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醫五載,緬懷倪師,恩師聆訓,如在耳邊,回首學期,白駒過隙,轉瞬即逝!
倪師《天紀》以盜聖盜拓的「盜亦有道」詮釋何為「聖智仁義勇」。望而知之謂之聖、知時機者謂之智、一馬當先謂之勇、捨身斷後謂之義、分均合理謂之仁。
倪師以一生之言行詮釋為學之道、為人之道、為師之道。《師說》曰: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當今之世,倪師幾乎以一己之力護佑經方之傳承,令中醫回歸至以臨床療效為第一準則的正確軌道上,此倪師畢生之大智、大義、大勇也!令無數有志學醫之士重見經方之光輝,令無數中醫愛好者不在迷惘中困惑。其善重於泰山,其慈恩於父母,其悲同於菩薩,其德與日月爭輝!《道德經》云:亡而不死者壽。倪師雖已故去,其壽(傳承)與天地齊肩!
經方自古傳於天
倪師恩德重於天
傳承之境難於天
弟子矢志向於天
鄙人不才,無緣得見倪師本人,未曾於其足下學習。但有緣得聞倪師課程,鬥膽以倪師之教誨及本人淺薄之經驗淺釋四逆湯和麻黃湯回陽救逆之差異,以敬老師在天之靈,護佑經方發揚光大。願與有緣之經方愛好者分享麻、桂、姜、附、白虎(石膏 )、硝、黃,遂、戟、芫花之藥效。與有志於經方之士共同討論學習分享。
在經方觀念裡,麻黃湯和四逆湯都可回陽救逆,其差別如下三圖所示:
圖一為正常心率
圖二為適合麻黃湯心率
圖三為適合四逆湯心率
醫聖仲景《傷寒論》治療疾病以行陽為法則,何為行陽?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乾卦的狀態就是行陽(生生不息)。類比於人的身體,五臟六腑的代謝動能是陽,通過新陳代謝形成的純營養以及代謝物是陰。經方治療疾病的理論基礎是通過藥物刺激恢復人體各個器官的動能,從而達到治病的原理。行陽具體的觀念詳見《假若倪師海廈尚在人世間》
麻黃和附子回陽救逆的藥理如上圖所示,心率降低心跳很慢適合用麻黃湯回陽救逆,心跳沒有力量,脈搏微細欲絕,則用四逆湯救逆。
麻黃在《神農本草經》中為發汗要藥,其原理為增加心跳頻率使人發汗。麻黃藥效確切說是發陽,所以麻黃湯又稱返魂湯,在心率低下甚至於沒有心跳的時候使用麻黃湯的效果要比四逆湯更好。
附子在《神農本草經》中本為回陽救逆要藥,其原理為增加心跳力量。近代《本草》典籍中,對附子的解釋大多為附子炮製過之後毒性降低,藥效降低。以倪師之臨床經驗解釋則不同。炮附子固表虛(俗稱陽虛),盜汗、自汗者使用金匱腎氣丸之藥理則取炮附子固表虛之藥理。生附子去裡寒,因心臟動能不夠導致的心衰則用生附子回陽救逆,此為四逆湯選用生附子之藥理。
註:炮附子與龍骨牡蠣固陽之差別——炮附子固陽大多在治療陽虛汗出時使用,龍骨牡蠣大多在治療虛陽外越汗出時使用。炮附子可與龍骨牡蠣同用。
桂枝在《神農本草經》中的藥效為發汗、降衝逆等等。其藥理在心臟功能正常情況下,可增加動脈血液輸出量,從而達到治療效果,從桂枝湯,桂枝甘草湯、苓桂術甘湯、桂苓五味甘草湯等等湯方之治療療效中都可體會到桂枝增加動脈血液流動速度之藥性。
乾薑溫中祛寒,乾薑主祛上焦中焦之寒、附子主祛下焦之寒。生薑發散中焦之水、並有發散藥效之作用。
肉桂、附子、硫磺(硫磺色黃,入三焦,行水道。)為補命門火、驅寒之要藥。三者藥效差別詳見倪師《神農本草經》附子篇。
甘遂、大戟、芫花為逐水要藥。正常之人,水化於氣,布行周身,循環不止,周流不息。陽氣不足,則水不化氣,停於體內,進而產生的各類水飲症狀,嚴重者可見各種癌症腹水,水不去則陽不行,故去水即是行陽。
石膏為祛熱要藥,藥入氣分。使用時機為但熱不寒症。黃連、黃芩等藥物入血分祛熱,寒熱並發時仍可使用。附子瀉心湯、乾薑黃芩黃連湯都是寒藥熱藥可同時使用的明證。
大黃、芒硝多在實熱淤堵時使用。從大承氣湯、大陷胸湯可見經方急下存陰的治療法則。
註:腫瘤形成之主因:體寒則陽氣不行,陽氣不行,久則有淤。以生活常識觀念舉例,雞肉燉蘑菇在有溫度之時,湯不凝固。冷卻之後,湯則凝固。腫瘤形成原因大致相同,因寒致淤。消除淤積腫塊的當務之急就是祛寒。然而祛寒藥物僅有附子、硫磺。寒冰(腫瘤)化水(祛寒)只能用火(硫磺、附子)升溫才能使其快速融化,達到治療效果。用手取暖溫化(溫藥溫補)則耗時甚久,久則病人元氣脫矣。腫瘤後期多見積水之症、水去才能行陽。所以大多重症都以祛寒、祛水為治療第一要素。
例:西醫觀念認為高血壓患者需每天服用降壓藥,經方中醫觀念,辯證論治即可治療高血壓,桂苓甘草龍骨牡蠣湯、白虎湯、小柴胡湯加桂枝茯苓丸、真武湯等方劑都可在短時間內治療高血壓,遠離長期服用降壓藥帶來的副作用。真武湯可治腎陽不足引起的高血壓、亦可治腎陽不能化水引起的小便不利(膀胱疾病)。
當今之世,經方沒落,世人對經方並不了解,更不知其療效。倪師之偉大在於以臨床實踐為基礎,向世人展示經方療效之神奇,予絕症患者以生的希望,予後代學醫人士以寶貴的臨床經驗。
醫聖仲景著書不立病名,乃慈悲之心,不欲病患承受更多恐懼也(例如患者被診斷癌症所承受的恐懼)。也因不立病名,使中醫最準確的臨床診斷典籍《傷寒論》《金匱要略》變得晦澀難懂,理論和實踐難以建立清晰的聯繫。而倪師注釋的經典能夠讓學醫人士在學習理論和臨床實踐的過程中如照明鏡,如臨親地,從而快速建立清晰有效的連結。
娑婆世界娑婆身,
病理難辨假與真。
若得明了娑婆意,
健康無礙自辨分。
願天下人智慧明了,不為病理迷惑,一生得遇明醫!
願天下人身體永安康,遠離病苦!
願天下患者得遇明醫,免受手術之苦!
願天下患者得遇明醫,免受化療之苦!
願天下患者得遇明醫,免受長期病痛之苦!
願大醫者精誠,心中一念、唯治病救人爾!
倪師已仙去,但精神永留存!吾輩當以倪師精誠大願為念,敢用經方,妙用經方,讓中醫學在當今之世煥發出勃然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