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迦仁波切-四無量心

2021-02-20 瑜伽士曲迦

曲迦仁波切-四無量心

曲迦仁波切:無量心是大乘佛法很重要的一個修行法。釋迦牟尼佛在兩千五百年前曾經對他的兒子羅睺羅開示說:

「羅睺羅,修習慈愛以降伏嗔怒,慈愛是無條件地給人歡樂的心量。修習悲心以降伏殘忍,悲心是不求回報地替他人脫苦的能耐。修習歡喜心以降伏怨恨,這是替人家的成功和幸福而高興產生的喜悅。修習能舍心以降伏偏執,舍心是對一切事物平等開懷的看待。自我和其他沒有分別,不要排斥一樣而又去追求另一樣。」

「羅睺羅,慈、悲、喜、舍都是深奧美妙的心境。我稱它們為四無量心。如你修習它們,你一定會成為他人清新的生命力和快樂的泉源。」

 

什麼是四無量心?

四無量心,梵文 Caturapramāṇāḥ,佛法中四種廣大的利他心。菩薩須內具四無量心:即為令無量眾生離苦得樂,而起的慈(Maitrī)、悲(Karuṇā)、喜(Muditā)、舍(Upekṣā)四種心。

一、慈無量心:慈是願人得樂的意思。世人多隻知自求快樂,忘掉別人的痛苦,但修習慈無量心的人就不同,他不但只求自己的親人得到快樂,乃至十方世界一切眾生,都要得到快樂,還要腳踏實地,去幫助他們得到快樂,即是無量的「慈」,能給無量的眾生得樂。

二、悲無量心:悲是一種悲憐他人受苦的同情心,平常人只知自求解除痛苦,不顧別人的痛苦,但這悲無量心則相反,只知救拔別人的痛苦,卻忘記自己的痛苦,所謂「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這是悲心似海的宏願,為的是拔人之苦,即是無量的「悲」,能拔無量眾生之苦。

三、喜無量心:喜是歡喜,眼看別人能夠離苦得樂,頓生一種無限喜悅的心情。世人只為自己得到快樂的事情,或為其親人而生歡喜心,很少見別人樂事而生起歡喜心的。但這種喜無量心則不同,不但見人得樂而生歡喜,就是冤家敵人,能有歡樂的事,也同樣表示無量歡喜。

四、舍無量心:舍是舍掉一種分別執著的觀念。為善雖可樂,但恐有人、我、冤、親的計別,故應捨棄。又無論做任何善事,也要把為善的怡然自得之心理舍掉。則心量廣闊,慈悲濟度無量眾生,心不存著,正以一澤秋水如鏡,月穿無痕,故稱舍無量心。

四無量心中最主要的就是慈。慈就像媽媽對孩子的慈愛。因為大乘佛教說所有的眾生都曾經做過自己的父母,所有人都是自己的孩子。從這個角度看,我們作為菩薩就是把所有的眾生都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媽媽一直想讓自己的孩子越來越快樂,越來越好,越來越健康,各個方面都好。一般我們每個人都很自私,都想要自己的快樂。為了得到自己的快樂而傷害別人,給別人造成麻煩。

雖然我們想找的是幸福,但因為我執太重,一直想通過傷害他人而得到自己的幸福。從心理學來看,從大自然的規律來看,如果傷害他人,傷害自然,雖然我們想要的是快樂,想躲避的是痛苦,但是傷害他人的過程自己是得不到快樂的。所以一開始的修持就是先讓別人快樂。

這種修行方法,並不能一下子訓練而成。從離自己最近的身邊的親戚朋友,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孩子開始修持慈愛之心,每天想怎麼能讓他們快樂,怎麼能讓他們幸福。有人就是這樣的,他們沒有自私,心裡想的都是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孩子的快樂,一開始圈子很小,慢慢地擴大到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同事,自己的同學,自己的鄰居,然後擴大到社會國家,擴大到一切眾生。

這種無量心是沒有邊際,也沒有人我界限的。當修習這慈、悲、喜、舍四無量心的時候,對每一個人,甚至整個國家,整個世界的眾生,不管是人類或其他的有情眾生,都希望他們能夠離苦得樂,同時得到無量的福報,所以叫做四無量心。

 

May all sentient beings have happiness and  the cause of happiness

森堅檀嘉得瓦當得沃傑當丹巴傑吉 

願諸眾生永具安樂及安樂因

 

May all sentient beings be free from suffering and the  cause of suffering

德阿當德阿傑傑當抓瓦傑吉

願諸眾生永離眾苦及眾苦因

 

May all sentient beings never be separated the happiness that knows no suffering

德阿美波得瓦當摩抓瓦傑吉

願諸眾生永具無苦之樂、我心喜悅

 

May all sentient beings live  in equanimity, free from attachment and aversion

涅讓洽當尼當抓沃當紐拉內巴傑吉

願諸眾生遠離貪嗔痴心、住平等舍


相關焦點

  • 曲迦仁波切-黃財神心咒
    曲迦仁波切:
  • 曲迦仁波切-瑪吉拉準佛母心咒
    —— 曲迦仁波切(周毛嘉,來自青海的獨立音樂人,國際藏醫藥協會協調員。她在歐美等世界各地巡遊演唱療愈心咒。
  • 曲迦仁波切-金剛薩埵百字明咒
    曲迦仁波切-金剛薩埵百字明咒曲迦仁波切:
  • 四無量心
    菩薩懷抱慈無量心,慈愛眾生,因此常求安穩樂事以饒益有情。以悲無量心,悲憫眾生輪迴六道,受種種身苦、心苦,所以發心為之拔除。以喜無量心,令眾生得大歡喜。以捨無量心,捨以上三種心,對眾生不憎不愛。    一、慈無量心  慈無量心是一種希望眾生得到快樂的心。
  • 【佛教常識】四無量心
  • 四無量心、四攝、六度
  • 四無量心之觀修
    菩提心的前行——修四無量心   發心功德雖大,然世人由於無始以來的我執習氣,及怯弱心理,很難在內心生起如量的菩提心,故在實修教授中以先修四無量心作為正發菩提心的前行助緣。  四無量心就是慈無量心,悲無量心,喜無量心,舍無量心四種心態。無量是指所緣眾生無量,能緣之心亦無量故稱。在具體修學的時候,首先要修舍無量心。
  • 費斯汀格法則‧ 四無量心
    換言之,生活中有10%的事情是我們無法掌控的,而另外的90%卻是我們能掌控的。 看完這個法則,就令我想起 H.H. 第三世多傑羌佛教導我們要修慈悲喜舍四無量心的「慈」。 【佛說無為最,忍辱第一道。】如果有慈心,能忍辱,爸爸便不會打兒子,丈夫便不會和妻子爭吵,更不會發生後面那麼多不愉快的事情。
  • 這就是最偉大的善法 ▏噶千仁波切開示
    在古印度時代,他化身為龍樹菩薩的弟子提婆菩薩之化身。在7世紀他是松贊幹布國王的大臣龍波克。噶千仁波切生於1936年的東藏,經前世的直貢法王 喜威羅卓認證而後升座。噶千仁波切7歲時被帶到羅米亞寺,在擺滿法像的房間中,他被要求指認他的上師,當他一見到 吉天頌恭的雕像時,他立刻就說:「他是我上師」。因此他被認證為噶千傳承的持有者。從11歲起 噶千仁波切就開始駐錫管理這間寺院。
  • 索達吉仁波切:藏曆新年伊始的祝福!
    推薦共修念誦簡儀軌:加倍咒(3遍) 嗡桑巴Ra桑巴Ra,波瑪納薩Ra,瑪哈臧巴巴吽帕的所哈。
  • 秋英多傑仁波切舍利,見即解脫!
    這些仁波切的精彩圖片,願您一見,就立馬能種下未來解脫的種子,啟動您的解脫程序,提前脫離輪迴苦海,提前成佛。勿忘眾生苦,世上苦人多。秋英多傑仁波切脫落的牙齒,長出了無數的五彩舍利。注意!仁波切的舍利,很多是他人還活著時就長出來的,並非圓寂後長出來。
  • 曲迦仁波切—普巴金剛心咒
    右二足踏男魔之背,左二足踏女魔之胸,表降服四魔,安住於般若智焰之中。
  • 【妙吉佛樂】洛桑陀美仁波切誦《大威德金剛根本咒》
    洛桑陀美仁波切開許,凡所有緣皆可吟誦大威德金剛根本咒:「嗡m亞瑪冉咂薩朵咪亞,亞咪朵日那呦達亞,亞達呦訥ra亞其亞,亞其亞咂訥ra梵名「閻魔德迦」,藏語為」多吉久謝」,意為「怖畏金剛」,漢譯大威德明王。也叫閻曼德迦、怖畏金剛、牛頭明王。大威德金剛是文殊菩薩的忿怒相,屬教令輪身,是事業的根本。於無上瑜伽部、格魯派(黃教)中,與勝樂金剛、密集金剛同為主要的本尊。
  • 南開諾布仁波切傳
    TheVoidOne根據幾個仁波切的傳記版本綜合編譯整理藏曆地虎年(公元 1938 年)12月8日,南開諾布仁波切出生在東藏德格宮拉地區一個名叫古格的村子裡的貴族家庭,他的父親名叫卓瑪澤寧,是德格政府的官員,母親名叫耶西秋真。
  • 深夜心音 | 傑仁波切
    一首音樂    一種心情    一個故事  ...
  • 靈鷲山上說心經 【明就仁波切】
    明就仁波切結束在德噶寺的「直指法身」課程,帶領東西方弟子約60人,分乘三輛巴士,清晨5:00,從菩提迦耶出發,前往靈鷲山和古那瀾陀佛學院遺址,朝聖,並配合時地因緣,在聖地作相關開示。隨行弟子帶了簡易但完整的音響配備以及FM口譯直播器材,在佛經中的兩個歷史現場,就地搭起露天法席,請仁波切上座說法,引導空性禪修,在充滿加持能量的聖地,聞法禪修,薪傳智慧的火種。
  • 噶陀寺偉大的上師司徒仁波切簡介
    第二世噶陀司徒仁波切貢欽·卻吉洛珠鄔堅旦巴南加,生於1820年, 出生富貴之家,年稍長後,仁波切遵從華智仁波切的教言,棄家廟莊園及侍從,獨自以瑜伽行者的身份遊歷於各聖地觀修。管理噶陀總寺後,仁波切大力規範寺廟寺規、謹嚴僧侶的行為,對教理教證、證悟二法的聞思修習已然達到極高境界,並且才學精湛、行持嚴謹、心地善良、功業無量。並著有兩部專著,講聽顯密教法如海。     晚年,到林西香噶寺,傳授習修敏派(敏珠林法脈)教法、八大教法施食迦遮法等傳統教法。後又於措布數年,到第一世蔣揚欽哲旺波座前商議轉世之事,返回後在措布圓寂。
  • 【頂禮】聖者全知麥彭仁波切(極珍貴圖片)
  • 塔爾寺法臺--格嘉仁波切
    上師仁波切八歲時,塔爾寺歐曲仁波切為主的諸位仁波切共同商議決定:將上師仁波切認定為第七世格嘉活佛的轉世靈童,並被塔爾寺各大小仁波切,眾大小堪布以及寺院三千多僧人迎請進駐格嘉仁波切府邸,現為塔爾寺第103任法臺。仁波切自幼在塔爾寺拜多位高僧大德為師,他天資聰慧、精進聞思修學、謹嚴持戒、很快便圓通顯密教法,22歲即獲得林賽格西學位。
  • 2017 措尼仁波切「微細身」課程
    2017 措尼仁波切「微細身」課程 主辦:臺灣芬陀利迦時間:2017年12月08日~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