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水之源有勝景--隴上書畫--新華網甘肅頻道

2020-12-16 新華網甘肅頻道

渭源黃香溝景區

灞陵橋(圖片由定西市文體廣電和旅遊局提供)

  渭河,是黃河的最大支流,源於鳥鼠山澗,千裡奔騰,浩浩蕩蕩匯入黃河。

  渭源——因渭河之源頭而得名。

  渭源是渭河文明的發祥地,有著悠久而燦爛的歷史。首陽雙冢、漢代墓群、遠古驛站等歷史遺蹟和人文景觀星羅棋布,更兼有鳥鼠同穴、大禹導渭、始皇西巡、馬武屯兵的歷史傳說,歷代文人墨客也在這裡留下了千古絕唱。

  高峻巍峨的群山、茂密挺拔的森林、舒緩廣袤的草原自然風光與燦爛久遠的人文景觀相映成趣,成就了渭水之源八大景觀久負盛名:鍾靈毓秀蓮峰山、十五裡畫廊天井峽、神奇美麗鳥鼠山、千古名勝灞陵橋、天下名山首陽山、水上樂園石門水庫、人間仙境太白山、詩畫仙境雙石門。

  渭河源景區位於渭源縣五竹鎮,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據《尚書·禹貢》記載:「禹導渭自鳥鼠同穴山,渭水出焉」,這裡便是渭河的源頭。鳥鼠山上「鳥鼠同穴」的神奇現象和傳說曾吸引眾多文人墨客訪古探勝,吟詩作賦,留下了不朽名篇。漢代詩人劉侖詩曰:「六月驅車塞外行,洮雲渭水不了情。晚來更上層樓望,羌笛一聲山月明。」抒發了對鳥鼠山的一片深情。

  行走在景區內,泉瀑清流洗去旅行疲憊,峽谷幽深可探源尋奇,秀山雲海可直抒胸臆,在穿越歷史追溯渭河河源文化,感受這片土地上深厚的大禹導渭等文化,以修身養性提升自我。

  尋茂密灌木林中小道進山,時而躬身穿林、時而踩石跨溪,移步換景,宛如穿行於世外桃源,又若陰森幽谷,大約穿繞行進了近兩小時來到一處地勢險峻、飛泉流瀑的山坳處,此處便是渭河源頭 「品」字泉一說的——禹仰泉,據說是大禹治水時到過的地方,傳說大禹治水時,人困馬乏,難於支撐的時候,來到了這個泉邊,士卒們喝了泉中之水,頓時精神抖擻。為此,大禹曾在此設壇祭奠,稱其為神泉,後來,人們便將此泉稱為禹仰泉。

  渭河源頭「品」字泉實為三泉,分別為「禹仰泉」「吐雲泉」「遺鞭泉」。「吐雲泉」看上去泉中似有吞雲吐霧的奇觀;「遺鞭泉」傳說是唐太宗李世民經過這裡,用馬鞭探泉水深淺,不慎將鞭掉入泉中,霎時不見,待他回到長安時,馬鞭竟在渭河下遊出現。三泉在山坳中相隔百米,呈倒「品」字分布。

  探尋完渭水之源,沿新修的木製棧道拾級而上,一片高山草甸豁然呈於眼前,目不暇接於原始森林與高山草甸交相輝映,巨峰幽谷與溪流泉瀑渾然天成,如一幅多彩靈動山水畫卷,令人流連忘返。

  流連於渭源,探尋渭河之源自然景觀固然必不可少,更該為千古名勝灞陵橋的人文藝術嘆服。

  渭源灞陵橋,橫跨於縣城南清源河(渭河上遊)上,始建於明代洪武年間。灞陵橋是全國僅存的一座純木質拱橋,建築大師茅以升在其《橋梁史》中對它的評價僅次於河北趙州同濟橋。著名書法家啟功題寫的「灞陵橋」匾額掛於橋頭。橋上有許多歷史名人題寫的匾額詩詞。其中有左宗棠題寫的「南谷源長」,于右任題寫的「大道之行」等。

  灞陵橋現被列為國務院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橋全長40米,跨度29.5米,高15.4米,寬4.8米,全橋分13間,64柱。內有臺階通道3條,中間寬敞,兩邊狹窄並配有欄杆扶手。橋頂為飛簷挑閣式的廊房屋面造型,全為木結構,精巧壯觀。從兩岸橋墩逐次遞級,飛挑凌空,宛名渭水長虹,又似天橋樓臺,享有渭水第一橋的美譽。

  清代詩人楊景的「聞眺城邊渭水流,長虹一道臥橋頭。源探鳥鼠關山月,窟隱蛟龍秦地秋。遠舉斜陽光射雁,平沙擊石浪驚鷗。一帆風順達千裡,東走長安輕蕩舟。」更成了灞陵橋和探源渭河的千古絕唱。

  渭源之遊,不盡流連於鳥鼠山、灞陵橋,更有蓮峰山、天井峽、首陽山、太白山、雙石門值得一看,真可謂渭水源頭,方圓千裡,勝景無限。(曹志政)

相關焦點

  • 「驢友手記」渭水之源有勝景
    【驢友手記】渭水之源有勝景渭源黃香溝景區灞陵橋(圖片由定西市文體廣電和旅遊局提供)探尋完渭水之源,沿新修的木製棧道拾級而上,一片高山草甸豁然呈於眼前,目不暇接於原始森林與高山草甸交相輝映,巨峰幽谷與溪流泉瀑渾然天成,如一幅多彩靈動山水畫卷,令人流連忘返。流連於渭源,探尋渭河之源自然景觀固然必不可少,更該為千古名勝灞陵橋的人文藝術嘆服。
  • 甘肅之美 | 渭水源頭 自然風光度假遊
    甘肅之美 | 渭水源頭 自然風光度假遊 2020-05-17 12: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聞中心-新華網甘肅頻道
    這是「春綠隴原·黃河之濱」惠民演出舞臺迎來的首支國家級演出院團,也是中央民族樂團在甘肅的第五場慰問演出。中央民族樂團在蘭州解放71周年紀念日這個特殊的日子,依託「春綠隴原·黃河之濱」惠民演出舞臺,以一臺民族音樂盛宴為美麗的黃河之濱「添彩」。
  • 我那遙遠的武都城--隴上書畫--新華網甘肅頻道
    武都是一座頗有歷史的小城  早在1000萬年前,在武都龍溝一帶就有「武都森林古猿」活動的足跡,而白龍江、北峪河沿岸的黃土坪上,曾發掘出仰韶文化、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和寺窪文化遺址。從先秦至今,武都先後屬於雍州、梁州、武都道、武都郡、階州。階州是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年)所改,一直沿用到民國二年。
  • 渭河:渭水如鏡色,中有鯉與魴
    原創 詩書畫 東方衛視詩書畫渭河,古稱「渭水」,又名「禹河」,是黃河最大的支流。渭河發源於甘肅鳥鼠山,流經甘肅、寧夏、陝西,最後在陝西潼關注入黃河,千百年來滋養著遼闊富饒的秦川大地,孕育了燦若星河的悠久文明。
  • 汪海峰 || 徜徉渭水上遊
    渭水是黃河最大的支流,發源於渭源鳥鼠山品字泉,全長818公裡,至潼關匯入黃河。十年前,我曾探訪過渭水源頭。在鳥鼠山麓,有一古廟「禹王廟」,廟前不遠處就是渭水源頭品字泉。當時禹王廟已經破敗欲傾,品字泉也將乾涸。
  • 張文進的——【隴上之王最美畫竹名師一姜明璽】
    張文進,男漢族,現年59歲,甘肅省鎮原縣臨涇鎮十裡墩村人,2000年本人從事開展業餘新聞寫作,在巜甘肅日報》巜隴東報》等發表200餘篇,現在從事個體經營,愛好文學寫作。 隴上之王最美畫竹名師一姜明璽文/張文進
  • 甘肅金城畫院書畫作品義賣助力安寧抗「疫」
    3月26日,在安寧區舉行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愛心捐贈儀式上,甘肅金城畫院將69幅書畫藝術作品義賣善款捐贈於安寧區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助力安寧抗「疫」,致敬一線工作人員。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亞軍同志出席捐贈儀式。據了解,2月24日,甘肅金城畫院發出《抗「疫」書畫公益義賣捐助活動倡議書》後,畫院藝術家積極響應號召,奮筆疾書連夜作畫,踴躍捐贈精心創作的書畫作品。
  • 傳承甘肅紅色基因 發揚隴電鐵軍精神
    傳承甘肅紅色基因 發揚隴電鐵軍精神 2020-10-07 1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甘肅| 羲皇故裡 人文天水 隴上江南
    甘肅 | 羲皇故裡 人文天水 隴上江南 2020-11-26 1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傳媒湃|服務疫情防控,甘肅電視臺公共頻道更名公共應急頻道
    據《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月20日消息:2月19日,《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從甘肅省廣播電視局獲悉,經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批准,甘肅電視臺公共頻道將調整為甘肅電視臺公共應急頻道。作為全國第一家公共應急頻道的省級電視頻道,擬於本周內更名播出,積極服務當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 【周紅推介】甘肅李世珍先生書畫印作品
    李世珍書畫印藝術簡介 李世珍,一九四九年生,別署鳳山小牧、蘭山醒愚,結業於中國書法家協會培訓中心書法高級研修班,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標準草書學社社員、中國國學研究會研究員、甘肅省書法家協會會員、甘肅·中國傳統文化研究會書畫委員會常務副會長、甘肅省圖書館書畫研究院副院長、甘肅省書畫研究院書畫師。
  • 甘肅簡稱「隴」、陝西簡稱「秦」為啥隴縣又位於陝西?
    陝甘兩省同根同源,秦人發跡於甘肅,崛起於陝西,進而統一全國。元朝時的甘肅省僅限於河西走廊,明朝時今甘肅省蘭州以東屬陝西行省,秦隴仍為一體。清康熙時,陝甘分省,才造成了陝甘兩省簡稱「秦」、「隴」其源地交錯的現象。    陝西、甘肅地處《禹貢》中九州之一雍州,雍州還包括今青海省和寧夏的一部分。陝西、甘肅兩省同根同源,大部分人都是秦人的後裔,方言相近。
  • 姬長有 :《全隴詩》——一部必將永載史冊的詩詞巨著
    我把她小心地安放到我的箱子裡,一番蜻蜓點水的瀏覽,盡然有了「吝嗇」之意,不願隨意示人,更怕有人借閱。《全隴詩》作為一部囊括甘肅從古至今幾乎所有詩人詩詞的巨著,編錄了844位甘肅歷代詩人一萬兩千餘首詩詞,詩詞界評價為「甘肅詩詞巨典」。何光第認為,石錫銘「自費編成《全隴詩》巨帙,為隴上詩界填補了空白。」成倬先生說,《全隴詩》「是目前甘肅詩學界收容量最大的一部詩歌專集。」
  • 2019年「感動甘肅·隴人驕子」受獎
    「驕子」星耀隴原 楷模故事感人2019年「感動甘肅·隴人驕子」受獎每日甘肅網1月21日訊 據蘭州晚報報導 日前,2019年「感動甘肅·隴人驕子」發布儀式在蘭州舉辦,1個先進集體和10名先進個人榮獲「隴人驕子」稱號。
  • 鐵骨錚錚 大氣凜然——大型秦腔歷史劇《隴上鐵漢》
    鐵骨錚錚 大氣凜然——大型秦腔歷史劇《隴上鐵漢》 2020-08-28 21: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溯源甘肅】伏波將軍馬援在隴上
    原標題:【溯源甘肅】  伏波將軍馬援在隴上《水經注》記載:「苑川水地,為龍馬之沃土,故馬援請與田戶中分以自給也。」由他及賓客在這裡從事培育繁殖被稱為「龍馬」的良種馬。眼看天下大亂,很多人食不果腹。馬援嘆道:「凡殖貨財產,貴其能施賑也,否則守錢虜耳。」於是,他將所獲錢財全部散給弟兄和故舊,自己繼續在隴右屯牧。《漢書》中有「涼州之畜為天下饒」的讚譽,這其中也有馬援的功勞。
  • 【原創】煌煌絲路,大氣甘肅——隴上行紀
    在蘭州段,高原深谷,又值雨季之末,驚濤湧涘,水流湍急,兩岸青山疊出,龍虎奔騰,有一瀉千裡之勢,與溜靜波平的濟南春天的黃河大相庭徑。 山水相連,山水相雄,隴上不輸中原,在世界版圖上亦很顯眼的地標——秦嶺和黃河就這樣氣勢恢宏地交織在了西北高原,而於此西迎而來磅礴的祁連山,更是將形勝氣象呈現到了極致。 相傳匈奴語呼天為「祁連」,故曰祁連山為天山。
  • 甘肅建隴菜「小港灣」:由「單打獨鬥」變「抱團發展」
    (資料圖) 高展 攝中新網蘭州12月9日電 (閆姣)「推動成立隴菜經濟委員會,及下設隴菜商學院的意義在於,該機構要研究相關餐飲政策,還要分類整理、歸納總結甘肅餐飲行業的特點及模式,幫助各餐飲企業由『單打獨鬥』變『抱團發展』,以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需求,並推動甘肅餐飲規範化。」8日,敦煌菜「掌門人」趙長安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如是說。
  • 甘肅建隴菜"小港灣":由"單打獨鬥"變"抱團發展"
    「推動成立隴菜經濟委員會,及下設隴菜商學院的意義在於,該機構要研究相關餐飲政策,還要分類整理、歸納總結甘肅餐飲行業的特點及模式,幫助各餐飲企業由『單打獨鬥』變『抱團發展』,以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需求,並推動甘肅餐飲規範化。」8日,敦煌菜「掌門人」趙長安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