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暴亂再現,武裝民兵連續五夜參戰!

2021-02-20 香港新港人

關 注 新 港 人    傳 遞 正 能 量

香港新港人 互助文明社群

 

8月23日,美國黑人男子布萊克(Jacob Blake)於威斯康星州基諾沙(Kenosha)被警察槍傷,事件引起的示威踏入第五晚。

在許多方面,這起事件像是三個月前弗洛伊德事件的重演,但不一樣的是,這一次,事件主角並未身亡,而示威群眾卻先被人槍殺。

布萊克被槍傷後,和弗洛伊德事件一般,引發同樣的種族問題抗議活動,我們也看到同樣感人的家庭新聞發佈會,以及同樣親「黑人的命也是命」(BLM)和親警察之間的全國性辯論。

誠然,布萊克事件是重複的案例:

與布朗(Michael Brown)、賴斯(Tamir Rice)、斯科特(Walter Scott)、克拉克(Stephon Clark)和泰勒(Breonna Taylor)被警察槍殺的美國黑人的案件都類似。

然而,在這一次事件,布萊克並不是唯一被槍傷的人。

從布萊克事件到裡滕豪斯(Rittenhouse)事件

雖然美國大眾媒體一再宣稱對布萊克背後中槍的畫面感到「憤怒」和「絕望」,但事件中最令人不安的是其後續發展。

在布萊克被槍殺2天後,周二(8月25日),在事發城市基諾沙的BLM抗議活動中,一名背著半自動步槍的17歲少年裡滕豪斯(Kyle Rittenhouse)接受民間記者的採訪,宣稱自己是來「保護」人民和企業的。當晚,這名17歲的少年與抗議者發生爭執,最後他殺死了其中兩人,並槍傷另一人。

那天晚上,並不只有裡滕豪斯一個人在「保衛家園」。據威斯康星州當地報章《米爾瓦基哨兵周刊》(Milwaukee Journal Sentinel)報道,和其他許多人一樣,他從附近的城鎮驅車趕來,加入被數月來的BLM抗議活動所激起的自發民兵團體。

雖然之前也有持武裝的人出現在抗議活動中,但《哨兵周刊》(Journal Sentinel)稱,布萊克被槍殺事件比之前「吸引了更多的人、更多的槍」。該刊特別指出,當地一個名為「守衛基諾沙」(Kenosha guard)的民兵組織在Facebook上更創建了稱為「武裝公民保護我們的生命和財產」的活動。不過,裡滕豪斯事件發生後,他們的Facebook群組即被刪除。

 

激進化的兩極化

當弗洛伊德因警員暴力執法致死時,美國人的憤怒跨越黨派界限,更為已經忙亂於疫情日益惡化、對種族問題向來不太敏感的川普總統再添麻煩。當時,川普不由得與弗洛伊德家人接觸,尋求和解。

不過,慣於打「法律與秩序」牌的川普,後來當然也就轉而採取「止暴制亂」的政策,召集國民警衛隊,甚至其他聯邦武裝人員,以嚴厲對付BLM抗議活動。

今天,情況卻大不相同。

疫情已經開始消退,但美國還沒有痊癒。

民意調查顯示,白人對BLM的支持率開始下降,可能說明美國人對長期持續的抗議活動的態度愈來愈分裂。同時,從疫情開始後,槍支銷售一直飆升,創下美國歷史新高,揭示美國社會中沈澱的恐懼和不信任。

這一次,川普和共和黨人非但沒有尋求和解,反而立即對「美國街頭發生的搶劫、縱火、暴力和無法無天」進行加倍的抨擊。

川普對這一事件的第一個公開反應是給威斯康星州州長打電話,鼓勵他調來更多的國民警衛隊。

結果不僅是美國更加兩極化, 而是兩個立場的激進化。一半的國人無法接受「無辜」黑人被警察「無理」槍殺或槍傷,另一半則無法接受「暴力」抗議者還可以上街遊行,而且似乎愈來愈願意自己動手反對他們。

當《紐約時報》或《大西洋》(The Atlantic)上的評論家對警隊改革的緩慢進展感到絕望,或者對抗議者的義憤填膺感到驚嘆時,其他與被捕的17歲青年裡滕豪斯相似的年輕人卻每天登錄「另類右派」網絡論壇,表達對「暴徒」的厭惡,讚揚武裝民兵的英勇。

Youtube上關於布雷克事件的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報道下面的一篇評論,就把BLM的騷亂作為「我今年買了三把槍的另一個原因」——儘管評論者稱他之前「從未擁有過槍」。而隨著總統選舉的臨近,共和黨不怕鼓動這種情緒。

布萊克被槍傷的第二天,在聖路易斯(St. Louis)的BLM抗議活動中持槍「保衛家庭」而成名的馬克和帕特裡夏·麥克洛斯基(Mark and Patricia McCloskey)夫婦在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上發表了一段精心排練的視頻演講,稱保衛家庭是「上帝賦予的權利」,並宣揚擁有槍支的好處。

在周二晚上的事件發生後,向來備受爭議的霍士新聞(Fox News)主持人卡爾森(Tucker Carlson)更直接地發表意見。他說,對於17歲的年輕人「決定維持秩序」,我們不應該感到驚訝,因為「沒有別人願意做」,間接指責是BLM抗議者先發起暴力,才造成慘劇。

美國社會是政治炸藥庫

有一部分美國人日益擔心自己的安全,與大眾媒體對BLM抗議活動的讚揚格格不入;他們在川普和正竭盡全力說服選民的共和黨中找到了一個天然的盟友。在正常情況下,裡滕豪斯事件或類似的槍擊案可能會引起政治人物的譴責;但在政壇這樣兩極化的背景下,它更多被視為政治時機。

在疫情和經濟危機中,在國家最大的政治事件即將到來之際,緊張局勢引發致命衝突其實不足為奇。不過令人擔憂的是,這種衝突很可能會再次發生。裡滕豪斯是一個易受影響的17歲少年,但他並不是精神不穩定的大規模槍擊案犯人。對他而言,他那天晚上出來的原因是為了「幫助別人」,而且他並不是唯一有這個想法的人。

本周美國網絡論壇4chan的臭名昭著的另類右派板塊「/pol/」上的討論都集中在裡滕豪斯身上,而不是布萊克。

雖然一些成員對事件感到惋惜,但大多數人都讚揚裡滕豪斯選擇拿起武器,對抗無法無天的抗議者。

在可能是美國歷史上競爭最激烈的選舉之前,對於武裝民兵與抗議者發生衝突的這種讚許是一個不祥之兆。

如果郵寄選票帶來有爭議的選舉,可以預見美國各地會出現挑戰或捍衛選舉結果、支持或拒絕川普的抗議活動。

屆時,美國社會將處於最分裂、最激進的狀態。國內有這麼多槍支和準備使用槍支的人,很容易爆發另一場致命衝突。

此時的衝突將不再局限於社交平臺,它將使美國社會的兩派全面對撞,用上真槍實彈,更或會使美國的政治不確定狀態陷入我們今天難以置信、難以想像的艱險境地。

來源:香港01 免責聲明:(我們重在分享,圖片、文字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有的呢,掃碼關注「我要入群」就可以了呢!

本平臺堅持無償互助的原則

推動新來港人士在港安居樂業

為新移民提供優質的網際網路傳播平臺

相關焦點

  • 唐龍:美國暴亂為香港上了撥亂反正的一課 |中環一筆
    左圖為美國國會暴亂,右圖為香港衝擊立法會美國國會暴亂與香港衝擊立法會事件有許多相同之處:其一,都是未經許可暴力衝入立法機構;其二,都打著維護「民主、正義」的口號,表達自己的政治訴求;其三,都是情緒激昂的川普追隨者,直接或間接受到他的鼓動;其四,都是以和平集會遊行聚集能量,以暴力衝撞宣洩情緒。
  • 美國中情局對香港下如此狠手
    比如這位老外,連續三次香港大規模遊行都出現在了現場,被拍到對著廢青隔空喊話,似乎是在指揮:其實,這樣打著「民主運動」的旗號,做煽動顏色革命的事,是美國中情局的慣用手段。從阿拉伯之春到這次香港佔中,都有CIA的身影。 而且,這幾次地方不同、時代不同的暴亂,在很多操作手法上極為相似。
  • 來自美國的美麗風景
    > 點擊上方獅子山下關注香港最新時聞筆者:陳競立強詞有理川普哪壺不開提哪壺,日前重提舊事,將今年五月有位美國記者在明尼蘇達州示威現場被警方橡膠子彈擊傷形容為
  • 川普政府全面移民改革目標及時間表曝光 美國領先指標連續第三個月下滑
    根據美國國家政策基金會最近的一項分析,新的H-1B法規將使僱主和高技能的外國人的生活變得更加困難。川普擬議的新規則可讓聯邦政府免受來自公司的訴訟,這些公司主張美國移民局針對H-1B申請採取的許多行動均違反了《行政程序法》。美國移民局前首席法律顧問Lynden Melmed在接受採訪時說:「毫無疑問,政府想要突破限制,致力於對H-1B簽證類別進行長期的結構調整。」
  • 路透:美國空襲敘利亞民兵組織
    英國媒體報導,美國25日對伊朗支持的敘利亞民兵組織建築物進行空襲,消息稱這項攻擊行動獲得總統拜登的批准。《路透》報導,2名美國官員指出,美國在伊拉克的駐點日前遭到至少2枚火箭彈襲擊後,美方此次以空襲進行回應。官員還透露,此次空襲行動獲得總統拜登的批准。22日有至少2枚火箭彈落在巴格達綠區(Green Zone)範圍內,這個區域是美國及其他外國使館所在地。
  • 撤離敵國,回國參戰
    之後民國26年爆發七七事變,留日學生廣泛響應國民政府「撤離敵國,回國參戰」之號召返國;8月初,返國留日學生成立「上海留日同學抗敵救亡會」。至9月,短短兩個多月時間,歸國留日學生已達四千餘名,同時,留歐美學生也紛紛回國,共赴國難,形成中國近代留學史上繼辛亥革命之後第二次大規模歸國之高潮。至10月下旬,留日學生幾乎全部返國。
  • 「港獨」分子梁頌恆潛逃美國
    ,並隨即獲美國國會議員及高層官員接見。梁頌恆一直是美國反華分子大力扶持的「港版顏色革命」頭目,去年暴亂期間,他在街頭與支持川普的反華分子郭文貴視像連線,大談美國為黑暴提供金錢及庇護支援。《大公報》早前更已踢爆梁頌恆於赴美前夕,在神秘西裝男的安排下,到一間五星級酒店與約十多名反中亂港分子「開房」密會,密謀者包括涉嫌觸犯國安法被捕的李宗澤。
  • 商家憂暴亂 超市物資供應足
    11月3日總統大選之夜在即,不少人擔心發生暴亂,開始提前做各種準備,部分洛杉磯市中心和西區商家,趁週末把櫥窗釘上木板,一些民眾做好在家宅幾天避風頭的準備
  • 日本早餐市場連續5年擴大 居酒屋也參戰
    據日本調查公司「NPT・日本」的調查顯示,2019年日本的早餐市場相比2018年的1萬零97億日元(約等於人民幣),預計提高3%-4.2%,實現連續五年增長。産生這種現象的背後原因主要有早上忙碌的日本雙職工家庭的增多,以及日本在進行的勞動方式改革帶來的早班制的增加。因此甚至是餐飲業的居酒屋,也出現了提供早餐的店家,藉此吸引顧客的機會增加。
  • 『暴亂回顧』| 洛杉磯「大暴動」將邁入第25周年
    美聯社  當時暴動的參與者主要是非裔美國人及西班牙裔居民,暴動的事件主要集中在洛杉磯中南部。在暴動期間,也發生了大規模的掠奪事件,許多亞裔移民的商店成為目標。疑因警方放棄韓國城,當地的韓裔自行組織武裝保安隊,以維護城鎮的安全,並與暴徒發生武裝衝突。
  • O記押旺角暴亂「總指揮」黃臺仰返家搜證
    消息指,警方會調查該筆現金是否用來資助旺角暴亂。「本民前」的網頁則指,該筆錢是暴亂發生後收到的市民捐款,是用作律師費。 鄰居指黃臺仰面孔陌生  拘捕疑人的天晴邨晴海樓單位,大閘留下被警員撬毀的痕跡。鄰居指,該單位原來由一對夫婦居住,但平日鮮有人出入,近兩三個月才有一名「後生仔」出現。鄰居又稱,不認識黃臺仰,指他面孔陌生。
  • 【旺角暴亂】黃臺仰或控煽動罪 最高可判七年
    圖:「O記」探員將黃臺仰黑布蒙頭押到將軍澳住所搜屋  大公網2月23日訊(記者 陳達堅)在旺角暴亂現場煽動指揮暴徒的本土民主前線發言人黃臺仰
  • 連登若在美國,還能存在下去嗎?
    【1·16 維港專線】大公報記者 冼國強 報道:社交網絡常常被利用作煽暴平臺,美國總統川普早前被指煽動支持者衝擊美國國會
  • 玩具熊的五夜後宮
    《玩具熊的五夜後宮》三部曲上架NS 11月29日發售 Scott Cawthon開發的經典恐怖遊戲系列《玩具熊的五夜後宮》三部曲,目前已經在任天堂eShop上架。
  • 美國學者籲派私掠船打擊中國 海盜時代再臨?
    雖然美國海軍很快就遭英國消滅,但民兵與私掠船發揮的巨大效益比,依舊令新生的美國執著不已。即使到了1812年英美戰爭與南北戰爭期間,私掠船仍在扮演美國聯邦政府的海上打手。美國總統皮爾斯(Franklin Pierce,1804─1869年)更乾脆在國情諮文裡強調廢除武裝私掠僅有利於海軍大國,認為美國若加入將喪失反制強權的手段。然而若換做自家人民面臨海盜威脅,美國立刻又義正嚴詞地控訴人權受損。
  • 觀察│大宗商品超級循環將再現?
    具代表性的美國商品研究局期貨價格指數(CRB)即由去年4月27日低點的347點,一路漲至今年1月5日的448點,漲幅達28.3%。首先,美國聯準會(Fed)超寬鬆的貨幣政策乃是各種資產及商品價格大幅上漲的共同因素。在實體投資活動因疫情受抑下,Fed創造出的流動性既推升了資產和商品價格,也造成弱勢美元。美元指數從去年3月20日的102.82趨勢下跌至今年1月6日的89.33,令以美元計價的商品價格劇漲。
  • 金州每日美國新聞速遞
    冷血人妻科其蘭據悉,科其蘭的哥哥在案件審理過程中,聯繫了幾名電影製片人,並透露他的妹妹有可能是連續殺人犯。根據這部紀錄片,2014年,科其蘭向情夫裡根謊稱希望與他做愛,把他騙至密西根州的家中,再由丈夫傑森(Jason Cochran)把情夫射殺。事後,兩人把裡根的屍體肢解,然後再製成人肉燒烤,分給鄰居食用,餘下的殘肢則埋在森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