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如何重塑全球產業鏈?報告:產業鏈彈性化比搬家重要

2020-12-18 新浪財經

來源:一財網

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的衝擊到底有多大?麥肯錫全球研究所(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近日在一份名為《全球產業鏈的風險、彈性和再平衡》的報告中稱,在各種風險日漸顯著的當下,全球產業鏈受到的衝擊比之前更為頻繁。

全球新冠肺炎死亡病例數仍在不斷攀升。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22日發布的疫情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全球累計死亡病例已超過80萬例,累計確診病例逼近2300萬例。其中,美國、巴西、墨西哥、印度等累計死亡病例較多,而全球死亡病例從70萬例增至80萬例僅耗時17天。

兩倍於軍事衝突的損失

麥肯錫在上述報告中假設了4種最可能對經濟產生衝擊的事件,即網絡攻擊、貿易爭端、軍事衝突和流行病,且報告基於不同的頻率、準備時間、性質等指標就4種情形下對經濟衝擊的結果進行分析。

所謂「準備時間」指的是在事件發生前預先得到警告的次數,例如,地震或者網絡攻擊這類突發事件留給企業的應對時間較為有限。在「事件性質」指標中,有的風險帶來的衝擊會持續很長時間,有的則是孤立的,還有些事件產生的風險容易對整個行業產生連鎖反應。

報告認為,疫情之所以對全球經濟產生如此巨大的影響,正是上述要素的綜合體現。疫情已持續數月,幾乎存在於世界上的每個國家和地區,且短時間內尚難結束,因此全球正在疫苗研發上投入最大的精力。疫情導致的封鎖禁令和社交隔離政策,雖然是確保社會正常運作必需採取的對策,但也在無形中致使企業生產中斷,民眾的收入直線下降,並在各行業產生連鎖反應。報告認為,事實上,疫情對某些行業的主要影響不僅是供應鏈中斷,而是需求端的崩潰。

雖然疫情造成的最終經濟損失仍然不明,但基於上述要素,麥肯錫的分析稱,假定世界範圍內的大規模戰爭造成的經濟損失可能達到15萬億美元左右,而疫情造成的經濟損失將兩倍於這樣的規模,給全球經濟帶來大約30萬億美元的損失。這是大蕭條時期10萬億美元損失的三倍,甚至是大規模網絡攻擊事件所造成的損失的30倍。

構建彈性化的產業鏈

該報告基於來自13個行業的325家公司的財務狀況所建立的模型進行分析,認為受當前疫情衝擊最大的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具體而言,在勞動密集型產業中,服裝業受到的影響最嚴重。緊隨其後的是研發創新領域的航空航天業。同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家具業、資源密集型產業的石油行業、研發創新領域的交通運輸行業等都容易受到疫情衝擊。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五大行業的年均出口總額約為4.4萬億美元,約為全球貨物貿易總額的1/4。其中,服裝業提供的就業崗位數量最多,國際勞工組織的數據顯示,服裝業在全球範圍內至少提供了2500萬個就業崗位。

那麼,後疫情時代,這些受衝擊影響最大的企業該如何回血?麥肯錫的報告認為,如今很多關於產業鏈重組的討論僅限於加大國內生產,但是產業鏈的構建往往涉及上下遊諸多企業,並不僅僅是搬遷回國那樣簡單。

麥肯錫的調查顯示,93%的企業有改善產業鏈彈性的計劃,其中,44%的受訪企業選擇即便犧牲一定的短期經濟效益,也力爭改善產業鏈。調查結果還顯示,使產業鏈更具彈性化的形式是多樣的,並不只有「搬遷回國」這一單一選項,促使原材料供給多元化(53%)、加大關鍵產品的研發(47%)、加強近岸採購以及擴大採購基地(40%)、促使供應鏈區域化(38%)等都是企業所考慮的對策。

報告指出,產業鏈調整的背後其實分為經濟因素以及非經濟因素。其中,經濟因素取決於企業的形態,比如資本密集型還是勞動密集型,是限於地理位置還是自然資源等。報告認為,高度資本密集型的企業往往不會基於簡單的原因將產業鏈轉移,因為這涉及到成百上千萬的固定資產投資。而且,這些企業往往具有極大的經濟規模,轉移成本不菲。知識密集型企業的產業鏈傾向於特定的生態系統,擁有特定的人才。而要把生產轉移出這一生態系統,也需要極高的成本。而非經濟因素則主要指政府圍繞國家安全、競爭力、本土化等相關政策,企業能否「說走就走」也受到這些因素的影響。

在針對13個產業的調查中,勞動密集型的主要產業(服裝、家具和紡織品企業)通常是出於經濟因素調整產業鏈。而這些行業的調整近些年來已在進行中,主要是由於人力成本激增,向其他發展中國家轉移。隸屬於研發創新領域的產業(半導體、汽車、航空航天、通訊、製藥等)單純出於經濟因素而調整產業鏈的情況非常少。這些產業調整產業鏈更容易受到政府政策的影響,比如疫情發生以來,一些政府通過補助形式等號召製造業企業回國。

麥肯錫的報告認為,其實當企業面對產業鏈受到各種風險衝擊時,會權衡如何重塑產業鏈,會通過多種政策的調整來弱化風險,最終實現最大程度的雙贏。(實習生肖夏對本文亦有貢獻)

相關焦點

  • 廣發策略:全球疫情如何影響中國產業鏈?
    中國製造業規模全球之首,產業鏈全球最長最全,是亞太地區最重要的供應鏈輻射中心。全球疫情發酵下中國的影響分為兩個步驟:中國供給按下暫停鍵後率先衝擊全球供應鏈某些環節;隨著疫情的蔓延,中國對當前疫情國的進口依存度>;出口依存度,海外供應鏈梗阻與需求回落反過來進一步影響中國。
  • 國盛策略:海外疫情持續蔓延全球產業鏈影響如何?
    前言中國自加入WTO後,快速融入到全球化分工合作中,並在全球產業鏈中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此次新冠疫情的爆發無疑是對全球化分工的一次衝擊。當前國內疫情已逐步得到控制,國內廠商陸續復工,但海外疫情仍在蔓延發酵。從全球產業鏈視角,究竟此次疫情對國內各行各業影響如何?
  • 海外網評:中國在全球產業鏈的重要地位不會改變
    庫德羅的原話並不是板上釘釘的美國政策,只是他個人對「如何減少美國製造業對中國依賴」的建議。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王軍認為,庫德羅僅代表了一些「中美脫鉤論」支持者的意見和傾向,不構成美國企業的普遍認識,距離成為普遍性的企業決策更是相去甚遠。美國商業雜誌《福布斯》就撰文指出,讓美國企業搬遷,可不是「將各種設備和辦公家具打包裝箱,運到太平洋另一頭」那麼簡單。
  • 黃奇帆:全球產業鏈重構之下,中國的機會和挑戰
    面對一片狼藉的全球產業鏈,即使是最忠實的大規模生產時代的「水平分工」專家,也不得不重新思考全球化的水平分工在這次疫情中為何如此脆弱,什麼樣的製造業系統才能讓人類更好地抵禦新冠肺炎疫情這樣的全球化風險。現有的全球產業鏈體系弊端是什麼?傳統水平分工的全球產業鏈體系抗風險能力弱,需要調整。
  • 國內疫情持續好轉,將促使全球氫能產業鏈向中國市場轉移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國內疫情持續好轉,將促使全球 氫能產業鏈向中國市場轉移,產業鏈集群化將是本次疫情下產業鏈重構的重要特徵。疫情對全球化的衝擊,再次提醒我們,要提高對產業鏈的控制力,構建產業鏈安全體系。日前,由中國能源研究會燃料電池專業委員會主辦的「燃料電池行業疫後復工復產專題研討會」在線舉行。
  • 蝴蝶效應顯現 疫情波及全球汽車產業鏈
    而新冠肺炎疫情除了對中國汽車產業產生影響,更影響到全球汽車產業鏈的正常運轉。此前,來自德國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巨頭博世集團CEO Volkmar Denne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博世集團全球供應鏈存在斷裂的風險。伴隨著中國在全球汽車產業鏈中扮演著愈發重要的位置,新冠肺炎疫情所引發的蝴蝶效應正在逐漸顯現。
  • 深度解讀新冠疫情對全球產業鏈及我國跨境電商等行業的影響
    作為「世界工廠」,我國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製造業相關進出口行業受到較大衝擊,但在全球產業鏈中的比較優勢地位仍然相對穩固。 一、新冠疫情對全球產業鏈及我國主要進出口行業的影響分析 (一)疫情全球蔓延態勢嚴峻,全球產業鏈受衝擊,波及我國主要進出口行業 2月下旬以來,新冠疫情全球蔓延速度加快。
  • 李超:2021年出口景氣對產業鏈影響如何?
    本輪疫情衝擊導致全球供應鏈斷裂,得益於強大的危機應對能力、制度優勢、全門類工業行業等供給優勢的支撐,我國在後疫情時代經濟領先性修復佔據優勢地位,成為全球供應鏈重塑階段的重要支撐力量,在這其中永久性替代在高端裝備製造等領域表現顯著。疫後全球供應鏈重塑階段,中國擁有供給優勢以支撐永久性替代。宏觀層面,中國具有突出的生產要素優勢。
  • 四川:產業鏈協同復工 如何暢通合作渠道?
    德陽市科技局副局長易偉說,「發布機會清單,相當於釋放需求,是面向全國乃至全球尋找合作夥伴,構建新經濟產業鏈。」  思考  企業主動自救 搶佔轉型「窗口期」  3月16日,長虹控股公司質量主管代世剛走進綿陽黃科塑膠有限公司車間。
  • 疫情肆虐海外 中國產業鏈挑戰與機遇
    全球疫情爆發之下,各國經濟紛紛停擺,是否會走向大蕭條?4月14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報告,預測全球經濟將萎縮3.0%。據IMF的預測,2020年發達經濟體整體增長將萎縮6.1%,其中美國預計下跌5.9個百分點,歐元區預計下跌7.5個百分點,日本預計下跌5.2個百分點。
  • 疫情產業影響|疫情蔓延將會引發全球化工產業鏈震蕩
    對於精細化工企業數和產值佔比較大的區域(如上海),如果此次疫情影響為中短期,由於化工下遊產品的短期替代性較弱,對行業的影響則不大。如果疫情在全球範圍(特別是美日歐區域)內鋪開,則會產生全球化工行業產業鏈的震蕩,發達國家訂單的減少或可構成相應區域精細化工產品出口的威脅。
  • 化工產業鏈梳理專題報告:化繁為簡,看懂化工產業鏈
    本報告對化工行業進行簡化梳理和分析,將產業鏈簡化成上中下遊三個環節, 同時從多角度劃分當前化工研究中的重要細分產業鏈,最後簡述了未來化工產 業鏈圍繞「去瓶頸」的長期發展趨勢。下文中我們再從這 4 個角度出發,將我們認為比較重要的產業鏈進行簡單的梳 理,方便行業初級研究者迅速了解當前國內化工行業的重點研究方向。需要說 明的是,本文中的梳理以產業鏈解析為主,對於產業鏈中詳細的數據分析則涉 及較少,後續我們會再發布細分產業鏈深度梳理報告一一詳解。
  • 浙商證券李超:出口產業鏈帶動了哪些價格上漲?
    結構顯示:從貿易對象國來看,對美國出口逐月走高,11月單月出口同比已超過46%;對歐盟出口也逐步修復,11月首次轉正主因是歐洲疫情的二次爆發導致供給受挫;對東協出口始終維持在較高水平,這與東協國家疫情衝擊較小,我國與東協產業鏈耦合程度較高有關。對日韓的出口增速則維持緩慢修復特徵。三類出口品景氣較強。
  • 全球產業鏈重構 中國—東協區域性產業鏈是否加速形成?
    中新社南寧11月28日電(記者 楊陳)疫情初期,中國產品出現生產、物流等困難,導致一些東協國家出現原材料不足、出口貨物積壓等現象。隨著中國國內疫情趨穩,今年前10個月,中國與東協貿易逆勢勁增,釋放出雙方產業鏈加速整合的強烈信號。
  • 全球合作與技術創新:加固全球產業鏈中國環
    12月20日上午9點,第三屆全球製造業與工業化峰會(GMIS)中國區首播推出峰會組委會與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聯合主辦的GMIS峰會線上系列特別會議——「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挑戰:加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國環』」中國主題研討會。
  • 面對外遷、外需雙重衝擊,中國紡織服裝產業鏈如何突圍?
    在渡過國內供給側衝擊的第一道關卡後,中國經濟正在迎來第二道關卡,海外經濟暫停、貿易活動萎縮、失業上升的影響將通過產業鏈反饋至國內。紡織服裝行業承載大量就業,對於保居民就業、保市場主體、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具有重要地位。
  • 「瘋狂」海運背後的秘密:全球產業鏈出現失衡
    在上述調研會上,中國船東協會呼籲貨櫃運輸的上下遊企業、箱廠、碼頭等產業鏈各方共同努力積極應對行業困境。不僅如此,貨主企業與船公司之間也應加強合作,與整個物流供應鏈各業務環節一起共同面對挑戰,尋求發展。航運物流企業貫通產業鏈上下遊,是重要物資運輸的主力,擔負著為產業鏈打通物流命脈的重任。疫情造成了全球物流的緩慢與停滯,給全球的供應鏈和貿易格局帶來了深刻的調整。
  • 受疫情危害的公司影響 全球半導體產業鏈將會受到損傷
    打開APP 受疫情危害的公司影響 全球半導體產業鏈將會受到損傷 華強微電子 發表於 2020-03-14 15:02:27 據有關資料顯示,三星和SK海力士在2017年佔有全球半導體銷售市場的74%左右,無線通訊機器設備產業鏈和顯示屏產業鏈都是其全球骨幹企業。就拿手機來說,三星OLED顯示屏,三星集成ic生產製造和代工生產,也有運行內存,一旦限產,就會對一切正常的全產業鏈產生極大挑戰。先不用說第三季度公布的iPhone12,即便是三星S20系列產品、國內別的旗艦級型號,生產能力都將受影響。
  • 上財商學院魏航:巨變——基於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視角
    2020年1月,我們跟美國籤訂了第一階段經貿協定,前兩天兩國官員還針對如何更好落實協定內容打電話溝通。但是這樣的施壓對於中國越來越明顯,我們整體上所面對的局勢和形勢會變得更加嚴峻。所以說美國的第三招是施壓中國。四、撤離中國第四招是最近大家可以看到,新冠疫情對全球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
  • 熱水器行業 蘇寧如何讓產業鏈更強大
    疫情給予任何行業的挑戰和機遇,都是雙刃劍,那麼後疫情時代,熱水器市場如何強勢崛起,這對於廚衛和家電市場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戰,市場用腳投票,產業江湖變幻莫測,誰去引領這次變革? 危與機並存 熱水器市場的新機遇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