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楊載(1271-1323年9月15日 )是元代中期的著名詩人,他與虞集、範梈、揭傒斯齊名,被並稱為"元詩四大家"。
楊載有《詩法家數》一文,言簡意賅地寫出了古人作詩之法,其中有一段寫到「登臨」之詩的做法。
下面結合具體詩例,老街逐句解讀一下。
一、登臨之詩的主題
作詩首先要立意,即詩人想表達什麼:
登臨之詩,不過感今懷古,寫景嘆時,思國懷鄉,瀟灑遊適,或譏刺歸美,有一定之法律也。《詩法家數》
1、感今懷古
許渾《金陵懷古》是感今懷古的名作:
玉樹歌殘王氣終 ,景陽兵合戍樓空 。松楸遠近千官冢 ,禾黍高低六代宮 。
石燕拂雲晴亦雨 ,江豚吹浪夜還風 。英雄一去豪華盡 ,惟有青山似洛中 。
第一聯用典感嘆陳叔寶亡國之事,中間二聯景語含有情語,第四連感今懷古結尾。
2、寫景嘆時
杜甫《登樓》: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甫吟》。
杜甫不說自己登樓,卻說「花近高樓」,以寫景起興。接著「傷客心」三個字即「嘆時」。
不但第一句是寫景嘆時,而且整首詩都是寫景而感嘆時事。此詩作於764年,唐官軍已經平定安史之亂,但是十月發生了吐蕃攻陷長安事件。不久郭子儀收復京師,但是吐蕃又破松、維、保、劍南、西山諸州。因此後面有「西山寇盜莫相侵」之感嘆。
3、思國懷鄉
柳宗元《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
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驚風亂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牆。
嶺樹重遮千裡目,江流曲似九迴腸。共來百越文身地,猶自音書滯一鄉。
柳宗元仕途非常坎坷,大部分生涯處在被貶謫的狀況。年輕時,柳宗元參加王叔文領導的永貞革新運動而遭貶。十年後,好不容易回到了長安,又被貶出到柳州 。
這是詩人到達柳州以後,登樓面對滿目異鄉風物,百感交集之中寫成了這首七律。漳、汀、封、連四州的好友們,都是貶謫之人,與家鄉音書遙隔,如何不「愁思正茫茫」呢?
4、瀟灑遊適
《九日登高》(唐·王昌齡)
青山遠近帶皇州,霽景重陽上北樓。雨歇亭皋仙菊潤,霜飛天苑御梨秋。
茱萸插鬢花宜壽,翡翠橫釵舞作愁。謾說陶潛籬下醉,何曾得見此風流。
重陽日,詩人登高賦詩,簪花飲酒,自比陶淵明東籬之樂,風流快活。
5、譏刺歸美
又如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這首詩,既是感今懷古(頷聯),也是寫景嘆時(頸聯與尾聯)。而且尾聯也是明顯的譏刺當時的政局。
明瞿佑《歸田詩話》中評價,這首詩的結尾遠勝崔顥的黃鶴樓:
崔顥題黃鶴樓,太白過之不更作。時人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之譏。及登鳳凰臺作詩,可謂十倍曹丕矣。蓋顥結句云:「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而太白結句云:「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愛君憂國之意,遠過鄉關之念。善佔地步矣!
崔顥的《黃鶴樓》是「懷鄉」之作,李白有「愛君憂國之意」,格局提高了,因此被瞿佑認為「遠過鄉關之念」。
二、七律 四聯的安排
中間宜寫四面所見山川之景,庶幾移不動。第一聯指所題之處,宜敘說起。第二聯合用景物實說。第三聯合說人事,或感嘆古今,或議論,卻不可用硬事。或前聯先說事感嘆,則此聯寫景亦可,但不可兩聯相同。第四聯就題生意發感嘆,繳前二句,或說何時再來。
1、第一聯指所題之處,宜敘說起。
還用杜甫《登樓》為例,第一聯為: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首聯敘事說起,自己登高而感傷。 點出題目《登樓》。
2、第二聯合用景物實說。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
頷聯寫景,詩人登樓可見山河之壯觀,出句「天地」寫空間,對句「古今」寫時間。
3、第三聯合說人事,或感嘆古今,或議論,卻不可用硬事。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第三聯開始說時事,加入了自己的情感抒發「終不改、莫相侵」。雖然天下大亂,但是唐朝廷依然穩固,吐蕃之亂也一定會被平定。
4、或前聯先說事感嘆,則此聯寫景亦可,但不可兩聯相同
這句話的意思是,第二聯和第三聯顛倒一下,頷聯(第二聯)抒情,頸聯(第三聯)寫景也可以。
我們仔細觀察一下古人的五律或者七律,大多數人會注意,中間二聯的變化,一聯寫景、一聯抒情,儘量避免兩聯都寫景或者都抒情。這就是「不可兩聯相同」之意。
5、第四聯就題生意發感嘆,繳前二句,或說何時再來
李白《登金陵鳳凰臺》尾聯可以看作「就題生意「而發的感嘆: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杜甫《登樓》的尾聯可以看作「繳前二句」: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甫吟》。
唐朝詩僧貫休《蜀王登福感寺塔》有」再來「之意:一年一度常如此,願見文翁百度來。
結束語
第一段寫登臨詩的立意,即作者想表達什麼;第二段寫的是如何表達。以上的每首詩例,都是老街按照自己的理解挑選並解讀的。
簡單總結一下。第一聯寫出」登「之意。中間二聯寫登臨見到的景色和觸景生情,二聯最好一聯寫景,一聯寫情。然後尾聯發感嘆。
@老街味道
劉禹錫的《楊柳枝》是詩還是詞?與樂府詩《折楊柳》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