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型關大捷後,眾抗日軍民喜笑顏開,唯獨閻錫山一人悶悶不樂

2020-12-23 珊珊淚雨說美食

抗日戰爭時期,平型關的勝利可以說是一個激動人心的勝利,這次戰役的勝利對所有的抗日軍民來說都是一個值得記述的勝利。由於這次戰役的勝利,打破了日寇的「無勝者」的戰績,極大地提高了全體抗日戰士和群眾的士氣,但是,在這樣一個大家都高興的日子裡,卻有一個人不高興,這個人就是閻錫山。關於閻錫山為何不高興,還得從平型關戰役說起。

這片邊疆在當時是屬於閻錫山固守的領土,也是閻錫山的一個戰略要地。一九三七年九月多時,國軍第二十九軍在察哈爾地區被日寇打敗後,閻錫山覺得有些不對勁,這是為什麼?結果發現,閻錫山是怕日寇趁著這次勝利乘勝追擊,再一次侵犯自己的地盤。閻錫山這才組織抵抗,以阻止敵人進攻。

但是那時,閻錫山覺得自己的隊伍對上日寇可能有些吃力,於是他以「二戰區總司令」的名義,命令我們的八路軍部隊隨時待命,隨時準備支援。不過,這場戰役與其說是閻錫山命令我軍的士兵,倒不如說是邀請我們的合作。閻錫山也知道自己是有求於人,所以把自己的姿態放得很低,但對外統一的口徑,卻是他「命令」我軍支援,似乎這樣說可以挽回他的面子。

那時八路軍戰士在戰場上負責埋伏日寇三處,這三處位於平型關附近。閻錫山想得好啊,把我們軍隊的士兵放在外圍以抵禦日寇,把他的晉綏軍的主力放在平型關這個主戰場,等著日寇的實力大減,他才能坐收漁利。只是閻錫山太過相信自己的部下了,等到戰爭爆發的時候,閻錫山才發現自己做了一件特別愚蠢的事情。

那時候晉綏軍在平型關戰場的主要領導人是閻錫山的嫡系將領郭宗汾,本來按照晉綏軍和八路軍商量好的對策,是有郭宗汾的主力部隊在戰鬥前一天就開始進攻日寇,由八路軍的戰士包抄敵後部隊。可沒想到,郭宗汾的晉綏軍主力還沒有正面擊敗敵人,八路軍就從後方打了上來,這使郭宗汾十分尷尬,仿佛他成了輔助部隊,打掩護似的。

而且根據史書記載,當時郭宗汾的軍隊完全龜縮在一邊不動,基本上就是看著我軍戰士在拼命,雖然後來郭宗汾也承認自己有兵,並說自己有兵參戰,但對於郭宗汾的說法,閻錫山和我黨八路軍戰士都表示兩個字,「呵呵」。閻錫山可不可以知道他手下的郭宗汾是個什麼樣的人呢?假如說平型關戰役中的晉綏軍是陪襯的話,閻錫山還不會如此在意,畢竟他也算得上是有心人。

然而,最令人氣憤的是一點。據戰後己方報告日軍方面的戰報對比,郭宗汾居然連逃亡的日軍殘餘部隊也沒有阻隔,這讓閻錫山大為惱火啊。原來你是個飯桶,我還不如直接殺了你,真丟人啊。可是氣歸於氣,郭宗汾畢竟是自己的嫡系,突然間就死了那麼多人,閻錫山還有點捨不得,可是看著全體抗日軍民在這場戰鬥中歡欣鼓舞,閻錫山就更加鬱悶了,原本好好的戰場主角突然變成了陪襯,你說,這叫什麼?

相關焦點

  • 【紅色文博系列微劇】《平型關大捷》第四集
    平型關大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極大的振奮了人心,增強了全國人民和各愛國武裝力量堅持抗戰的信心和決心,對社會各界和歷史進程都產生了極其重大的影響。平型關大捷紀念地除了平型關大捷紀念館之外,還有紀念碑、將帥廣場、主戰場喬溝、老爺廟爭奪戰遺址、115師師指揮所遺址、平型關關口遺址等等革命文物之地。一起來聽姜惠源老師講述平型關戰役的故事。
  • 平型關大捷紀念碑碑文敬讀
    80多年前,八路軍第一一五師在平型關伏擊日軍,取得了全國抗戰爆發後中國軍隊主動出擊的第一個大勝仗。如今,在昔日的戰地遺址喬溝南側約1公裡的山坡階地上,修建了平型關大捷紀念館。在紀念館東側的石灰嶺上,巍然聳立著平型關大捷紀念碑,碑基高115釐米,碑座高193.7 釐米,碑體高925 釐米。三組數字分別寓意:八路軍第一一五師,1937 年,9 月25 日。
  • 重上太行山:探尋平型關大捷戰鬥遺址
    時任抗日軍政大學校長的林彪接到命令,不敢耽誤時間,冒著傾盆大雨和聶榮臻騎馬來到西安,滿身泥水踏進了駐西安,林彪帶著警衛員匆匆忙忙直達火車站追趕部隊,先坐火車直達潼關,然後坐木船渡過黃河北上,來到山西風陵渡的時候,閻錫山派來的小火車已經等候在那裡。到達太原時候,發電廠已經被日軍飛機炸毀,全城停電。
  • 抗戰大捷平型關戰役之謎:115師究竟殲滅了多少日軍?
    1937年9月25日,八路軍第115師在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指揮下,在山西東北部內長城平型關地區設伏,一舉消滅日軍第五師團一部,史稱平型關大捷,名揚中外,極大振奮了全國人民的抗戰士氣。 日軍第五師團是舊日本陸軍老牌部隊,機械化程度高,裝備精良,官兵訓練有素,被冠之以「鋼軍」的稱號。
  • 原創|「徽章上的百年中國」0038:1937年9月,八路軍首戰之平型關大捷
    1937年9月25日,八路軍在平型關為了配合第二戰區的友軍作戰,阻擋日軍攻勢,由115師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指揮,充分發揮近戰和山地戰的特長,首次集中較大兵力對日軍進行了一次成功伏擊戰。史稱「平型關大捷」。該戰作戰的日軍,是號稱「鋼軍」的板垣徵四郎第5師團第21旅團一部及輜重車隊。
  • 策應平型關大捷,斬首日軍指揮部,八路軍的騎兵隊還有哪些傳奇?
    紅一軍騎兵偵察連組建後,在1936跨黃河東徵,進入山西去打閻錫山。山西北部是騎兵作戰的主場,劉雲彪部騎兵偵察連在山西北部的孝義縣、洪洞縣、聞喜縣連續三次跟閻錫山部隊大戰,全部獲勝。 在洪洞縣,紅一軍團騎兵連擊敗了國軍的一個騎兵連,俘獲戰馬200匹,並且把敵軍士兵收編。
  • 平型關大捷:不僅是日軍奪取山西的曙光,也是中華民族抗日戰爭的希望
    從日軍製造的九一八事變,國民黨奉行中央不抵抗政策而撤出東北;日軍無端挑起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徹底激怒了中國人的抗日決心,從此中國拉開了全面抗戰的序幕。 山西雄踞黃土高原地處華北平原核心地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東可控制平漢,遠達東北三省。
  • 平型關大捷是八路軍獨角戲?3個師國軍設防,連日軍潰兵都沒擋住
    作為抗戰第一次大捷的平型關大捷,很多人都耳熟能詳。八路軍115師在彈藥不足後勤不濟的情況下果斷出擊,殲滅日軍板垣師團的21旅團1000多人,打了個大勝仗,一掃以前「日軍不可戰勝」的陰霾。然而在勝利的背後,依然有著很多說不出的遺憾。
  • 晉綏軍與平型關戰役
    1937年8月底,日軍佔領張家口和宣化後,一路日軍從宣化南下,佔領了河北淶源縣,山西廣靈縣,繼續南下穿越了山西的恆山天險進駐了山西省靈丘縣城
  • 山西榮光:平型關!平型關!一場戰鬥一種精神
    「平型關大捷紀念碑」1.15米高的碑基、1.937米高的碑座、9.25米高的碑體,這些數字構築起平型關大捷的主體元素:八路軍115師、1937年9月25日。距離紀念碑不遠,就是平型關大捷的主戰場——喬溝。 低望狹溝,只見數十公裡的峽谷山路綿延不絕,兩邊懸崖陡生,溝壑蒼茫,地勢非常兇險,在此用兵,侵華日軍不可能不知道這是兵家大忌。
  • 歷史上的平型關戰役:這次大捷到底殲滅了多少日軍?
    1937年9月25日,八路軍第115師在山西東北部內長城平型關地區設伏,一舉消滅日軍第五師團一部,史稱平型關大捷,名揚中外,極大振奮了全國人民的抗戰士氣。 第五師團是日軍老牌部隊,機械化程度高,裝備精良,官兵訓練有素,被冠之以「鋼軍」的稱號。
  • 閻錫山逃離山西後,太原為何沒能和平解放?他把權力過渡給了5人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說一下人稱山西王的軍閥閻錫山了。他盤踞山西長達30年之久。可謂是成也山西敗也山西。閻錫山是山西本土人士,1883年出生於山西佛教聖地五臺山,隨後在學習生涯中曾留學日本,並在留學期間加入了中國同盟會。在他從日本學成歸來後,便開始在山西陸軍小學堂擔任教官,隨著表現突出,職位上升的非常快。
  • 這個平型關會戰總指揮, 是出了名的忠厚人, 晚年生活清苦
    9月上旬,楊愛源擔任平型關會戰總指揮。日軍侵佔大同後,以板垣徵四郎的第五師團等主力部隊,陷廣靈,取靈丘,進攻平型關、團城口,以威脅雁門關側背,打開通往太原的直路。楊愛源將總指揮部設在繁峙縣東山底村,以晉綏軍的郭宗汾師、金憲章師和陳長捷師等四個師,及章拯於旅、孟憲吉旅等幾個旅,擔任平型關的正面突擊任務;高桂滋的第17軍在左翼,八路軍第115師在右翼;劉茂恩軍在凌雲口、恆山一帶。
  • 平型關大捷中殲滅的輜重隊是什麼隊伍?為何往往被日本人自己嘲笑
    1937年9月25日,在山西大同靈丘附近的平型關,八路軍取得出徵抗日的第一個大捷,集中優勢兵力伏擊日本號稱「鋼軍」的第五師團21旅團一部及輜重車隊約
  • 平型關大捷,嘉獎、褒揚不斷,八路軍師長卻說太遺憾
    「平型關大捷」是八路軍抗戰以來的第一場大勝仗。捷報傳到延安,主席馬上發來賀電:祝賀我軍的第一個勝利!蔣介石也先後兩次致電祝賀嘉勉:25日一戰,殲敵如麻,足證官兵用命徵戰。不過,此戰的八路軍最高指揮官,第115師林師長並不那麼高興,甚至感到遺憾、失望。
  • 石牌戰役殲敵遠超平型關大捷,為何卻不為人知?金一南:正視歷史
    在我們的學生時代,學習抗戰這段歷史的時候就會看到平型關大捷是我軍的首次重大勝利,這也是需要我們好好背誦下來的內容之一。平型關大捷發生在1937年9月25日,當時我八路軍第115師,在聶帥和林帥的指揮下,於平型關地區阻擊日軍,並且憑藉著地形優勢取得了殲敵1000餘人的重大勝利。
  • 這個平型關會戰總指揮, 是出了名的忠厚人, 晚年生活清苦
    9月上旬,楊愛源擔任平型關會戰總指揮。日軍侵佔大同後,以板垣徵四郎的第五師團等主力部隊,陷廣靈,取靈丘,進攻平型關、團城口,以威脅雁門關側背,打開通往太原的直路。楊愛源將總指揮部設在繁峙縣東山底村,以晉綏軍的郭宗汾師、金憲章師和陳長捷師等四個師,及章拯於旅、孟憲吉旅等幾個旅,擔任平型關的正面突擊任務;高桂滋的第17軍在左翼,八路軍第115師在右翼;劉茂恩軍在凌雲口、恆山一帶。
  • 平型關十二時辰
    然而,近年來,有些人看了一些日本的資料,就對平型關大捷提出了各種質疑。他們認為,八路軍只是打了日軍的輜重部隊,平型關之戰根本算不上「大捷」,頂多也就是乘日軍沒有防備打了個小勝仗,對中日戰局根本起不到什麼作用。歷史事實真的如此嗎?
  • 聽過平型關大捷,卻不知道石牌戰役?金一南:正視歷史,不被淹沒
    其中有一個核心問題值得拿出來探討一下,這一個問題是有關於「平型關大捷」與「石牌戰役」,了解歷史的朋友對於這兩場戰役我們並不陌生,當時還被稱為是「中國的史達林格勒保衛戰「。可是為何在平時的宣傳當中,我們大部分只宣傳」平型關大捷「都不宣傳」石牌戰役「呢?難道這是一段可以被淹沒的歷史嗎?
  • 南連紫府,北倚恆山——楹聯同題:平型關 李永清主評
    周  英  河南開封彌天烽火紅旗卷;大捷神威倭寇惶。10 陳建軍  新疆可克達拉關憑仗陣聞名,其狀如瓶地得名,長城遺蹟獨高北闕;戍藉軍民出塞,斯殲爾寇兵歸塞,強虜折腰甘敗中華。古寨,這裡指平型關,古時曾稱瓶形寨。編審:佳作。從地勢險要說起,至平型關大捷收筆。 彭大慶  湖南關在長城御一方,隘地為高壘,唯因北倚恆山,南連紫府;跡銘國史存三字,烽煙振赤旗,且令中華作氣,日寇亡魂。編審:佳作。從地勢險要說起,至平型關大捷收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