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寫詩,不為其它,僅為抒發自己心中所想,這種人是詩壇高手,他們寫出了絕大多數經典;有人寫詩,是為了功名利祿,不少應試詩、應詔詩就是此類,這種詩很難有佳作;還有人寫詩,純粹是為了顯得自己有文化,這種人多數如「跳梁小丑」,不但難以成就,反而貽笑大方,他們生產出了大量的「歪詩」。
但在這些被後人稱為「跳梁小丑」的詩人裡,就真的無一高手嗎?非也!本期要和大家介紹的,就是一位打油詩奇才,名叫張宗昌。作為一位沙場莽夫,張宗昌從小不識幾個大字,成名成將後為了讓自己顯得能文能武,便請了幾位老先生來教自己寫詩,沒想到正統詩沒學會,卻學成了一手好打油詩。
其中最經典的一首名叫《詠雪》,這是張宗昌為挑戰詩仙李白所作。當年李白寫了首詞名叫《清平樂·畫堂晨起》,全詞如下:
畫堂晨起,來報雪花墜。高捲簾櫳看佳瑞,皓色遠迷庭砌。盛氣光引爐煙,素草寒生玉佩。應是天仙狂醉,亂把白雲揉碎。
說起來李白這首詞也是頗有意思的,剛起床的李白看著捲簾外的大雪紛飛,便寫下了這首詞。全詞寥寥幾句,將雪景寫得清新動人,特別是最後一句「應是天仙狂醉,亂把白雲揉碎」,更是充滿著詩仙式的浪漫和奇絕。那白雪就像天上的仙人大醉後,將白雲揉碎,當真是美!張宗昌受此詞啟發,寫下了這首五千年來最俗的詠雪詩,全詩如下:
《詠雪》張宗昌什麼東西天上飛,東一堆來西一堆,莫非玉皇蓋金殿,篩石灰啊篩石灰。
作為一首打油詩,這首詩可謂讓人一讀便能記住。全文詠雪,卻未出現一個雪字。前兩句如同打謎,用東一堆西一堆來形容雪,似乎少了點美感。但後兩句卻力挽狂瀾,同樣是用比喻,張宗昌將雪比作玉帝在蓋宮殿,而那飛舞的雪花則是工匠們在篩石灰。這大概是史上最「俗」的一場雪了,但是卻讓人從頭笑到尾,估計李白讀了也得為這樣的比喻服氣!
除了這首《詠雪》,張宗昌還有不少經典打油詩。再和大家分享兩首:
《詠閃電》忽見天上一火鐮,疑是玉皇要抽菸。如果玉皇不抽菸,為何又是一火鐮?《遊泰山》遠看泰山黑乎乎,上頭細來下頭粗。如把泰山倒過來,下頭細來上頭粗。
同樣是用奇絕的比喻,《詠閃電》中將閃電比作火鐮,再發揮其詩妙想,將它當成玉皇抽菸。後兩句還辯證地思考,當真是令人捧腹。《遊泰山》更是令人一言難盡,雖是戲謔之作,但卻總讓人想了很多很多。張宗昌作詩就是這樣,雖談不上有文採,但這樣的想像力,如果身在唐朝,再經夫子們好好教教寫詩的章法,要在唐代詩壇佔個一席之地,想來也不是難事,大家覺得呢?歡迎討論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