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時期,平型關的勝利可以說是一個激動人心的勝利,這次戰役的勝利對所有的抗日軍民來說都是一個值得記述的勝利。由於這次戰役的勝利,打破了日寇的「無勝者」的戰績,極大地提高了全體抗日戰士和群眾的士氣,但是,在這樣一個大家都高興的日子裡,卻有一個人不高興,這個人就是閻錫山。關於閻錫山為何不高興,還得從平型關戰役說起。
這片邊疆在當時是屬於閻錫山固守的領土,也是閻錫山的一個戰略要地。一九三七年九月多時,國軍第二十九軍在察哈爾地區被日寇打敗後,閻錫山覺得有些不對勁,這是為什麼?結果發現,閻錫山是怕日寇趁著這次勝利乘勝追擊,再一次侵犯自己的地盤。閻錫山這才組織抵抗,以阻止敵人進攻。
但是那時,閻錫山覺得自己的隊伍對上日寇可能有些吃力,於是他以「二戰區總司令」的名義,命令我們的八路軍部隊隨時待命,隨時準備支援。不過,這場戰役與其說是閻錫山命令我軍的士兵,倒不如說是邀請我們的合作。閻錫山也知道自己是有求於人,所以把自己的姿態放得很低,但對外統一的口徑,卻是他「命令」我軍支援,似乎這樣說可以挽回他的面子。
那時八路軍戰士在戰場上負責埋伏日寇三處,這三處位於平型關附近。閻錫山想得好啊,把我們軍隊的士兵放在外圍以抵禦日寇,把他的晉綏軍的主力放在平型關這個主戰場,等著日寇的實力大減,他才能坐收漁利。只是閻錫山太過相信自己的部下了,等到戰爭爆發的時候,閻錫山才發現自己做了一件特別愚蠢的事情。
那時候晉綏軍在平型關戰場的主要領導人是閻錫山的嫡系將領郭宗汾,本來按照晉綏軍和八路軍商量好的對策,是有郭宗汾的主力部隊在戰鬥前一天就開始進攻日寇,由八路軍的戰士包抄敵後部隊。可沒想到,郭宗汾的晉綏軍主力還沒有正面擊敗敵人,八路軍就從後方打了上來,這使郭宗汾十分尷尬,仿佛他成了輔助部隊,打掩護似的。
而且根據史書記載,當時郭宗汾的軍隊完全龜縮在一邊不動,基本上就是看著我軍戰士在拼命,雖然後來郭宗汾也承認自己有兵,並說自己有兵參戰,但對於郭宗汾的說法,閻錫山和我黨八路軍戰士都表示兩個字,「呵呵」。閻錫山可不可以知道他手下的郭宗汾是個什麼樣的人呢?假如說平型關戰役中的晉綏軍是陪襯的話,閻錫山還不會如此在意,畢竟他也算得上是有心人。
然而,最令人氣憤的是一點。據戰後己方報告日軍方面的戰報對比,郭宗汾居然連逃亡的日軍殘餘部隊也沒有阻隔,這讓閻錫山大為惱火啊。原來你是個飯桶,我還不如直接殺了你,真丟人啊。可是氣歸於氣,郭宗汾畢竟是自己的嫡系,突然間就死了那麼多人,閻錫山還有點捨不得,可是看著全體抗日軍民在這場戰鬥中歡欣鼓舞,閻錫山就更加鬱悶了,原本好好的戰場主角突然變成了陪襯,你說,這叫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