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古羌人的前世今生

2020-12-14 騰訊網

羌人故地-大通河流域

說起青海,有一首唐詩這般描述:「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這首詩的基調悲壯蒼涼,道出西部遊牧文明與中原農耕文明的文化碰撞,又體現出青海在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結合部的重要性。

1949年9月5日青海解放,這片擁有72萬平方公裡的廣袤高原不但獲得了新生,而且融入與祖國同發展、同進步、同命運的時代步伐中。那麼,作為歷史上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曾經生活在青海的古羌人,其蹤跡何如?其後代何在?

根據考古發掘,大約2至3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就有先民生活在青海這片廣袤的高地,當時的青海高原氣候溫暖溼潤,草原茂盛,食草動物成為先民狩獵的主要來源。後來,隨著氣候環境的惡化,青海先民根據不同的地理位置特點,採取了適合自然生存法則的宜耕宜牧或農牧兼顧、各有側重的生活方式,但重點還是以遊牧生活為主,他們不斷適應高原殘酷的自然環境,頑強不息地生存了下來。

羌人故地-今日西寧

羌人是最早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土著居民,其主要分布地點在今天的青海、甘肅、新疆等西部地區,重點活動區域在青海河湟地區,以水為居,繁衍生息。

青海的原住民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明,推進了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今天在青海考古發掘的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卡約文化、辛店文化等人類文化遺址,已被確認為與古羌人有著密切關係而得到考古學界的普遍認可,由此說明,青海古羌人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上佔據著重要地位。另外,先秦時期我國古籍對居住在青藏高原的古羌人以「西戎」、「戎狄」、「西夷」、「西羌」等稱呼,體現出西部羌人與中華民族融合發展的密切關係。

儘管青海是古羌人的聚居地,但對多數青海人來說,古羌人仍然是一個神秘的話題,存在著許多不解之謎。

我國南北朝時期的史學家範曄(公元398-445)所著《後漢書·西羌傳》記載,商、周、秦、漢時期,羌人在青海等西部地區分布很普遍。中國人非常講究葉落歸根,稱自己是炎黃子孫,中華文明史上,伏羲、炎帝、烈山氏、共工氏、四嶽氏、金田氏、大禹等都是古羌人,以炎帝為代表的羌人部落和以黃帝為代表的華夏部落,在推動歷史發展中,融合組成漢族先民華夏族。

羌人制陶雕塑

羌人故地-門源川

先秦之前,我國歷史上是沒有民族劃分這一概念的。春秋戰國時期,由於諸侯國眾多,對人的來源區別以所在國相稱,如秦國人稱秦人,魏國人稱魏人,齊國人稱齊人等,以此類推。公元前206年,起兵於江蘇沛縣的劉邦建立西漢王朝(史稱前漢),成為自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的第二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其國力強盛,延續400多年,幅員遼闊,史稱大漢,因劉邦在推翻秦帝國後曾被封為漢王,地點在今天的陝西省漢中一帶,故稱國號為漢,居民為漢人,軍隊為漢兵,因影響深遠,其居民後來演變為漢族,成為中華民族的主體民族。眾所周知,漢族是中國古代多民族在長期發展融合中形成的,不是單一的純民族。

再說古羌人。羌人在遊牧生活中對羊很崇敬,因為羊是羌人養殖和維持生活的主要畜種,羌人部落以羊為圖騰,「羌」字就是由羊的象形文字轉化而來的,羌也是「牧羊人」的意思。但是,商朝時期羌人與商朝之間存在著激烈的軍事鬥爭,我國3500年多前的甲骨文已出現了「羌」、「羌方」、「師伐羌」、「眾人伐羌」的文字記錄,如商王武丁的王后婦好率領13000人的軍隊徵伐羌人取得大勝的史實已從甲骨文中得到考證,特別是婦好已成為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女將領,由此可證明,至少在商朝時期羌人與華夏族之間的衝突從未停止過。另外,商周以來西部羌人在長期的大遷徙中,向我國東南出擊,尤以向西南氣候溫暖地區的發展較為突出,時至今日,我國西南地區的四川、貴州、雲南等省區中,彝族、納西等十多個少數民族和緬甸聯邦共和國的緬族、克欽族等大部分民族,都是我國西部羌人的後裔。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二十多萬羌族同胞,始終不渝地認定青海古羌人為他們的祖先,青海是他們的故鄉,對青海人特別和藹可親。

中國歷史上,古羌人是在青藏高原分布很普遍的民族之一,我國古代崑崙神話傳說中的西王母,其實是母系社會中青海羌人與自然鬥爭的美好演繹,西王母是羌人的部落首領,她與周穆王會盟的事跡在我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甚至在民間演化為兩人相互傾慕的故事,體現了青海古羌人與我國周王朝的緊密關係。另外,流傳於河湟地區的羌人無弋爰劍,是當時秦國向西部拓土時俘獲的奴隸,後逃脫秦兵追捕,逃入一山洞,秦兵放火焚燒以為其死,羌人發現他還活著,被稱為神人,後來受到青海河湟地區羌人的擁戴而成為首領,在青海歷史上產生了深遠影響。

漢朝以來,中國出現400多年相對穩定的局面,這期間,青海羌人在發展中形成了大大小小十四個部落,人數在十幾萬至幾萬人之間不等,人數在萬人至幾千人的小部落很多,主要居住於河湟流域的西寧(古時稱湟中)、海東平安、樂都、大通河流域的門源盆地、黃河上遊的貴德等地區,氣候宜人的平安地區,是羌人活躍的核心地區,如公元前60年,西漢王朝在今平安區設安夷縣,轄地包含了今天的西寧、互助、湟中等地,說明羌人與漢族和諧相處的普遍現象。

彩陶舞蹈紋盆

柳灣彩陶

公元前121年,西漢驃騎將軍霍去病三次大規模擊破匈奴,佔領今甘肅省河西地區,打通西域通道。西漢王朝在此設置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納入西漢統治版圖,開始大量移民,經營河西走廊。同時,霍去病率漢軍從河西地區經扁都口進入門源盆地,過達坂山抵達河湟地區,筑西平亭(西寧)駐守。公元前111年,漢將軍李息、徐自為進軍河湟擊敗羌人起義,西漢王朝為安撫羌人和管理河湟地區,設立「護羌校尉」一職(與郡相當),管理青海羌人事務,主要安置羌人的生產生活,民事糾紛,保障經濟、軍事交通等事務。公元前61年,76歲的西漢後將軍趙充國率6萬漢軍平息河湟羌人判亂後,實行屯田,在宜居宜田的平坦地區,大力開墾土地,興修水利灌溉設施,並從中原地區招募引進先進耕作農具和遷徙農民,率領羌漢人民發展農業生產,促進了青海農業發展,貢獻巨大。這是漢民族首次進入青海的記載。

公元四世紀初,來自我國東北一帶的鮮卑人進入青海南部高原,建立了一個南北寬上千裡、東西長几千裡的草原王國吐谷渾。這一時期,青海羌人的生存空間受到擠壓,迫使羌人的党項羌部落一部分融入吐谷渾,不願寄人籬下的党項羌遠走他鄉,繼續遷徙,其中的党項人拓跋部落漫無目的地到達青藏高原東南部青海、甘肅、四川交界處一個叫河曲的地方安置下來,當成他們的棲身地,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靜生活。他們多麼希望永遠平靜地生活下去,不要讓外族再來打擾他們。但是,這裡不是世外桃源。公元七世紀,西藏高原上的吐蕃強盛起來,不斷向青海滲透發展,於公元663年消滅立國350餘年的吐谷渾王國,鮮卑人沒落,其居民大部分轉入吐蕃勢力範圍。618年,唐朝建立,經歷四百餘年分裂與動亂的中國,終於迎來了一個統一的王朝,大唐帝國以前所未有的力量,登上了歷史舞臺。這一時期吐蕃的發展很強盛,為確保西部特別是青海地區穩定,唐王朝採取了和親政策,王室文成公主經青海日月山遠嫁西藏,具有鮮卑人血統的唐太宗李世民為緩和民族矛盾,提出了「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依朕如父母」的華夏各民族一律平等發展的民族政策,民族部落首領歸順唐朝後,可由政府任命為都督或太守等地方長官,負責治理本民族事務,這類似於今天的民族自治區政府主席,從而增強了與各民族之間的融合發展。

吐谷渾被吐蕃滅亡後,原有的各政權相互牽制平衡機制被打亂,党項人順應歷史潮流心向唐朝,公元638年,党項族首領拓拔赤辭率領族人歸屬唐朝,被唐太宗李世民任命為都督,賜予國姓李姓。後來,黃巢農民起義軍佔領唐朝首都長安,党項人幫助唐王朝重新奪回長安,加之受到吐蕃政權的不斷打擊,生存危機堪憂,唐政府只好允許党項人遷徙進入黃土高原的甘肅慶陽及寧夏和陝北一帶,開始男耕女織、相對安逸的農耕生活。公元960年,宋朝建立後,党項人繼續向寧夏平原發展。公元1032年,党項人傑出的首領李元昊在銀川一帶建立西夏國,領土包含寧夏、甘肅西北部的武威、張掖、酒泉、陝西和內蒙古的西北部、青海的東北部等地區,面積達80多萬平方公裡,人口200多萬。執政者不斷吸收漢文化精華,政權管理完全按照漢族的體制運行,創立了獨一無二、與漢字有所不同的西夏文字,被稱為第二漢字,修築了都城和皇宮,設置教育機構,傳授西夏文,通過改變剃髮形式和設計民族服裝,以党項人為主的西夏國發展到了歷史的全盛時期。

魏晉時期,羌人參與五胡亂華,唐宋時期,青海地區的羌人始終處於與匈奴、鮮卑、吐蕃、蒙古、漢等民族衝突交融的境況中,党項人不斷地融入到以上民族中,公元1227年,党項人建立的西夏王國被興起於蒙古高原的成吉思汗軍隊所滅亡,其後裔為躲避殺掠,顛沛流離逃入四川省康定一帶,形成與藏族不同的木雅藏族人,居住用石板築成的碉樓房屋,其他党項人融入到各民族中。居住在今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羌族人人數眾多,比較集中,是純正的青海古羌人一支,與西夏滅亡後的党項人無關。另外,由於歷史上鮮卑、匈奴、吐蕃等少數民族遷徙進入青海縱橫馳騁,西部羌人的流動性很大,有些文獻也把鮮卑人歸類為羌人的一支,認為他們在上古時期源出同族。

沈家遺址

隋煬帝親徵吐谷渾雕塑

值得一提的是,據《史記》等古籍記載,匈奴是我國夏朝時期大禹的族人,與漢族同為一族,公元前1600年夏王朝滅亡後,最後一任君主夏桀的後裔逃到中國北方一帶,與漢族分道揚鑣,過上遊牧生活成為匈奴族。漢代時,匈奴人經過漢武帝的軍事打擊,一部分敗走歐洲融入當地人,一部分在三國期間被曹操遷入河南、山西一帶,與漢族雜居,隋唐時期匈奴人已基本消失。如此來看,匈奴是大禹的族人,與漢族同出一源,而大禹出自羌人,羌人與鮮卑人源遠流長,各民族最終走上了民族大融合的結局。

在中國歷史上,西部地區情況繁雜,部落眾多,很難一一歸類。但是羌人作為青海高原古老的民族,這一點毋庸置疑,在唐朝初吐蕃興起時,隨著吐蕃勢力波及青海,遺留在青海的羌人被吐蕃同化,成為藏族的一部分。

1974年3月,正是青海東部農業區的農忙季節,在河湟地區的羌人故地青海省樂都縣高廟公社柳灣生產隊,當地社員在半山坡上挖渠引水灌溉時,挖出了一個震驚世界的古文化遺址——柳灣。當時出土的多為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陶罐,時間為距今4600年至3600年之間,包含了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齊家文化、辛店文化至青銅文化等類型,歷史跨度為我國夏朝到商朝初期階段,柳灣彩陶的制陶燒制工藝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從而贏得中國「彩陶之鄉」的美名,引起世界矚目。其高超技藝毫不遜色於秦始皇兵馬俑,且比兵馬俑還早2000年。

令人叫絕的是,秦始皇兵馬俑也發現於1974年3月,也是當地農民在打井取水時發現的。歷史就是這樣巧合——青海柳灣彩陶與陝西臨潼兵馬俑在同一時間橫空出世,難道他們之間有一種冥冥之中的時空溝通嗎?更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製作柳灣彩陶的先民到底是哪個先民?沒有交待,根據筆者查閱文獻資料,結合青海人類發展蹤跡和長期積累的歷史知識,加之參觀位於西寧市城北區的沈那古羌人遺址及發掘出的陶罐等文物,認為柳灣彩陶與沈那遺址時間銜接,兩者之間位於湟水流域,距離不遠,陶罐製作工藝接近,屬於一脈相承的文化,也是先進的青海古羌人製作的。因為,從青海柳灣發現的1700多座墓葬、3.5萬多件彩陶的數量來看,這個彩陶製作基地人數眾多,分工明確,如果沒有農耕文明的糧食支承,是很難維持下去的,從柳灣彩陶的工藝來看,說明青海古羌人與中原文明有著緊密的文化交流。我國文獻記載的「禹興於西羌」,禹是我國夏朝奴隸制國家的開創者,大禹治水時帶領青海古羌人遷徙進入中原地區是不可爭議的事實,如果沒有彼此之間的文明融合,柳灣彩陶先民是很難製作出如此高水平的彩陶工藝品的。所以,單從河湟谷地4000年前的柳灣彩陶和沈那遺址的文物不難看出,青海古羌人具有高度的文明程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種披頭散髮、袒胸露腹、腰裹獸皮、手持木棍、茹毛如血的原始人,而從陶罐上那些精美的繪畫符號和亮麗的色彩,足以說明他們對生活充滿了美好的理想和追求。

大禹治水雕塑

綜上所述,公元313年前後,鮮卑人進入青海,佔領羌人故地建立吐谷渾國後,羌人已基本退出青海,其後歸附唐朝得以生存發展。609年,隋煬帝親徵青海擊敗吐谷渾國使其國力衰退,663年,西藏吐蕃最終滅亡吐谷渾國;九世紀吐蕃衰落,宋及遼時期西羌後裔党項人利用兩國相互牽制機遇,於1032年建立西夏國至1227年亡國,自此我國古籍中已無羌人政治活動記載。

遙遠的青海古羌人,是一個熱愛生活的古代先民。歷史發展到當代,他們雖然融入了中華民族大家庭中,但傳承下來的那種在高原艱苦的環境中順應自然、改造自然和與日月爭輝的不屈精神,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今天,在我們的生活中,青海古羌人遺留下來的生活痕跡無處不在,青海方言、農村火炕、牧民的犛牛毛帳篷、手抓羊肉、熬飯、土火鍋等飲食文化都有青海古羌人的遺風。另外,青海喇家遺址出土的4000年前的麵條,不但是中華第一碗麵條,也是世界第一碗麵條;大家知道,當今的廣場舞特別是青海鍋莊舞已成為時尚,可以說廣場舞和鍋莊舞的故鄉在青海,因為1973年在大通上孫家寨出土了一件5000年前的國寶級文物「彩陶舞蹈紋盆」,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盆內一圈五人一組的歡快舞蹈人物,是古羌人對當時生活狀況的最好描摹,那種舞蹈形式,難道不是今天鍋莊舞的體現嗎?特別是青海犛牛、藏系羊、浩門馬等優良畜種,都是羌人在遠古時代狩獵生活中馴化而來,這是不爭的事實。

相關焦點

  • 青海古羌人,你在哪裡?
    」,與黃河流域的河套文化、中原文化、齊魯文化並駕齊驅,影響深遠,而推動河湟文化發展的我國歷史上青海古羌人的存在,近年來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極大關注。河湟泛指青海的黃河上遊、湟水河和大通河(浩門河)流域,古稱「三河間」,湟水河流域處於我國西部遊牧文化與中原農耕文化的融合部,也是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的結合部,我國古代河湟地區的羌人、匈奴人、鮮卑人、吐蕃人等民族,相敬如賓、和諧而居,促進了中華文明的發展。那麼,曾經生活在祖國大家庭中的青海古羌人,你在哪裡?
  • 羌人與羌人政權1
    一、羌人羌人曾是古東方大族,形成於青藏高原地區,也就是藏族古稱。以羊為圖騰(早先以畜牧業為主)。
  • 《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講述前世今生輪迴
    最近,泰國鬼才導演阿彼察邦.韋拉斯花古 (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的作品《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Uncle Boonmee who can Recall his Past Lives),更榮獲康城影展最高榮譽金棕櫚大獎,並同獲香港亞洲電影節別注電影,十分「威水」。
  • 今生的夫妻是前世情人,今生的情人是前世夫妻:善待每一份相遇!
    夫妻,是前世的情人。之所以今生做夫妻,是因為前世欠了你的情債,今生是來報恩的。所以才會今生跟你一起扛起生活的重擔,共同經歷生活一路的風風雨雨,忍受你的壞脾氣,照顧你,心疼你,呵護你,陪伴你,怕你冷,怕你熱,懂得你的不易,心疼你的安危,為的就是感恩你在前世修給她的一份深情的愛。不論是情人還是夫妻,因都在前世。
  • 彝族不是古氐羌人之後裔
    他們使用文字的時限可追溯到上萬年前;統治集團內部有著嚴格的根深蒂固的家族血統觀念,等級森嚴,層次分明,不可逾越。然而由於歷史的原因,這個民族所到之處,都或多或少地留下了一些令人費解的迷團。 有人認為彝族與古越族同族,有人認為彝族來源於西藏高原,還有「濮人」說、「僚人」說、「盧人」說,也有國外學者所持的「高加索人種」說等眾多學說,但在一度時間裡學術界較為流行的是「彝族源於古羌人」這一學說。「彝族是古羌人之後裔」這一觀點是著名學者、歷史學家方國瑜教授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中葉提出來的。
  • 大美青海高原上的家,深度了解青藏高原
    崑崙山是中華第一神山,是崑崙神話的載體,也是諸多青海文化附著的地方。透過崑崙山巖畫、西王母石室、柳灣彩陶、崑崙玉和該地區藏民族的生活揭示崑崙文化的歷史淵源和深厚內涵。柴達木是中國第三大盆地,也是資源富集的聚寶盆。節目通過柴達木盆地吐谷渾大墓的出土文物和今天格爾木的崛起,講述柴達木傳奇的前世今生。
  • 《俠隱閣》前世今生MOD怎麼用 前世今生MOD及使用方法教學
    下面請看由「mzm1111」帶來的《俠隱閣》前世今生MOD及使用方法教學,希望大家能夠... 《俠隱閣》可以通過打MOD來增強遊戲的趣味性,前世今生MOD就可以讓玩家初始就擁有很強的勢力,還增加了往外的玩法。
  • 三木才:《西羌賦》
    ″瓊"鳥是古象雄王國的圖騰。33、佐瓊: 藏語。意為「犏鵬」。古代象雄王國國教苯教″瓊」文化認為一種白色的大鵬蛋孵化出的牛叫「佐瓊格」,即犏白鵬。是牛祖。34、牛毛織皮: 《前漢書.地理志》:「織皮,崑崙,析支,渠叟,西戎即敘。"師古曰:″崑崙,析支,渠叟三國名也,言此諸國織皮毛,各得其業」。牛毛織皮象徵羌人生活。
  • 足球的前世今生
    足球的前世今生作為一名骨灰級球迷,倘若不了解足球的前世今生,那無異於自打耳光。眾所周知,足球是一項有著深厚歷史淵源的體育運動,源遠流長而歷久彌新,而現代足球起源於今天的英國。話說在12世紀前後,北歐海盜橫行西歐,丹麥和英國發生了衝突,兩國的關係不斷惡化。
  • 一張紙的前世今生~寧河吾悅廣場古法造紙活動圓滿落幕
    紙,作為中國四大發明之一 是知識傳播、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一千九百多年前,蔡倫改進的造紙術是書寫材料的一次改革為了讓孩子們親手感受一下一張紙是如何「誕生」的10月3日,寧河吾悅廣場為孩子準備了一場有趣的古法造紙手工課用一次次薄薄的紙張製作帶領孩子銜接現代與古代的光陰
  • 商朝活人祭祀來源竟是羌人戰俘,和現代羌族同源
    另外,很多甲骨文卜辭裡,在記載祭祀祖先時,常常出現「十羌」「三十羌」「五十羌」「百羌」「三百羌」這樣的文字。而在挖掘的祭祀坑內的人祭屍骨數量,恰恰也經常是10、30、50、100、300這種成整數的數字,於是很有可能這些人祭就是來源於古羌人。
  • 震撼:前世今生的照片比對 輪迴不可思議
    在校刊中,按通靈朋友的說法,由教師的職務分類尋找,找到了好幾個同事的照片,而且上面的職務完全跟通靈朋友說的一樣。除此之外,我們還發現了好些看著比較像某人的照片,再去給通靈朋友鑑定,又發現了好幾個相對應的人。遺憾的是,當天去的幾個人大多沒找到自己的照片,也包括我,略微有些失落。不過後來想想,上輩子那麼胖,還是個女的肯定不願意照相,能躲就躲了。
  • 大美山河 神奇文化——發現青海
    ▲瑪尼石青海玉樹州結古鎮。這裡曾經是古羌人的領地,最早的土著羌人以畜牧業為生,史稱「西戎牧羊人」。羌人在高原上首先培育了麥類,傳入中原地區成為主要糧食作物之一。華夏音樂正宗源於羌人音樂,「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他們最早發明的羌笛,一直流傳至今。
  • 激活傳奇天賦 《古羌傳奇》職業天賦打造
    古羌傳奇古羌傳奇古羌傳奇古羌傳奇古羌傳奇
  • 北新涇的「前世今生」……
    北新涇的「前世今生」…… 2020-10-05 16: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豐都小官山古建築群之「王家大院」的前世今生……
    (王家大院院內門窗)——記者從各方面打聽到王家大院背後不完全的故事……王家大院至今約200年歷史,由當時的大戶蘇家於1810年左右修建,一樓一底,樓上不住人。當時豐都名望之人死後的祭文都由他口述,他侄子執筆撰寫。王定許第一任妻子秦氏,第二任妻子盧氏(盧少雄的姐姐),王定許無兒無女。1949年解放後,實行減租退押,加上無兒女繼承,王定許將房子賣給了舅子盧少雄一家,盧家也是兩弟兄。王家第三代老四王景韓下有兩男三女,兩兒後均病故。
  • 精選5本前世今生文,無論前世,還是今生,我想一直在你身邊!
    今天為寶寶們整理了5本前世今生文,快一起來看看吧。如果寶寶們想看什麼類型的小說,可以在留言區告訴九九哦,九九會整理分享給大家。01《洞房前還有遺言嗎》作者:且墨<文案簡介>卿如是:我是你的祖宗,我們之間是不會有好結果的,這樣是會遭天譴的。
  • 你前世欠了多少情債?前世姻緣註定今生的相遇,宿世情深該如何把握?
    世間大多痴男善女都在盲目追尋自己的愛情,一場又一場的相親、一個又一個的伴侶,也有很多人因為種種原因悔恨自己錯過了自以為是的一生良緣,人生路漫漫,你怎知那錯過的一定就是你的良緣呢? 前世你對我有恩,今生我便以身相許 如果雙方前世有恩情,今生相會便能喜結良緣,這樣的夫妻緣,報恩的一方能夠為了對方無怨無悔的奉獻,最能美滿幸福。
  • 電影人黃百鳴、黃子桓父子同臺解密《葉問》的前世今生
    電影人黃百鳴、黃子桓父子同臺解密《葉問》的前世今生 2020-01-05 19:18:14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房家梁 責任編輯:房家梁     電影人黃百鳴分享
  • 何鴻:絲路樂舞的前世今生
    貪念越多,人所承受的心靈鎖鏈便越沉重,放在物質和精神的兩重面上,其結果是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