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莽夫也是歪詩奇才,曾主動挑戰李白,一首打油詩讓人從頭笑到尾

2021-01-16 美詩美文

有人寫詩,不為其它,僅為抒發自己心中所想,這種人是詩壇高手,他們寫出了絕大多數經典;有人寫詩,是為了功名利祿,不少應試詩、應詔詩就是此類,這種詩很難有佳作;還有人寫詩,純粹是為了顯得自己有文化,這種人多數如「跳梁小丑」,不但難以成就,反而貽笑大方,他們生產出了大量的「歪詩」。

但在這些被後人稱為「跳梁小丑」的詩人裡,就真的無一高手嗎?非也!本期要和大家介紹的,就是一位打油詩奇才,名叫張宗昌。作為一位沙場莽夫,張宗昌從小不識幾個大字,成名成將後為了讓自己顯得能文能武,便請了幾位老先生來教自己寫詩,沒想到正統詩沒學會,卻學成了一手好打油詩。

其中最經典的一首名叫《詠雪》,這是張宗昌為挑戰詩仙李白所作。當年李白寫了首詞名叫《清平樂·畫堂晨起》,全詞如下:

畫堂晨起,來報雪花墜。高捲簾櫳看佳瑞,皓色遠迷庭砌。盛氣光引爐煙,素草寒生玉佩。應是天仙狂醉,亂把白雲揉碎。

說起來李白這首詞也是頗有意思的,剛起床的李白看著捲簾外的大雪紛飛,便寫下了這首詞。全詞寥寥幾句,將雪景寫得清新動人,特別是最後一句「應是天仙狂醉,亂把白雲揉碎」,更是充滿著詩仙式的浪漫和奇絕。那白雪就像天上的仙人大醉後,將白雲揉碎,當真是美!張宗昌受此詞啟發,寫下了這首五千年來最俗的詠雪詩,全詩如下:

《詠雪》張宗昌什麼東西天上飛,東一堆來西一堆,莫非玉皇蓋金殿,篩石灰啊篩石灰。

作為一首打油詩,這首詩可謂讓人一讀便能記住。全文詠雪,卻未出現一個雪字。前兩句如同打謎,用東一堆西一堆來形容雪,似乎少了點美感。但後兩句卻力挽狂瀾,同樣是用比喻,張宗昌將雪比作玉帝在蓋宮殿,而那飛舞的雪花則是工匠們在篩石灰。這大概是史上最「俗」的一場雪了,但是卻讓人從頭笑到尾,估計李白讀了也得為這樣的比喻服氣!

除了這首《詠雪》,張宗昌還有不少經典打油詩。再和大家分享兩首:

《詠閃電》忽見天上一火鐮,疑是玉皇要抽菸。如果玉皇不抽菸,為何又是一火鐮?《遊泰山》遠看泰山黑乎乎,上頭細來下頭粗。如把泰山倒過來,下頭細來上頭粗。

同樣是用奇絕的比喻,《詠閃電》中將閃電比作火鐮,再發揮其詩妙想,將它當成玉皇抽菸。後兩句還辯證地思考,當真是令人捧腹。《遊泰山》更是令人一言難盡,雖是戲謔之作,但卻總讓人想了很多很多。張宗昌作詩就是這樣,雖談不上有文採,但這樣的想像力,如果身在唐朝,再經夫子們好好教教寫詩的章法,要在唐代詩壇佔個一席之地,想來也不是難事,大家覺得呢?歡迎討論一、二。

相關焦點

  • 朋友夫妻不和,蘇軾隨口作了一首打油詩,誕生一個成語流傳至今
    (歷史釋疑 第66期/奉天玉)提起蘇軾蘇東坡,大多數人都不陌生,身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才華不容置疑,一句「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則表明了他的氣節。然而,不管是正史還是野史中,蘇軾都不是古板正經的正人君子形象——他經常揮毫潑墨,與家人鬥詩,與朋友相和,為偶像李白與人pk,等等。在這些軼事中,他曾洋洋得意,也曾吃過悶虧,這些故事大都能搏一笑。可是,估計他自己也不曾料到,有一次他隨口作的一首打油詩,不僅誕生了一個專門用來調侃甚至批判女性,並流傳至今的成語,還導致一個女子被嘲諷了千年,這是怎麼回事呢?
  • 搞笑古詩詞改編,搞笑歪詩笑死人!讓你爆笑三月天!
    像這樣搞笑歪詩,讓人能爆笑一天!爆笑版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四版改編詩句,男的笑出腹肌,女的笑出馬甲線……日照香爐生紫煙,李白來到烤鴨店,口水直流三千尺,一摸口袋沒有錢。日照香爐生紫煙,李白來到洗手間,飛流直下三千尺,這才發現沒帶紙。日照香爐生紫煙,你與何人在聊天?黃河自有澄清日,就是普通一同事。
  • 有一種詩,叫「打油詩」!7首經典回味,令人捧腹大笑!
    一首好的打油詩,就像充滿人間煙火的生活,讀後讓人會心一笑,內心有所明悟。打油詩最早起源於唐朝民間,後來瓜瓞綿綿,不斷發展。到了明朝,有一個叫「張打油」的詩人得以發揚光大。明正德年間,南陽城一張姓,承祖榨藝,以賣油為生,油質優價平,久而以「張打油」呼之。曾作一首《詠雪》: 江山一籠統,井口一窟窿,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
  • 那些令人哭笑不得的打油詩,雖難上檯面,卻總能博君一笑
    中國有哪些讓人哭笑不得的打油詩?順口溜據說源於唐代,唐代的詩歌文化十分繁榮,出現了"詩仙"李白、"詩鬼"李賀、"詩聖"杜甫,以及王維、白居易、孟浩然等千古知名詩人,也許是唐代文化開放的緣故,"順口溜"應運而生。"打油詩"的鼻祖張大友,是一個普通的讀者,但他愣是以一首《雪頌》開闢了千古滑稽的詩風:"江將軍一首,井黑洞。
  • 閒寫打油詩,狸貓得意時
    說到這裡,完全是散漫閒談,不成章法,而且險些忘記附上自己的打油詩。罷了,將這一首從前的「卜算子」打油詞貼出來,也算對大家有個交代。(詞和文似乎關係不大,大家將就將就吧,抱歉了。)卜算子,山居感懷:杳杳野雞鳴,肚餓人驚醒。牆角醬缸誰敢偷?蕩蕩缸中景。
  • 史上最搞笑的九首打油詩,超過癮!連讀10遍都不夠!
    雖然正統文人看不上打油詩,但是這類詩一般通俗易懂,詼諧幽默,有時暗含諷刺,風趣逗人,所以一出現就表現出了旺盛的生命力,最終也能名傳千古。那為何要稱這類詩叫「打油詩」呢?原來,唐朝中期,安史之亂之際,有一位姓張名打油的人,他就愛作這樣的詩,在以詩賦取士的唐朝,他的詩確是「別樹一幟」,引人「注目」。
  • 中文系教授退休之後的一首打油詩,幽默淺顯,寫出了人生大境界
    這首打油詩的作者,是中央財經大學文化與傳媒學院教授,視覺文化評論家劉樹勇。退休之後,他以「老樹畫畫」的筆名在網際網路上活躍,一首打油詩配一幅圓潤可愛的水墨畫,得到了不少網友的追捧,不僅出了「詩集」,還在微博上混成了一個「金V」。
  • 辛棄疾晚年為了戒酒,所作一首戒酒詞,讓人從頭笑到尾
    在北宋時期,著名詞人黃庭堅,就曾經在自己的夫人去世後,決定要戒酒,不過15年之後,他還是破戒了,為此,還特意寫下了一首詞來調侃自己。除了黃庭堅,南宋時期的辛棄疾,在被彈劾罷官之後,也曾想過要戒酒。為了敦促自己戒酒,他還寫下了一首戒酒詞,通篇幽默搞笑。這首詞便是著名的《沁園春·將止酒戒酒杯使勿近》。辛棄疾創作這首詞的時候,已經56歲,歷經了大半生。
  • 一首現場打油詩,教育大家做交通安全宣傳的參與者
    (原標題:一首現場打油詩,教育大家做交通安全宣傳的參與者) 近日,
  • 一首打油詩背後隱藏著驚天秘密
    持宿命論者認為,戴笠之死如當年龐統死在落鳳坡一樣,萬般都是命半點不由人,這註定有的一天,來了怎麼也跑不掉。我們暫且不論宿命論究竟對錯,在戴笠死後卻出現了一個奇怪現象,那就是民間一夜之間傳出了一首打油詩,這首打油詩的背後卻牽連著一樁陰謀。「三五三十七,騎鶴去遼西。不怕南來一隻虎,就怕北來一支機。」
  • 李白的一幅書法真跡,也是一首勸酒詩,短短40字盡顯豪邁大氣
    眾所周知,李白是唐朝著名的詩人,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李白的書法也是一絕。可惜他留存下來的作品不多,《上陽臺帖》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被認為是李白唯一的傳世之作。但其實李白還有一幅詩帖,很多專家都曾鑑定過,確實是他的真跡,這幅詩帖就是《嘲王歷陽不肯飲酒》,是李白寫的一首「勸酒詩」。地白風色寒,雪花大如手。笑殺陶淵明,不飲杯中酒。浪撫一張琴,虛栽五株柳。
  • 翟坡東營村一老人寫了一首打油詩
    7月13日,在一個名為「東營三號電力服務群」中,新鄉縣翟坡鎮東營村村民趙新發老人發送了這樣一首打油詩,盛讚供電服務。 當天下午1時許,上午的一陣暴雨不僅沒有帶來些許陰涼,反而讓人覺得格外燥熱難耐。
  • 李白最好的一首詩,也是唐詩最好的一首,卻像謎語一樣,千年難解
    李白的《蜀道難》堪稱千古絕唱,有人認為它是李白全部詩作中最好的一首,有人認為它是全部唐詩中最好的一首。但是,這首詩跟李白其他作品有一個顯著的不同點:對於它的含義,歷來有不同的闡釋。李白不同於李商隱,也不同於李賀,他的詩歌藝術追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意境,不走朦朧晦澀之偏鋒。
  • 期盼聯賽開賽,前國足翻譯趙旭東創作打油詩一首
    本賽季中超聯賽的複賽時間一拖再拖,此前曾有消息稱7月份開賽基本無望,也有記者表示有望最快7月底打響。對此,前國足翻譯趙旭東也在個人社交平臺上表達了對新賽季的期盼。趙旭東發表了一首打油詩,並期盼聯賽開賽。他寫道:「怕流水年華春去渺,一樣心情別樣嬌。不是我無故尋煩惱,只練不賽啥時了?啊,啥時了?」今年3月份,貴州恆豐俱樂部官方宣布,聘請趙旭東先生出任俱樂部總經理。
  • 崔顥為黃鶴樓題詩,李白為鳳凰臺代言,高手題詩過招誰更勝一籌
    唐代詩仙李白,也對題詩有濃厚的興致。有一次李白遊歷到宣州涇縣水西山中很有名的一座寺院「水西寺」,看到寺中最殊勝的華巖院,橫跨兩山,朗庭閣道,泉流噴湧,詩仙手癢忍不住在牆上揮筆寫題了一首《遊水西簡鄭明府》;若干年後杜牧也來到水西寺,想起偶像李白曾在此題詩,也情不自禁地題了一首詩,真是「你方唱吧我登場」,水西寺也因名人代言而香火旺盛,聲名遠揚!李白遊遍各地,也寫了很多題壁詩。
  • 曬曬幾首原創的打油詩,有些詩體就是文字遊戲
    二、 擬古打油詩:仿王梵志體古人的打油詩中,有一種是僧人的作品。在初唐時有一個叫做王梵志的和尚詩人, 其白話詩俚俗易懂,卻深有哲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他的作品讀一讀。下面這首是老街學用王梵志體,寫的一首打油詩。
  • 李世民的曾孫淪為酒鬼,寫了一首打油詩說盡世態炎涼令人唏噓
    閒極無聊之餘,他與當時一批喜歡豪飲的文人結為好友,包括李白、賀知章等人,日日聚會狂飲。杜甫的《飲中八仙歌》裡專門提到他:「左相日興費萬錢, 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世賢」。李适之本來不以詩文見長,但每天與賀知章李白等這些一流大詩人為伍,耳濡目染之下,也學會了寫詩,但他文採不高,詩中每每大量使用口語、民間俚語,是標準的打油詩,但其中也偶有佳作。
  • 李白與人「鬥詩」失敗一直不服,19年後又寫一首,到底誰更勝一籌
    那是開元十六年(公元728年)的夏天,李白和好友韋冰、孟浩然遊玩江夏,並一同來到了黃鶴樓。當時的李白可是名滿天下,身後跟隨的粉絲也是摩肩接踵,李白此次來黃鶴樓,就是想為黃鶴樓題一首代言詩。那麼有的人會問,什麼是代言詩?
  • 打油詩小故事,老祖宗的智慧,讓人不得不服
    文狀元吟出一首打油詩:我的筆兒尖,我的硯兒圓。文章三篇好,中個文狀元。吟完,文狀元傲慢地盯著武狀元。武狀元也不甘示弱,也吟出一首:我的箭兒尖,我的弓兒圓。馬上射三箭,中個武狀元。兩狀元的態度可謂不可一世,誇耀他們的文才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