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會客廳|「幾近一己之力」做成釣魚城科幻中心 科幻博士將...

2020-12-11 封面新聞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 重慶合川報導

【人物簡介】

張凡:復旦大學首屆MFA創意寫作碩士,南科大吳巖教授帶的科幻博士,科幻寫作者。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幻專委會委員,重慶科普作家協會科幻專委會副主任,多屆星雲獎評委。

「星雲獎,銀河獎,都為中國科幻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可是在我眼裡,它們獎金還是不夠高。」「我們的評獎絕不會為了擺平衡,如果一個作家有實力拿到大滿貫,我們絕不會讓他把其中一個獎讓出來。如果實力在,他應得的獎都會給他。」

2020年12月5日上午,站在重慶合川繽果大劇院舞臺上,背後的字樣是「「百萬釣魚城科幻大獎作家委員會成立儀式暨釣魚城科幻社成立儀式」,瘦弱的張凡,語調鏗鏘。這位復旦大學首屆MFA創意寫作碩士,南科大吳巖教授帶的科幻博士,科幻寫作者,在重慶合川釣魚城,一個歷史氣息濃厚的地方,以創始人的身份操辦成了一個科幻中心,聚集了科幻界多位大咖參與助力。

張凡現場宣布百萬釣魚城科幻大獎有兩個重要單元——大師獎和作家單元獎。「大師獎,Grand Master Award,為百萬釣魚城科幻大獎的首獎,參照諾貝爾文學獎範式的創作終身成就獎,首屆獎金為單人60萬元,並逐屆提升,第二屆單人80萬元第三屆增至單人100萬元。該獎為雙年大獎,旨在獎勵全球範圍內的華語科幻寫作者、科幻從業者。」 陳楸帆、江波、張冉、阿缺等國內一線多位青年科幻作家,悉數到場。《三體》責編、《科幻世界》雜誌社副總編姚海軍上臺致辭對釣魚城科幻中心表示祝賀和表示他的期待。

當歷史和未來在江城相遇

近幾年,與中國經濟實力增長相一致,科幻在中國可謂春潮湧動。各種科幻獎項,科幻項目,科幻產業園,如雨後春筍,生機勃勃。2019年12月28日,重慶釣魚城科幻中心正式成立。南科大教授吳巖、復旦大學教授嚴鋒兩位國內科幻研究界大咖,以及義大利科幻作家、編輯、出版人弗朗西斯科·沃爾索等科幻界名家,獲頒名譽主任聘書。不到一年時間,釣魚城科幻中心,又宣布將頒布百萬科幻大獎,很是吸睛。作為創始人,張凡自信滿滿,除了設立百萬科幻大獎,我們還會發起國際「創意寫作工坊」,培養未來的科幻大師。要成為完全公益性、高度國際化的亞洲最大科幻中心。

13世紀,蒙古幾十萬人馬,圍攻南宋潼川府路合州釣魚城,卻始終無法攻克,戰亂中連蒙古大汗蒙哥也陣亡在城下。合川民眾堅守釣魚城長達半個世紀,成為歷史上著名的戰例。近代也是名人輩出。民生公司創始人、中國航運業先驅,被譽為「中國船王」、「北碚之父」的盧作孚就是合川人。釣魚城科幻中心毗鄰涪江,與有「賽博朋克之城」的重慶市中心有距離但也不算很遠:既清淨又不偏遠,做科幻剛剛好。當科幻落地於一座歷史濃厚的江城,歷史和未來之間將有怎樣的火花?令業內人士感到好奇和期待。

作為《三體》責編、《科幻世界》雜誌社副總編,姚海軍在科幻界有著積累多年的從業經驗,性格冷靜。在接受封面新聞記者採訪時他說,「現在獎很多。除了銀河獎,星雲獎,在青海新設有冷湖科幻獎。聽說甘肅又要有敦煌科幻獎。在重慶合川設立一個釣魚城百萬科幻獎,肯定是好事。科幻獎多,說明大家都對科幻有信心,看好科幻。在美國的科幻黃金時代,其實也曾經出現過這麼一個發展階段:很多科幻獎紛紛設立。我們也看到,一個獎要走得遠,走得穩,還需要經受住時間的檢驗。除了有足夠的經濟實力,海要在設計評獎規則上,汲取其他獎項的經驗教訓,做得更規範化,更符合國際標準,能遵循科學規律。我對釣魚城百萬科幻大獎也抱有很大期待,希望它能一直不忘初心,好好做下去。」

作家與大學生科幻迷的真實交流

12月5日上午,「作家的邀約」零距離對談在閱覽室順利進行,作家與學生以mini小組形式圍坐小圓桌,針對小說細節、科幻創作、未來思維等話題進行親密分享和探討。相比高高在上的長桌主題論壇,一個作家跟兩三個學生,圍在一個小圓桌前的方式,顯得自由、輕鬆、私密。中國科幻銀河獎、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獲得者、80後科幻名家陳楸帆,與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的三位大學生,圍坐在一張小圓桌前,聊起了科幻寫作。學生們還用紙筆認真記筆記。陳楸帆對這樣的面對面交流活動非常認可,「特別好。一方面,希望我的經驗能給喜歡科幻的大學生們帶去一些益處,另外一方面,我自己也從這些年輕大學生提的一些問題中,深受啟發。」他也忍不住對釣魚城科幻中心點上一大讚,「我來到這裡,各方面覺得特別好。尤其是張凡,他幾乎是一己之力辦成了一個釣魚城科幻中心。很了不起。」

科幻作家陳楸帆向大學生科幻迷分享創作經驗

對話張凡:

未來太快了,它正飛快成為過去

抓住機遇,將科幻的夢想實體化

跟很多愛幻想的男生一樣,張凡從小是一個科幻迷,但真正讓他對科幻文學產生巨大興趣,是他2010年備考復旦大學創意寫作碩士時。為了快速補習英語,他集中讀了200多本科幻英文小說。科幻小說屬於通俗文學,讀起來不太難,再加上對科幻有很大興趣,就讀進去了。英語也得到很大的提升。

2012,張凡成為復旦大學首屆MFA創意寫作碩士。他的畢業作品是一篇科幻小說。2017年,張凡考上資深科幻學者吳巖的博士生。1991年吳巖在北師大工作,開設了我國綜合性大學第一門本科科幻課程,2003年又開闢了國內第一個碩士研究生科幻專業方向,並於2015年將該方向提升為博士生研究方向。2017年,吳巖入職南方科技大學繼續帶科幻博士研究生。張凡就是吳巖門下的科幻博士之一。在科幻界的能力積澱,也讓張凡成為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幻專委會委員,重慶科普作家協會科幻專委會副主任,多屆星雲獎評委。2019年,他選擇將多年來在創意寫作、科幻研究、國際關係管理等方面的學習積累,帶到重慶合川,開創科幻事業,有充分的理由,「釣魚城提供的科幻條件,是全國任何一地不能給予我的,在這裡能夠把科幻的夢想實體化,建造亞洲最大科幻中心。所謂最大,在建築空間、人員數量、項目等級上,都是全國頂尖的配備。如果去大學做研究,可能更多是紙上的學術了。」

封面新聞:你原本也是寫科幻的,現在主要在從事科幻管理工作,這之間怎麼協調?

張凡:按理說,我是應該多寫作,畢竟我是復旦創業寫作碩士班畢業,算是寫作的科班出身。但現在我暫時把寫作放一放,也有充分的考慮。我也到了人近中年的年紀,會思考自己事業的重點在哪。一方面,寫作跟天賦關係更大。寫作欲望也沒有阿缺這樣的科幻作家那麼強烈。另外一方面,如果我的工作,能夠讓我們科幻中心的年輕學生受到優質的科幻教育,比如說3000人裡面能出現20個這種青年科幻作家,我覺得這可能比我自己寫作可能更有意義。當然,當以後這個科幻中心成熟以後,我也可以交給別人,自己回歸到寫作上。

封面新聞:你這麼大力做科幻事業。在你眼裡,科幻到底它的價值、意義是怎樣的?

張凡:在我看來,科幻代表一種開放、包容、未來型的思考方式。在我看來,很多人對「未來」有錯誤的理解——以為「未來」是還沒有發生在的,在某個遙遠的時間點之後的事情。但並不是如此。大家都比較熟悉「未來已來,只是尚未流行」這句話,但事實上,「未來」其實早已經滲透到現在,甚至你稍微不注意,它就變成昨天了。人類社會已經發展得如此之快,未來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成為昨天。比如說,現在的網際網路公司為例,之所以快速做起來,它其實用的是一種大數據技術,獲得了一種定義未來、制定規則的權力。其實這背後都是未來型思維。

封面新聞:這幾年,科幻很熱。很多地方都宣布要成立科幻基地、科幻產業園。釣魚城科幻中心的特色是什麼?

張凡:我們的特色是,依託於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這個母體,釣魚城科幻中心有明顯的校園科幻特徵:有年輕人的優勢,有校園基建的空間優勢。還有一個特點:我們行動的速度特別的快。從成立到現在,還未滿一年,我們已經做成了很多事情。這個時代是如此快,你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還有就是,我們設立的釣魚城百萬大獎,是完全公益的,我們不要獲獎作者的改遍版權。市場化運作不是我們的強項,我們也不會去做。

封面新聞:做一個獎金百萬級的科幻獎,宗旨何在?

張凡:釣魚城百萬科幻大獎,的確有它的雄心在。我們的評獎,從第二屆開始,範圍將從中國逐漸擴展到東亞地區,然後向全世界開放。

我們的目標是,打造一個具有國際視野的獎項,讓世界上其他國家的科幻納入我們中國科幻的評價獎勵體系中。我們都知道,劉慈欣得過的雨果獎,主要是英語世界的科幻評價體系。同時,作為基地在校園裡的科幻中心,我們也有自己的「私心」:通過操辦這個獎,培養我們學生的想像力,以及包括組織、管理等在內的實踐能力。我們的科幻活動,邀請很多人,包括全國科幻社長圓桌論壇、作家的邀約、科幻cosplay大賽、作家委員會成立儀式、科幻主題論壇、科幻酒會等。千頭萬緒,大家都說我一定很累。其實我一點都不累。就是因為我們的活動80%都是讓學生去操作,讓他們在實操中學習。事實上,很多科幻從業者,都曾經是大學裡科幻社團的成員。科幻積極份子在學校裡實踐主辦科幻相關活動,等畢業了,就順理成章成為他們的事業。這樣的例子,在科幻圈不少見。

相關焦點

  • 科幻博士將「未來」當成事業
    釣魚城科幻中心毗鄰涪江,與有「賽博朋克之城」的重慶市中心有距離但也不算很遠:既清靜又不偏遠,做科幻剛剛好。當科幻落地於一座歷史濃厚的江城,歷史和未來之間將碰撞出怎樣的火花?令業內人士感到好奇和期待。  作為《三體》責編、《科幻世界》雜誌社副總編,姚海軍在科幻界有著積累多年的從業經驗,性格冷靜。在接受封面新聞記者採訪時他說,「現在獎很多。除了銀河獎,星雲獎,在青海新設有冷湖科幻獎。
  • 成渝悅讀周①丨《三體》輝煌離不開成渝,「科幻之都」和「賽博朋克...
    2019年末,釣魚城科幻中心在重慶合川成立,匯聚國內外眾多科幻人才,開辦科幻培訓工作坊,設立釣魚城科幻大獎,一系列的科幻動作,在科幻圈備受矚目。「科幻十條」來了除了文學,電影也是科幻的重要表現形式。近幾年,中國科幻文學、科幻電影都有了長足進步。
  • 劉慈欣科幻小說將拍電影 自薦《球形閃電》
    《三體》封面隨著長篇科幻小說系列《三體》在華人世界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劉慈欣的知名度也步步攀升。早在今年7月份的香港書展上,華西都市報記者曾親見這位從《科幻世界》雜誌上走出的科幻作家,其講座受到香港讀者的熱烈歡迎,絕不亞於當時也到書展做活動的郭敬明。昨日,記者也獲悉,讀者有望在大銀幕上看到電影版《三體》。在本周六晚,第二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頒獎大會,將在四川科技館舉行。屆時,劉慈欣將重磅亮相。華西都市報記者也提前專訪到他。
  • 打造科幻電影之都 藍星球科幻生態谷將開建
    記者獲悉,我市將從「藍星球」起步,以牛首山為基地搭建國際化科幻影視科技產業平臺「科幻谷」,把南京打造成科幻電影之都、科幻影視科技生態之城。藍星球科幻電影周是中國首個科幻電影主題活動平臺,去年11月,首屆「藍星球」在牛首山舉行,吸引了大量科技科幻影視文化愛好者前來交流學習。
  • 2020中國科幻十大事件
    去年《流浪地球》上映,斬獲近47億元的超高票房,2019年也被稱作「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科幻十條」的發布刷爆科幻和影視朋友圈,普遍認為它將為國產科幻電影發展帶來絕佳機遇,整個科幻電影產業或將進入創作生產蓬勃期。《緝魂》《749局》《外太空的莫扎特》《獨行月球》《深海》等新片即將上映,《三體》《球狀閃電》等也有明確的進展信息,中國科幻電影令人滿懷期待。
  • 美國最大科幻出版社:今年將出版劉慈欣科幻短篇小說集英文版
    紅星新聞記者日前獲悉:美國最大的科幻出版社Tor在其官網上正式宣布,將在今年出版中國著名科幻小說作家劉慈欣的短篇小說英文版,取名為「To Hold Up the Sky」(暫譯名《擎天》)。新書封面紅星新聞記者在出版社官網上看到,該短篇集選取了10篇大劉的經典科幻短篇,分別為《坍縮》《全頻帶阻塞幹擾》《鄉村教師》《地火》《時間移民》《歡樂頌》《詩云》《鏡子》《夢之海》和《思想者》。這10篇小說的英文版譯者陣容強大,由四位譯者分別擔綱。
  • 懷舊感十足的手繪圖稿:上世界英國太空科幻故事封面作品欣賞
    科幻小說封面與插圖欣賞(2)科幻小說封面與插圖欣賞(4)科幻小說封面與插圖欣賞(13)羅恩·特納(Ron Turner)壯觀的太空科幻插圖海報藝術和詳盡的科幻小說插圖出現在《 Vargo Statten科幻小說》雜誌的封面上,並在1950
  • 科幻IP《火星孤兒》將改編電視劇
    《火星孤兒》小說封面在2019年春節檔,《流浪地球》以絕塵之姿斬獲46億票房,成為影視作品商業化以來,中國科幻電影首部現象級本土「破圈」之作,也由此揭開中國科幻文學影視化高歌猛進的序幕。近日,另一部國內科幻小說翹楚之作《火星孤兒》又傳出影視化消息。而隨著電視劇版《三體》的殺青、《流浪地球2》宣布定檔,以及多部科幻題材影視劇近期動作頻頻,即將到來的2021年或將成為中國科幻影視作品的「厚積薄發」之年。
  • 博峰封神第三代四天王 科幻出版的小確幸
    劉慈欣之後,再次讓中國科幻備受世界矚目!《太陽墜落》、《雲鯨記事》《無盡告別》《地球之歌》。 2014年創始至今(企業介紹裡則是2009)博峰依靠聯合創始人趙鋒科幻愛好者的企業主身份和(微博)@科幻編輯李雷 幾年來累積出版的多部合集和長篇在數量上立住了一席之地,而原本博峰的出版方向幾乎可科幻毫無關聯。
  • 科幻文學史巔峰之作《海伯利安》中文版首度完整引進
    在這期間,寫遍奇幻、科幻、恐怖、推理、驚悚、歷史、主流文學,任何類型,只要他一出手,必定叫好又叫座,捧回無數大獎:奇幻小說《迦梨之歌》獲得奇幻小說的最高獎項世界奇幻文學獎;恐怖小說《腐朽的慰藉》將恐怖小說界最重量級的三大獎項布蘭姆史託克獎、英倫奇幻獎和軌跡獎收入囊中;科幻小說《海伯利安》囊括全球所有科幻重要獎項,與《銀河帝國》並稱為科幻文學史上不可逾越的兩座巔峰……丹•西蒙斯因此在美國文學圈贏得了一個稱號
  • 漢力金服領投好萊塢科幻大片《龍之戰爭》演員海選正式啟動
    【編者按】2017年4月6日在北京大紅門國際會議展覽中心隆重召開花椒《龍之戰爭》海選啟動大會,《華人好春晚》大力支持,並在新聞發布會現場與華人全球 2017年4月6日在北京大紅門國際會議展覽中心隆重召開「花椒《龍之戰爭》海選啟動大會」,《華人好春晚》大力支持,並在新聞發布會現場與華人全球影業公司舉行戰略合作籤約儀式
  • 劉慈欣:美國是世界科幻中心 中國科幻市場還沒啟動
    有人說,科幻是一座金山,你不拍科幻電影就是過金山而空手回,但如果是國內拍,很可能進入了金山拿出一坨屎來。但是我們得去嘗試,得先進去看看。  北青報:按照《三體》現在的影響力,就算拿出一坨屎電影也不會虧本,但要看被罵到什麼程度了。
  • 史上最偉大的科幻巨作,科幻電影的聖經!
    先不說電影的劇情,當你看了這一部電影時,你肯定會第一時間驚呼,這怎麼可能會是1968年拍攝的電影。電影裡面的視覺效果和對太空的描述,即使放到五十年後的今天,仍然可以秒殺絕大多數的科幻電影。設想一下,當時人類還沒有登上月球,對太空的認知還是知之甚少,而影片中對於太空的描述和對未來科技成果的描述,都在後來的科技發現中一一應驗。
  • 科幻專業招到首個博士生 專家稱最缺科幻編劇
    從去年年底到今年,中國科幻發生了幾件大事:《星際穿越》在國內走紅,被譽為中國目前最好的長篇科幻小說《三體》開拍電影,《三體》小說入圍美國星雲獎……  在眾多大事當中,北京師範大學要招國內首個科幻方向博士的消息特別吸引人眼球,這意味著科幻研究的高度再一次得到了提升。
  • 從《三體》眺望中國科幻出海遠景
    王岡攝 光明圖片/視覺中國日文版《三體》封面英文版《三體》封面上市第一天首印1萬冊全部售罄,一周加印10次,一個月銷量突破10萬冊——今年7月4日,中國作家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日文版在日本正式出版,掀起了一股「《三體》熱」。11月12日,《三體》又入選日本第七屆書評大獎(booklog大賞)海外小說類。
  • 藍星球科幻電影周
    劉軍北京電影學院科研處處長、「未來影像」高精尖創新中心副主任周星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創辦人、中國高校影視學會副會長詹姆斯·帕金森英國諾丁漢湖湖畔藝術中心副主任,影視與戲劇創意專家電影與文學嘉賓路易斯·薩維倫敦科幻電影節SCI-FI LONDON的創始人、總監葛洛麗亞•費爾南德斯錫切斯國際電影節資深策劃史蒂夫·霍夫曼
  • 科幻文學的無窮可能性:國內首套中小學生原創科幻小說書系在深首發
    12月13日,仰望星空:科幻文學的無窮可能性——「致青春·中國青少年成長書系」科幻文學卷新書發布會在深圳中心書城成功舉辦,有關專家、領導進行發言和沙龍座談。深圳市文聯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張忠亮,福田區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簡定雄,福田區教育局局長田洪明,知識出版社總編輯李默耘,市文聯創研部副主任謝鍶,市作家協會駐會秘書長趙婧,福田區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郭其俊,深圳市書城中心城總經理戴慧蘭,資深媒體人、深圳讀書月十大好書評委姚崢華,科幻文學作家、南方科技大學科學與人類想像力研究中心研究員劉洋,青年學者
  • 阿西莫夫、劉慈欣「跨時空」推薦 科幻泰鬥帶你穿梭《交錯的世界》
    半島全媒體記者 黃靖斐近日,科幻研究泰鬥詹姆斯岡恩的經典著作《交錯的世界——世界科幻圖史》由世紀文景出版,從最早充滿想像力的口述故事開始,將不同時代的科學技術創新與人類對宇宙的想像聯繫在一起,追溯科幻小說的發展歷程,並且梳理出了現實和科幻這兩個相互交錯
  • 線上讀書會|宅家讀布羅茨基、讀科幻、與病對話
    本周五晚,青年評論家陳嫣婧將帶領讀者回顧布羅茨基的散文與詩歌,從中找到治療「苦悶」的良方。同時,我們將向參與的讀者開放五位名額,請他們也談談閱讀布羅茨基的感受。特殊時期,文學引路,共同尋找心安之處。第一期「遠方的人們都和我有關」邀請了袁凌與梁鴻兩位作家,分別進群與大家交流。
  • 科幻作家陳楸帆:AI寫作時代的到來,會終結科幻嗎?
    在10年之後,機器輔助寫作或許會成為普遍現象。AI寫作背後,意味著文學本身的邊界也將被不斷深挖拓寬。或許我們會迎來如克拉克所說,「一切足夠先進的科技都與魔法無異」的時代。到了那樣的時代,科幻的位置何在,科幻又應該怎樣去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