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 遊 泳
那天抽空,去中山北路上的一家遊泳館觀摩孫子學遊泳。現在的生活水準上去了,小孩學個遊泳的費用竟然超過考駕照,反正是人們常說的黃蓋挨板子之道理,世道變了,觀念變了,為了孩子,父母不管是賺得動還是賺不動,都不在乎這幾顆用得光還賺得回來的銅鈿銀子。況且,一是順應市場規律,所有東西都會水漲船高,蹄髈讓人吃不起了,「遊資」就不好意思不向上漲漲;二是遊泳這門技術,小孩還真的應該早早學會,而且應該有深度,識破水性,煉就成浪裏白條,將來若臨危,生命有保障,不用家人擔心,甚至可能飯後在河邊散步時,聽得呼救,跳將下去,救上一二個溺水者,走個新聞,當回英雄。也在旁邊觀摩的一位老者主動上前耒搭腔:「……學得也忒慢了,身上綁了一塊泡沫塑料,安全是安全了,但小囡學得很慢,不如阿拉小辰光,阿爸不管三七念一,一把倷人摜了水裡廂,噼裡啪啦吃幾口水,頭一抬,就學會了。」聞之我笑而不語,心想,那時兒小孩的命,能有現在的金貴?哪能拿祖國的未來來開這種玩笑?再說,教小孩遊泳,對教練來說,收入以次計價,畢竟很可觀,要教會的辰光長短,是絕對要控制的,就象無良律師搞訴訟那樣,拖個尾巴就是保住自己的飯碗頭……介呣沒商業頭腦!
我也會遊泳,也有初始學遊泳的經歷,但不是被人「一把摜了水裡廂」,那是五十五年前在江寧中學讀高中時參加了學校組織的遊泳訓練班。教練即是如今享譽滬上畫壇已九二高齡的嚴德泰老先生,遊泳地點是學校附近的昌平遊泳池。嚴先生教遊泳很認真,一招一式規範標準,絲毫也不打折扣。我學得也很投入,沒幾次便學會了(比孫子學得快多了,一笑)剛學會時便覺得自己已很了不起,蛙泳、仰泳、自由式都會了,就獨缺蝶泳這一門了。不想那天泳池岸上躍下了同班的幾位同學,王爾嘉、徐昭英和聞偉,個個清一式是二級運動員。但見他們奮臂划水,快速前行,呈過江蛟龍,往來如梭。時隔雖已五十餘載,至今還讓我牢記不忘的是王爾嘉的仰泳,遊得真是飛快,就象在水上飄似的,三下二下便從泳池這端飄到那端。那時更是見識少,一當時沒有電視看,二也從沒觀摩過什麼遊泳比賽,哪裡見過這陣勢啊?見之只有驚愕,心裡佩服得不得了:哪能會遊得介快啊?自己只是學到皮毛,還是快點夾緊尾巴做人吧!
遊泳學會後,興趣正濃,學校組織的遊泳活動,每次我都參加了,其中有一次是長距離遊黃浦江,從划船俱樂部遊到龍華,不知班裡有哪位參加過的同學還記得起來?反正那時自始至終自己一直與嚴老師伴遊。遊完後覺得很累,雖然是順著浦江潮水遊,但畢竟這是十幾裡水路啊。
那時班裡的遊泳愛好者很多,大家是年少性狂,血氣方剛,膽大得不得了,什麼都不怕。高二那年去松江石湖蕩公社勞動,不知是誰起的頭,十幾個同學結伴來到住地不遠處的斜塘邊。那斜塘另稱泖江,標準的黃浦江上遊部份,上接澱山湖,下連我們熟悉的黃浦江。河寬近二百米,水流湍急。河畔有家農戶,曬場上有秤稻穀的磅秤,十餘人在下河前都秤了體重。脫衣服下水後,遊了沒幾米,便感受到了水流湍急的程度:身體的右側就象有一股巨大的推力使自已失衡,自身猶如傾缸中的小魚,只能隨波逐流地勉強前行……好不容易遊到對岸,站穩一看,見斜對岸幾百米遠處負責幫我們看衣服的同學(不是陶憲年吧,因他說過沒學會遊泳)在招手,才知我們已被江水衝得好遠好遠。休息了好一會,我們要往回遊了,這次學乖了,向上遊走了雙倍的幾百米,下水,被衝,奮力,上岸,去穀場秤了體重,每人幾乎都輕了幾斤。是流了幾斤汗?本題無解,捨去。事後,後怕襲來,十幾個同學,毫無救生設備,誰抽了筋,誰遊不動了,該怎麼辦?如何向家人交代。幸虧沒出事,天佑我也。
要觀看各位朋友的畫文,請長按以下二維碼,點「識別圖中二維碼」或「前往圖中包含的公眾號」,關注或進入本公眾號,點屏幕底部的「旅遊聚會」,再點「朋友佳作」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