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個人對拉傷與扭傷這兩個詞都不陌生,一生當中,也都或多或少要與這兩種傷情打交道。我們今天不但要懂得兩者的區別,更要懂得如何處理與預防。
讓我們從兩個骨科門診的運動損傷病例來掌握拉傷與扭傷的區別。小李和小張一起走進診室,對醫生說「我倆打球都扭傷腳了」。原來他倆在同一個場地打籃球,小李運球快速擺脫了小張然後上籃得分,左腳先落地後踩到另外一個球員的足背,當即出現明顯的崴腳,聽到腳踝外側出現低沉的「啪嗒」聲,隨即感到腳踝外側撕裂樣的疼痛,即刻脫掉球鞋,傷處已腫起一個包。而小張也遭殃了,他為了防守小李,一個爆發的橫跨步想打掉小李手中的球,卻沒想到小腿後方感覺被人踢了一腳之後,就跑不動了,隨之也出現了小腿後方的腫脹和疼痛。
骨科董醫生聽了他倆的病史後,對兩者分別作了傷處的專科查體,最後告知小李的傷情是踝關節外側副韌帶扭傷,而小張的則是跟腱拉傷。小李不解地問到:「為啥我是扭傷他是拉傷呀,不都是扭的嗎?」
董醫生對他倆說,兩者在具體分類上有較大區別的:
◆ 拉傷主要用於軀幹、四肢的肌肉與關節周圍肌腱的損傷(比如小腿三頭肌、跟腱等),屬於動力性結構損傷。
◆ 扭傷指的是關節側方的韌帶損傷(比如膝關節、踝關節、腕、肘關節等),屬於靜力性結構損傷。
小李和小張點頭表示了明白。「不過我有個問題想諮詢您,請問膝蓋前方的髕韌帶受傷到底屬於拉傷還是扭傷呢,它也屬於關節側方的韌帶呀」小張問了董醫生這個問題。「髕韌帶是膝關節的伸膝裝置,屬於動力性結構,其損傷常用拉傷來描述,並且國際上也常用patellar tendon來描述,翻譯過來就是髕腱」董醫生回答。
為了進一步對兩位小夥普及運動損傷知識,董醫生繼續深入介紹。
01哪些軟組織容易出現拉傷與扭傷?
02拉傷與扭傷後局部表現有哪些不同?
★ 四肢中部等地方的疼痛、腫脹、青紫,一般是肌肉、肌腱拉傷,由於肌肉、肌腱為關節提供動力,所以傷後除了疼痛外,會覺得使不上勁。
★位於關節周圍的疼痛、淤腫,一般是韌帶扭傷。韌帶為關節提供穩定性,所以傷後除了疼痛外,會覺得關節不穩定、甚至晃動。
03為什麼拉傷和扭傷後都有腫脹、淤青,哪個更厲害一些?
◆ 肌肉和韌帶裡面有纖維組織,表面有連接的筋膜,肌肉裡有血管,韌帶表面也有血管,當兩者的纖維組織斷裂後,臨近的血管破裂,就會出血,形成血腫,或滲透到皮下,形成淤青。
◆ 兩者都會在相應受傷的部位出現腫脹和淤青,兩者的嚴重程度都跟各自的損傷程度有關,也即是受傷級別越高,腫脹和淤青更加明顯 。
04如何去定義拉傷和扭傷的損傷級別?
肌肉拉傷分為三度:
一度(輕度):少數肌纖維斷裂,肌筋膜完整,恢復期2-3周。
二度(中度):部分至大部分肌纖維斷裂,肌筋膜部 分斷裂,恢復期3-6周。
三度(重度):肌肉完全斷裂,恢復期3個月以上。
肌腱拉傷分三度:
一度(輕度):少數纖維撕裂或僅有挫傷水腫,肌腱動力不受影響。
二度(中度):部分至大部分纖維斷裂,肌腱動力減弱。
三度(重度):完全斷裂,肌腱動力喪失。
韌帶扭傷分三度:
一度(輕度):少量韌帶纖維的撕裂或者韌帶挫傷、水腫,關節穩定性好。
二度(中度):部分至大部分纖維斷裂,比較腫痛和活動障礙,關節出現不穩。
三度(重度):韌帶完全斷裂,明顯的腫痛、淤青及非常明顯的關節不穩定、晃動。
小李和小張聽得頭頭是道,聽完後各自望著自己的傷處,不約而同地問:「照董醫生您這麼說,我倆出現了比較明顯的腫痛和活動受限,並且也發不了力,是不是屬於二度損傷呀?」董醫生鄭重地說:「不瞞您二位,經過我的初步檢查,判斷都是二度損傷,如果不放心,可以進一步行核磁共振或者彩超進行檢查。」小李說:「既然董醫生您這麼說,我們也考慮以下是否進行下一步的檢查,我們現在擔心的問題是該如何治療呢?」
「嗯,我就知道你倆會比較關注治療,那我也淺談一下吧。」董醫生繼續介紹如何治療。
05拉傷與扭傷急性期如何處理?
急性期(傷後2周內)肌肉與肌腱拉傷、韌帶扭傷的處理原則(PRICE):
Protect(保護):避免繼發受傷,用繃帶、支具、石膏等加以保護。
Rest(休息):停止活動及負重行走,讓受傷部位靜止休 息。
Ice(冰敷):降低炎症反應、抑制炎性滲出、減輕水腫和粘連。
Compression(加壓):使用彈性繃帶稍加壓包紮,減輕腫脹。
Elevation(抬高):抬高患肢,高於心臟位置,促進靜脈回流,利於消腫。
06如何按損傷級別進行治療?
★ 一度損傷的扭傷與拉傷:予彈力綁帶或者支具、石膏固定2周,2周內執行PRICE處理原則,2周內儘量避免下地負重行走,若要下地,使用拐杖,健側負重。2周的急性期後,如果局部腫脹及疼痛已基本消失,可以進行局部熱療、關節或者四肢伸展運動,根據自體感受增減運動量,下肢損傷的可以扶拐下地負重步行,傷後3周可以棄拐,上肢的可以逐漸恢復原有運動。
★★ 二度損傷的扭傷與拉傷:採取保守治療,2周過後,切忌過早拆除石膏或支具,應根據腫痛及淤青緩解的程度,酌情再繼續制動及固定1~2周,總共3~4周,以免未完全好的損傷再次出現損傷,導致慢性關節不穩等後遺症。3~4周後逐步恢復關節活動度與肌力。
★★★三度損傷的扭傷與拉傷 :建議接受手術修復,修復後固定3~4周,然後逐步恢復關節活動與肢體肌力、靈活性等。
「對於我剛才的講述,二位理解並同意進行石膏固定嗎?」董醫生問道。小李和小張已經很清楚的明白石膏固定的重要性,欣然答應了。
「董醫生,我們還有最後一個問題,有什麼方法去預防拉傷與扭傷?」
熱身:運動前充足的拉伸,一般是10-20分鐘。協調性:提高運動技巧和協調性,可減少受傷。肌力:充足的肌力儲備可避免受傷。規律性:儘量避免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式的鍛鍊。護具:合適的運動護具可保護關節韌帶與肌肉 比如護肘、護膝、護腕、護踝等。
通過此文,讓大家初步熟悉了拉傷與扭傷的不同之處以及共同之處,並從中掌握一些損傷後急性期的正確處理方式。拉傷與扭傷雖然惱人,也有可防範之處。希望此文能幫助到有需要的人。
#百裡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