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大一統」,滴滴「搞分封」

2021-01-21 吳曉波頻道

立即訂閱▲收聽音頻

上個世紀90年代,一家名為Cadabra的小公司在公司名稱上遭遇了律師的吐槽:「念這個名字感覺在念「Cadaver(屍體)」,這家公司的創始人在當時就擁有我國微商的營銷視角,重新取了一個A字打頭的公司名。


這就是後來的Amazon。


最近,兩家做網際網路生意的公司也在名字上動了不少腦筋。


9月1日,滴滴復古了早年對手後來與其喜結連理的「快的」品牌名,用於命名旗下的計程車業務,即為「快的新出租」,這一做法其實原汁原味地還原了「快的」,2012年,快的打車剛出世時,就是為計程車業務量身打造的。


在復活「快的」前,滴滴在今年下半年陸續將「一口價特惠打車」業務命名為花小豬,拼車業務命名為青菜,再加上2018年就推出的青桔單車、禮橙專車,滴滴的「菜籃子」品種日益豐富。


另一端,9月11日,美團點評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公司名稱擬簡化為美團,原有的「點評」就此隱去。


再加上2019年摩拜單車更名為美團單車、榛果民宿更名為美團民宿,美團在旗下品牌上不斷「瘦身」,隨後推出的各項新業務也基本都基於美團主品牌進行延展。


去年6月,美團宣布將品牌主色調統一為黃色,不僅線上App視覺變更為黃色,線下的單車、充電寶、收款碼、POS機、收款盒、商家門貼等也都整成了「美團黃」。


用一個不算恰當的比喻,美團目前似乎走的是一條「車同軌、書同文」的大一統單品牌路線,而滴滴則搞起了多品牌戰略的「分封制」。這倆戰略設計在秦皇漢祖時期就爭論不休,如今拓展到商業世界,依然各有千秋。


所以問題來了,為什麼現在美團要把N個品牌統一成一個,而滴滴把一個品牌分散成多個?


翻看歷史,美團也不是一開始就想著「大一統」。除了「領養」的摩拜單車,「閃婚」的大眾點評,美團早年推出新業務時,也會取一些新名字。


比如2017年孵化美團電影,後改名為貓眼;2017年推出民宿業務時,取名為榛果民宿;2018年布局生鮮時,也是新取名「小象生鮮」。


而滴滴過去更是明明白白地喊出「一站式出行服務」,從滴滴快車到滴滴拼車到滴滴專車到滴滴順風車,所有業務都和滴滴主品牌緊密結合。


此外,小巴重新體驗了下兩家公司的產品,截至目前給人的感覺是——一切沒變,除了名字。


統一替換為「美團」前綴後,除了共享單車,美團外賣、美團買菜、美團優選、大眾點評等依然可以分別下App進行使用(也可以統一在美團App使用),「大一統」下其實仍有區分。


而滴滴新取名花小豬、青菜、禮橙專車等,除了花小豬獨立成一App,其他功能依然需要打開滴滴出行App才能一一挑選,講真小巴該打拼車還是打拼車,該用專車還是專車,和叫啥名字無必然關聯。


小巴通過接近美團的知情人士獲悉,單從本次「改名」而言,僅涉及到公司名稱。主要影響的是股票名稱,目的是向資本市場傳遞「統一化」認知。對用戶層面基本沒有影響。


但無論是摩拜單車還是大眾點評,都已經圈了一波用戶,說改就改,會不會浪費原有的品牌價值?


至於滴滴,舊業務改新名後反而抬高了認知門檻,如此大費周章是否真有必要?



帶著這些疑問,小巴諮詢了一些品牌戰略以及網際網路行業的大頭,一起看看他們怎麼說吧。


方軍

資深網際網路人

著有《平臺革命》《區塊鏈超入門》等

做子品牌,還是建立新品牌,在網際網路行業是做新業務時的重大選擇。其中的關鍵是,我們是服務一個用戶群,還是多個需要區隔的用戶群。


多品牌常見於需要用品牌區隔用戶群的行業。單一品牌則多是將一個品牌的力量貫穿到同一用戶群的多種業務。


具體到美團這家公司來看,其現在的產品狀態就是一個App滿足用戶城市吃喝玩樂的需求。


想像這樣一個場景,遍布街頭的美團黃色共享單車時刻喚起用戶對美團的品牌記憶。而用戶必須使用美團App才能進行高頻的騎車行為,這就完成了產品閉環:提升美團App的日活,吸引用戶使用美團其他服務。



大眾點評品牌看似是另外一個劇本,但實際上可能也是一樣的故事。最初,美團、大眾點評進行的是「對等合併」,股權比例約為7∶4,而公司名定為「美團點評」。但之後,大眾點評創始人及主要高層大多離開合併後的公司。


我曾讚美大眾點評開拓城市生活信息服務的歷程就像安裝了紅綠燈、繪下斑馬線等基礎設施,但同時又承認,電商交易的體量規模遠大於信息服務,美團的交易(尤其當時在爆發性增長的外賣)吸納點評的信息是必然。


就滴滴而言,我個人並不看好滴滴目前的多品牌選擇,雖然它用「青菜拼車」來改造曾給它發展帶來煩惱的拼車業務、用「花小豬」去做低端與特惠業務是可理解的短期選擇;但是,當用戶打開滴滴App時,我們會自然地選擇計程車、快車、專車甚至共享單車,我們是屬於一個龐大的用戶群,而非多個需要分隔開的用戶群。

崔洪波

企投會戰略顧問、學術委員

上海正見品牌管理顧問有限公司CEO

公司品牌主要面向的對象是投資人、政府、媒體等利益相關群體,是為了更好地讓利益相關群體識別和理解公司的商業品牌。


落實到美團方面,點評業務收入佔比越來越低,用美團點評已經無法反映美團的商業戰略,所以提升美團,弱化點評是資本市場品牌調整的必然步驟。


這次更名,實際上是公司品牌層面的調整,並不意味著產品品牌層面要採取單一品牌,事實上美團必然是多品牌戰略,而且,「大眾點評」這個品牌我認為短期內美團不會調整。

美團的業務生態(資料來源:中泰證券研究所)


而之前美團調整的兩個品牌「摩拜單車」和「小象事業部」,事實上代表了美團對其兩個業務的戰略調整,意為作為補充而非謀求領導地位。在這種情況下,取消獨立品牌是正確的決策。


企業的品牌組合戰略,一般有三種戰略方式可以選擇,即單一品牌、主副品牌和多品牌三種。


單一品牌集中優勢兵力,最大化地讓品牌贏得競爭優勢。


通常在一個關鍵行業、市場,企業處於創建初期或者品類處於導入期和快速發展期的時候,品牌定位的目標市場足夠大,市場競爭力足夠強,企業投資於單一品牌可以獲得最大的回報。


這種戰略的缺點在於,當市場進入成熟期或者細分市場已經出現強有力的品牌時,單一品牌的影響力就很難再與細分市場領導品牌競爭。若再出現一個新的機會市場時,單一品牌的覆蓋和延伸能力則會受制於原有的品牌,難以獲得統治性的品牌地位。


而多品牌則適用於企業成長到一定規模和體量的時期。當企業的業務形態多元化,覆蓋多個市場,為了最大程度地獲取市場份額,或覆蓋不同的目標市場,多品牌就會更好地幫助企業獲得領先地位。


但是多品牌對企業的品牌組合戰略、品牌投資預算分配,以及不同品牌的運營團隊有非常大的考驗。

美團和滴滴都屬於平臺型公司,之所以採用完全不同的品牌策略,與他們所處的競爭格局不同有重要關係。


對美團而言,其競爭格局相對穩定,市場上短時間內難以形成跟它抗衡的對手。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的關注點轉向對內部進行整合,降低內耗以發揮整體優勢是非常必要的。


值得一提的是,美團對其收購的「摩拜」「大眾點評」等品牌並沒有一開始就簡單粗暴地去品牌化,而是給了企業和用戶一定的適應過渡期。從這點來看,美團的單一品牌並沒有很浪費原有收購品牌的價值,因為品牌價值往往是跟用戶走的。用戶如果能實現隨同轉移到新品牌,也就實現了原有品牌的價值轉移。



但對滴滴而言,當前還遠沒有形成比較穩定的競爭格局。在這種情況下,通過不同的品牌應對不同的競爭對手,會在打法上更具靈活性和針對性,也能激發各業務單元的競爭意識與創新意識。


上下滑動▼查看圖片

滴滴採用的多品牌的確會在一定程度上帶來一定的內耗,但相對他們不得不時刻面臨的安全風險和潛在競爭而言,是值得的。何況滴滴完全可以通過搭建中臺、資源共享等方式,做到儘可能降低內耗。

單一品牌戰略最大的劣勢在於,如果傳播的對象差別很大或者本身品牌存在瑕疵,就會出現適得其反的效果。


比如,做洗衣粉的品牌如果跨界做餐飲品牌,估計就沒有人願意吃了,這就是單一品牌形成的尷尬。


而多品牌的劣勢也很明顯,需要投入大量的經費去做消費者認知,導致高昂的品牌建設和傳播的困難。


對美團而言,此次其所整合的各類產品,其實都是圍繞著生活服務本身展開的。所以針對特定人群而言,一個統一強大的品牌提供了高品質的保證,這點已經獲得了用戶的認同。



此外,美團旗下的無論摩拜、大眾點評等被收購的品牌,雖然有一定的影響力,但是對於用戶而言沒有形成強大的品牌認知。


對於滴滴來說,選擇多品牌化,更多的是從品牌風險角度出發設計的策略,不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此外,滴滴擁有強大的運營能力和用戶資源,為多品牌導流拓客的成本也不高。因此長遠看,這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

我個人認為,許多公司在命名時並沒有外界想像的那麼糾結,更多的情況是受其慣性驅使。


例如美團,一直是美團買菜、美團XX的命名習慣;微軟的Windows,微軟的Office;Oracle的資料庫,Oracle的ERP等等,其實大部分公司也都是這麼做的。


因此,我們不能單純認為,這樣的命名動作,就一定是深思熟慮的結果。


如果一定要再命名一個新品牌,一定是兩個品牌之間存在較大的區隔。


至於滴滴這類,最近在不同業務上取不同的名字,我認為這是因為滴滴內部有一些創新團隊,在打造一系列實驗性質的產品。


由於是實驗性質,因此要同原有的主體做一定的區隔,以免在實驗過程中,損害到原品牌的價值。


至於為什麼叫青菜或者花小豬,這也符合最近網際網路企業的一些年輕化的命名風格,用一些比較親民、有趣、朗朗上口的詞彙,來吸引大家的注意。



作者 | 月半 | 採訪 鄧一鳴 | 當值編輯 | 鄒燕珠

責任編輯 | 何夢飛 | 主編 | 鄭媛眉

今天14:00-18:00,直播電商辯論會正式開辯!

無法到現場圍觀的同學,線上直播約起來~

點擊下圖▼預約直播

相關焦點

  • 不同的品牌策略,美團「大一統」、滴滴「搞分封」
    在復活「快的」前,滴滴在今年下半年陸續將「一口價特惠打車」業務命名為花小豬,拼車業務命名為青菜,再加上2018年就推出的青桔單車、禮橙專車,滴滴的「菜籃子」品種日益豐富。另一端,9月11日,美團點評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公司名稱擬簡化為美團,原有的「點評」就此隱去。
  • 西瓜視頻跨界贊助電競戰隊,美團搞打車滴滴送外賣 | 頭條資訊
    遊戲頭條微信號:gametoutiao(←長按複製)中國首家顧問式新媒體定製屬於您自己的媒體內容導語:滴滴外賣正式宣戰美團高管:滅餓除滴;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 : 快遞實名製得到全社會理解;《堡壘之夜》觀看量位居榜首 知名歌手也沉迷其中;超人」謝幕:李嘉誠交棒李澤鉅 「超人」鞠躬謝幕;跨界贊助戰隊 西瓜視頻引爆電競行業。  滴滴外賣正式宣戰!
  • 2020滴滴開戰美團,阿里航母撐腰
    現在滴滴開展美團,顯然馬上就會是送補貼的開始。大家最近發現美團的優惠力度變大了嗎?2020年疫情影響,新零售業務快速擴張,蘇寧易購、美團、每日優鮮、小紅書、攜程、滴滴等品牌,備受關注,2020年12月8日,網傳滴滴開始內測網上超市,直懟美團買菜和超市業務。這就是戰場。
  • 美團字節滴滴重啟支付大戰,王興張一鳴不甘心
    自今年7月底美團關閉支付寶支付、王興在飯否開懟支付寶手續費高於微信後,支付賽道的表面平靜被打破,關於支付戰爭是否會重開的討論出現在臺面之上。這仿佛一顆石子被投入水中,帶起越來越明顯的波瀾:隨後幾月時間裡,攜程、字節跳動、快手先後拿下支付牌照,拼多多已開放「多多錢包」測試入口,滴滴、美團都已推出月付功能。
  • 周朝分封制八百年,能不能說明分封制強於郡縣制?
    周朝存在八百年(因周朝建立時沒有確切紀年,只能估計周朝存在八百年),有人說得益於周朝的分封制。後世的大一統王朝從來沒有超過三百年,有人說是因為郡縣制削弱了皇權(王權),那麼真實情況是什麼樣的呢?
  • 滴滴,美團血拼社區團購,網際網路巨頭近身搏戰,屠龍勇者終成惡龍
    先從這哥倆的故事說起,17年的2月14日;私交甚好的滴滴阿偉和美團的阿星興一起吃了一頓「情人節大餐」,一個是剛剛打敗快滴的UBER的網約車霸主,一個是經歷了千團大戰群雄逐鹿的外賣大王,一個83年生,一個79年生,都是年少有為,中青年有為,商界翹楚。
  • 滴滴美團狹路相逢 買菜路上團長快不夠用了
    、滴滴和拼多多等網際網路玩家在全國攻城略地,團長爭奪戰捲土重來。作為下半年最兇猛的風口,社區團購行業的高速增長有目共睹,而在招聘信息裡頻繁出現的美團、滴滴、拼多多等平臺,共同組成了新一次熱潮的最大推手。儘管入局社區團購的時間不長,但美團、滴滴和拼多多等網際網路玩家都在攻城略地,火熱程度絲毫不遜於當年的O2O大戰,也正如當年外賣平臺對上海、北京的爭奪那樣,如今社區團購C端土壤成熟的長沙、武漢成為了巨頭眼中的戰略要地。
  • 美團滴滴「圍攻」哈囉,共享電單車的下沉新戰事
    曾經,共享電單車只是小玩家的戰場,但經過三年的洗牌,小玩家所剩無幾,只留下小遛共享、松果出行等頑強活著;如今,由於政策鬆動、盈利可期,美團和滴滴都來攪局,他們要從先行者哈囉嘴裡搶下一塊肉。這是哈囉的生存保衛戰 ,也是美團和滴滴向超級獨角獸進階的必經之路。
  • 前有京東美團,後有順豐閃送,滴滴跑腿能跑多遠?
    來源:中國新聞網原標題:前有京東美團,後有順豐閃送,滴滴跑腿能跑多遠? 中新網客戶端3月15日電(彭婧如)滴滴打車讓司機送東西,這個之前個別消費者嘗試的操作,如今滴滴幫他們全線安排上了。美團配送和蜂鳥即配的實力也不俗。2019年5月,美團正式推出新品牌「美團配送」;6月5日,阿里收購的餓了麼宣布「蜂鳥即配」獨立,依託餓了麼的配送騎手來支撐業務發展。
  • 滴滴旗下單車日訂單突破2000萬單,最緊張的可能是美團王興了!
    在摩拜單車收購案例中,其實不止是美團王興在爭取,滴滴出行程維也參與其中,雙方在出行領域展開了激烈競爭。在出行領域,滴滴和Uber合併,滴滴出行成為國內最大共享汽車出行平臺,而美團網與大眾點評合併,成為了O2O市場的最大平臺,滴滴代表汽車共享出行市場,美團點評代表美食外賣市場,在大眾消費的衣食住行領域中,一個代表「行」,一個代表「食」。
  • 不讓哈羅在四五線城市獨美,美團和滴滴深入下沉市場
    近日筆者出差前往四線城市梅州市,意外的發現美團單車和滴滴青桔都在這個城市布局,這些城市曾被它們忽視而讓哈羅率先佔領,如今這些跡象顯示出美團和滴滴也開始重視這些市場,並已與哈羅形成三足鼎立之勢。描述在ofo衰敗後,哈羅開始進軍一二線城市,而青桔單車也迅速從ofo讓出市場的一二線城市迅速發展,逐漸形成了如今的哈羅、滴滴青桔和美團單車三強的格局,不過哈羅向來聲稱它的訂單數在三巨頭中居於第一名,這自然讓滴滴青桔和美團單車頗為不滿。
  • TMD2019:字節跳動激進,美團悶聲盈利,滴滴「難」正名
    我們將從後起之秀TMD:字節跳動、美團、滴滴(下文簡稱TMD)之中,探索2020年新的發展盈利之道。依託於中國網際網路崛起的三大巨頭TMD在2019年迎來自己的不同道路。虧損多年的美團則開始收縮戰線,頗有打起長期展現的準備,聚焦一點,盈利不斷創出新高,成為僅次於阿里與騰訊的第三大上市網際網路公司。美團盈利是一大信號,如何盈利更是關鍵問題,從美團財報看,業務層面的毛利在改善,增長在持續,各項成本和費用基本得到了控制,變相為企業省去一大筆開支。
  • 美團滴滴戰火升級;愛奇藝上市首日大跌13.6%;快手回應「未成年人...
    美團 滴滴 愛奇藝
  • 拼多多美團滴滴重兵投入,社區團購上演巨頭 「生死戰」
    繼多多買菜之後,美團的美團優選、滴滴的橙心優選均已登陸南昌。和拼多多合作多年,肖峰發現多多買菜開城的核心團隊中有很多原電商體系的資深運營人員,大多在拼多多工作了2~3年以上。肖峰與幾家社區團購平臺均有合作,據他觀察,多多買菜在南昌的業務量迅速攀升,目前僅次於行業龍頭興盛優選。美團正在緊追,「多多買菜開發了一個新團點,美團幾乎是第二家進來的。」
  • 「美版拼多多」Wish要上市,美版美團和美版滴滴還好嗎?
    「美版美團」DoorDash、「美版滴滴」Uber……一大堆名頭就這樣被安在了眾多海外獨角獸身上。這不禁叫人疑惑——它們真的如此相似嗎?「美版美團」DoorDash:營收增速靚麗但仍被美團甩開兩條街,發力本地生活是條好路嗎?美國人可能不知道美團,但他們絕對認識滿街跑腿的DoorDash送餐員。
  • 美團、滴滴又對壘!這次瘋狂加碼共享電動車,你看好嗎?
    近日,根據多方消息報導顯示,美團下單了百萬輛共享電動車訂單,合作方包括富士達和新日這兩個知名電動車品牌商。除此之外,美團還花了大手筆買斷了富士達一款車型,讓其成為美團電動單車的獨有車型。這些行動無一不表明,美團將大力加碼共享電動單車領域,掀起新一輪的共享狂潮。
  • 如今的社區團購:滴滴、美團、拼多多、餓了麼神仙打架
    拼多多、美團、滴滴、餓了麼網際網路四大巨頭競相入場社區團購,這番熱鬧景象和2018年頗有些相似。兩年前,社區團購成了創投圈炙手可熱的風口。據小團不完全統計,僅2018年下半年,社區團購賽道拿到的融資就高達40億。
  • 美團、滴滴、拼多多殺進了最難啃的生意
    拼多多、美團、滴滴……新巨頭們的決心和戰鬥力是驚人的。今年4月初,程維把還在出差途中的滴滴副總裁劉自成火速喊回了北京。在寒氣還未散去的街頭,帶著口罩的兩人一聊就是兩個小時,話題的中心只有一個:社區團購。雖然跟滴滴的主業不搭,「但Will(程維)的決心非常大,必須做,而且馬上就要做。」
  • 蘇州數字人民幣試點合作方亮相:京東、美團、B站、滴滴在列
    蘇州數字人民幣試點合作方亮相:京東、美團、B站、滴滴在列 澎湃新聞記者 葉映荷 2020-12-11 13:56 來源
  • 中國電科雲籤約滴滴、多點、美團、順豐 保障百姓生活「最後一公裡」
    3月4日,中國電科雲公司與滴滴出行、多點、美團、順豐籤署合作協議,央企與民企強強聯手,中國電科雲發揮在雲和大數據方面的優勢,與滴滴、多點、美團、順豐四家頭部企業的渠道及品牌影響力優勢相結合,「雲」+「端」優勢互補,全面推進「一網暢行——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大數據系統」,以及系統生成的全國通用「暢行碼」在出行、零售、外賣和物流快遞等各類百姓生活場景的全面應用,為合作方平臺的數十億用戶提供安心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