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碗紅燒羊肉麵,開啟震澤一日之晨
從東到西、從南到北,
羊肉是國人喜愛的美食,
並且吃法不一而足。
而在震澤古鎮,
有一道威名遐邇的當地美食
——紅燒羊肉麵,
卻能在各種羊肉的吃法中獨樹一幟,
並且被當地人引以為傲。
震澤有名的幾個紅燒羊肉麵館,
無論張福良、楊興榮、興華還是王四毛,
每天清晨天蒙蒙亮,就有早起的食客,
踏著紅燒羊肉剛剛出鍋的步點,前來報導。
以一碗鮮香的紅燒羊肉麵,配上一泡香茶,
吃飽喝足,再去買菜、上班、工作,
開啟了一天的生活。
這樣的節奏,從每年八月一直持續到來年四月。
忠誠的食客,幾乎天天都不中斷。
在震澤人眼裡,一碗紅燒羊肉麵的早餐,
絕對是對品質、口味、甚至傳統的典範,
那江湖地位絕對是槓槓的,
無論你身處哪個行業、崗位、年薪幾何。
/02/
探訪張福良麵館,從凌晨開始的奧秘
為了了解箇中奧秘,
我們探訪了震澤有名的張福良麵館。
為了讓食客在破曉時就能吃上這碗面,
張福良老先生每天凌晨兩點準時開始烹製,
才能在三個小時後,讓踏著清冽晨風的人們,
溫暖而滿足的離開,這一堅持就是三十年。
▲ 張師傅仔細用煤泥封好的灶頭還留著昨天的餘溫,凌晨兩點第一件事,把這個有十幾年歷史的灶頭的火燒旺
▲ 紅燒羊肉味道的好壞關鍵還在老湯,這老湯底不知道有多少只羊的精華在裡面,滋味之淳厚可想而知
▲ 湖羊在太湖流域的飼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以肉質鮮嫩著稱,是製作紅燒羊肉必備的食材
▲ 震澤人烹飪講究濃油赤醬,色澤紅亮誘人,這紅燒羊肉更不例外,不僅多用醬油,而且善於用糖,最後澆上幾斤黃酒,去除腥羶味
▲ 要把羊肉燒好全靠火功,採購的羊肉有老有嫩,幾十年燒羊的經驗積累,張師傅已能嫻熟地掌握不同肉質所需火力
▲ 在漫長的燉煮過程中,張師傅不斷檢查火力和溫度、調整水量、撇去浮油、一刻也不停歇,還用土辦法防止高溫的油湯外濺
▲ 灶火的餘溫再煨兩個多小時後,羊肉已近酥爛微軟,口感最佳,調料的香味也已充分滲透,停火的時機也很重要,否則水分過分蒸發重量減輕,要虧本的
▲ 燒好的羊肉外觀看著很完整,其實裡面已經酥爛到可以脫骨,這鍋紅燒羊肉算是大功告成了
▲ 羊肉脫骨不能用刀,只能用剪刀剪,因而震澤羊肉又叫「剪刀羊肉」
/03/
這一「面」之緣,繞住了多少人的思念
一碗成功的紅燒羊肉麵,
面本身也相當講究,
張師傅三十多年只從一家麵店採購,
麵店對張師傅的需求早已心照不宣。
而煮麵更是一道挑戰手藝和耐力的技術活,
手工製作的麵條,都散在沸水鍋裡,
用筷子劃開,翻騰幾十秒後撈出,
碗裡只有豬油、醬油、蔥花,
鮮味全靠這紅燒羊肉了。
撈肉、去骨、剪塊、澆湯,三十多年的訓練,
已經讓張師傅的操作變成了熟練的肌肉記憶,
要肥要瘦、前腿還是肋骨、任你要求。
剪好的羊肉撒上辣椒、蔥花,澆上湯汁,
一碗香氣四溢的紅燒羊肉就成了。
再將濃香的湯汁緩緩倒入碗面中,
面、湯、肉三者完美交融,
入口鹹香微辣,吃起來根本停不住。
每年秋冬旺季,每天300多碗是常態,
中秋節等節假日,店裡更是供不應求,
最緊俏時每天至少要燒20頭湖羊,
可見大家對這一「面」之緣,交情有多深。
除了張福良麵館,
楊興榮、王四毛、興華這三家,
同樣門庭若市,並且口味各有千秋。
把早餐看的無比重要的震澤人,
因為有了這一碗紅燒羊肉麵,
不僅有了越冬禦寒的底氣,
更有了對家鄉美味的這一份自豪。
轉載自:震澤古鎮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