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石家莊8月31日電 題:探訪「中國淘寶村」西乾泊:魚竿「上線」撐起致富路
作者 李曉偉 陳林
笑言「不算會釣魚」的農村小夥兒劉衝,返鄉後通過在網上賣魚竿創業致富,蓋了新房,買了車,娶上了媳婦。談起多年前外出務工,他說,當時想法很簡單,只為掙錢蓋房。
「那個時候還住著土房。」他補充說,父親依靠種地拉扯他們姐弟,日子過得很緊。
劉衝所在的河北省肅寧縣西乾泊村,位於河北省中部,是個傳統農業村。全村300戶人口,過去主要以種植果樹為主,收入不高,年輕人多會選擇外出務工。
成年後的劉衝去天津做電焊工。工作很熱、很累,但一個月除去基本開銷能有一兩千元人民幣的盈餘,讓他「幹了幾年」。
談及返鄉創業,劉衝說在外務工不易,也很難照顧到家人,但當時村裡沒合適營生,只得一直在外。後來,村黨支部書記陳雷讓他一起做電商,讓他留下看看。
從買電腦開網店到有第一筆訂單,用了一個月時間。這仍讓劉衝下決心留下來開始研究怎麼做好。後來慢慢訂單多了,也開始掙錢了。賺錢後,劉衝先蓋了房子。說到收入,他想了想說,生活不算特別富裕,「但奔小康肯定沒有問題」。
為了在網絡直播中多賣魚竿,同村的衛亞靜主動去工廠了解魚竿。杆子軟硬度、材質、適合釣多大的魚,在直播中她已是如數家珍。
衛亞靜此前在北京務工,她坦言自己學歷低,收入不高。結婚生孩子後就沒再離開家,守著家裡3畝地,雖能照顧家庭,但日子不寬裕。後來在村裡帶動下,她開網店試水網上售魚竿。
西乾泊村民聊天時,總會時不時提起村黨支部書記陳雷。早年他也曾經在外經商,回憶起曾經的經歷,陳雷用「摸爬滾打」概括:做過水果批發,也擺過地攤……
外出積累些資金後,陳雷回鄉再次創業。搞過批發、開過工廠,後來隨著網際網路興起,借力當地生產漁具廠子較多,他和孩子開起村裡首家淘寶網店。如今已形成魚竿工廠、研發新產品、直播帶貨的生意鏈條。
陳雷說,2016年,西乾泊村就被評為「中國淘寶村」,當地雖然不鄰湖泊大河,卻賣火了魚竿,一年能賣幾十萬支。8家快遞公司每天定時在村裡取快遞,許多村民也買了小轎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回來創業。
陳雷說,前些年村裡賣魚竿主要從別的工廠拿貨,後來開始按市場和客戶需求對產品升級,並學會註冊商標,找廠家定製魚竿。為了打開海外市場,村裡還試著和外貿公司合作,東南亞一些國家商人還來實地考察過。
西乾泊村網上賣魚竿,是肅寧縣當地電商迅速發展的縮影。截至2019年,全縣已有4個「中國淘寶鎮」、15個「中國淘寶村」,從業人員2萬多人。
河北省肅寧縣委書記顏世東說,近年依託裘皮服裝、針紡、魚竿漁具等特色傳統產業優勢,初步形成「網際網路+傳統產業」的縣域電商發展模式,已成為當地創新發展新動能和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