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於1962——安迪·沃霍爾的波普藝術

2020-12-12 騰訊網

安迪·沃霍爾是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被譽為「波普王子」。他開創了一個繪畫的新領域,這一領域成為20世紀中後期美國消費文化的鏡像。從繪畫到絲網印刷,從攝影到錄像,沃霍爾善於利用各種媒介進行創作。他以一種非常個人化的方式將高雅藝術、通俗文化、先鋒藝術融合,打破商業藝術和純藝術的界限,創造了一種人人都能欣賞的藝術,締造了波普藝術的不衰傳奇。他對藝術的革新至今都深刻影響著全世界的藝術家。

本次展覽「波普圖像——安迪沃霍爾的1962-1987」將重點呈現安迪·沃霍爾最主要的代表作品:瑪麗蓮·夢露、金寶湯罐頭、鮮花、奶牛等系列,以及各類海報作品。圍繞這些作品,我們將看到他在系列作品中運用大眾傳媒的創新方式,以及海報創作的天賦。

《金寶湯罐頭》,繪畫,絲網印刷50 x 40 cm,1962

1962年對於沃霍爾是極其重要的一年,他的藝術創作發生了根本的改變:在內容上,他開始運用充斥於消費社會中的日常物品(商品)和大眾傳媒中的圖像;創作方式上,從繪畫轉向具有商業性質的絲網印刷。其內容上的轉變發生在沃霍爾平生的第一個個展,個展於該年7月在洛杉磯的費魯斯畫廊開幕,展覽展出了32幅「金寶湯罐頭」系列繪畫。但因其作品內容過分庸俗而引起了不少爭議,甚至有評論家稱其為「玩笑之舉」,包括《時代》雜誌在內的半個城市都感到震驚。這卻正中了他的下懷,十分清楚大眾傳媒運作模式的沃霍爾知道,不和諧的聲音越多,宣傳力度就越大,這種誹謗性的渲染為他提供了免費且有利可圖的營銷。

《瑪麗蓮·夢露》,繪畫,絲網印刷,84.5 x 84.5 cm,1970

在沃霍爾所有作品中,「瑪麗蓮·夢露」系列必然是知名度最高的。大眾對這件作品的認知度甚至蓋過了對安迪·沃霍爾本人。作品中的瑪麗蓮·夢露肖像來自於1953年的電影《尼亞加拉》(Niagara)的宣傳照。沃霍爾在創作方式上的改變正是發生在該系列作品中,他將名人肖像和消費社會的印刷技術——絲網印刷——相結合,試圖抹去藝術家個人的創作痕跡,模糊藝術作品和工廠「流水線」商品的界限。這也是絲網印刷技術首次進入藝術領域。

《鮮花》,繪畫,絲網印刷,58.4 x 58.4 cm,1964

沃霍爾在20世紀60年代間創作了大量作品。1964年創作了《鮮花》,其中的圖像源於攝影師帕特裡夏·考爾菲爾德(Patricia Caulfield)拍攝的芙蓉花,該攝影圖像由沃霍爾在翻閱《現代攝影》(Modern Photography)一書時隨手發現。圍繞花卉主題,沃霍爾於1974年用同樣的方式創作了《花卉:黑與白》系列。1966年創作了作品《奶牛》,靈感源自商人伊萬·卡普,他對沃霍爾說:「你為什麼不畫一些奶牛呢?它們是如此美妙的田園風光,在藝術史上是如此持久的形象。」

《奶牛》,繪畫,絲網印刷,115.6 x 75.6 cm,1971

20世紀70年代,在大批量生產的理念下,沃霍爾開始與兩位來自比利時的朋友合作,在自己的工作室「工廠」中,批量再複製20世紀60年代一些最著名的版畫作品。這一系列中的《瑪麗蓮·夢露》、《花》、《奶牛》「工廠版」都將於本次展覽中展出。

《安迪·沃霍爾和巴斯奎特》,繪畫,膠版印刷,48.3 x 30.5 cm,1985

作為曾經叱吒紐約廣告界的商業繪畫奇才,視覺圖像的營銷和宣傳無疑是沃霍爾長項。這一才能在其海報創作中得以延續。對於沃霍爾來說,海報提供了更大的表達自由,作為面向公眾且具有傳播功能的藝術形式,它們無須束縛於美術館的白盒子裡,可以被放置或張貼於城市各個角落,各個熙熙攘攘的街道,被更多人看到,尤其是那些從不參觀美術館的人。而這一想法正是波普藝術的基礎。本次展覽中展出的多幅海報,將以更多元的視角呈現沃霍爾作品中藝術與商業廣告的關係。

「第20屆蒙特勒爵士音樂節」海報,繪畫,絲網印刷,100 x 70 cm,1986

其中引人注目的包括由安迪·沃霍爾和二戰後美國塗鴉藝術家讓-米歇爾·巴斯奎特 (Jean-Michel Basquiat)扮成拳擊手,展示兩位藝術家合作作品的海報;以及沃霍爾和1980年代美國街頭繪畫藝術家和社會運動者凱斯·哈林(Keith Haring)製作的蒙特勒爵士音樂節海報。作為年輕一代藝術家,巴斯奎特和哈林在80年代的藝術創作都受到了沃霍爾的深刻影響。

本次展覽還展出部分肖像、照片以及影像作品,構成了一個豐富的作品序列,使觀眾能夠在沃霍爾的「波普圖像」中尋覓藝術家的創作源泉。

TIPS

波普藝術:波普藝術源發於20世紀50年代的英國,50年代中期在美國達到鼎盛時期。反對當時盛行的抽象表現主義,波普藝術更關注對現實社會和生活的反應和記錄,它將被認為是庸俗的大眾文化和所謂高雅藝術結合,通過戲謔的方式反抗藝術的精英主義,模糊商品與藝術的界限。

消費文化: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成為世界經濟大國,擁有強大的生產力和龐大的消費市場。進入二十世紀後,亨利·福特將流水線作業引入汽車工業,機械化和批量化生產日益普遍,出現了越來越多質優價廉的產品,大眾的物質生活變得尤為豐裕。在實用主義和商業機器的驅動下,現代廣告業利用各種營銷手段生產消費「神話」,加之「有計劃的廢止制度」的推行,「欲望」被不斷生產,消費變得越來越重要,大眾開始陷入追逐個性化和炫耀性消費的旋渦。這正是波普藝術誕生的重要語境。

絲網印刷:絲網印刷是指用絲網作為版基,並通過感光製版方法,製成帶有圖文的絲網印版。利用絲網印版圖文部分網孔可透過油墨,非圖文部分網孔不能透過油墨的基本原理進行印刷。印刷時在絲網印版的一端倒入油墨,用刮板對絲網印版上的油墨部位施加一定壓力,同時朝絲網印版另一端勻速移動,油墨在移動中被刮板從圖文部分的網孔中擠壓到承印物上。

第七屆國際藝術評論獎正在徵稿中

相關焦點

  • 新年看展丨「波普圖像——安迪·沃霍爾的1962-1987」
    說到波普藝術,安迪·沃霍爾絕對是一個繞不開的名字。安迪·沃霍爾作為波普藝術的倡導者和領導者,其創作方式最為明顯的特徵就是機器生產式的複製,完全相同的主題元素或者不同色相的主題元素在同一個作品中不斷重複出現。
  • 安迪·沃霍爾的「波普藝術」是個啥?
    顧名思義,波普藝術(Pop Art)就是從流行文化中汲取風格和題材的藝術:它來源於卡通畫冊、廣告、電影和電視。許多批評家都對波普藝術感到不安,他們害怕公開承認已經非常強大的商業文化,它會威脅到現代主義與「高級文化」的生存——也就是說它是都市文明最成熟但卻不是最具代表性的產品。
  • 設計|優衣庫變時尚的套路:波普藝術!
    愛「拼」才會贏 提起波普藝術,很多人的第一反應一定是安迪·沃霍爾。但他其實不是波普藝術的祖師爺。如果倒過來說,波普藝術實質上始於「拼貼」、始於英國。50年代中期,波普藝術開始進入美國,代替了精英範兒的抽象表現主義,成為美國藝術的代表。安迪·沃霍爾正是美國波普的代表人物之一。如果翻看他的履歷,就會發現他其實是從插畫、設計這類創意類職業中脫穎而出:先是在百貨公司Joseph Horne Co.
  • 安迪·沃霍爾的「牛」來到上海,見證浮華激進的波普時代
    安迪·沃霍爾 ,藝術家、印刷家、攝影師,波普藝術的開創者之一。2021年1月1日,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用展覽 「波普圖像——安迪·沃霍爾的1962-1987」迎接新的一年,向觀眾展現安迪·沃霍爾是如何將消費的、日常的變為藝術的,包括《奶牛》系列,最著名的《瑪麗蓮》系列等,呈現其浮華而激進的波普時代。
  • 「又潮又有錢」的波普藝術
    安迪·沃霍爾《瑪麗蓮·夢露》簡簡單單的複製人像,各個顏色看上去還有種廉價印刷品的低質量效果,鏤版定線不精確造成套色錯位,怎麼看怎麼覺得粗劣低級。但就是安迪·沃霍爾的這幅《瑪麗蓮·夢露》,成了波普藝術不朽的傑作,所以這到底是個什麼藝術?
  • 能看得懂的波普藝術
    ,大家首先蹦入腦海的就是安迪·沃霍爾與《瑪麗蓮·夢露》△《瑪麗蓮·夢露》系列動圖展示,安迪·沃霍爾波普藝術,Pop Art是流行藝術(popular art)的簡稱「複製」難道就不是藝術了麼安迪·沃霍爾是波普藝術的標誌性人物創作了金寶湯罐頭、可口可樂、黃色香蕉等作品最著名的作品非《瑪麗蓮·夢露》莫屬同時也算是波普藝術的標誌
  • 【美術】能看得懂的波普藝術
    提到波普藝術,大家首先蹦入腦海的 就是安迪·沃霍爾與《瑪麗蓮·夢露》 △《瑪麗蓮·夢露》系列動圖展示,安迪·沃霍爾 波普藝術,Pop Art 是流行藝術(popular art
  • 從波普藝術到紋身美學,反抗讓藝術更有鋒芒
    從波普藝術到紋身美學,反抗讓藝術更有鋒芒 波普藝術又稱通俗藝術 興起於在1950年代中期 並在1960年代達到頂峰 它始於對傳統藝術和主流文化觀點的反抗 紋身不也是如此?
  • 安迪沃霍爾與他的波普藝術
    圖片來源:高品圖像安迪沃霍爾出生於1928年,被譽為20世紀藝術界最有名的人物之一,是波普藝術的倡導者和領袖,也是對波普藝術影響最大的藝術家。圖片來源:高品圖像很少有藝術家像沃霍爾這樣把錢和藝術的關係表露的如此明顯,沃霍爾卻總是把錢作為他創作的驅動力。他把自己的名字命名了所有創作的作品,甚至在採訪中說賺錢就是藝術。
  • 認識安迪·沃霍爾
    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1928年8月6日—1987年2月22日),被譽為20世紀藝術界最有名的人物之一,是波普藝術的倡導者和領袖,也是對波普藝術影響最大的藝術家。他大膽嘗試凸版印刷、橡皮或木料拓印、金箔技術、照片投影等各種複製技法。
  • 波普藝術為何被指「不高貴」?
    >而是說,相對於古典主義的油畫波普藝術曾被指「不高貴」那麼,波普藝術為何「不高貴」?1、波普藝術「不高貴」?1962年7月,安迪·沃霍爾以32幅《金寶罐頭湯》系列畫作舉辦了自己的首個波普藝術展,成為不朽之作。
  • 波普,迷幻,鮑勃·迪倫,地下絲絨——安迪·沃霍爾的六十年代
    ▲安迪·沃霍爾和他的朋友們而如果你是一個「邊緣文化」電影、音樂、藝術的發燒友,並堅持讀下去的話,你會發現《波普主義》是一本由「點」和「線」組成的結構嚴謹的書,所謂的點就是那些安迪·沃霍爾作者正是用這「點」和「線」繪製出了一個龐大的「波普時代」。《波普主義》的文筆是輕鬆的、詼諧的,任何大事小事在安迪·沃霍爾的眼裡都是那麼的簡單,那麼的無所謂甚至不正經。
  • 新年伊始,探索由靜至動的「安迪·沃霍爾」
    「波普圖像——安迪·沃霍爾的1962-1987」作為跨年大展在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舉行。本次展覽通過72件作品展現了安迪·沃霍爾最具象徵性的創作。同時,展覽摒棄了過往安迪·沃霍爾展覽中強調的波普藝術重複與複製的面向,而是充分利用了美術館核心筒空間和西展廳之間的空間關係,為觀眾打造了一段由靜到動、由外及內的探索旅程。展覽從安迪·沃霍爾的一幅個人肖像攝影作品出發——畫面中的他如同其一系列肖像創作中所暗示的:他們既是個體也是符號。
  • 無人能懂的天才,嘲笑藝術的怪才:安迪·沃霍爾
    安迪·沃霍爾,藝術界20世紀最為傑出的藝術家之一,也是波普藝術的先行者與倡導者。縱觀波普藝術的發展過程,安迪·沃霍爾毫無疑問是其中的翹楚與功臣。除了在波普藝術中佔據一席之地外,他還是一位相當傑出的電影製片人、搖滾樂作曲家、作家、出版商,可謂是博覽群書、涉獵眾多,更是美國紐約藝術界、社交界大紅大紫、人盡皆知的「明星式藝術家」。但是,儘管這位波普大師早已人盡皆知,但關於安迪·沃霍爾的各類話題時至如今仍在不斷發酵中。
  • 從沃霍爾和他的朋友看波普藝術席捲藝術界
    20世紀60年代,美國藝術界突然對如日中天的抽象表現主義藝術喪失了興趣,從故弄玄虛的死胡同裡抽身而出,全面擁抱日常視覺經驗中的平凡事物:美國國旗、咖啡店裡的漢堡、漫畫形象、街頭雜物、湯罐頭、英文字母、錢……一大批藝術家湧現出來,顛覆了高雅藝術的精英姿態。當安迪·沃霍爾以成功的商業藝術家身份進軍藝術界時,波普藝術尚未定名,但已初露鋒芒。
  • 羅伯特·韋恩布萊特粉彩藝術邂逅波普藝術
    去年9-10月期間,在中國太原市舉辦了波普藝術與粉彩畫藝術的聯展,其中展出了安迪·沃霍爾的收藏版畫與羅伯特·韋恩布萊的粉彩原畫、和限量粉彩藝術衍生織物,展覽免費對公眾開放。什麼是波普藝術?波普藝術是一種流行風格,它以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誕生於英國,「藝術應反映日常生活,日常生活應表現在藝術中」這藝術觀念被波普藝術家所遵從,波普藝術從而出現在大眾視野。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安迪·沃霍爾作為波普藝術領袖,作品深受大眾喜愛,在太原,安迪·沃霍爾邂逅粉彩藝術。什麼是粉彩藝術?
  • 安迪沃霍爾和他波普藝術上的「朋友」
    20世紀60年代,美國藝術界突然對如日中天的抽象表現主義藝術喪失了興趣,從故弄玄虛的死胡同裡抽身而出,全面擁抱日常視覺經驗中的平凡事物:美國國旗、咖啡店裡的漢堡、漫畫形象、街頭雜物、湯罐頭、英文字母、錢……一大批藝術家湧現出來,顛覆了高雅藝術的精英姿態。當安迪·沃霍爾以成功的商業藝術家身份進軍藝術界時,波普藝術尚未定名,但已初露鋒芒。
  • 波普藝術與中國的消費社會:消費是雙刃劍
    安迪·沃霍爾及其波普藝術對中國並不陌生,他影響了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中國藝術的波普風,甚至後來的學者將政治人物像和「文革」海報稱作中國的政治波普。安迪·沃霍爾沒想到,他到中國五六年後,其藝術在八十年代末亦開始被中國的美術雜誌所介紹,一些年輕藝術家開始使用他的語言方法從事創作。
  • 我想採訪安迪·沃霍爾,但他從不回答(文末贈票)
    「安迪」因此衍生出一些形象,比如波普教父、商業藝術開創者、酷兒藝術家、花花公子和社交達人,朋友們喜歡叫他「德雷拉」,他是吸血鬼德古拉和灰姑娘辛德瑞拉的結合體。幾年前,我第一次看到安迪·沃霍爾的作品,四張「鮮花」系列版畫,當時不以為意,覺得畫面挺美,匆匆掃過。
  • 2021,如果要以一場展覽來開年,不妨來看「安迪·沃霍爾」
    沒錯,就是那個大名鼎鼎的安迪·沃霍爾。2020年12月31日,跨年之際,「波普圖像——安迪·沃霍爾的1962-1987」展覽在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正式開幕。元旦期間,此展覽正常開放。展覽通過72件作品展現了安迪·沃霍爾最具象徵性的創作——以肖像作品折射時代性和大眾藝術趣味;以「靜物」系列作品呈現消費社會和當代生活的不同面貌;而豐富的攝影、海報和影像作品則展現了安迪·沃霍爾在藝術、廣告和設計等諸多領域的創造力及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