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楷書精神!

2021-01-19 騰訊網

楷書又名正書、真書。楷書的「楷」是楷模的意思。唐代張懷瓘《書斷》稱:「楷者,法也,式也模也。」意思是說,楷書是可作楷模的書體。楷書產生於漢末,吸收了隸書結構勻稱明晰的優點,把隸書的波磔改為平直,把其形體的扁平改為方正,形成橫平豎直的「方塊字」。成為最受國人喜愛的書體。

這種楷模作用還影響到人倫道德。中國古人一貫強調「作字先做人」「人正則字正」,在儒家看來,方正莊嚴、齊整大度的楷書已超出書法本身的意義,被賦予了「溫柔敦厚」的人格象徵和行為約束。

三國鍾繇《宣示表》單字風貌

楷書作為一種標準字體沿用了1800年左右。就其種類而言,分為小楷、中楷、大楷及榜書;就其演變而言,經歷了隸楷、晉楷、魏楷、唐楷4個時期,分別標誌著楷書的萌芽、成熟、發展和鼎盛。楷書作為書法五體極其重要的書體,1800年來,也同時承載著各個時代的精神面貌與文化氣節。

01

隸楷|清新,高古,盎然

楷書萌生於漢末,初期的楷書,仍殘留隸書的筆意,故名「隸楷」。史載漢末三國的書法家鍾繇是楷書的創始人,他把民間流行隸書中那些方正平直、簡單易寫的成分集中起來,用楷書的橫、捺筆畫取代隸書的蠶頭雁尾,並加入一些篆書、草書中的圓轉筆畫,使楷書初步定型,被後世尊為「正書之祖」。

三國鍾繇《宣示表刻本。故宮博物院藏。

鍾繇代表作為《宣示表》《賀捷表》《薦季直表》,2007年我國發行的《楷書》郵票,首枚即為《宣示表》。《宣示表》共18行,字體寬博而扁方,仍留有隸書的筆意和體勢,然點畫之間已初具楷法。由於處在由隸入楷的嬗變過程中,自然流露出一種清新樸茂、古意盎然的趣味和來自篆、隸的遙遠氣息格調。

鍾繇與「書聖」王羲之並稱為「鐘王」。王羲之的書法學自衛夫人,而衛夫人又師承鍾繇,鍾繇在中國書法史上的地位由此可見一斑。

02

晉楷|清雅,妍美,俊逸

晉代沿襲漢魏餘風,楷法漸趨成熟。東晉王羲之、王獻之父子增損古法,大膽革新,脫盡漢魏以來的滯重用筆,把鍾繇楷書中與隸書相近的橫體勢轉化為方長體勢,創出了妍美俊逸的新體楷書。王羲之的《黃庭經》《樂毅論》《曹娥碑》以及王獻之的《洛神賦》等為後世確立了楷書的審美定式。

王羲之小楷《樂毅論》

《玉版十三行》,其珍比玉昂

王獻之小楷《洛神賦》,內容為三國文學家曹植的辭賦名篇。原跡為麻箋本,入宋殘損,南宋權相賈似道先得九行,後又續得四行,刻於似碧玉的佳石上,世稱「玉版十三行」。後石佚,至明萬曆年間,在杭州西湖葛嶺半閒堂舊址復得。清康熙年間入內府,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後,此石流入民間,新中國成立後由國家收購,現藏於首都博物館。

《洛神賦》筆畫秀勁圓潤,結字蕭散逸宕,顧盼有致,被譽為「小楷極則」。其楷書筆法不再帶有隸意,字形也由橫勢變為縱勢,已是比較成熟的楷書作品。

東晉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首都博物館藏。

《爨寶子碑》,亦楷亦隸

晉代是隸書向楷書的轉換期,新舊雜糅,楷隸相參:有的以隸為體,參以楷法,隸多於楷;有的以楷為體,留有隸意,楷多於隸;有的則楷隸參半,亦楷亦隸,如被譽為「南碑瑰寶」的《爨寶子碑》。

《爨寶子碑》拓本。原石現存雲南曲靖。

《爨寶子碑》刻於東晉大亨四年(405年,實為義熙元年),為雲南邊疆少數民族首領爨氏仿效漢制而立。字體介於隸、楷之間,一些橫畫仍保留著隸書的波挑,但結體方整又近乎楷書,康有為評曰「端樸若古佛之容」。其立碑時間距王羲之辭世僅數十年,卻與王羲之清雅俊逸的書風大異其趣。

03

魏楷|樸茂,雄強,俊邁

楷書在南北朝取代隸書成為正體。因南北分裂,書法亦分南北兩派。北派書法,猶帶漢隸遺型,筆法古拙勁正,書風質樸雄強,長於碑版;南派書法,為「二王」一脈,多疏放妍妙,秀美典雅,長於尺牘;據不完全統計,北碑有數千種之多,著名的如《龍門二十品》《張玄墓誌》《張猛龍碑》《鄭文公碑》等。南朝禁碑,存世碑刻僅有《爨龍顏碑》《瘞鶴銘》等數十種。南北朝碑版既以魏為主,故統稱為「魏碑」。

張玄墓誌,溫潤神韻

《張玄墓誌》刻於北魏普泰元年(531年)。墓主張玄,字黑(hè)女(rǔ),清代為避康熙帝玄燁諱,改稱《張黑女墓誌》。結體扁方,多參隸意。既有北碑俊邁之氣,又含南帖溫潤之美;既承北魏神韻,又開唐楷法則,兼具眾美,堪稱魏碑中的極品。遺憾的是,此志原石早已不知去向,現存舊拓本為海內孤本。《張玄墓誌》距今近1500年,可它的遺脈就在您的囊中夾內。大家熟悉的第二套至第五套人民幣上的「公式」,就屬於「張黑女體」。這6字為馬文蔚先生於1950年題寫,為漢隸和魏碑的變體。比對一下墓誌中的「行」字,是不是形神逼肖?

北魏《張玄墓誌》拓本。上海博物館藏。

張猛龍碑,隋楷先驅

《張猛龍碑》號稱「魏碑第一」,明代金石學家趙崡評曰:「正書虯健,已開歐、虞之門戶。」其用筆完全擺脫了隸書痕跡,開隋唐楷書之先河。

北魏《張猛龍碑》拓本。原石現存山東曲阜。

04

唐楷|盛世氣度,正大氣象

隋朝統一中國後,楷書南北混一,既吸收南方清勁秀逸之書風,又融進北方樸茂雄渾之氣象,《龍藏寺碑》《董美人墓誌》以及智永《千字文》已十分接近唐人楷書。另外,傳為智永的 「永字八法」和智果的《心成頌》,為楷書用筆理論和結構理論建立了法則。

混一南北,唐楷先聲

《董美人墓誌》清嘉慶年間出土,原石1853年毀於兵燹。董美人為隋文帝四子蜀王楊秀的愛妃,病逝時年方19歲。楊秀對其感情頗深,故撰文哀悼,刻為墓誌隨葬。細觀此志,筆意精到細膩,點畫清勁挺秀,堪稱隋志小楷之冠。從字體面貌看,楷法純一,隸意脫盡,已與晉人小楷、北朝墓誌迥別。由於隋朝國祚短暫,楷書規範化不可能在30餘年間完成,這一任務便歷史地落到了唐代。

《董美人墓誌》(隋)拓本。日本三井文庫藏。

楷書到了唐代,法度已臻完善,體勢亦趨完備,很快達到鼎盛期。唐代楷書可分三個時期,初唐有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四大家」,基本沿襲「二王」書風,崇尚清瘦;中唐以顏真卿為代表,創新求變,以肥勁為美;晚唐以柳公權為代表,融顏、歐之長,自創新意,以骨力見勝。唐人尚法,最好的例證就是歐陽詢。

歐體楷書,楷法極則

歐陽詢是建立楷書典範最早的書家之一,他博採眾家之長,以破膽奪氣的勇氣,創出唐楷新書體——「歐體」。其「戈戟森然」之筆勢,主要受北派書風影響,同時兼容南派「秀骨清相」之氣象,傳世作品有《九成宮醴泉銘》《化度寺碑》《皇甫誕碑》等。歐體規矩法度森嚴,被視為「楷法極則」,後世科舉考試常以之作為標準書體,遂致千手雷同、千人一面,至明、清成了廣受詬病的「臺閣體」「館閣體」。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拓本。原石現存陝西。

歐陽詢在長期的書法實踐中還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楷書創作理論,撰有《傳授訣》《用筆論》《八訣》《三十六法》等,具體總結了用筆、結體、章法等書法形式技巧和美學要求,為「唐人尚法」奠定了理論基礎。

顏筋柳骨 字如其人

中唐的顏真卿和晚唐的柳公權並稱為「顏筋柳骨」。顏真卿汲取初唐四家特點,兼收篆隸和北魏筆意,自成一格,開創了雄強豐腴、寬博大度的「顏體」,傳世作品有《多寶塔碑》《麻姑仙壇記》《顏勤禮碑》等。柳公權學顏又出顏,變顏體的肥壯為瘦勁,創立了法度更為嚴謹的「柳體」,傳世作品有《玄秘塔碑》《神策軍碑》等。

唐顏真卿《顏勤禮碑》拓本。原石現存西安碑林。

顏、柳的書法成為千古楷則,還與兩人的精神境界不無關係。中國古人認為「字如其人」,宋朱長文《續書斷》稱顏真卿的書法「如忠臣義士,正色立朝,臨大節而不可奪也」,指出其書品和人品的一致性。顏真卿一生秉性正直,從不阿附權貴、屈意媚上,以義烈名於時。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淮西節度使李希烈叛亂,顏真卿以社稷為重,親赴敵營,曉以大義,凜然拒賊,終被縊殺。顏真卿的忠烈事跡,更加提高了他的書法地位。

柳公權亦是「字如其人」的典範。據《舊唐書》記載,唐穆宗怠於朝政。一次,他向柳公權詢問怎樣用筆才能寫好字,柳公權答道:「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穆宗為之改容,知道這是柳公權用書法之道來規諫自己。這就是廣為後世傳頌的「筆諫」佳話。

唐柳公權《玄秘塔碑》拓本。原石現存西安碑林。

印刷之源,進仕之階

有唐近300年間,湧現出眾多的楷書名家,樹立了楷書的範式和法度。到中唐開成年間(836年—840年),楷書的筆畫和結構規範已經定型。唐楷為現代規範漢字奠定了基礎,也為標準印刷字體提供了範本。現在常用的老宋體即是在歐、顏、柳三體基礎上演變而來,並派生出書宋、報宋、標宋、宋體等諸多變體。

宋版印刷

唐代楷書整體水平如此之高,不得不歸功於當時的科舉制度。唐代實行「以書取仕」制度,選拔官員的標準為「身、言、書、判」,其中「書」的要求為「楷法遒美」。這就使得參加科考的士人必須苦練楷書,同時唐翰林院有侍書學士、國子監有書學博士,楷書在全社會得到空前的普及和提高。正如南宋洪邁《容齋隨筆》所言:「既以書為藝,故唐人無不工楷法。」

05

結語

「蓋文字者,經藝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後,後人所以識古。」東漢許慎《說文解字·敘》中的這句話,不僅闡明了文字傳承文化的功績,也道出了文字超越時空的作用。

漢字是中華文化的地質層,

記載著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

漢字是中華民族的根,

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情節與思維方式;

漢字也是海內外中華兒女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家園,

每個人的魂魄中,

都融入了方塊字的點、橫、豎、撇、捺!

相關焦點

  • 楷書的5大難點?解決一點你就是大家
    二、楷書不難在嚴謹,而難在於嚴謹中有流動的姿態。嚴謹,就是字的結構、筆法、章法的法度森嚴。流動,就是圓活、靈動的意思。楷書要做到筆力充沛,筆意圓潤,富有韻鋒。三條缺一不可,其實楷書寫到精熟時,用筆如行雲流水一般,這是一種內心的節奏,是一個書學愛好者藝術修養的自然流露,是嚴謹與流動的完美結合。
  • 顏真卿在他在楷書中運用了三個方法,這才是真正學習楷書的要求
    顏真卿是唐代中期的著名書法家,他的楷書被譽為「顏楷」,其書風雄渾厚重,莊嚴雄秀,是很多人初學書法的經典範本。對顏真卿的書法,尤其是學習顏楷書法不能一概而論,而是要根據他的書法發展歷程進行分析學習。這是因為顏真卿的這幅作品不僅在字形上已經實現了樸茂自然,更在意境上融入了他一生的廣博胸懷和成熟技法,因此說,學習楷書凡有成就的人,都必須要在此帖上有所研究。顏真卿在創作這由作品時,有什麼可以借鑑的筆法?
  • 鄧石如的楷書
    其楷書取六朝碑法,兼取歐陽詢父子體勢,筆法斬釘截鐵,結字緊密,得踔厲風發之勢,在唐楷之外另闢新路。其楷書作品的成就雖未能與「顏、柳、歐、趙」相提並論,但從書法史的角度來認識,其開創性的楷書取法,成為清代碑學運動之實證,對後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具有深遠的意義。
  • 這樣練字進步快,「楷書」、「行楷」對比寫法,看這2個例字詳解
    這樣練字進步快,「楷書」、「行楷」對比寫法,看這2個例字詳解。這裡列舉兩個例字:秀、唯,看看楷書、行楷字體怎麼寫。「秀」字,易寫錯筆順,主要筆畫是哪一個,行楷行書怎麼寫好看。這個字,如果明白一些技巧,就能寫得漂亮。往往易寫錯筆順。
  • 中書協著名書法家房弘毅,楷書《王羲之用筆賦》現代楷書的好模板
    前言:歡迎您來到清雅閣,清雅閣的創辦初衷便是以傳承中華文化精神,發揚中國國粹藝術。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臺,我們將始終秉持創作優質書畫內容的宗旨砥礪前行。楷書筆法的流弊及楷書創作的傳統誤區簡述:楷書筆法相對與其他書體比較簡單,容易上手,初學者初學楷書並沒有太大問題,只是不要學得太久,由於楷書有上文中提到的幾點流弊,幾年後我們應該轉入其他書體的學習,否則,花再多的時間,對楷書的學習也不會有明顯效果。
  • 楊永法贈送《楊永法楷書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豐富工會精神文化生活
    7月7日, 知名書法家楊永法受邀到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工作系統工會志願服務小組(以下稱:經信工會志願服務小組)舉行了一個小型贈書儀式,將自己新出版的書法作品集《楊永法楷書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 王鐸這卷楷書,直接毀你的三觀!
    把下巴活動一下吧,沒錯,這就是王鐸的真跡,王鐸的楷書。真正一筆一畫,絕不缺斤短兩。        當回過神來,有人會驚嘆:楷書還能這樣寫?於是開始大膽寫楷書,寫得支離破碎。        你問他為什麼楷書寫成這樣,他會理直氣壯告訴你:去看看王鐸!
  • 楷書、行楷書、鋼筆楷書字帖欣賞方法和速成技巧
    心,是指廣泛的「心法」了,俗語叫做「打腹稿」,在開始書寫以前,調整好心態,保持神情愉悅和精神飽滿,然後就是觀察書寫的紙張和需要書寫的內容的篇幅安排,還要計算好頁面的字數和排版美觀等等內容,初學者不要搞得太複雜,只考慮筆劃形態和間架結構來作為「心法」基礎吧。
  • 楷書大家田英章,田楷字帖《臨江仙》欣賞,學楷書入門的首選帖
    今天我們帶給大家的是田英章的《臨江仙》中篇楷書,源於歐楷,筆法厚重,結構完美,妙極。或可曰遠追古人,為當今楷書之最。田英章的楷書取法歐楷,是歐體楷書的繼承和延伸。可以說他的楷書既繼承了傳統的筆法,也參合了自己對楷書的心得。
  • 顏真卿楷書作品字帖欣賞和楷書的速成教程
    秦朝創立並使用隸書之後,漢朝繼承了隸書,並出現了楷書的萌芽,因此楷書是脫胎於隸書的,此時的楷書還是帶有很多的隸書的特點,然後經過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著名的「魏碑字體」後,這種字體可以看成是隸書和楷書各一半的混合體了,也就是從隸書到楷書的中間階段,南北朝滅亡後隋朝唐朝統一中國,誕生了真正意義上的楷書了,最著名的要算「初唐四大家」了,他們是: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提醒注意一下他們四人雖然是唐朝人
  • 歐陽詢在楷書史上的意義有哪些?
    歐陽詢之前,歷來是十分重視用筆的,這不僅有大量的楷書作品可以證明,而且大量的書論中論述最多的也是用筆問題。但是由於結體的「似奇反正」致使用筆的規範性同時也受到較大限制,從鍾繇、二王直到虞世南包括北碑、隋碑莫不如此。
  • 楷書四大家
    各有千秋,各有特色,而在楷書領域裡大家公認為:唐歐陽詢(歐體)、唐顏真卿(顏體)、唐柳公權(柳體)、元趙孟頫(趙體),稱為「四大楷書」大家。歐陽詢,字信本,唐代著名書法家、書法理論家、官員,楷書四大家之一。其子歐陽通亦通善書法,故父又稱為「大歐」。
  • 鋼筆楷書的正確學習方法?只需要掌握這4點!
    一、臨帖和摹帖這既是正確學書之路的開端,又是正確學書方法中的根本點,必須堅信不疑,堅定不移。摹帖和臨帖各有所長,效果各異,姜夔《續書譜》中說:「臨書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筆意,摹書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筆意,臨書易進,摹書易忘。」其中的「筆意」即指筆法、筆勢及線條意趣。「臨」的方法就是看著字帖,自已照著樣子寫。
  • 楷書是依據時代風格對楷書的簡單分類,你知道哪幾類?
    楷書亦名「真書」、「正書」、「真楷」、「今隸」等。魏晉之際,人們稱新興的楷書為「隸書」。南朝時,楷書已有「正書」、「真書」之名。然唐宋人有時仍稱之為「隸書」,極易與原有的隸書名稱相混,需留意分辨。楷書有大楷、中楷、小楷之分。 『魏(體)」、「唐楷」則是依據時代風格對楷書的簡單分類。
  • 楷書各體風貌詳解
    其折筆見瘦勁,體現了歐字的骨氣精神;圓轉筆顯豐腴,體現血肉飽滿。與顏真卿齊名,人稱「顏柳」,又與歐陽詢、顏真卿、趙孟頫並稱「楷書四大家」。柳體字用筆是「方筆」和「圓筆」並舉的。「方筆」是指筆劃的起筆和收筆處都有稜角,呈方形。如下面「十」、「生」、「太」、「右」等字的橫畫起筆就是方筆。而這幾個字中的豎畫和長撇,起筆是方圓結合,出現二次轉鋒折筆,要比一般多出一個稜角,這樣用筆,字的筆畫顯得厚重遒勁。
  • 中國書協理事李嘯書法遭質疑,網友:你確定這是楷書?
    但是,近些年李嘯先生的楷書頻頻遭到網友的質疑,甚至有網友質疑他寫的不是楷書。那麼什麼是楷書?李嘯先生的「楷書」到底在不在楷書的範疇裡呢?▲李嘯書法、網友品論一、什麼是楷書書法專業書籍對楷書的介紹「楷書又稱真書、正書,是由隸書演變而來」。《辭海》對楷書的介紹「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其實,說白了就是一筆一畫的方塊字。
  • 鍾繇太傅創楷書
    我們至少覺得,開創了楷書這一-受眾最廣的書體的人,起碼應該把主要的時間和精力花費在書法藝術卜即便他位高權重,也會像蔡邕那樣,在政治上單純:屯而淡薄,政治只是外界對他才學的誤讀,是他的副業或兼職而他最廣闊的天地是在藝術之中。
  • 楷書臨摹在退步?這6點也許可以幫到你
    楷書,是我們學習書法的必修課,也是我們需要長期堅持臨摹的一種書體。那麼,在臨摹過程中,你是否有過『一段時間內沒有進步,甚至在退步的感覺?』其實,這是一個普遍現象,相信絕大多數學習楷書的人都遇到過。這其中顏真卿的楷書臨摹的人不在少數,其實,雖說歐陽詢的楷書結體險峻,屬於楷書架構中難以學習的書體,但是,顏真卿的楷書卻從另外一個角度增加了臨摹學習的難度,而且,正因此,顏體楷書更加難以把握。
  • 你要楷書書法知識都在這
    張懷瓘還說到唐代學習行、草及八分書的人很少,只佔一、二成,普夭下老幼都學楷書,而很少有成就高的,證明楷書是最難寫好的。書法備於正書,溢而為行草。未能正書,而能行草,猶未嘗莊語,而輒放言,無是道也。蘇軾這段話強調了楷書的重要。漢字的書寫規則在楷書中是完備的。由它而發展成了行、草書。如果不能寫好楷書,而稱擅行草,是好像一個人還不會正確、鄭重地講話,卻偏要誇草多牽絲,至真書多使轉。
  • 如何理解「行書快寫,楷書慢寫」的提法呢?
    漢字的書寫演變是向簡潔、快速、便捷的方向發展的,篆、隸、真、行、草也就是書法的演化結果!楷書由隸書往方正、整齊方向演變而出,具有法度,可做楷模!行書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也是由篆、隸演變而來,楷書書寫不便捷,章草則有隸書的波磔,所以行書應時而產生,相比楷書多了映帶勾連,書寫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