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跑不贏大市,為什麼你還要自己買股票?|巴倫讀書會

2020-12-23 騰訊網

文|徐遠

編輯|彭韌

從長期看,你的投資回報是由你的認知邊界決定的。

編者按:

幾乎所有試圖學習投資的人都被告誡過:從長期來看,絕大部分人都跑不贏大市,不如買個大盤指數基金放著就好——那既然如此,我們還需要學習投資嗎?

對於這個問題,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金融學教授徐遠在他的新書《徐遠的投資課》裡給出了一個清晰的答案。他把每個人的投資修行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一無所知、學然後知不足,以及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徐遠認為,絕大多數人處於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這時候應該採取消極投資的策略,因為很難超過市場大盤的收益率,所以應該選擇被動投資,就是買大盤指數。而在長時間的修行之後,隨著對市場理解的加深,可以做一點主動管理。而我們學習投資的過程,就是從第一階段艱難地邁向第三階段。

投資修行的三重境界

投資的三大決策,分別是「買什麼」、「買多少」和「何時買」,接下來我們來討論一個至關重要的決策:投資這件事,你應該積極主動,還是消極被動?換句話說,是應該各方面搜集信息,自己做三大決策,決定「買什麼」、「買多少」和 「何時買」,還是應該買個大盤指數,獲取大盤平均回報?

在今天的金融市場上,有很多代表大盤平均回報的指數基金,買這些基金和買股票的操作是一樣的,非常簡單。如果你從 1990 年就開始買上證指數,每年的回報有 13% 左右,其實很不錯。對於一個不願意折騰的投資者,其實就可以買這些指數基金,獲得大盤平均回報,管理費還非常低。

既然如此,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親力親為,夜以繼日地搜集信息、看報表,去自己炒股呢?

這個問題看起來簡單,其實是一個靈魂拷問。顯然,很多人不信邪,覺得自己能跑贏大盤。而現實中,很多散戶不僅跑不贏大盤,還會賠錢,能跑贏大盤的是少數人。

在展開分析之前,我先給你講一個真實的故事。過去這些年,每年秋季,我都在北京大學給本科生講投資課,第一堂課都講一些基本原理,講投資能幹什麼、不能幹什麼,特別強調投資中的風險。第一堂課的最後,我都會說:對於大多數人而言,甚至對於超過99.99% 的人而言,不要去折騰,就買一個大盤指數基金就好。雖然我每年都這麼說,還是擋不住很多人不信邪,拿自己的真金白銀在金融市場裡折騰。

不僅如此,還有學生來問我:老師,我知道你為我們好,怕我們賠錢,可是如果這樣,我還來學你的投資課幹什麼?

這個看起來像悖論一樣的問題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這種悖論性質的問題,比較有挑戰,經常能逼出一個好答案來。我的回答是: 「你學我的投資課,是為了知道自己能幹什麼、不能幹什麼;不是為了折騰,而是為了不折騰;是為了讓自己有足夠的智慧,管住自己的折騰之手。在這樣的認知基礎上,你才有可能慢慢拓展自己的認知邊界。隨著認知邊界的拓展,你就可以慢慢做一點主動的資產配置了。」

這個道理說起來有點繞,換種表達可能會更清楚一點。我把一個人的投資修行分為三個階段。

投資修行第一階段:一無所知

當一個人投資知識很少,只知道一鱗片爪,甚至只知道皮毛、似懂非懂的時候,是不應該積極主動去操作的。這時候應該消極被動,而且應該主要買指數基金,買安全資產,這樣至少不賠錢。這時候如果積極主動,其實就是無知者無畏,和賭博差不多,即便偶爾賺錢,最後賠錢也是在所難免的。

這裡面有個難點,就是處於這個階段的人,往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無知者無畏,亂操作的概率很大。市場上很多「韭菜」,都處於這個階段。這個階段最可怕的是自己不知道,卻以為自己知道。簡單說,就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投資修行第二階段:學然後知不足

當學了一些投資知識,對金融市場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後,你會發現自己不懂的更多。這時候,你是不需要別人告訴你不要亂動的,因為你已經知道不要亂動了。這時候,你已經不需要別人給你提示風險,還會給別人提示風險。「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這些話,你會發自潛意識地給別人講。你對金融市場有了足夠的理解之後,就有了足夠的判斷力,不會輕舉妄動了。

舉個例子。假設某一天你看新聞,看到一條消息,說某公司關鍵技術取得突破,市場潛力巨大。這時候,沒經驗的新手可能立即跳起來,坐到電腦前,搜集各種消息,閱讀很多報告,發現一片唱多的聲音,都說這隻股票好。於是,有的新手可能就忍不住了,出手買入這個公司的股票。

而有足夠知識儲備的人,是不會這麼幹的。你需要問一些問題:這真的是新聞嗎,還是舊聞?市場上有多少人已經提前知道,並早已買入了?現在的股價是否已經反映了這個消息?即便這個新聞是真的,但是從技術到形成產能、實現利潤,要多長時間,中間會不會有大幅的市場波動?問了這些問題之後,你回去看看歷史股價,可能發現股價早已經開始漲了,很大可能已經反映了這個消息。

即便這條消息是真的,而且股價還沒有反映這個消息,有經驗的投資者也不會著急買入。為什麼?因為決定資產價格的,是各方面因素,單憑一方面的信息,是無法做出判斷的。我在操作股票的過程中,有一條簡單的紀律,不研究半年以上的股票,是不買的。我知道自己這樣會錯過一些機會,可是也避開了很多風險。投資不是賭博,穩健永遠是第一位的。如果這句話強調得不夠,我再加一句:投資有三件事很重要,分別是穩健、穩健,還是穩健!

投資修行第三階段: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隨著投資知識的增長,你不僅知道自己知道什麼,還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不僅知道自己知道什麼,也知道市場已經知道什麼。這時候,你對自己的認知邊界有了理性的、清醒的認識。

這時候,你會根據自己的知識儲備去做資產配置,也會根據市場情況做一些調整。這時候,你的操作往往是很簡單的,而且是事半功倍的。這時候,你有可能抓住一些機會,獲得超過大盤的回報率。

從長期看,你的投資回報是由你的認知邊界決定的。在你的認知邊界裡,你可以獲得可觀的回報。一旦超出你的認知邊界,你就會成為被收割的「韭菜」。

說到這裡,你可能會問:我學習這門投資課,能夠達到什麼目標、什麼境界?我的回答是:先達到第二階段,再慢慢達到第三階段。達到第二階段,你至少可以少賠錢,至少可以獲得和大盤一樣的收益率,這個收益率不低。然後,在此基礎上,慢慢向第三階段邁進。

需要強調的是,欲速則不達,投資修行沒有速成的辦法。人世間很多所謂捷徑,都會讓你迷失方向。第二階段的修行,可能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可能需要好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巴倫書單

《徐遠的投資課:投資原則與實戰方法》

作者:徐遠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相關焦點

  • 洪灝巴倫專場:價值投資的本質 | 附直播視頻
    在過去40年,我們做資產配置的時候都特別熱衷於思考是買債券、還是買理財、還是買股票,股票裡頭又該買哪些板塊。  但實際上,過去40年只有一個資產類別——簡單說就是波動性。所有的投資策略都是以波動性為基礎。比如說,大家都很熟悉的價值投資,它本質上就是一個做多波動性的交易。  為什麼最近這十年價值投資失敗得那麼慘?
  • 徐遠:超出自己的知識邊界,就容易被別人收割
    近日,徐遠接受了《巴倫周刊》中文版的採訪,回答了投資者是否應該考慮宏觀因素,如何把握宏觀以及如何投資股票、基金、債券、黃金和房產等品類在內的多個投資話題,並給出了自己的投資建議,以下為經過編輯的訪談內容精選。  《巴倫周刊》中文版:您寫《徐遠的投資課》這本書的初衷是什麼,寫這本書之前有沒有參考市面上類似的投資書籍?
  • 如果有10萬資金,是買一隻股票好,還是買多隻股票好?講得很明白
    最搞笑的是,楊百萬是第一批買認購證的資深股民,現在楊百萬自己不抄股,要麼在外面講講課,要麼賣賣自己寫的股票書籍。就連他兒子也不允許炒股票,現在正在從事賣炒股軟體的工作中。足見老股民對股市是一種敬畏之心。那麼,資深一些的股民為啥都選擇離開A股市場呢?第一,A股自開設的那天起,並不是為股民發財致富的,而是解決上市公司融資難問題的。要說A股市場是一個圈錢市也並不為過。
  • 過去十年,道指「狗股」策略成功跑贏大市
    來源:雪球文 | 《巴倫》撰稿人阿爾·魯特編輯 | 張曉添道瓊「狗股」策略,就是在每年年初時買入道瓊指數30隻成分股中股息收益率最高的10隻股票。道瓊「狗股」(Dogs of the Dow)——一種優先考慮股息的流行投資策略——在過去十年裡平均每年跑贏道瓊工業平均指數1個百分點。事實上,「狗股」在十年中只有三年落後於道瓊指數。真是個「好孩子」。道瓊「狗股」的年均回報率接近15%,高於道瓊指數同期13.4%的回報率和標普500指數13.5%的回報率。
  • 巴菲特點破A股市場:如果你買的股票持續有大單買入,但股價卻不斷...
    在聊起巴菲特的建議時,切斯基問貝佐斯:「你覺得巴菲特給過你的最好建議是什麼?」貝佐斯回答:「有一次我問巴菲特,你的投資理念非常簡單,為什麼大家不直接複製你的做法呢?」巴菲特當時就說了一句:「因為沒有人願意慢慢地變富。」
  • 專訪李迅雷:中美博弈升級,下半年買股票還是房子?
    A股市場估值目前處在一個相對均衡的水平,如果經濟基本面下半年能夠繼續好轉的話,那麼市場還是應該會有上升的動力。  《巴倫周刊》中文版:上證綜指從3月低點大幅回升,進入7月後漲幅尤其明顯。您如何看待當前A股大漲的推動因素?為什麼進入7月後漲幅會明顯擴大?  李迅雷:對於股市漲跌,我們事後找原因的話會發現有好多原因。
  • 諾獎得主理察·塞勒:過度自信是投資者最容易犯的錯誤 | 《巴倫》專訪
    因此,如果擁有彭博終端和各種信息渠道的專業人士都不能一擊即中,個人投資者又有什麼信心覺得自己能做得更好呢?我個人的看法是,20世紀90年代散戶投資的興起是由信息的錯覺導致的,這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科技泡沫。每個人都用雅虎財經或是別的什麼網站搜羅信息,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比別人更會運籌帷幄,而且覺得只有自己能獲取到這些信息。當股市以每年30%的速度上漲時,你就很容易誤以為自己是一個精明的投資者。
  • 洪灝:把對價值的認知提升到更高高度,才能跑贏競爭對手
    當我們提出理念時,說價值投資或者說價值王者歸來,很多讀者留言說價值投資就是買低估值,就是跑到市場上買銀行和地產,還有各種各樣的傳統強周期行業,因為這些行業受疫情影響,盈利在2020年受到非常大的衝擊,因此股價及估值受到非常大的影響。先不要說這種簡單粗暴對於價值投資的理解是否正確,我們要問的第一個問題是,為什麼估值這麼低還是沒有人買?
  • 洪灝:價值投資「王者歸來」,不只是價值板塊大幅跑贏成長板塊
    「在2020年6月份我們展望未來的時候,我們看到未來6-12個月,我們認為市場價值板塊會跑贏。儘管把2021年的展望叫做價值王者歸來,其實價值已經王者歸來,從6月份開始到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市場的價值板塊大幅跑贏成長板塊。」洪灝說。洪灝表示,大家可以很快找到哪些是低估值,所謂低估值板塊就是低市盈率、低市淨率、低市銷率的板塊。
  • 股票買入時的倉位管理方法,學會了你就離賺錢不遠了
    初始進場的資金量比較大,比如4-5成倉位,後市如果行情按相反方向運行,則不再加倉,如果方向一致,逐步加倉,且加倉比例越來越小。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首次建倉後沒有止跌反而向下破位了,則不再加倉,做好止損出局的準備。
  • 中國股市真正厲害的人:大跌後的股票很便宜,我們為什麼不敢買?
    為什麼股市大跌之後,我們明明知道股票非常便宜,但是我們就是遲遲不能出手買入呢?所有人都知道,在股市要賺大錢,一定要低買高賣。也就是說,要在大熊市裡大量買入,在大牛市大量賣出。可是事實上正好相反,投資者往往是高買低賣,在大牛市大量買入,在大熊市裡大量賣出。業餘投資者如此,專業投資者也是如此。這種現象只有一個解釋,大跌之後非常恐懼,不敢買入,這是人類的本能反應。
  • ...長陽,近9成個股跑不贏指數,更悲慘的是有機構上周剛賣25億指數ETF
    如果今天不是持有新能源車、軍工、光伏等相關標的,大概率跑不贏創業板指!而更悲慘的是上周有機構剛賣出25億指數ETF,直接踏空了。近9成個股跑輸創業板指冬至A股開門紅,三大股指全線上漲,其中創業板拉出百點長陽,距離前期高點僅一步之遙。
  • 巴菲特點破A股市場:如果你買的股票封住漲停板了,但資金卻顯示淨...
    他的理由同樣是基於一個常識:買的股票越多,你越可能購入一些你對其一無所知的企業。通常你對企業了解越多,你對一家企業關注越深,你的風險越低,收益就越好。3、把大賭注壓在高概率事件上。巴菲特的第三個原則是「把大賭注壓在高概率事件上」。也就是說,當你堅信遇到大好機會時,唯一正確的做法是大舉投資。
  • 花木蘭為什麼要「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木蘭辭》比如從上面這段裡,木蘭從軍前需要自備資裝(駿馬、鞍韉、轡頭、長鞭)這一點,可以說是唐初的府兵制的獨有特色。我們知道,早期府兵徵募對象是相對富裕的中小地主,國家對其相應的酬勞是:1)減免租庸調稅;2)軍功授田;3)分享戰利品。
  • 為什麼大多數中國股市投資者寧願自己買股票,而不購買股票型基金
    關於股票和基金,我們曾在 唐潮錢進發表過好幾篇相關的原創作品,摘錄其中的兩篇,具體如下:一是原創丨股票與基金哪個風險大?新時代如何投資和理財,主要闡述股票與基金的定義、講解投資和理財的建議。二是基金定投和自己炒股之間的最大區別是什麼,主要觀點是:基金和股票區別的答案不在別處找,只需在內心尋。
  • 為什麼花木蘭為國家打仗,還要自己掏錢買裝備?
    ,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給自己置辦了全套的裝備。 為什麼她替國家打仗,還要自己掏錢買裝備?在戰場上流血流汗也就算了,憑什麼還要咱付出自己的血汗錢? 這跟當時中國的軍制有關。你看花木蘭家裡庭院是有東西廂的,而且這還僅是一個長女的起居空間。照這排場,家裡裡外三進的大宅門是跑不了的。而且花木蘭買的也都是」駿馬「之類的頂級裝備,不是從拼夕夕上砍價砍來的,足見這個小女子的經濟實力。如果你不是像花家這樣比較富裕的軍戶,沒錢買先進裝備,那麼你就只能自己去戰場上撿了,這可是玩命的節奏,屠龍寶刀不可能點擊就送。
  • 精明操盤手終於講透:手中股票為什麼有萬手大單不斷買入,股價卻不...
    世界首富沃倫·巴菲特曾經打過一個比喻,他說:「好比打牌,如果你在玩了一陣子後還看不出這場牌局裡的凱子是誰,那麼,這個凱子肯定就是你「也就是說,如果在入市時,你搞不清誰將成為輸家,那麼肯定輸家就是你。
  • 到底是應該買股票,還是買股票型基金,哪個賺錢更快?
    在金融市場中,投資者比較青睞於股票和基金的投資,一方面是風險比較適中,屬於是中等風險的理財產品,另一方面是參與的人數眾多媒體消息也相對較多,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股民和基民是最多的。到底是應該買股票,還是買股票型基金,哪個賺錢更快?
  • 為什麼散戶買不到漲停的股票?
    平常大家都知道,一般股票漲停了想買進基本不可能,除非打開漲停板才能買到,其實並不是買不到漲停的股票,只是小散買不到而已,漲停板上既然有賣出的資金,那肯定就有接手的人,而這接手的並非小散
  • 為什麼說普通人投資,買理財不如買彩票?
    提起投資,大多數人的腦海中會想到投資股票、銀行理財產品、政府企業債券等等。但是,對於其中大多數人而言,買理財卻不如買彩票來的實惠。為什麼呢?其實,如果我們自己算一下,就會明白其中的道理。首先,投資股票的門檻並非我們想像中的這麼簡單。「證券公司開個戶,然後選擇一個股票,給出一定的價位購買,等他漲了再賣不就行了麼?」其實不然,購買股票相當於購買這家公司的股權,只是證券公司將股票放在二級市場作為可一項交易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