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小故事(二):嫘祖始蠶,繅絲編帛

2021-02-08 鄭州新聞廣播

在黃帝時代,隨著農耕技術的不斷成熟,富足的食物、穩定的生活催生了很多發明創造。黃帝播百穀草木,大力發展生產,始建舟車、制音律、創醫學等,可以說是中華文明的開端。

而黃帝的妻子嫘祖,首創種桑養蠶之法,繅絲編帛之術。

這個故事我們要從黃帝和嫘祖相識的時候講起。有一天,黃帝帶著大臣外出路過西陵,發現這裡的人身上披著一層東西,和自己上身穿的獸皮、樹葉比起來更柔軟更舒服,於是黃帝就上前打探:

黃帝:姑娘,叨擾一下,敢問姑娘身上所何物?

西陵姑娘:這個啊,叫絲絹帛衣!

黃帝:絲絹帛衣?這又是甚,請姑娘指點?

西陵姑娘:絲絹啊,就是抽離蠶絲,再用蠶絲編織而成的衣帛!

黃帝:蠶絲編制?!

西陵姑娘:是啊!二位不必詫異!我們河東西陰村有一西陵氏,其女名鳳!去年,我們聽說鳳用蠶絲編制出了絹,就流傳開來,大家都紛紛去她家換絲絹!

聽到這,黃帝對這位養蠶製衣的女子很是好奇,想知道是怎樣的聰慧女子能做出絲絹,於是來到鳳家門口,就看見庭院裡擠滿了來以物換絲絹的人,有的拿著鹽巴、有的拿著耒耜,還有很多人在圍著一個女子學習繅絲,很是熱鬧。

黃帝:姑娘,敢問姑娘尊姓大名?

嫘祖:小女姓西陵名鳳,不知壯士來寒舍,有何貴幹?

黃帝:我乃有熊人,姓孫名軒轅。路過寶地,聽聞姑娘善作絲絹,特來訪,不知,姑娘....能否告知這絲絹的作法?

嫘祖:這絲絹製作並無難事,天一暖和,桑樹上的蠶便開始吐絲做繭。我看到蠶絲既有韌性,又很輕巧,又學著蜘蛛結網,把蠶絲編成衣帛給父母穿。蠶絲織成的衣帛夏天涼爽、冬天溫暖,穿著非常舒服。鄉鄰都非常喜歡這絲帛,所以我正把這個繅絲的方法告訴大家!

黃帝:姑娘聰慧不凡,大度善良,在下佩服!實不相瞞,我乃有熊國首領軒轅,我部落的族人,現在還在穿樹皮、獸皮,我很是心疼自責,所以,懇請姑娘將這繅絲的法術,傳於我的族人,我定當重謝,感激不盡!

嫘祖聽了黃帝的一番話,也被他的誠懇感動!就跟隨黃帝一起來到有熊國,教大家繅絲織帛。日子一長,互相傾慕的兩人打心眼裡喜歡上了對方。嫁到有熊國後,嫘祖經常跋山涉水,深入民間傳授植桑養的蠶技巧、和繅絲織綢的技藝,並將這些毫無保留地教給各部落的人,大家從此不用再穿樹皮、獸皮,而是穿上了美麗輕巧的絲綢,深受百姓敬仰。

  從此,在嫘祖的倡導下,華夏民族開始了栽桑、養蠶、編織絲綢的歷史。嫘祖是我們先祖女性中的傑出代表,嫘首倡婚嫁,母儀天下,福祉萬民,和炎黃二帝開闢鴻茫,告別蠻荒,功高日月,德被華夏,被後人奉為「先蠶」聖母。

明天請繼續收聽《黃帝小故事》第三集:大戰蚩尤,統一華夏


相關焦點

  • 女神嫘祖文獻記載
    ——唐·司馬貞《史記索隱》   ★ ⑴帝娶西陵氏於大梁,曰嫘祖,為元妃。生二子玄囂、昌意。     ⑵黃帝妃嫫母於四妃之班居下,貌甚醜而最賢,心每自退。帝週遊行時,元妃嫘祖死於道,帝祭之以為祖神,令次妃嫫母監護於道,以時祭之。因以嫫母為方相氏。——宋·張君房《雲笈七籤·軒轅本紀》
  • 嫘祖與環翠峪
    從遠處望去,好象是二山在此為汜水河開了一道大門。但為何稱之為「玉門」呢?其實在古代,汜水河還有一個名字叫「玉仙河」,現在鞏義雪花洞一帶仍有一段河流保留了這個名稱。這樣,「玉門」之稱就有了來由,原來是「玉仙河」匯入黃河之門。然而,這條發源於浮戲山的小河為什麼叫「玉仙河」?而且從河流的發源地到玉門古渡沿線附近,「玉仙廟」「奶奶廟」多達幾十處之多。
  • 嫘祖生平簡介及嫘祖養蠶的故事,快來看看吧!
    嫘祖,又名累祖。中國遠古時期人物。為西陵氏之女,軒轅黃帝的元妃。她發明了養蠶,史稱嫘祖始蠶。出生於西陵(一說今河南省西平縣,一說今四川省鹽亭縣)。   嫘祖生玄囂、昌意二子。玄囂之子蟜極,蟜極之子為五帝之一的帝嚳;昌意娶蜀山氏女為妻,生高陽,繼承天下,這就是五帝之一的「顓頊帝」。
  • 嫘祖知多少?她的功績可不僅僅在養蠶製衣上
    她是中國遠古時期人物,為西陵氏之女,軒轅黃帝的元妃,她發明了養蠶,史稱嫘祖始蠶,後世將其奉為蠶神。(元妃即是正妻,黃帝的妻子有嫘祖、女節、肜魚氏、嫫母)。)《史記·五帝本紀》載:「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為嫘祖。嫘祖為黃帝正妃,生兩子,其後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囂(少昊),是為青陽,青陽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
  • 嫘祖娘娘與靈寶地名
    嫘祖,相傳為西陵氏之女,軒轅黃帝正妃。《通鑑前編·外紀》《路史·後紀五》《上下五千年》等典籍均記載了嫘祖發明養蠶、繅絲和織綢技術,有力地推動了中國古代文明發展的傳說。在靈寶市陽平鎮黃帝鑄鼎原及其周圍300平方公裡的土地上,也有著眾多與嫘祖有關的村名、地名和歷史遺蹟。
  • 吳越之地,千年良渚——從嫘祖養蠶的傳說走到現實的絲綢之鄉
    與中原一樣,江蘇人民也把絲綢的發明者,歸功於先蠶娘娘嫘祖,黃帝的夫人。太湖邊,江蘇蘇州的吳江區,是全國各地多個嫘祖故裡之一。也許是西陵氏分族於此,也許這裡真是嫘祖故裡,總之這裡從古代開始,就有了嫘祖故裡的名號。
  • 第三屆中華父母節暨庚子年恭拜黃帝嫘祖儀式舉行
    央廣網鄭州7月27日消息(記者 汪寧 實習生程鮮鮮)7月26日(庚子年農曆六月初六)上午9時50分,具茨山風后嶺景區軒轅廟前鑼鼓喧天,熱鬧非凡,第三屆中華父母節暨庚子年恭拜黃帝嫘祖儀式在這裡隆重舉行。新鄭市副市長周建超主持了拜祖儀式。
  • 聽見·和美滎陽②:青臺遺址與嫘祖文化
    今天播出第二集:青臺遺址與嫘祖文化△點擊收聽第二集音頻青臺遺址與嫘祖文化童蒙時,我們知道了棋盤上的楚河漢界。束髮時,我們知道了中華始祖黃帝。如果說黃帝是「中華民族之父」,那黃帝正妻嫘祖堪稱「中華民族之母」。而滎陽被稱為中國嫘祖文化之鄉,嫘祖與滎陽有著怎樣的關係?為何世人又把嫘祖尊為「先蠶娘娘」?
  • 黃帝憑什麼被稱為華夏先祖?
    在上古時代,黃河流域有很多依水而居的部落,其中炎帝的部落比較強大,而黃帝的部落,就隸屬於炎帝的管轄範圍。可為何黃帝被人們稱為華夏先祖?本篇文章,小談就來給諸位講一講這其中的緣故。 在黃河流域的姬水河畔少典部落首領少典 ,他的妻子附寶在懷胎25個月之後,在農曆三月三生下了一個男孩,叫公孫軒轅。
  • 古代「四大醜女」的之首:黃帝的寵妃嫫母!華夏始祖有她才無敵
    要說起四大醜女,當屬華夏始祖——軒轅黃帝的妻子嫫母為首,她也是歷史上最早的醜女,相傳此女長相形同夜叉,又矮又胖奇醜無比,據唐代的《琱(d iāo)玉集·醜人篇》中的描述,嫫母的尊容是「錘額顣頞(cùé),形麁(cū)色黑」;即額如紡錘,塌鼻緊蹙,體肥如箱,貌黑似漆,乃「黃帝時極醜女也」。
  • 謁拜嫘祖
    由於歷史悠久,對軒轅皇帝的出生地和歸宿地有不同的版本,然對嫘祖也是一樣。有首歌裡唱得好:誰不說俺家鄉好!都想嫘祖成為自己家鄉的名片。河南西平縣被傳說是嫘祖故裡,四川南充市有一個絲綢博物館,裡面供奉嫘祖像,許多信男善女拜神者眾多,聽得你有些暈。近日,成都紡專夏校長推薦去嫘祖家鄉鹽亭看看,回來後,覺得四川省綿陽市鹽亭做為嫘祖故裡的地方有點靠譜。
  • 從嫘祖傳說談我國桑蠶文化起源
    「華夏」二字的本意不外乎指文明服飾之發達,《左傳.定公十年》有「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之句,」疏云:「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談到服飾,就不能不涉及養蠶治絲,追溯其源,人們自然會想到傳說中的黃帝元妃——嫘祖。「嫘祖」亦做「雷祖」。初見於《山海經》。《史記.五帝本紀》:「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西陵之女,是為嫘祖。據記載。
  • 天中十地:西平,柏皇和嫘祖的故鄉,你知道嗎?
    西平還是黃帝元妃嫘祖的故鄉。嫘祖是西陵氏的女兒,西平原有西陵亭,即西陵氏所居。因為「西陵於夷」,故名西平嫘祖,是黃帝的元妃,也就是我們戲裡常說的正宮娘娘,她可是中華民族女性中的傑出代表。據傳,她首倡婚嫁,母儀天下,福祉萬民,和炎黃二帝開闢鴻茫,告別蠻荒,功高日月,德被華夏,也是最先發明蠶絲的人,因此被後人奉為「先蠶」聖母。與其他歷史遺蹟一樣,關於嫘祖故鄉也存在著爭議。光嫘祖故裡的認定就存在十餘種觀點,如河南的西平;湖北的宜昌;四川的鹽亭:還有山西、山東和浙江的地的。
  • 黃帝文化在新密
    拜軒轅的同時不要忘了新密也是黃帝文化發祥地,新密的溱水和洧水就是母親河,先民們在溱洧二水流域,生生不息創造了古老的文明。不少專家學者在新密境內,發現了幾十處關於黃帝和岐伯有關的文化遺址。專家學者解開岐伯「引載而歸」的千古之謎。2004年4月文物工作者,在進行黃帝宮修繕時,意外地發掘出土了《風后八陣圖記》石碑,石碑中記載了黃帝徵伐蚩尤的過程。
  • 黃帝部族東遷徐水考
    史書記載的黃帝大戰於涿鹿之野,就是以這裡為中心。其地域北到涿鹿,西到太行,傳說中炎黃大戰、黃帝戰蚩尤、釜山會盟、黃帝造車、嫘祖養蠶染五色衣、倉頡造字、伶倫制樂器作五律制十二鍾等,歷史上許多重大事件都發生在這一帶。至今這裡尚存嫘祖洞、黃帝洞、蠶姑坨、釜山、鐘模坑等傳說遺址。」
  • 史記五帝本紀黃帝
    這時黃帝便向諸侯徵調軍隊,跟蚩尤在涿鹿山前決戰,活捉蚩尤,並把他殺死。各地諸侯都尊奉軒轅為天子,取代了神農氏,這就是黃帝。天下有不歸順的,黃帝便去徵討;平服了的地方,黃帝便帶兵離開。黃帝開闢高山,鑿通道路,從沒有安逸地生活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