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新公園(現「228公園」)大潛亭的劉銘傳銅像。
三級古蹟獅球嶺鐵路隧道,南口出處有劉銘傳題字「曠宇天開」。
鍛冶工場內現今仍存有清代劉銘傳時代的火車蒸氣錘。
「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介紹,臺灣「鐵道之父」變成「日據時代」「臺灣總督府鐵道部長」長谷川謹介。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鐵路之父」是誰?從小教科書上都寫1885年至1891年臺灣建省首任巡撫劉銘傳,但是有民眾發現,剛開幕的「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介紹,臺灣「鐵道之父」是「日據時代」1906年的「臺灣總督府鐵道部長」長谷川謹介。蔡正元開酸,「臺獨」不拜日本人,要怎麼活下去?
長谷川謹介,於1899年,受「臺灣總督府民政長官」後藤新平邀請來臺,擔任「臨時」臺灣鐵道敷設部技師長。1906年始出任「臺灣總督府鐵道部部長」。
但劉銘傳於1885年-1891年出任臺灣建省後的首任巡撫,當時甲午戰爭都還沒發生,更遑論有所謂「臺灣總督府鐵道部長」。
1887年,劉銘傳奏請成立「全臺鐵路商務總局」,為臺灣鐵道建設的發端,聘請英國人馬迪遜(H.C. Matheson)與德國人白克(Becker)統籌興建,包括臺北往雞籠(基隆),臺北經竹塹(新竹)往臺南兩條路線。
1893年,雞籠至竹塹通車(有一說為1891年通車)。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1895年清朝與日本籤訂「馬關條約」,割讓臺灣。1906年,長谷川謹介出任「臺灣總督府鐵道部部長」。距離1893年劉銘傳興建雞籠至竹塹鐵路通車,已經過了13年(或15年)矣。
前國民黨「立委」蔡正元開酸,「臺獨」政權不拜日本人,要怎麼過日子?要怎麼活下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