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是城市的交通主動脈,分擔著大量公共運輸客流。從單一線路發展到4條線路交織運營,西安地鐵拉近了城市的時空距離,無論是上班通勤,還是探親訪友,市民乘上地鐵就能享受到綠色快捷的出行,感受到國際化大都市宜居生活。
近年來,西安加快軌道交通項目建設,全力推進地鐵三期規劃落地的同時,織密「內暢外聯」交通網,打通城市發展脈絡,為民生福祉寫下堅實註腳。預計年底地鐵5號線、6號線一期、9號線開通後,全網將增加運營裡程83公裡,運營總裡程達到215公裡,線網日均客運量將達到350萬人次,軌道交通佔城市公共運輸分擔率將超過50%。
織密線網
地鐵5、6、9號線開通在即
11月4日,記者走訪地鐵5、6、9號線多個施工現場看到,各出入站口已經初具規模,站廳內購票機、服務臺、進出站閘機以及站內文化展示等已經全部建設完成,部分設備已移交運營部門進行調試。其中,地鐵5號線阿房宮南站出入口除了地面圍擋還沒有拆除外,施工已經基本完成;地鐵6號線國際醫學中心站正在進行道路下水管道鋪設工作;地鐵9號線華清池和西工程大·西科大(臨潼校區)站出入口,工友們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施工作業。
地鐵5號線一期工程西起阿房宮南站,東至西安東站,線路全長25.36公裡,受西安東站(國鐵站)整體方案影響,先期計劃開通21.7公裡。5號線二期工程西起創新港,東至阿房宮南,線路全長19.86公裡。「5號線一期、二期計劃年底前同步開通運營,目前已經進入列車試運行的第六階段。」西安地鐵5號線阿房宮南站站長張健介紹道,晚上試運行結束後,車站工作人員還要進行大量的培訓演練,為線路年底開通做各項準備工作。
作為填補我市西南片區地鐵空白,緩解西太路、錦業路及高新路沿線交通出行壓力,地鐵6號線一期正緊張有序地進行列車試運行工作。「目前6號線試運行進展順利,站內運營相關設施設備均已投入使用,人員配備培訓工作已完成,各項開通前準備工作正有序開展。」西安地鐵6號線國際醫學中心站站長彌劉峰介紹道,地鐵6號線一期工程南客站—西北工業大學站段,線路全長20.13公裡,全線設15座車站。
備受關注的地鐵9號線西起紡織城站,東至秦陵西站,線路全長25.296公裡,共設15座車站。據西安中鐵軌道交通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楊黨校介紹,由西安市政府和中國中鐵共同投資的首個PPP地鐵項目西安地鐵9號線,是一條兼顧通勤和旅遊的城市外圍軌道交通線路,也是西安主城區向東北部區域延伸輻射的重要交通走廊。目前,9號線已進入試運營第二階段,年底通車後,市民乘地鐵半個小時就能從西安主城區到達臨潼。
少圍快幹
年底前將拆除圍擋88處
隨著西安地鐵5號線、6號線一期、9號線正式通車臨近,工程沿線的地鐵施工區域也正在拆除圍擋,逐步恢復道路原貌。11月7日,記者走訪地鐵5號線多個站點看到,邊家村站1、2號出入口、黃雁村站2號風亭、文藝路站3號出入口施工相繼結束,以上站點施工圍擋面積正不斷縮減,友誼路沿線市民出行得到進一步改善。
「為減少施工對周邊居民生活的影響,我們採用暗挖、半鋪蓋等施工法,有效減少車站主體結構、附屬設施等圍擋面積,併科學組織、統籌謀劃,按計劃拆除圍擋,配合有關部門做好道路恢復工作,儘早還路於民。」西安地鐵5號線文藝路站施工負責人梁曉紅介紹,為減少施工期間對道路資源的佔用,方便市民通行,施工前期軌道集團及施工單位會同交警、市政等部門不斷優化圍擋方案,最大限度減少因地鐵施工給地面交通帶來的影響。
記者了解到,年底5、6、9號線及明年14號線通車試運營,市軌道集團將有計劃地拆除部分施工圍擋,其中年底前拆除圍擋88處,明年6月底前拆除圍擋59處,最大限度還路於民。
與此同時,市軌道集團積極踐行「民有所呼、我有所行」服務理念,儘可能減少地鐵建設對城市整體路網交通的影響,在相關部門的支持下,要求所有參建單位施工圍擋設置嚴格按照「佔一還一」的原則,制訂讓路於民的實施方案,「少圍」「快幹」「早撤」,加快施工進度,減少圍擋時間,縮小圍擋範圍,進一步方便市民出行。
運力提升
單日最高客運量達331萬人次
今年是西安地鐵建設的豐收之年,也是地鐵運力提升的關鍵年。年底地鐵5、6、9號線開通運營後,西安軌道交通將以「棋盤+環+放射」的運營網絡,有力承載市民的出行需求,充分發揮公共運輸骨幹線作用,進一步緩解城市的交通壓力。
數據顯示,「雙節」假期西安地鐵累計平安運送乘客2432.22萬人次,日均客運量270.25萬人次,線網客流強度連續9天位居全國第1位。其中,9月30日單日客運量達到331萬人次,創歷史新高,1、4號線當日客流分別達到82.16萬人次和55.51萬人次,創下單線客流歷史新高。截至10月20日,今年總客運量達到5.33億人次。
對於城市交通而言,地鐵避開了擁堵的地面空間,在一小時內就能運送幾十萬人,是市民出行的最佳選擇。為了更好地發揮緩堵保暢作用,西安地鐵堅持「大運量、小間隔」模式,全力提升線網運力;並在地鐵開通運營的9年裡,進行了95次運行圖調整為列車提速,最終將線網最小發車間隔縮短至2分20秒。
除了通過優化運力暢通城市交通以外,西安地鐵還結合行業實際,持續開展文明出行引導、地鐵排隊日等主題活動,大力整治車站出入口周邊車輛亂停亂放、擅自派發物品、攬客拉客等不文明行為,營造安全舒適的地鐵乘車環境,呼籲市民群眾以實際行動踐行綠色出行、文明出行。
翻開西安軌道交通版圖,待地鐵三期建設規劃項目竣工,運營裡程將再翻一番,形成12條運營線路,總長422公裡的軌道交通網,成為中心城區最快的大運量公共運輸工具,有效改善中心城區交通擁堵,西安人出行新生活的大幕,正徐徐拉開……
記者手記
城市距離用地鐵丈量
暢通道路需你我攜手
2011年,地鐵2號線投入運營,西安成為中國西北地區首個開通地鐵的城市。2013年,地鐵1號線建成通車,搭建起城市軌道「十」字骨架。2016年至2018年,地鐵3號線與4號線相繼開通,拉近城市角落間的距離。焊光閃爍、機器轟鳴……今年年底我市三條地鐵線路即將開通,地鐵建設熱火朝天。
九年再回首,記者欣喜地看到,西安軌道交通網越織越密,地鐵開通運營裡程從過去平均每年10公裡,全面提速到平均每年開通約50公裡;一條條線路四通八達,將城市骨架不斷拉升;一條條線路互聯互通,連接著發展,更連接著民心。
「地鐵延伸了我們出行的範圍,在我心裡它就是城市的邊界。」家住神州四路的郝女士感嘆地說,從家步行至航天大道地鐵站僅用10分鐘。特別是每次出差,坐完高鐵,不出站就可以換乘地鐵,這種低碳高效的出行方式,不僅提升了西安城市的運行效率,也為百姓的幸福生活「提速」。
過去提起高新區,是不少市民口中「又愛又怕」的地方,愛是因為這裡就業創業環境優良,怕是交通擁堵、公共運輸運力不足。今年年底,隨著地鐵6號線一期開通,將緩解西太路、錦業路及高新路沿線的交通壓力。此外,連接灞橋區和臨潼區的地鐵9號線、貫穿東西、西南交通動脈的地鐵5號線也將同步開通,為沿線商業與城市發展注入動力。
隨著西安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機動車保有量不斷攀升,交通壓力日益增大……要打贏緩堵保暢攻堅戰,除了完善城市交通體系、加強道路交通管理外,更需要每一位市民的參與,在出行時優先選擇公共運輸工具,踐行綠色出行。長此以往,更加文明、和諧、暢通的交通環境將指日可待。
本組稿件由記者郭沛然採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