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書各體風貌詳解

2021-03-01 當代詩書畫微報

楷書又稱正書,或稱真書。其特點是: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故名。從古至今有很多楷書名家,如「歐體」(歐陽詢)「虞體」(虞世南)、「顏體」(顏真卿)、「柳體」(柳公權)、「趙體」(趙孟頫)等。他們書體個個獨特,下面一起來欣賞一下。

歐陽詢,楷書四大家之一,他與虞世南俱以書法馳名初唐,並稱「歐虞」,後人以其書於平正中見險絕最便於初學者,號為「歐體」。

歐體的結構特點和筆法特點相輔相成互為依存。前人評歐體九成宮的字是八分方、兩分圓其折筆見瘦勁,體現了歐字的骨氣精神;圓轉筆顯豐腴,體現血肉飽滿。


▲歐陽詢《九成宮》局部

虞世南少年時曾向王羲之的七世孫、智永禪師學習書法,甚得王書神髓。為了學習書法,他曾把自己關在樓上,業成方才下樓。寫過的廢筆足足裝滿了一大甕。

他白天練完字,在入睡前還用手指劃著肚皮或床單,琢磨字的氣勢結體。日子長久,被單也劃穿了。通過刻苦學習、虞世南成了王氏筆法的嫡傳宗師。與歐陽詢「險勁」一路並稱「歐虞」。與褚遂良、薛稷一起並稱為「初唐四大家」。

▲虞世南《大運帖》拓本 

顏真卿博學多才,精通詞文,其書早年曾拜學張旭門下,又對前輩書家如蔡邕、王羲之、王獻之父子、褚遂良等用功研習。

顏真卿的書體端莊、豪放,自成博大雄壯、氣貫長虹的體勢,形成以「」為主的「顏體」風貌,所以千餘年來,與「柳體」一起被世人同譽為「顏筋柳骨」,成為書壇上的經典作品。

▲顏真卿《多寶塔碑》

由於以篆書筆法入楷,所以顏真卿書法成為中鋒用筆的典範。其行筆雄健有力,筆力內含,落筆多藏鋒,收筆多回鋒,尤其起筆處圓筆遠多於方筆。

橫畫輕,豎畫重(《顏勤禮碑》的橫細豎粗對比十分強烈),但兩豎同時出現時,左豎常與橫畫一樣細,且兩豎常相向狀安排(即拱向外面);轉筆常用提筆法,圓轉直下,而不作折筆,轉折之筆多呈外圓內方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練習顏體時不可一味強調其粗壯的一面,而忽視了顏字點畫用筆厚重、挺健、遒勁的主要特徵。

▲顏真卿《顏勤禮碑》局部

柳公權的書法以楷書著稱,初學王羲之,後來遍觀唐代名家書法,吸取了顏真卿、歐陽詢之長,溶匯新意,自創獨樹一幟的「柳體」,以骨力勁健見長,後世有「顏筋柳骨」的美譽。與顏真卿齊名,人稱「顏柳」,又與歐陽詢、顏真卿、趙孟頫並稱「楷書四大家」。

柳體字用筆是「方筆」和「圓筆」並舉的。「方筆」是指筆劃的起筆和收筆處都有稜角,呈方形。如下面「十」、「生」、「太」、「右」等字的橫畫起筆就是方筆。而這幾個字中的豎畫和長撇,起筆是方圓結合,出現二次轉鋒折筆,要比一般多出一個稜角,這樣用筆,字的筆畫顯得厚重遒勁。

▲柳公權《玄秘塔碑》拓片局部

趙孟頫所寫碑版甚多,圓轉遒麗,世稱「趙體」。相傳他能日作楷書萬字,「下筆神速如風雨」。趙氏楷書中有不少上乘之作,如《三門記》結體寬博深穩,運筆酣暢圓潤,最適合當字帖。

▲趙孟頫《玄妙觀重修三門記》

趙孟頫楷書的成功,在於他創造了具有行書筆意的楷書風貌雄渾而不失秀美,端莊而不失靈動,這是區別於歐顏柳工楷的獨特風貌。我們講求書法創新,不是提倡人們去胡亂創新,而是在傳統根基上,進行合理地創新,創造出形體美、神韻美、自然美的書法來。

▲趙孟頫《膽巴碑》

被譽為趙楷第一的《膽巴碑》通篇一氣呵成,點畫精純,無一筆有懈怠之氣,因而被稱為「古勁絕倫,品屬第一」。

趙體用筆平順,大小均勻,易學且實用,將文字書寫的藝術性同實用性很好地結合起來,這正是趙孟頫對書法藝術的一個重要貢獻。

當代詩書畫微報

傾力打造中國當代詩書畫「微」領域第一公眾平臺

北京世紀百家國際文化發展中心主辦

中國百家文化網(www.zhbj.com.cn)運營管理

微信號:ddsshwb

當代詩書畫微報,期待您的關注!

相關焦點

  • 這才是歐陽詢的巔峰楷書,遠勝於《九成宮》,字字都精闢獨到
    唐代大才子張懷瓘在《書斷》中表示:「詢八體盡能,筆力險勁,篆體尤精,飛白冠絕,峻於古人,猶龍蛇戰鬥之象,雲霧輕寵之勢,風旋雷激,操舉若神」一句話表示出歐陽詢書法的精妙之處,歐陽詢精通書法各體,尤其是他自創的歐楷,自問世以來,備受世人喜愛,被列為「四大楷書」之首,也是世人練習楷書的首選。
  • 王鐸:不會楷書,哪好意思寫草書?
    王鐸:不會楷書,哪好意思寫草書?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王鐸是一位各體皆能
  • 楷書四大家作品特點
    《楷書行書》 書法作品欣賞      楷書四大家是對書法史上以楷書著稱的四位書法家的合稱,也稱四大楷書。他的書法,以楷書為多而兼有行草。用楷書所寫之碑,端正勁美,氣勢雄厚。他生於楷書流行之際,與王羲之之典型相對,導開書法新風氣。             顏真卿現存的書法作品有:多寶塔碑,顏氏家廟碑,顏勤禮碑,麻姑仙壇記,祭侄文稿等。他和唐代另一位以楷書成名的書法家柳公權,被人合稱為「顏柳」。        他的書跡作品眾多,據說流傳下來的有130多種。
  • 楷書四大家,你不知道的秘密?
    學習書法好頻道楷書四大家組成成員楷書四大家,是對書法史上以楷書著稱的四位書法家的合稱。
  • 「讀帖」許傳良:隨形就勢儘自然——楷書結構規律解析之八(上)
    此雖可泛指各種書體,但對於有規律可循的楷書結構而言,亦非常契合,無論怎樣安排字的空間,在遵循停勻、平穩、鬆緊、虛實等基本原理前提下,還需盡其形態,隨形就勢,一任自然。從漢字的演變歷程來看,從古人仰觀於天、俯察於地以象形為依託的構形方式開始,到「六書」的出現,可以說,漢字的形體自出現以來,與其構成的筆畫便有著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聯繫,或許從青銅器到竹簡、木簡等書寫材質的變化,會對字形的演變有些影響,除此之外,漢字本身構形,一自產生,萬變不離其宗,其形便有了一定的穩定性,這在篆、隸、楷三大書體中,各體有著獨立而又穩定的形體構造語言
  • 這樣練字進步快,「楷書」、「行楷」對比寫法,看這2個例字詳解
    這樣練字進步快,「楷書」、「行楷」對比寫法,看這2個例字詳解。這裡列舉兩個例字:秀、唯,看看楷書、行楷字體怎麼寫。「秀」字,易寫錯筆順,主要筆畫是哪一個,行楷行書怎麼寫好看。這個字,如果明白一些技巧,就能寫得漂亮。往往易寫錯筆順。
  • 楷書技法2|「人旁」偏旁字書寫技巧與田英章工筆楷書文化貢獻
    田蘊章與田英章先生以大半生研究中國楷書書法,以半生之力將中國楷書帶到了一個新的流行高度,更是帶來了楷書的工筆化書法形式。
  • 書法科普:三大楷書字體之---魏碑
    書法分類有多種:楷書,隸書,草書,行書,魏碑作為楷書的一種,散發著她獨特的魅力,今天我們就來科普一下魏碑。         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動蕩不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適應社會意識需要的佛、道之學勃然興盛。佛、道的宣傳方法是以寫經為一大功德。尤其佛學,凡新建寺塔、塑造佛像,必延聘文學之士,撰寫文章以紀其事。
  • 當今楷書筆畫運筆詳解範本,架構雋秀筋骨老健,提升書法的好秘笈
    楷書筆畫運筆詳解範本欣賞:楷書結構的分類及其特點、書寫要求和結字方式東漢文字學家許慎在《說文解字》中稱漢字為「六書」,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和假借。根據結構特點楷書分為獨體字和合體字兩大類。象形字和指事字為獨體字,其餘為合體字。
  • 鄧石如的楷書
    其楷書取六朝碑法,兼取歐陽詢父子體勢,筆法斬釘截鐵,結字緊密,得踔厲風發之勢,在唐楷之外另闢新路。其楷書作品的成就雖未能與「顏、柳、歐、趙」相提並論,但從書法史的角度來認識,其開創性的楷書取法,成為清代碑學運動之實證,對後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具有深遠的意義。
  • 顏真卿一生演變的18種楷書風貌
    而他的楷書更是眾多初學書法者的首選,可這裡就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市面上關於顏楷的出版物最多的當屬《多寶塔》和《顏勤禮碑》了,所以許多朋友就會覺得這兩個碑上的字才是最純正的顏楷。並且許多書法老師在推介臨習範本的時候,也會將此二本作為「最佳」學習資料,但是顏真卿的楷書非常之多,怎麼能夠單單用這兩碑就給籠統概括了呢,這是極大的誤導啊!
  • 《書法問集》467、顏柳的行草書和楷書,怎麼不是同一個體系?
    原來的題目:顏真卿的行書三帖、柳公權的行草《蒙詔帖》與各自的楷書不是同一個筆法字法體系,說明啥?我是一人。什麼叫筆法字法體系?是不是想問看顏柳的楷書,想不到他們的行書寫成那樣。【楷書是經過取捨的,每個人的楷書都有取捨。目前認為是顏真卿的楷書,有好幾種不同的風貌。
  • 一位寫「顏體」的楷書大師,從民國到今天,無人能出其右者!
    在這四個人當中,于右任先生被譽為「近代草聖」,吳稚暉的篆書堪稱一絕,胡漢民的隸書更是少有人及,而譚延闓的楷書則是獨步書壇,被譽為「從民國至今,無出其右者」。譚延闓楷書《枯樹賦》譚延闓的書法成極高,尤其在楷書方面,他的楷書點畫能夠屈金斷鐵,蓄力極強,每一個筆畫、每一根線條都凝練而沉穩,且頓挫而有力,使人感到一種磅礴的氣勢。
  • 顏真卿最「巔峰」的楷書作品,大氣雄厚,展現出盛唐氣勢
    顏真卿在中國書法史上具有極高的地位,他可以說是王羲之之後第二個書法高峰,主要原因是他完美地繼承了初唐、盛唐的書法特點,還在一定程度上吸取了秦、漢時期的諸碑的精髓,融匯歷代名家之典範,成一家之風貌。值得注意的是,顏真卿精通於各種書體,但是在所有書體中,造詣最為深厚的莫過於楷書了。顏真卿的楷書在人才濟濟、高手如雲的唐朝能夠脫穎而出,並佔據一席之地,可見其楷書是非常有料的。
  • 他是王羲之的嫡傳弟子,楷書遠勝歐陽詢,稱雄書壇1000多年!
    在普通人對於書法的認知當中,「楷書四大家」的名頭可謂如雷貫耳,並且認為這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子昂就代表了中國楷書的最高水平了! 虞世南小楷《演連珠》全卷其實不然,中國書法中楷書的體系是相當駁雜的,從其整體風貌而言,基本可以分為晉人楷書、魏碑楷書、以及唐人楷書,這三種楷書風格各異,晉人楷書承襲隸法,高古而淡雅
  • 這就是楷書精神!
    楷書又名正書、真書。楷書的「楷」是楷模的意思。唐代張懷瓘《書斷》稱:「楷者,法也,式也模也。」意思是說,楷書是可作楷模的書體。楷書產生於漢末,吸收了隸書結構勻稱明晰的優點,把隸書的波磔改為平直,把其形體的扁平改為方正,形成橫平豎直的「方塊字」。成為最受國人喜愛的書體。
  • 褚遂良楷書賞析《大唐皇帝述三藏聖教記》
    褚遂良楷書賞析《大唐皇帝述三藏聖教記》《大唐三藏聖教序》與《大唐皇帝述三藏聖教記》兩石位於陝西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大雁塔底層,分立塔門之東、西龕各一。二石皆為楷書,萬文韶刻,統稱《雁塔聖教序》。《雁塔聖教序》結體:在字的結體上改變了歐,虞的長形字,創造了看似纖瘦,實則勁秀飽滿的字體。褚遂良書法特點中整幅書法作品以弧形線條居多,即使是短線條,也有一詠三嘆的情調。弧線的大量使用,使原本筆直、堅挺的基本筆畫,增加了柔和委婉。褚遂良在起筆時略微多了點逆筆,然後引回,波轉一下。這些用筆都使褚遂良的書法顯得生動活潑,不局限於原有的形式。
  • 楷書——現代通行漢字手寫規範的正體字
    楷書是我國封建社會南北魏到晉唐最為流行的一種書體。在楷書產生之前,我國的書法已產生了大篆、小篆和隸書三種書體。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正書。由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字體端正,就是現代通行的漢字手寫正體字。
  • 鍾繇太傅創楷書
    從後來成熟的楷書筆法來看,這種書體發軔於漢代的帛書與簡書。不過,在竹簡和木簡這樣相對廉價的書寫材料上,那些默默無聞的醫生、抄書匠、戍邊小吏們得以找到一個個人才情的釋放口,他們在自由隨意的隸書書寫當中,孕育出楷書的片鱗只爪。長沙馬王堆出土漢初的兩本帛書《老子》,筆法上出現了楷書的頓筆回鋒和點、撇、捺等筆畫,章法上也均勻疏鬆,楷意已經很濃重,竹木簡中甚至有個別單字,已純粹是楷書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