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怪事,臣子當著皇帝面打群架,咬死三個人,最下力者得到重用

2021-01-09 胡楊說歷史

據《大明會典》記載,早朝時,大臣們午夜就要起床,然後穿越大半個京城到達午門外,一般要求參加早朝的大臣要在凌晨三點到達,當午門城樓上的鼓敲響時,大臣們就要按照一定順序排好隊,等待進入皇宮,到了凌晨五點的時候,午門城樓上的鐘聲響起,宮門大開,群臣就可以按照順序進入皇宮參加早朝了。

明朝時期,一般只有四品以上的官員才有和皇帝對話的機會,參加早朝是一件十分嚴謹的事情,天子目下,皆要規規矩矩,排隊和參加早朝的過程中,如果哪個大臣有腳步不穩、隨地吐痰、咳嗽等不合規矩的舉動,都會被專職糾察的御史記錄下來,下朝的時候,自然會有相應處罰。

明朝時期,在十分講究規矩的早朝,卻發生了一件駭人聽聞的怪事,在皇帝面漆,四品以上的大員不顧禮儀、身份,公然打群架!就連一把鬍子的二品大員也參與其中,踹起人來也是不予餘力,甚至有些不擅於打架的大臣,直接上嘴咬。明朝臣子和皇帝之間的關係比較複雜,沒有絕對的上下關係,常常有大臣和皇帝對著幹,早朝群毆這樣的事件也只能發生在明朝。

土木堡之變後,明英宗被俘,明朝一大半高官都死於亂軍之中,宦官王振作為這起災禍的始作俑者,在亂軍中也被憤怒至極的明朝武將砸成了肉泥,當明軍大敗的消傳回明朝京都的時候,群臣愕然。朱祁鎮被俘,他的弟弟朱祁鈺監國,統領朝廷大事,早朝的時候,群臣彈劾王振誤國之罪,大家異口同聲都要將王振滅族。

結果奏摺還沒有讀完,朱祁鈺就讓大家都出去待命,群臣自然議論紛紛不肯出去,此時,王振的心腹錦衣衛指揮使馬順,大聲呵斥群臣,讓他們都出去,馬順一說話,離他最近的大臣王竑立馬咬牙切齒的說道:「你們這幫奸黨,論罪當誅,現在還膽敢這樣?」一句話還沒說完王竑便立馬揪住了馬順的頭髮,怒急的王竑直接上嘴咬馬順的臉,其他大臣一看王竑都動手了,立馬加入戰團,離得近的出拳薅頭髮,離得遠的就用腳踹。

朱祁鈺坐在高臺上都看呆了,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前一刻還算有序,下一秒就怎麼打上群架了,沒過一小會,馬順就成了歷史上第一個在大殿中被群臣毆打致死的錦衣衛指揮使,也是唯一一個。王竑滿嘴都是血,雙手衣服上也都沾上了血跡,其他大臣也都是衣衫不整,氣喘籲籲,打死馬順了,王竑又看向朱祁鈺,這給朱祁鈺嚇得不輕,立馬問王竑還想幹什麼,王竑說宦官毛貴、王長隨都是王振的同黨,按罪當誅。

朱祁鈺立馬下令讓人把這兩個太監帶上來,毛貴和王長隨剛進入大殿,就看到馬順倒在血泊裡,還沒反應過來到底發生了什麼,王竑就帶著群臣將這兩人拉入人群中毆打,這次大家都放開了手腳,打的頗為賣力,一會,這兩人也被活活打死了。當朝大臣當著皇帝的面,打群架,實在是聞所未聞,朱祁鈺也從未見過這等怪事,自己也被嚇得不輕,為了安撫群臣,他還叫來言官們,好言寬慰他們。王竑經此一役名震天下,朱祁鈺也很看重他,升王竑為僉都御史,讓他和都指揮夏忠等人一起鎮守居庸關。

這樣的事在人人自稱奴才的清朝,簡直不敢想像,也就只能發生在明朝。明朝作為漢族建立的最後一個大一統王朝,君臣雖然不算和睦,但君臣都齊心為國為民,朝堂上並非一家之言,大家有什麼想法都可以暢所欲言,就算是大逆不道的話,也不用擔心皇帝責怪,皇帝和大臣互相制約,群臣和皇帝坐而論道的場景,不禁讓人遐想,朱元璋建立的明朝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王朝?

參考資料:《明史》

相關焦點

  • 明朝皇帝居然不理睬臣子?看看明朝的奏章制度究竟是什麼情況
    皇帝制度在中國確定以來,一套以官僚為主的政治體系就正式確立了下來,而且隨著時代的發展,體系化的制度也越來越複雜。臣子想要把自己的工作或者其他情況報告給皇帝,就需要寫上一本奏摺,寫清楚自己要陳述的東西,通過一系列程序傳遞在皇帝手中。皇帝每天辛苦的閱覽了所有的奏章,也需要通過一系列的程序,將對奏章的批語發還下去。
  • 金朝:最有骨氣的朝代,明朝也不如?皇帝、臣子、將士皆殉國?
    而到現在,最廣為人知並且離我們比較近的朝代應該就是唐宋元明清了,直到二十世紀初期,封建王朝才徹底從歷史的長河中消逝。不過,由於清朝的軟弱,大家對封建王朝的印象都不怎麼好。事實上,歷史上大多數朝代都是很硬氣的,那麼哪個朝代是最有骨氣的呢?答案就是金朝。
  • 從朱祁鎮對王振的寵信,看明朝皇帝重用宦官的原因
    張氏是明仁宗朱高熾的妻子,史稱誠孝張皇后,是出色的女性政治家,極有政治頭腦,重用「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張輔、胡濙等五位賢臣,延續仁宣之治,使得朝中吏治清明,民間發展經濟,天下呈現安樂繁榮的景象。
  • 明朝臣子很慘,犯了錯要被皇帝打屁股,還要當場脫了褲子打
    這些臣子們要是犯錯受罰,是很慘的,明朝時期有廷仗,就是專門為犯了錯的臣子們準備的,大臣們會公開在朝堂上,被打板子,而且被打的不是後背,就是屁股,但不管是哪個地方,都是比較羞羞的地方。其實早在在東漢時期,就有了廷仗的出現,不過後代的帝王,是很少用這種刑罰,直到明朝時期,為了收拾犯錯的臣子們,這種刑罰,就出現在了朝堂上,一開始還是作為懲罰,不需要脫褲子,後來就發展的帶有一些羞辱,竟然還要脫了褲子被打。
  • 朱祁鎮一事無成,明朝唯一的俘虜皇帝,為何得到英宗這樣好的廟號
    大明風華劇終了,朱祁鎮也下線了,關於明英宗這個皇帝,他的一生充滿了坎坷與不平,幼年登基,被太監慫恿親徵瓦剌,卻淪為囚徒,回國後被囚於南宮,通過奪門之變再返皇位。而他一生的所作所為,除了廢除殉葬制度外,竟然找不到一件正面的事情,為何他死後,還能得到「英」這樣好的廟號!
  • 木匠皇帝重用宦官?用史書為你還原一個最真實的大明!
    明朝宦官對朝政造成多大的影響?明朝宦官以用事之久、握權之廣著稱,明朝的宦官們插手朝政、把持國家政治經濟各領域,將閹宦之患發展到叄千年歷史之極致。明朝皇帝處決政事的主要方式是批答票擬,在明朝中葉以後,有些皇帝無法承擔每天閱讀大量奏章的工作,"除親批數本,皆秉筆內官遵照閣中票擬字樣,用硃筆批行。"
  • 明孝宗朱祐樘,古代帝王中最完美的皇帝之一,一生中只有一個妻子
    他體恤臣民百姓,重用賢臣。使明朝出現了短暫而輝煌的中興盛世。在生活中他勤儉節約,生活簡樸。踐行一夫一妻制。一生中只有皇后一個妻子。這可真是歷史上難得的一位好皇帝。影視劇《回到明朝當王爺之楊凌傳》截圖明孝宗朱祐樘的年號是弘治,他是明憲宗朱見深的兒子。早年他的母親紀氏被俘到宮中。一次偶然的機會被他的父皇寵幸並懷上了他。
  • 大明朝16位皇帝誰最強?朱元璋和朱棣都靠邊站,還得是他!
    什麼樣的皇帝才能稱為好皇帝?皇帝需要做什麼才能稱為強?這恐怕不是很單純的「昏君」或者明君就能回答的。明朝前前後後持續了300年之久,中間共經歷了16位皇帝,正經的似乎就沒幾個。如果要選明朝最強的皇帝,許多人會選擇朱元璋或者朱棣這兩位暴君;其次就是明憲宗或者明孝宗,甚至於崇禎皇帝。
  • 朱元璋:此人可以重用到老,孫子重用他,兒子卻誅殺他十族
    文/九歌 在中國古代,做臣子的能得到皇帝的認可,是一種莫大的榮耀。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是一個對大臣極為嚴厲的人,他在位期間,懲治貪官汙吏的手段,是出了名的。 但是朱元璋在位時,卻對一個大臣給予了高度評價,這個人就是方孝孺。
  • 歷史上的皇帝為什麼重用國舅爺,而不是重用自己的叔叔?
    歷史上的帝王,大多數都是信任重用自己的舅舅,而極少重用自己的親叔叔,這是為什麼呢?從血緣關係上來說,皇帝和自己的親叔叔,那是有直系血緣關係的。從繼任順位來說,若是皇帝有什麼不測,親叔叔完全有可能會取而代之。
  • 古代的皇帝們,為何寧可重用外來的舅舅,也不願重用一家的叔叔?
    古代大部分皇帝喜歡在登基後重用自己的舅舅,壓迫自己的舅舅。按理說,舅舅屬於母親的家族,與皇帝本人沒有直接的血緣關係,叔叔是父親的家人,因此與皇帝本人有直接的親密關係。那麼,古代皇帝為什麼不重用舅舅,不願意重用舅舅呢?對這個問題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接著看下面。以下是我個人的看法。不同意見的朋友可以在評論區留言。謝謝大家。本文開始前,筆者先簡單列舉了幾個例子。
  • 明朝的重臣洪承疇投降清廷卻不得重用,還被寫入了《貳臣傳》受辱
    明朝時,有人官居薊遼總督並掛兵部尚書銜,是明帝最為倚重的肱股之臣;清朝時,還有人被授予太子太保,繼續掛兵部尚書銜,是清帝最為信任的漢臣之一。前後雖然矛盾和尷尬,但卻是同一個人,他就是明末清初最被人詬病和質疑的歷史人物洪承疇。接下來,我們一同探究洪承疇為何要在明朝末期投降滿清?
  • 用一張嘴滅亡了明朝,楊嗣昌到底幹了什麼?說了什麼?
    文思泉湧,巧嘴重用 楊嗣昌出身官宦之家,是三代單傳獨子,家裡的人甚是疼愛。但是他家裡突遭橫禍,最愛的父親被誣陷,發配充軍。父親被發配充軍之後,家中更加艱難,他立志好好讀書,希望榜上有名,能夠減輕家中負擔,甚至讓父親重返官場。
  • 大明王朝最失敗的教育:最好的老師培養不出最好的學生
    但是在明朝數百年的歷史中卻出現了一個特例:那就是最好的老師並沒有培養出最好的學生。相反,這名學生不僅沒有成為老師心目中的一代英主,在老師死後,這位學生卻毫不留情地對這位他曾經最尊敬的老師痛下殺手。抄家鞭屍,可謂無所不用其極。這對師生就是明朝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萬曆皇帝和一代名臣張居正。
  • 如何簡單評論明朝各代皇帝?
    一位成功馬上皇帝,多次親徵邊疆,開創永樂盛世。遷都北京是其最有影響的政治行為。第四位:明仁宗朱高熾,朱棣的兒子,由於身體不好,在位不到一年去世。在靖難之役期間,幫助其父親成功守衛北京城。以仁著稱。赦免了很多朱允炆時期的老臣。第五位:明宣宗朱瞻基,很受其祖父朱棣喜愛,親自參加徵討蒙古的多次戰役。知人善任,擁有眾多文臣武將鼎力相助。和其父親並稱「仁宣盛世」第六位:明英宗朱祁鎮。
  • 明朝皇帝順序表
    按照記載,朱元璋五世祖叫朱仲八,娶陳氏,生了三個男孩。老大叫朱六二,老二叫朱十二,最小的叫朱百六。朱百六就是朱元璋的高祖,即四世祖。其後,高祖朱百六娶胡氏,生有二子,長子朱四五,老二朱四九。這個朱四九就是朱元璋的曾祖。再往後,曾祖朱四九娶侯氏,生子初一、初二、初五、初十,共四人。這個朱初一,就是朱元璋的祖父。
  • 中國古代皇帝為什麼寧願重用自己的舅舅,而不是自己的叔叔?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一共存在著數百個大大小小的皇帝,構成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歷史。在這些皇帝中,很多人都喜歡重用自己的舅舅,特別是那些年幼登基的小皇帝,往往都是利用自己的舅舅來穩定自己的政權,而不是重用自己的叔叔,這到底是為什麼呢?第一個原因:利益關係上,舅舅比叔叔更親。
  • 明朝的名臣夏原吉,被五位皇帝任用,靠的是他自身的三個過人之處
    我們的北京故宮是在明朝永樂皇帝時期修建的,正式啟用是在明朝永樂十九年的正月初一,當時慶典在新落成的北京皇宮奉天殿舉行的,也就是如今的太和殿,這個慶典是為了慶祝北京的皇宮正式啟用。這個慶典舉行的中途,出現了一個小插曲,永樂皇帝朱棣當時召見了欽天監管時間的漏刻博士胡奫,讓他佔卜一下皇宮的三大殿,這三大殿分別是奉天殿、華蓋殿,謹身殿,胡奫得令便開始了佔卜,之後得到的預言卻是:在永樂十九年四月初八午時,這三大殿會遭到大火焚毀,正處於大典慶祝時期,卻聽此消息,永樂皇帝會是如何反應呢?
  • 在古代皇帝集權方面,明朝佔據著重要的角色,淺談明朝的皇帝集權
    權臣壓制又有國家本身就是依靠權臣及其下屬來運作的,比如曹操;皇帝因為種種原因理政不變的,比如皇帝年齡小或者藩王進京當皇帝;總體上說,是由於皇帝個人能力或者實力不足導致的二是制度上的權力限制,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丞相的存在。
  • 竇燕山的四兒子,因當著皇帝的面痛罵同事拍馬屁,結果提拔為宰相
    竇燕山的四兒子竇偁之所以能夠當上參知政事很大的原因是因為他曾經幹過一件事,那就是在宴會上當著滿朝文武還有皇帝的面痛罵大臣拍馬屁。事情是這樣的,根據《續資治通鑑長編》的史料記載,當年宋太宗趙光義還沒當皇帝,還是開封尹。竇偁和賈琰都在趙光義手下做事,竇偁任開封府判官,賈琰為開封府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