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遠
編輯|彭韌
從長期看,你的投資回報是由你的認知邊界決定的。
編者按:
幾乎所有試圖學習投資的人都被告誡過:從長期來看,絕大部分人都跑不贏大市,不如買個大盤指數基金放著就好——那既然如此,我們還需要學習投資嗎?
對於這個問題,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金融學教授徐遠在他的新書《徐遠的投資課》裡給出了一個清晰的答案。他把每個人的投資修行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一無所知、學然後知不足,以及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徐遠認為,絕大多數人處於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這時候應該採取消極投資的策略,因為很難超過市場大盤的收益率,所以應該選擇被動投資,就是買大盤指數。而在長時間的修行之後,隨著對市場理解的加深,可以做一點主動管理。而我們學習投資的過程,就是從第一階段艱難地邁向第三階段。
投資修行的三重境界
投資的三大決策,分別是「買什麼」、「買多少」和「何時買」,接下來我們來討論一個至關重要的決策:投資這件事,你應該積極主動,還是消極被動?換句話說,是應該各方面搜集信息,自己做三大決策,決定「買什麼」、「買多少」和 「何時買」,還是應該買個大盤指數,獲取大盤平均回報?
在今天的金融市場上,有很多代表大盤平均回報的指數基金,買這些基金和買股票的操作是一樣的,非常簡單。如果你從 1990 年就開始買上證指數,每年的回報有 13% 左右,其實很不錯。對於一個不願意折騰的投資者,其實就可以買這些指數基金,獲得大盤平均回報,管理費還非常低。
既然如此,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親力親為,夜以繼日地搜集信息、看報表,去自己炒股呢?
這個問題看起來簡單,其實是一個靈魂拷問。顯然,很多人不信邪,覺得自己能跑贏大盤。而現實中,很多散戶不僅跑不贏大盤,還會賠錢,能跑贏大盤的是少數人。
在展開分析之前,我先給你講一個真實的故事。過去這些年,每年秋季,我都在北京大學給本科生講投資課,第一堂課都講一些基本原理,講投資能幹什麼、不能幹什麼,特別強調投資中的風險。第一堂課的最後,我都會說:對於大多數人而言,甚至對於超過99.99% 的人而言,不要去折騰,就買一個大盤指數基金就好。雖然我每年都這麼說,還是擋不住很多人不信邪,拿自己的真金白銀在金融市場裡折騰。
不僅如此,還有學生來問我:老師,我知道你為我們好,怕我們賠錢,可是如果這樣,我還來學你的投資課幹什麼?
這個看起來像悖論一樣的問題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這種悖論性質的問題,比較有挑戰,經常能逼出一個好答案來。我的回答是: 「你學我的投資課,是為了知道自己能幹什麼、不能幹什麼;不是為了折騰,而是為了不折騰;是為了讓自己有足夠的智慧,管住自己的折騰之手。在這樣的認知基礎上,你才有可能慢慢拓展自己的認知邊界。隨著認知邊界的拓展,你就可以慢慢做一點主動的資產配置了。」
這個道理說起來有點繞,換種表達可能會更清楚一點。我把一個人的投資修行分為三個階段。
投資修行第一階段:一無所知
當一個人投資知識很少,只知道一鱗片爪,甚至只知道皮毛、似懂非懂的時候,是不應該積極主動去操作的。這時候應該消極被動,而且應該主要買指數基金,買安全資產,這樣至少不賠錢。這時候如果積極主動,其實就是無知者無畏,和賭博差不多,即便偶爾賺錢,最後賠錢也是在所難免的。
這裡面有個難點,就是處於這個階段的人,往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無知者無畏,亂操作的概率很大。市場上很多「韭菜」,都處於這個階段。這個階段最可怕的是自己不知道,卻以為自己知道。簡單說,就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投資修行第二階段:學然後知不足
當學了一些投資知識,對金融市場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後,你會發現自己不懂的更多。這時候,你是不需要別人告訴你不要亂動的,因為你已經知道不要亂動了。這時候,你已經不需要別人給你提示風險,還會給別人提示風險。「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這些話,你會發自潛意識地給別人講。你對金融市場有了足夠的理解之後,就有了足夠的判斷力,不會輕舉妄動了。
舉個例子。假設某一天你看新聞,看到一條消息,說某公司關鍵技術取得突破,市場潛力巨大。這時候,沒經驗的新手可能立即跳起來,坐到電腦前,搜集各種消息,閱讀很多報告,發現一片唱多的聲音,都說這隻股票好。於是,有的新手可能就忍不住了,出手買入這個公司的股票。
而有足夠知識儲備的人,是不會這麼幹的。你需要問一些問題:這真的是新聞嗎,還是舊聞?市場上有多少人已經提前知道,並早已買入了?現在的股價是否已經反映了這個消息?即便這個新聞是真的,但是從技術到形成產能、實現利潤,要多長時間,中間會不會有大幅的市場波動?問了這些問題之後,你回去看看歷史股價,可能發現股價早已經開始漲了,很大可能已經反映了這個消息。
即便這條消息是真的,而且股價還沒有反映這個消息,有經驗的投資者也不會著急買入。為什麼?因為決定資產價格的,是各方面因素,單憑一方面的信息,是無法做出判斷的。我在操作股票的過程中,有一條簡單的紀律,不研究半年以上的股票,是不買的。我知道自己這樣會錯過一些機會,可是也避開了很多風險。投資不是賭博,穩健永遠是第一位的。如果這句話強調得不夠,我再加一句:投資有三件事很重要,分別是穩健、穩健,還是穩健!
投資修行第三階段: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隨著投資知識的增長,你不僅知道自己知道什麼,還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不僅知道自己知道什麼,也知道市場已經知道什麼。這時候,你對自己的認知邊界有了理性的、清醒的認識。
這時候,你會根據自己的知識儲備去做資產配置,也會根據市場情況做一些調整。這時候,你的操作往往是很簡單的,而且是事半功倍的。這時候,你有可能抓住一些機會,獲得超過大盤的回報率。
從長期看,你的投資回報是由你的認知邊界決定的。在你的認知邊界裡,你可以獲得可觀的回報。一旦超出你的認知邊界,你就會成為被收割的「韭菜」。
說到這裡,你可能會問:我學習這門投資課,能夠達到什麼目標、什麼境界?我的回答是:先達到第二階段,再慢慢達到第三階段。達到第二階段,你至少可以少賠錢,至少可以獲得和大盤一樣的收益率,這個收益率不低。然後,在此基礎上,慢慢向第三階段邁進。
需要強調的是,欲速則不達,投資修行沒有速成的辦法。人世間很多所謂捷徑,都會讓你迷失方向。第二階段的修行,可能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可能需要好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巴倫書單
《徐遠的投資課:投資原則與實戰方法》
作者:徐遠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