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大明會典》記載,早朝時,大臣們午夜就要起床,然後穿越大半個京城到達午門外,一般要求參加早朝的大臣要在凌晨三點到達,當午門城樓上的鼓敲響時,大臣們就要按照一定順序排好隊,等待進入皇宮,到了凌晨五點的時候,午門城樓上的鐘聲響起,宮門大開,群臣就可以按照順序進入皇宮參加早朝了。
明朝時期,一般只有四品以上的官員才有和皇帝對話的機會,參加早朝是一件十分嚴謹的事情,天子目下,皆要規規矩矩,排隊和參加早朝的過程中,如果哪個大臣有腳步不穩、隨地吐痰、咳嗽等不合規矩的舉動,都會被專職糾察的御史記錄下來,下朝的時候,自然會有相應處罰。
明朝時期,在十分講究規矩的早朝,卻發生了一件駭人聽聞的怪事,在皇帝面漆,四品以上的大員不顧禮儀、身份,公然打群架!就連一把鬍子的二品大員也參與其中,踹起人來也是不予餘力,甚至有些不擅於打架的大臣,直接上嘴咬。明朝臣子和皇帝之間的關係比較複雜,沒有絕對的上下關係,常常有大臣和皇帝對著幹,早朝群毆這樣的事件也只能發生在明朝。
土木堡之變後,明英宗被俘,明朝一大半高官都死於亂軍之中,宦官王振作為這起災禍的始作俑者,在亂軍中也被憤怒至極的明朝武將砸成了肉泥,當明軍大敗的消傳回明朝京都的時候,群臣愕然。朱祁鎮被俘,他的弟弟朱祁鈺監國,統領朝廷大事,早朝的時候,群臣彈劾王振誤國之罪,大家異口同聲都要將王振滅族。
結果奏摺還沒有讀完,朱祁鈺就讓大家都出去待命,群臣自然議論紛紛不肯出去,此時,王振的心腹錦衣衛指揮使馬順,大聲呵斥群臣,讓他們都出去,馬順一說話,離他最近的大臣王竑立馬咬牙切齒的說道:「你們這幫奸黨,論罪當誅,現在還膽敢這樣?」一句話還沒說完王竑便立馬揪住了馬順的頭髮,怒急的王竑直接上嘴咬馬順的臉,其他大臣一看王竑都動手了,立馬加入戰團,離得近的出拳薅頭髮,離得遠的就用腳踹。
朱祁鈺坐在高臺上都看呆了,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前一刻還算有序,下一秒就怎麼打上群架了,沒過一小會,馬順就成了歷史上第一個在大殿中被群臣毆打致死的錦衣衛指揮使,也是唯一一個。王竑滿嘴都是血,雙手衣服上也都沾上了血跡,其他大臣也都是衣衫不整,氣喘籲籲,打死馬順了,王竑又看向朱祁鈺,這給朱祁鈺嚇得不輕,立馬問王竑還想幹什麼,王竑說宦官毛貴、王長隨都是王振的同黨,按罪當誅。
朱祁鈺立馬下令讓人把這兩個太監帶上來,毛貴和王長隨剛進入大殿,就看到馬順倒在血泊裡,還沒反應過來到底發生了什麼,王竑就帶著群臣將這兩人拉入人群中毆打,這次大家都放開了手腳,打的頗為賣力,一會,這兩人也被活活打死了。當朝大臣當著皇帝的面,打群架,實在是聞所未聞,朱祁鈺也從未見過這等怪事,自己也被嚇得不輕,為了安撫群臣,他還叫來言官們,好言寬慰他們。王竑經此一役名震天下,朱祁鈺也很看重他,升王竑為僉都御史,讓他和都指揮夏忠等人一起鎮守居庸關。
這樣的事在人人自稱奴才的清朝,簡直不敢想像,也就只能發生在明朝。明朝作為漢族建立的最後一個大一統王朝,君臣雖然不算和睦,但君臣都齊心為國為民,朝堂上並非一家之言,大家有什麼想法都可以暢所欲言,就算是大逆不道的話,也不用擔心皇帝責怪,皇帝和大臣互相制約,群臣和皇帝坐而論道的場景,不禁讓人遐想,朱元璋建立的明朝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王朝?
參考資料:《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