讓這條路真正成為農民致富奔小康的『致富路』。」
  • 定遠小蘑菇撐起「致富傘」
    人民網滁州9月12日電(周坤)眼下,在安徽省定遠縣西卅店鎮的眾興菌業公司,又是一片繁忙景象:備料、消毒、發酵、接種、安棚、上架……「為做好前期生產準備工作,我們已提前兩個月訂購了12個大棚的生產用料,就是希望有個好的生產氣候。」眾興菌業公司行政經理李文武望著24個整齊的大棚,滿懷激情地說。
  • 「江西淘寶第一村」竟在德興這裡!
    小門帘變大產業——看體泉村如何成為「江西第一淘寶村」 4年前,體泉還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村莊,可如今這個只有2800多人口的小村莊,卻開出了628家淘寶店,2018年網上成交額達1.863億元,2019年網上銷售近2億元,成為「江西第一淘寶村
  • 呂振鴻與「戶外用品中國淘寶第一村」
    現在,呂振鴻的老家縉雲縣壺鎮鎮北山村,已經成為「戶外用品中國淘寶第一村」。村裡的土牆上寫著一行標語:出門東奔西跑不如在家淘寶!從「縉雲燒餅」專業村,到「戶外用品淘寶」第一村的嬗變,是村民們喜悅之情最真實的流露。
  • 【春耕一線】白音他拉蘇木:二十萬菌棒撐起「致富傘」
    【春耕一線】白音他拉蘇木:二十萬菌棒撐起「致富傘」 2020-04-03 17: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縣陳店鄉細吳社區舉行「中國淘寶村」揭牌儀式
    11月30日上午,新縣陳店鄉在細吳社區特色農產品電商孵化基地舉行信陽市首家淘寶村「中國淘寶村」揭牌儀式。新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黃遠巡、新縣人民政府副縣長祁璟出席儀式。新縣陳店鄉黨委負責人首先致辭。新縣電商中心負責人在發言中對信陽市首家淘寶村——陳店鄉淘寶村揭牌儀式表示祝賀。新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黃遠巡、新縣人民政府副縣長祁璟共同為細吳社區「中國淘寶村」揭牌。儀式上,4名網商代表作了精彩發言,表達對電商產業發展前景的信心。
  • 借力十裡水果長廊 三水區南山鎮天橋村走上致富路
    近年來,隨著南山鎮不斷擦亮十裡水果長廊品牌,不少天橋村村民乘著東風,發展起水果採摘旅遊業務,走上致富路。在農村人居環境工作的推動下,村子越發乾淨整潔,村民住得越來越舒心,日子越過越紅火。隨著十裡水果長廊名氣越來越響亮,不少天橋村村民開始走上致富路,過上小康生活。不少村民開始種起了富硒水果,還在果園搞起水果採摘活動,吸引了廣州、肇慶、清遠等地遊客聞香而來。漫江社區居委會黨委副書記伍桂添說,在十裡水果長廊的影響下,村民人均年收入從10年前的1萬元,突破到如今的2萬元,日子越過越有奔頭。
  • 河北西舊屯村「脫貧圖」:一張「紅」圖展 未來可期路
    在國網隆化縣供電公司駐村工作隊駐地,有一張十分醒目的「紅」圖。「黃色代表『一般戶』、綠色代表『未脫貧戶』、紅色代表『已脫貧戶』。」河北隆化縣西舊屯村駐村第一書記張立新稱,這張由「綠」變「紅」的圖,是該村脫貧致富的巨大寫照。
  • 河北西舊屯村「脫貧圖」: 一張「紅」圖展 未來可期路
    在國網隆化縣供電公司駐村工作隊駐地,有一張十分醒目的「紅」圖。「黃色代表『一般戶』、綠色代表『未脫貧戶』、紅色代表『已脫貧戶』。」河北隆化縣西舊屯村駐村第一書記張立新稱,這張由「綠」變「紅」的圖,是該村脫貧致富的巨大寫照。「一張圖」謀劃百姓致富路空中俯瞰河北隆化縣舊屯鄉西舊屯村,鱗次櫛比的一色紅瓦房與蔥鬱的青山相映成趣。
  • 荊州市稅務局:產業扶貧拓寬致富路
    2015年,荊州市稅務局駐村工作隊幫助陳克元爭取到10萬元政府貼息貸款,那時起,從技術指導、擴大生產,到消費扶貧、牽線搭橋,在荊州市稅務局駐村工作隊幫助下,陳克元「擼起袖子加油幹」,把6畝的葡萄園擴大到了12畝,再加上新品種產生效益,去年他的葡萄共銷售 2.4 萬斤,實現純利 11萬元。「先富帶後富,我們希望通過合作社幫帶更多貧困戶。」
  • ...擔當實幹帶領村民走上致富路 ——記託克託縣古城鎮西黑沙圖村...
    【五級書記抓扶貧】擔當實幹帶領村民走上致富路 ——記託克託縣古城鎮西黑沙圖村黨支部書記孫潤曼 2020-11-08 19: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和我的家鄉路 | 電商重地在吳興 這條路撐起「童裝王國」
    織裡中國童裝城位於織裡傳統產業基地、物流基地與吳興區政府、湖州城區之間,交通便捷,區域位置極為優越。項目總佔地面積近600畝,總建築面積約71萬方,其中主要包括46萬方商業面積和24萬方配套設施,總投資25億元。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阿布洛哈村——通了村公路 走上致富路
    改變,始於修建通村公路。村黨支部書記吉列子日至今還記得,兩年前,通村路剛開始修建時,他帶著村「兩委」挨家挨戶動員,鼓勵貧困戶到公路施工隊務工的情景。「懸崖峭壁上能修出路?白費力氣!」「不如種種土豆,還能保收成。」大家心裡打鼓,不願邁出家門。
  • 規模種植蒲公英 「野菜」鋪就致富路
    金秋時節,河間市西九吉鄉南張村的張文彬站在地頭,望著長勢喜人的蒲公英,心裡樂開了花。這片佔地60畝的蒲公英是去年秋後種下的,至今已收穫了幾茬。張文彬從規模種植,到購進設備加工蒲公英茶,再到銷往全國多個省份,經過一年的摸索,終於蹚出了一條致富路。今年40歲的張文彬是土生土長的南張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