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頭已經大班了,興趣班這部分3還是空白。
之前最先考慮的是舞蹈。小姑娘嘛,練練身形,提升一下氣質,怎麼想怎麼美好。
結果兩節試聽課下來,說啥都不去了。說腳疼,太累。
不去就不去吧,興趣班,興趣班,以興趣為主嘛,人家不喜歡,咱也不能強迫呀,正所謂強扭的瓜不甜。
後來又考慮選一項球類,但深度拖延症的我一直沒付諸於行動。
前幾天和一個關係不錯的鄰居聊天,談起了這事。她說她家孩子剛報了口才班,因為孩子小姨是語文老師,叫她別的班都可以不報,但口才這方面很重要,一定要報。
問我要不要試試看,正好孩子還可以搭伴。
我頓時心中一亮。人家語文老師都說口才班好了,我還用考慮嗎?趕緊應承下來。
試聽課安排在明天,我這兩天也沒閒著。當時的頭腦一熱,現在已經冷靜。
不能憑當老師的一句話,我就去報名啊,得自己了解一下口才課有什麼好處,做到心中有數才行。
網上一搜,眾說紛紜。
反對派:現在大多數口才班都差強人意。培養出來的孩子都太過於注重技巧,卻失去了最該保留的真情。
支持派:鍛鍊了孩子的膽量,增加了自信。以前不敢舉手發言,說話聲音小。現在上臺表演也不會緊張。
我站哪一派呢,明天試聽課後再說。
不過仔細想想自己給丫頭報這個班的目的是什麼呢?學技巧?當然不是的。
丫頭語言思維邏輯方面我感覺都挺好的,但有一點就是俗話說的不出頭。
那天帶她去參加故事會,老師給每個小朋女都發了一個小國旗,不知怎麼把丫頭落下了。
當時我們都坐在小凳子上,老師準備開始講故事了。
丫頭一看別人都有小紅旗她也想要,但又不敢去找老師要,就叫我去拿。
我當時挺生氣的,堅決不去幫她拿。
那小紅旗就放在前面的桌子上。
丫頭只需站起來走幾步,就能拿到了。可她就是不敢。和我交涉了半天。終於才起身自己偷偷的去拿了一個。
用她自己的話講就是趁老師不注意,才去拿地。
你說氣人不氣人?
類似的事情發生過不止一次。
我也在心裡給她貼上了一個標籤——膽小。
基於這個原因,鄰居一說口才班,我就感覺對路了,藝術層面的東西壓根沒考慮。
唉,咱也不懂藝術啊,扎心了。
時間這麼晚了,我也不糾結了,明天聽完課見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