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大白!滑鐵盧之戰擊敗拿破崙的不是反法聯軍,而是小小的它!

2020-12-23 耀眼觀世界

真相大白!滑鐵盧之戰擊敗拿破崙的不是反法聯軍,而是小小的它

兩千多年前長平之戰秦國大將白起坑殺趙國將士四十多萬人,一戰幾乎將趙國青壯兵力一掃而空,自此之後齊楚燕趙魏韓六國再也無力抵抗秦國東進,最終秦王嬴政一統天下。



而在那之前的春秋戰國時代,據史料記載前後發生各種戰爭六百多次,而且規模越到後期越大,死亡人數也越來越多,僅白起一生徵戰直接或間接死在其攻殺中的敵方將士便高達一百三十多萬人。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情況絕非中國獨此一家,由德意志、義大利和日本等法西斯國家掀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戰造成九千萬士兵和平民傷亡,代價慘重,但是,我們就能以此斷定歷史上殺人最多的就是戰爭嗎?


殺人最多的,不是印第安人大屠殺,不是世界大戰,而是不起眼的它

史上殺人最多的表面上是戰爭,實際上卻是小小的它

1812年5月,野心勃勃一心要統一歐洲的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拿破崙親率五十七萬大軍遠徵俄羅斯,在取得斯摩稜斯克、瓦盧蒂諾和博羅季諾等一系列戰役的勝利後最終挺進俄羅斯莫斯科。

然而,眼看勝利在望,即使面對俄羅斯堅壁清野戰術依然遊刃有餘的法軍卻在之後迅速潰敗,五十七萬大軍死亡殆盡,逃回到法國的士兵不到三萬人,也就是說整整有五十四萬人死在俄羅斯的國土上,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據說佔據俄羅斯都城莫斯科後,正值當年的冬季,從未體驗過俄羅斯寒冬的法軍第一時間遭遇的卻是莫斯科全城大火,城市中一切可以就地取材形成物資補給的東西燒了個一乾二淨。緊接著,拿破崙龐大的軍隊、頑強的攻勢最終受阻於俄羅斯寒冬的降臨,大雪漫天,天寒地凍,零下十幾度的恐怖低溫不僅造成法軍物資補給難以到位。

而且軍隊中很快蔓延起斑疹、痢疾、傷寒這樣的惡疾,以每天致死六千多名士兵的速度直接摧毀了這支軍隊的意志,最終處於戰爭優勢地位的法軍凍死、病死不計其數,直接造成了法蘭西第一帝國兵力的致命性空缺,也為三年後拿破崙百日王朝復闢後,再次遭遇滑鐵盧戰役戰敗埋下了禍根。



這一場法蘭西第一帝國一統歐洲的慘敗戰爭,表面上的原因是拿破崙誤判環境氣候因素進攻俄羅斯導致的戰略失敗,然而深層次的原因卻是因為不可忽視的它——病毒。

病毒的概念直到近代醫學技術水平大幅提高後才被提出來,它微小得肉眼難見,但一直以來就存在於人類生活中。流感病毒、痢疾桿菌病毒在十九世紀初葉幾乎便是中者必死的惡疾,相比於冷熱兵器直接造成的死亡,士兵受創或染病後救治不及時造成的病毒感染性死亡更多,也更嚴重,因為它具備感染性,會傳播導致更大面積的死亡。可以說摧毀拿破崙軍隊的不是俄羅斯人,也不是寒冷的氣候,而是肉眼不可見的病毒。



歐洲中世紀夢魘——黑死病,來自鼠疫的恐怖死亡

十四世紀歐洲教會勢力進入巔峰,因此發動的十字軍東徵,一方面是軍事上的勝利,另一方面卻帶回了死神——鼠疫病毒。當時爆發於中亞的鼠疫由十字軍帶回到歐洲,首先從義大利蔓延到西歐,而後一路蔓延至北歐、波羅的海地區再到俄羅斯,僅僅1347年到1353年這六年時間,這場爆發猛烈來勢洶洶的鼠疫大瘟疫就奪走了兩千五百萬歐洲人的生命,因此被稱為「黑死病」,歐洲中世紀也被稱為「黑暗的中世紀」。




即使之後經過隔離與滅鼠,鼠疫病毒傳播源被抑制,瘟疫被成功控制,然而在之後的兩百多年裡,歐洲陸陸續續的便有某個地區鼠疫死灰復燃,據史料統計前後死在鼠疫中的歐洲人口將近三千萬,幾乎將當時的歐洲人口掃空一半。而隨著大瘟疫的爆發,整個歐洲社會、經濟、政治動蕩,饑荒四起,盜賊橫行,民族迫害也隨處可見,這又間接造成了無數生命的死亡。


不得不說的是,歐洲中世紀黑死病僅僅只是人類歷史上幾大瘟疫之一。比如十九世紀末印度孟買地區爆發瘟疫,十年間造成上千萬印度人死亡;比如二十世紀初中國東北爆發鼠疫,僅僅二十天時間就擴散至東北三省,造成六萬人喪生;比如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後大量歐洲人進入美洲大陸,天花病毒的感染致使當地印第安人死亡千萬人口等等,從這些有史可查的數據中我們不難發現,鼠疫、天花、流感、痢疾等等病毒才是導致人類嚴重致死的罪魁禍首,人類自身發動的戰爭致死率和它比起來,並不起眼。



一直以來,我們一直是以經濟、文化、政治、戰爭等方面去看歷史,事實上歷史就如同萬花筒,從疾病病毒的切入口去看歷史也能給我們帶來一點點啟發。

有人說,人類的歷史其實就是一部戰爭史,我覺得並不全面,應該加上疾病史。古代的醫療條件沒有今天發達,因疾病而死去的人竟然戰爭還多得多。這也從側面促進人類醫療水平的發展,才有我們今天先進的醫療環境!











相關焦點

  • 滑鐵盧戰役最大的輸家是拿破崙,最大的贏家不是英國,而是這商人
    一八一五年六月十八日,拿破崙指揮的法軍和英國將軍惠靈頓指揮的反法聯軍在比利時的滑鐵盧展開大戰。雙方激戰到夜暮時分,反法聯軍的援軍及時趕到,拿破崙的援軍卻因為迷路而誤了戰機,戰場形勢立刻發生逆轉,反法聯軍大舉反攻,法軍開始全線潰退。眼看拿破崙的軍隊敗局已定,一個名叫羅斯伍茲的英國人悄然撤離戰場,騎快馬奔向奧斯坦德港,跳上了一艘有特別通行證的快船。
  • 拿破崙一生最大的失敗並不是滑鐵盧戰役,而是輸在一枚西洋棋上
    許多人認為拿破崙一生最大的失敗是滑鐵盧戰役,其實拿破崙更像是敗在一枚西洋棋的棋子上。1815年6月,曾經縱橫歐洲,不可一世的法國皇帝拿破崙因為滑鐵盧的慘敗而被迫退位,獲勝的反法聯盟各國為了防止拿破崙再次奪取法蘭西政權,於是將他流放到大西洋深處一個名叫聖赫倫那的荒無人煙的小島上。聖赫倫那島是16世紀被一個葡萄牙航海家在無意中發現的一個荒無人煙的小島,距非洲西海岸約2000公裡。後來,英國東印度公司控制了這座小島。
  • 如此畏懼拿破崙,反法聯盟卻為何沒有在滑鐵盧勝利後選擇處死他?
    1815年,年近46歲的拿破崙,在逃離厄爾巴島之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便又重新登上了王位,開始了他人生最後一百天的統治。他清楚地知道,這次的回歸,帶給法國的不是象徵著和平的白鴿,而是沾滿鮮血的刀劍。與此同時,拿破崙重返巴黎的消息也迅速傳遍了整個歐洲。對於歐洲的君主,瓜分法國的夢想破滅了。
  • 英雄末路,拿破崙最後的豪賭:萊比錫之戰和滑鐵盧之戰
    1813年初,反法聯軍便打到了德意志南部的萊比錫。慘敗之餘,形勢萬分危急,拿破崙的處境極其不利。然而,拿破崙是不會輕易認輸的。對這位戰略冒險家而言,自從發動「霧月政變」奪取政權,再到當上法蘭西帝國的皇帝,再到橫掃對手獨霸歐洲,又有哪一次不是孤注一擲的豪賭呢?
  • 一代梟雄拿破崙,為何會敗於滑鐵盧,結束他的統治時代
    在滑鐵盧戰爭中,反法聯軍取得了極大的勝利,也是這場戰爭正式的顛覆了拿破崙帝國,是拿破崙的最後一戰,在那之後拿破崙被迫流亡,正式的退出歷史的舞臺。在拿破崙通過霧月政變奪得了法國的實際權利之後,他便開始在法國進行自己的獨裁統治。或許與他掌控權力的方法有關,因此他對軍隊權力十分的關注,尤其注重軍隊實力的發展。
  • 英雄遲暮,滑鐵盧戰役拿破崙究竟輸在哪裡?
    英雄遲暮,滑鐵盧戰役拿破崙究竟輸在哪裡?拿破崙是法國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創建了法蘭西第一帝國。他的傳奇,至今為我們所津津樂道。他幾乎徵服了整個歐洲,但是,面對反法聯軍的強大兵力,被迫退位,被流放島嶼。當他再次從島嶼回到法蘭西土地時,人們敬仰這位法國皇帝的歸來,紛紛投靠他。
  • 滑鐵盧之戰:拿破崙為什麼會失敗?
    在中國,「滑鐵盧」已經成了失敗的代名詞,好多人也都知道,這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場著名的戰役,在這場戰役中,法國皇帝拿破崙被反法聯軍擊敗。法國歷史,歐洲歷史,乃至整個世界的歷史從此被改寫。但是,你知道拿破崙為什麼會失敗嗎?
  • 為何說滑鐵盧之戰拿破崙各方面都不佔優勢,失敗後必然一蹶不振?
    滑鐵盧戰場標誌——獅子紀念碑 參戰的雙方分別是法國和第七次反法同盟聯軍,雙方共在滑鐵盧戰場上投入了19萬多的兵力。其中法國軍隊總兵力70156人,反法聯軍總兵力124836人。
  • 西方戰神拿破崙生涯的最後一戰,探究其慘敗於滑鐵盧戰役的根源
    軍事天才拿破崙帶領他訓練有素的法軍兵團多次擊敗歐洲反法聯軍,拿破崙成了當時歐洲不可一世的戰神。1804年,拿破崙靠赫赫戰功登上了法國的皇位,法蘭西帝國由此誕生。拿破崙即位後,歐洲各國聯軍繼續圍攻法國。拿破崙一再打敗他們,讓法蘭西帝國成為歐洲大陸的霸主。歐洲大陸上各個國家都對拿破崙帝國俯首稱臣,除了東邊的俄國和大西洋上的英國。
  • 拿破崙與滑鐵盧戰役
    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後,拿破崙回到科西嘉,希望推動科西嘉獨立。」另外,拿破崙還確定了保留至今的國民教育制度,以及法國榮譽軍團制度。‍       著名的滑鐵盧戰役發生在1815年初,這一天拿破崙在厄爾巴島獲悉反法聯盟在維也納會議上由於分贓不均而幾乎分裂,便率舊部逃離厄爾巴島回巴黎,打算重登帝位。
  • 拿破崙兵敗滑鐵盧,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只怕豬一樣的隊友
    拿破崙兵敗滑鐵盧,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只怕豬一樣的隊友在法國大革命期間,無數的英雄豪傑異軍突起,而在這期間,最受法國人擁戴的,恐怕就屬拿破崙了,當時的法國剛剛經歷了法國大革命,成立了新的政權,但是這個政權非常的脆弱,歐洲各國不願意看到法國大革命的成功
  • 滑鐵盧之戰中,拿破崙有可能戰勝英國,並最終瓦解反法聯盟嗎
    隨後,拿破崙率領他其餘的將近10萬人大軍,在滑鐵盧與威靈頓的英國軍隊相遇,雙方展開了整個十九世紀最大規模的一場大決戰。限於篇幅,在這裡不展開談論滑鐵盧之戰的過程,這裡重點講一下,在這場戰役中,拿破崙到底有沒有可能戰勝英國、以及之後到來的普魯士軍隊,如果有可能,那麼拿破崙能夠最終瓦解第七次反法聯盟嗎?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看看拿破崙在這場戰鬥中,有多少決定性的決策。
  • 滑鐵盧戰役——拿破崙一生最後一戰,不論英雄論成敗
    當時歐洲形式正是第七次反法聯盟,由英國、俄羅斯、普魯士、比利時等國結成的反法聯軍組織獲悉後立刻制定戰略,一支大約70萬人的軍隊集結完畢後,計劃兵分五路進攻拿破崙。當然我們拿破崙也不是吃素的,就僅僅在他召集的舊部兵力來看,兵力也較強盛,大致分為騎士兵2.3萬人、轟炸炮兵1.1萬人、步兵數量最多約7萬人,共約12萬人。
  • 孫夏賦 | 拿破崙滑鐵盧戰敗給審計的警示(上)
    好在不是替古人擔憂,也不是為外國人操心,本文「醉翁之意不在酒」——並不是真正研究滑鐵盧戰役本身,主要想「由此說事」「借題發揮」「為我所用」,在看熱鬧之餘試圖還能看出點門道——引申出對審計的警示,並引為鏡鑑、切實搞好審計。下面就進入具體話題。——要堅持目標導向、結果導向和問題導向,戰役最高指揮官、審計組長必須負起主體責任。
  • 拿破崙為何會在滑鐵盧之戰中失敗?只因他犯下了這兩個錯誤
    一、拿破崙王者歸來公元1815年,對歐洲乃至世界歷史來言,都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年份。那就是之前被歐洲反法聯盟擊敗的拿破崙,竟然逃出了囚禁他的厄爾巴島——這個消息對於歐洲各國來言,無異議晴天霹靂。拿破崙,這位在歐洲歷史上可比肩凱撒大帝的人物,在世界史中舉足輕重的皇帝,終於王者歸來了。但拿破崙知道,眼前的榮耀和光榮是暫時的,因為「反法聯盟」已從爭吵和驚恐中「醒來」,拿破崙必須要擊敗他們,才能真正的君臨天下!二、滑鐵盧大戰五天後,英、俄、普、比利時等國,抱團組成了「第七次反法聯盟」,拒絕了拿破崙和談,集結起了70萬大軍。
  • 滑鐵盧戰役,拿破崙人生中最後的戰爭
    1815年6月18日,英國和普魯士聯軍在比利時的滑鐵盧擊敗了拿破崙率領的法軍,結束了拿破崙的軍事霸權和政治生涯,法蘭西第一帝國由此覆滅,歐洲的命運也隨之改寫。現代人常以「遭遇滑鐵盧」來指代一敗塗地。到同年6月,英國與普魯士的20萬大軍已經進入比利時,俄奧兩國近40萬人還尚在東歐,拿破崙打算搶在反法聯軍全部集結之前,將聯軍各個擊破,於是在6月15日率12萬人突入比利時。
  • 拿破崙為什麼失敗,阻礙歐洲統一的最重要因素是什麼?
    拿破崙的名字在近代史的清朝就已為我們所熟知了,由於其一邊徵服一邊宣揚法治的精神,因此被認為是法國大革命成果在歐洲的擴散,不過令人遺憾地是拿破崙最終並沒有帶領整個歐洲走向統一,而其失敗的因素在很多人眼中則認為是一場偶然,著名作家茨威格在《人類群星閃耀時》則很明顯地傾向於偶然性這一點,在十四個瞬間中,拿破崙的最後一戰滑鐵盧之戰被茨威格作為悲劇的瞬間寫在書中,但造成悲劇的原因並不是拿破崙,而是拿破崙任用的元帥格魯希
  • 拿破崙一生最後一戰:滑鐵盧戰役 以敗告終,從此退出歷史舞臺
    中國人熟知拿破崙,只是因為他這樣評價過中國,他說:「中國是一頭沉睡的雄獅,一旦醒來,將震驚世界。」拿破崙.波拿巴,是歷史上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他是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皇帝。他帶領著他的軍隊一直向外擴張,形成龐大的拿破崙帝國體系。
  • 拿破崙雄心勃勃回到法國,卻在滑鐵盧慘遭兵敗,雄心壯志都成空
    奈何沒多久,拿破崙就在1815年2月26日逃出厄爾巴島,並在3月1日回到法國,無能路易十八沒多久就被倉皇出逃,法國又一次落入了拿破崙之手,歐洲各國國王也被嚇得魂不附體,急忙組建同盟圍攻法國。為什麼這些國王這麼怕拿破崙呢?
  • 再談滑鐵盧之戰:拿破崙又一次崛起的破滅
    滑鐵盧之戰是世界近代史上一場關鍵性的戰鬥,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傑出的軍事家拿破崙的終極之戰。那場戰鬥的勝負直接決定了歐洲乃至世界歷史的走向,也讓滑鐵盧這個位於比利時的無名小鎮瞬間名揚天下,後來也成為了關鍵性失利的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