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國內科幻迷而言,誕生於成都的《科幻世界》雜誌是圈內的「寶藏」,它不僅用文字虛構出一個個充滿想像力的世界,文字故事還被搬上大熒幕。現在,《科幻世界》的「第三種可能」即將開啟,它的有聲雜誌將於5月初上線,用聲音營造一個《科幻世界》。
紅星新聞記者獲悉,國內著名科幻期刊《科幻世界》將與成都萬物聲學數字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首次推出「有聲科幻雜誌」業務——以《科幻世界》《科幻世界·少年版》期刊為基礎,通過專業的有聲演播和音效包裝,形成廣播劇、語音閱讀、多人播音等聲音產品,打造科幻文創新模式。
首批將實現「聲音化」的科幻雜誌內容,包括《科幻世界》期刊的封面故事、銀河獎徵文、驚奇檔案、世界科幻等欄目的科幻文字作品,未來的作品包括單人、雙人、多人廣播劇等多種形式。
目前,四川科幻世界雜誌社有限公司以《科幻世界》《科幻世界·少年版》近5年的期刊內容作為嘗試,授權成都萬物聲學為每一期雜誌進行有聲錄製,製成相應的《科幻世界》有聲雜誌。「這120期『有聲雜誌』目前已進入製作階段,計劃將於今年5月初在國內多個知名網際網路有聲產品平臺陸續發布,為科幻愛好者們帶來新奇的『閱讀』體驗。」萬物聲學CEO王冠華透露。
有聲雜誌有啥不同?萬物聲學首席內容官吳煒表示,讓雜誌有聲相當於「二次創作」,尤其是科幻有聲雜誌,會根據具體需求來製作特殊音效來營造整體質感,包括但不僅限於機械、有機物、宇宙音效等等。在文字轉變為聲音作品前,需要將文字劇本轉換成聲音本,而科幻題材相比於其他題材的劇本來說,架構會更加多變,需要創作者開更大的「腦洞」去構建音頻作品裡的科幻世界,「會是完全不同於文字的體驗。」
「總體將呈現電影級的音效製作水平及專業配音能力。」吳煒表示,目前團隊擁有32位經驗豐富的配音演員、18位資深音頻後期剪輯師、10餘間專業錄音棚及配套專業設備,相信將對上述科幻作品實現精彩演繹。
「有聲雜誌就是實現紙質雜誌的多維化,把文字裡以聲音的方式傳送出來,打造超脫於二維的『平行世界』,給讀者聽覺以至於通感的美,喚醒閱讀時多種感官的交叉、聯通,可以說是一種新的閱讀體驗。」四川省科幻學會秘書長、《科幻世界》雜誌主編拉茲表示,近幾年來,我國有聲書市場均保持30%以上的增長速度。有聲閱讀這種可以適用於多場景和碎片化時間的閱讀方式,正在逐漸影響著人們的閱讀習慣,在科幻文化產業蒸蒸日上的大背景下,這是對消費場景的新拓展,未來,期待有聲雜誌傳播成都「聲」音,讓科幻之「聲」,「聲」臨其境。
紅星新聞記者 鍾茜妮
編輯 劉宇鵬
(紅星新聞V6.8全新上線,歡迎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