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偷錢後,這兩位爸爸處理方式的不同,造成的後果實在差別太大

2020-12-22 騰訊網

作者:王小二育兒講堂

近日在逛超市的時候,發現有一位家長怒氣衝天的指責自己的孩子,而孩子一直在不停地哭泣。

只聽這位家長大吼:「這麼小,就學會偷東西了,還好意思哭。」

原來這位小朋友剛才看到了一枚好看的貼紙,就偷偷藏在了自己的口袋裡。

結果媽媽整理衣服的時候發現了,直接發了火。

俗話說:「小時偷針,大時偷金」。

孩子們小時候道德品質出現問題,不及時糾正很可能會影響未來的發展。

但是採用當場指責的這種做法是錯誤的處理方式。

很多孩子都存在過偷東西的行為,讓家長們十分的困擾。

作為一名母親,我一開始也感覺非常的疑惑,孩子們為什麼要偷東西呢?

孩子們喜歡「偷」是什麼原因?

這個偷的原因可以概述為兩個主要因素:

一個是孩子不理解「偷」的含義;另一個是因為孩子控制不住自己的渴望。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曾經指出,孩子們要建立正確的道德觀念需要經歷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1到2歲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缺少自我意識準則,做事只憑生理性的本能。

第二階段;2到8歲

孩子們會根據所做行為產生的後果進行是非判斷。

第三階段:8到12歲

孩子的道德觀念由結果影響轉到了自我影響。

第四階段:12歲之後

孩子們真正理解了道德,有了自我控制能力。

所以當孩子們從外界順了東西回來,家長採取暴力的制止手段,根本沒有任何的實質性意義。

年紀小的孩子,內心是沒有道德觀念的。

大道理對孩子們來說,就如讓還是嬰兒的他們直接站起來跑步一樣,根本沒有能力做到。

特別是8歲左右的孩子,有了些許道德觀念,但是自控能力不強,所以他們依賴本能去「偷」。

這個時候家長的糾正方法對人格處於塑造期的他們十分重要。

暴力糾正毀了他的一生:

最近,一名廣東男孩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

這名七歲的孩子雙手被嚴重燒傷,即將面臨截肢。

而悲慘故事的起因就是孩子偷東西。

這位父親所採取的極端暴力的糾正方式嚴重傷害了孩子的身體健康

七歲的小孩子處於一個建立道德觀念與規則意識的關鍵時期。

家長引導好了,孩子才不會進入歧途,而粗暴的懲罰,只會毀掉孩子的未來。

棍棒教育不會建立孩子的是非觀,只會帶來羞辱。

而成長中孩子們需要的是羞恥心,而不是羞恥感

孩子偷東西需要教育,但是糾正的方式必須正確選擇。

我相信你,我的孩子:

很多家長的小時候估計也偷過家裡的錢,但是如今你們變成了小偷嗎?

著名作家三毛曾在《膽小鬼》中描述了自己小時候偷錢的故事。

當時的年代,小孩子們之間流行手機糖果紙。

某天三毛看到了媽媽放在柜子上的5元錢,於是偷偷地藏了起來。

而媽媽在意識到錢丟了之後,找了一整天。

三毛在看到媽媽找錢後,內心焦躁、不安、內疚,最終她把錢放了回去。

而三毛的這些反常行為,早就被爸爸看在了眼裡。

但是這位父親沒有選擇任何懲罰手段,他的選擇則是給了三毛更多的零花錢,並且送了她一盒糖果。

這種糾正方法導致三毛長大後輕描淡寫的就可以將這件事說出口。

三毛的父親第一時間觀察到了孩子的心思,沒有急躁的進行糾正。

而是充滿信任的給予三毛自我改正的機會,並且進行了自我的反思,滿足了孩子想要糖果的願望。

在面對孩子沒有道德觀念做出的事情時,溝通與相信比打罵更加重要。

當孩子沒忍住自己的渴望,進行了偷竊行為後,家長第一時間不要對孩子進行羞辱。

我們要做的就是給予孩子相信與補救的機會,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

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家長們要告訴孩子,父母永遠相信他能夠改正這個壞毛病。

只要改了,他就還是個好孩子。

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告訴他:爸媽是跟你站在一起的,陪你一起改正,我們相信你會變得更好。

-END-

我是小二,一位成長中的多平臺育兒作者,在育兒領域有著豐富的經驗,每篇科普都是根據相關科學文獻和多年自我育兒經驗進行的總結,關於今天的討論內容,各位家長有任何想法都可以分享到評論區,我會及時觀看並進行溝通,如果科普內容有什麼不足,歡迎大家指出,我會及時進行更正,帶給大家更科學有效的育兒好方法。

相關焦點

  • 孩子偷錢怎麼辦?這兩位爸爸的反應,差別真是太大了
    小時候,他因為想買零食,常常偷爸媽的錢,被發現後,總是被罵不知廉恥。 有一次同伴帶他去超市偷東西,結果被當場抓包。爸爸把他領回去之後,不僅痛罵一頓,還喊來了好多親戚一起對他進行思想教育。
  • 孩子偷錢怎麼辦?這兩位爸爸的反應,差別真是太大了……
    當發現孩子偷東西,教育是必須的,但太多父母都因為過於緊張,而選錯了方式。還有一位爸爸也分享了自己的經歷:有一天他發現兒子把早教班的樂高積木拿回了家,而他並沒有打罵孩子。這就是在告訴孩子,什麼是對,什麼是錯,讓他知道哪些事是不能做的。兒子聽了以後不知所措地低下頭,父親又說:「你現在把人家的東西拿回來了,就要自己送回去,並跟人家道歉。」這就是在告訴孩子,做錯事了應該自己承擔後果。
  • 孩子「偷拿」100元,兩位爸爸不同做法,孩子10年後走向不同人生
    01孩子"偷拿"100元錢,兩位爸爸不同做法,孩子10年後走向不同人生華華前段時間在和爸爸逛商場時看到了一個玩具華華點點頭,東翻西找,翻出了沙發底下的100元錢交給了爸爸。作為獎勵,爸爸給華華買了心心念念的玩具。10年後,華華在大學裡回憶這段經歷時說道:"很感謝爸爸當初沒有拆穿我,否則我一定無地自容。"而有位爸爸,卻因為不恰當的處理方式,毀了孩子的一生。
  • 孩子偷錢,如何正確教育?你的處理方式影響孩子一生
    孩子偷錢是普遍存在的一件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家長的做法影響孩子一生,你的處理方式影響孩子的性格形成。小孩偷錢怎麼辦?在網上,有不少家長焦慮地發出信息求助,寶媽小語(化名)就是其中一位。有些孩子在遭到毒打後再也沒有偷錢的行為,究其原因,並不是其內心依舊意識到了偷錢的不正當,僅僅是害怕挨打。所以說,棍棒教育並不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還可能在孩子心裡留下嚴重的陰影,讓他們的性格發展受到阻礙,甚至影響一生。對待孩子偷錢,我們應該採取正確的教育。
  • 孩子偷錢屢教不改,爸爸毒打遭駁斥,專家:沒做好這三點別怪娃偷
    孩子偷錢屢教不改,爸爸毒打遭駁斥,專家:沒做好這三點別怪娃偷豆瓣上一個帖子引起了很多人的熱議和討論。原來是一個爸爸抱怨自己家兒子偷錢的事情,屢教不改,打過多少回,從一開始十元、二十,到後來偷一百、五百,才十歲膽就這麼大,爸爸說後來都用皮帶抽孩子的屁股,打過之後孩子睡覺都只能趴著,但是兒子依然不改。
  • 孩子「偷錢」怎麼辦?這可能是正常的現象,家長的處理很重要
    把辯論說成脫口秀的傅首爾在節目中爆料自己小時候曾經「偷」過鄰居老爺爺的錢,不過被老爺爺發現後老爺爺正確引導了她,讓她意識到了自己的錯並且改正。 其實,仔細想想,我們在小時候多多少少都有過「偷」家長東西,甚至是錢的經歷,我也有過,但不同的父母有不同的做法。
  • 汪涵問應採兒:如果你的孩子偷錢怎麼辦?應採兒的回答很實在
    2017年,陳小春帶自己的兒子小小春參加《爸爸去哪兒》,小小春在《爸爸去哪兒》溫柔可愛的表現,收穫了無數觀眾的喜愛,也讓觀眾一度好評陳小春和應採兒的家教好。早在一次節目中,汪涵問應採兒:如果你兒子偷錢,你會怎麼辦?
  • 孩子從家裡偷錢花,媽媽發現後的教育方式,影響孩子的一生
    不少孩子有過「偷拿」父母錢的經歷,有些父母即使有所發覺,卻覺得無傷大雅,選擇「睜隻眼,閉隻眼」,不會去責罵孩子。而孩子也自認為「神不知,鬼不覺」,私下還會竊喜不已。其實,父母發現孩子從家裡偷錢花,選擇的教育方式將影響孩子的一生。
  • 孩子偷錢怎麼辦?家長的做法,直接影響孩子的一生
    其實,很多孩子在小時候都有過偷錢的行為,甚至一些家長的童年記憶中,也留有自己偷錢的經歷,孩子的一些細小行為,往往會對孩子日後的性格和習慣造成影響,所以,家長在發現孩子的不良習慣時,一定要加以糾正引導,很多家長會把孩子偷錢的行為,錯誤認知為是孩子的品質問題,其實這種看法並不正確,孩子在兒童時期,還未形成真正的道德價值觀,他們出現偷錢的行為,必然有一些客觀外界因素的影響
  • 孩子偷錢,媽媽竟這樣做,比打罵更有效的教育!
    很多孩子都曾偷偷地拿過家裡的錢,即使是最聽話的孩子也可能做過這樣的事情。孩子這種行為的背後,體現著「所有權」概念的缺乏。當爸爸媽媽發現孩子偷錢之後該怎麼處理,這篇文章或許能給你一點啟發。
  • 面對孩子偷錢父母該怎樣教育?只有正確處理才不會影響孩子一生
    張女士最近發現自己錢包裡的錢時不時的會少10塊或是20塊,後來經核實是上小學的兒子偷錢了。如果家長發現孩子偷了家裡的錢,該怎麼處理好呢?家長發現孩子偷家裡的錢,建議父母先反思或分析孩子偷錢的目的是不是孩子向父母索要無果後,孩子想通過偷錢來買自己喜歡的東西,還是孩子和其他人攀比或者是充大佬,比如說同學之間互相請客等。
  • 孩子從家裡偷錢,父母應該怎麼辦呢?
    如果孩子從家裡偷錢,父母應該怎麼辦呢?孩子從家裡偷拿錢,其實是一個很常見的事情,很多人小時候都幹過這事。這件事情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但父母如果處理不好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影響。千萬不要給孩子貼上「小偷」的標籤,打罵很顯然也是不合適的。
  • 孩子偷錢怎麼辦?盧欣妤老師教你一招輕鬆處理
    竟然是因為孩子常常偷東西!這位父親為什麼要用這種殘忍的方式對待孩子,而不是去了解孩子偷東西的原因、跟孩子共同承擔責任、解決問題?這個年齡,正是孩子規則意識、道德意識的形成期,父母引導得當,孩子就不會誤入歧途。可是如果父母只是粗暴地懲罰,那麼結果恐怕會比偷東西本身更加嚴重。棍棒教不會孩子是非對錯,只會讓他害怕,卻並沒有建立起道德上的自律。
  • 孩子偷拿家裡的錢被發現,媽媽錯誤的做法,成了孩子一輩子的陰影
    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也是如此。我們不能奢求,他們生來就是人才,犯錯也是他們成長過程中在所難免的事情。只不過,在孩子犯錯時,家長處理方法上的差異,就可能會導致他們日後人生不同的走向。打罵孩子,從不是改變孩子應有的教育手段,這只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被動的讓孩子戴上某個不良標籤,惡化親子關係,甚至造成更嚴重的後果。要解決孩子偷錢的問題,在教育之前,先了解他們心裡訴求我能理解,父母在發現孩子偷錢時,那種恨鐵不成鋼的心理。
  • 佛山一父親把9歲兒子拽到派出所自首 孩子偷錢了父母該怎麼做
    孩子的手裡還拿著一袋東西,而男子則是怒氣衝衝的樣子。「我……想買東西……偷了錢。」孩子上氣不接下氣地哭著對警察說。這位爸爸希望民警能幫忙懲罰兒子,就連人帶上「贓物」來派出所了。  俗話說「小時偷針,長大偷金」,所以當孩子出現這種行為時,不少父母難免會著急和焦慮,不知道如何管教。曾經有兒童成長研究機構做過一份調查:10歲之前的孩子是不是都有偷錢行為?
  • 孩子偷錢怎麼辦,家長切記不能打罵,不妨試試這4種妙招
    起因是父母知道孩子三次偷拿家裡錢,便把孩子送到派出所讓孩子自首。了解過後得知,小孩卻對民警說那是他的壓歲錢,他認為那是屬於自己的錢,應該自己支配:"這能算偷嗎?我拿的是我自己的壓歲錢,有什麼不可以?"父母卻覺得孩子這樣不告而拿是為偷,頭兩次家長發現孩子偷錢,是打也打了罵也罵了,結果孩子還是不聽勸告。
  • 孩子為什麼會偷錢?多是出於這三種原因,其中第一種原因最常見
    孩子在小的時候都會有偷錢的經歷,這讓父母也很苦惱。但在父母的眼中自己家的孩子一般是不會去「偷」家裡錢的。 與其說孩子「偷」了家裡的錢,倒不如說是成年世界定義下的偷。在孩子心中認為,只是悄悄拿了他自己知道放錢的地方,家長並沒有教育孩子在拿錢的時候是否需要進行家長的允許。
  • 孩子偷錢被發現,家長管教後屢次不改,原因可能出在家長身上
    現在很多父母都杜絕了孩子的零食和路邊攤,覺得零食衛生不達標,路邊攤也不乾淨,都不讓孩子吃,童童媽媽就從來不讓童童吃這些東西,所以從來不給童童零用錢,如果童童想要一些什麼,都要經過童童媽媽的允許,一天,童童媽媽在買菜時,發現零錢包裡少了50塊,問了童童爸爸也沒有拿,所以去問了童童,而童童也承認了偷錢只為了買糖果和零食,這讓童童媽媽大為惱火,把童童打了一頓,沒過多久,家裡的錢又少了,面對童童的屢教不改
  • 心理專家:孩子偷錢原因很簡單,沒零花錢導致的,奈何家長讀不懂
    蒙蒙見自己拿了錢,媽媽也沒有過多責罰,於是又一次將小手伸向了錢包,拿走了媽媽的五十塊錢,這一幕被路過的蒙蒙爸爸看到,於是爸爸對蒙蒙再一次進行了嚴厲訓斥。可蒙蒙聽過爸媽的指責後,依然屢教不改,多次偷錢,讓蒙蒙的爸媽十分苦惱,轉而求助心理醫生,專家說道:「孩子到了一定年齡後,家長就應該教導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如果一味約束孩子,就會使孩子心靈得不到滿足,從而迫使他們犯下錯誤。」零花錢有必要支付嗎?
  • 孩子「偷錢」怎麼辦?該不該給孩子零花錢?分享最簡單有效的辦法
    接著,幼升小的契機,爸爸媽媽教育女兒已經長大了,可以獨立了。於是將寶貝大額進項,例如過年長輩們給的壓歲錢,生日收到的紅包等全部存到一張存摺裡,一把存入了大概1萬5千多。然後將這個存摺交給孩子自己保管。開學後的第一筆支出學雜費帶著孩子去銀行就用孩子自己的存摺去銀行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