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格P08的結構可以應用於輕機槍嗎?瑞士的LMG25絕對讓你大吃一驚

2020-12-14 聊歷史的書蟲

如果在你的印象中,瑞士出名的只有鐘錶、多功能刀、滑雪場和銀行的話,那可是有些大錯特錯了。瑞士的武器製造一向有可取之處 ,早在騎士和劍的那陣子,赫赫有名的冷兵器巔峰之作~瑞士戟,就出自於這個一度中立的國度,而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由於劉易斯、布朗寧一類的輕便型自動武器在戰爭中的大放異彩,所以瑞士有也打算研究製造自己輕機槍,於是乎LMG25輕機槍應運而生。

這款後來者二戰中成了瑞軍主力輕機槍的LMG25,還有一個比較常用的名字叫做富雷爾M25手提機槍,富雷爾之名取自該槍的設計師阿道夫·富雷爾,(雖然也叫阿道夫,不過和元首可沒有什麼關係),這位設計師是瑞士伯尼爾兵工廠的首席武器設計師,加上該槍定型年份1925年,所以型號為LMG25。

這款輕機槍的口徑為7.5×55mm,整槍重量8.65千克,全槍長1163mm,槍管長585mm,理論射速500發/分,初速760m/s,有效射程800米,表尺射程100-2000米,最大射程3500米。(不過一般都不會打到那麼遠)供彈方式採用30發盒式彈匣,該槍在定型的同一年就開始裝備瑞士軍隊。此槍一直生產到1946年,在瑞士軍中也一直服役到1950年左右的時候。

LMG-25輕機槍採用槍管短後坐自動方式,供彈具為裝在機匣左側的彈匣。裝有木質槍託與小握把,槍管外有氣冷散熱套筒。其工作原理與馬克沁機槍有很多類似之處。該槍的槍管和槍機是一體的,開槍時一同後坐到底。

這種機槍的而肘節閉鎖裝置在機框內完成開閉鎖,這種結構和魯格P08手槍非常相似,而採用如此設計的好處就在於整個後坐衝量非常大,槍機運行的可靠性也比較非高,然而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整根槍管+槍機來回往復運動,導致了其射速並不是非常理想,理論上,該槍射速只有500發/分鐘。

這種LMG-25輕機槍有一處比較特別也可以說是奇葩的地方,就是設計有多用途的兩腳架。不過當時不少同類武器機槍都有這種設計,它的作用是不需要調整高低射界時,讓槍有更好的穩定性,從而提高射擊的精度。這個槍架之所以被稱為多功能,主要是因為LMG25的後腳架還能拆下來裝在槍身前部當前握把使,方便士兵站姿射擊,同時該槍也可以裝在三腳架上當重機槍使用。

這種輕機槍的槍管採用普通鋼製造,槍管外面設計有縱向肋條,提高了槍管強度,並且使槍管容易散熱。測試表明,發射18000發彈後,射擊精度不變。發射25000發彈後,仍能保持較好的精度。這種7.5mm輕機槍在二戰期間,以高精度著稱yy於西方,即使在今天,該槍的一些優點仍然值得輕武器設計者拿來借鑑。

相關焦點

  • 放大版的魯格08?山地民族瑞士的富雷爾輕機槍
    這篇繼續補完之前拉下的瑞士輕武器坑,和大家介紹一下二戰乃至戰前瑞軍裝備的主力輕機槍,富雷爾M25。 這把機槍的正式名稱叫LMG25,LMG是德語(Leichte Maschinengewehr)的縮寫,意為輕機槍(恰好和英文的Light Machinegun對上了...),25則是定型年份-1925年。 話說瑞士也沒捲入一戰,但作為觀察國看著法國本土打的熱火朝天,自然也看到了新的戰爭模式。
  • 肘節式輕機槍?瑞士人的驕傲,不打仗的中立國確實能為所欲為
    富雷爾LMG25,這是一款由瑞士開發的輕機槍。「富雷爾」代表了槍械設計師Adolf Furrer(阿道夫·富雷爾),正是他將肘節式機構加入到輕機槍中;「LMG」代表了德語Leichte Maschinengewehr,翻譯過來就是輕機槍;而「25」代表定型年份,這款武器於1925年被瑞士陸軍採用,距今已有95年歷史。
  • 經典重現:魯格P08、魯格P85手槍,德軍最具有代表性的手槍之一
    魯格P08半自動手槍魯格P08手槍是兩次世界大戰裡德軍最具有代表性的手槍之一,魯格P08停產以後,只有警察中還有人使用。
  • 魯格P08,美國士兵爭相搶奪,日本的「山寨版」模仿了個寂寞
    在德軍眾多手槍型號中,魯格P08手槍當之無愧應位居第一,1904年軍隊就採納了它,直到1942年它們還在發揮價值,其精良的做工與優秀的性能無一不徵服著那些愛槍的人士,因為產量不多,盟軍都在爭相繳獲。德軍看到魯格P08手槍如此吸引人,經常以它為誘餌來設置陷阱去誘殺盟軍士兵。
  • 你管這玩意叫山寨?瑞士仿製的MG42機槍,採用銑削工藝,比德國還要精細
    LMG25輕機槍 瑞士的地理環境以山地為主,地形崎嶇複雜,註定了射程遠、射速高的機槍將成為主力武器,正好當時瑞士軍隊裝備的LMG25輕機槍和MG11重機槍即將淘汰,而通用機槍可以同時取代輕重機槍,所以他們對MG42極為看重。
  • 【槍械講堂】手槍中的貴族--德國魯格P08手槍
    魯格手槍由美籍德國人格奧爾格·魯格於1898年設計,並在1900年起由德國武器及彈藥兵工廠投入生產,7.65毫米口徑的魯格於1900年5月被瑞士陸軍所選中並採用,成為該槍的第一個用戶。後來在1908年,9毫米口徑的版本正式被德國軍隊列裝,雖然在1938年起開始被更新及更先進瓦爾特P38所取代,然而直至二戰結束為止仍沒有完全被取代。
  • 【武備】MG42表弟:瑞士7.5毫米MG51通用機槍
    使用LMG.25輕機槍對空射擊的瑞士陸軍士兵二次大戰剛剛爆發時瑞士軍隊決定裝備著兩種機槍,一個是發展自1884年的馬克沁機槍的水冷重機槍MG11,另一個是1925年採用的使用彈匣供彈的LMG.25輕機槍。
  • 細看:日本大正十一式輕機槍 你所了解的「歪把子」其實並不全面
    當時,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研製的輕機槍都採用彈匣、彈板、彈鏈或彈帶供彈,而大正十一式輕機槍卻獨樹一幟,採用一個結構複雜的彈鬥供彈。彈鬥位於機匣左側,直接向裡面裝進五發彈藥的標準橋夾,即可進行射擊。從這個角度來說,設計者考慮到機槍手可以直接使用普通士兵的彈藥,方便戰場上的彈藥補給。不過複雜的供彈機構,讓這樣的設想最終成為泡影。
  • 著名手槍的非著名母本——魯格手槍的前身博查特C93手槍
    1884年,英籍美國人馬克沁發明了靠火藥後坐力完成自動退殼、裝填和擊發的機槍,開創了自動武器的新紀元,這支機槍的出現,也為自動手槍的發明奠定了基礎
  • 捷克式輕機槍:與日軍歪把子、九六式和九九式輕機槍的淵源
    抗戰初期,日軍大量裝備的是歪把子輕機槍,這挺輕機槍知名度非常高,原因採用了全球獨一無二的敞開式漏鬥供彈模式,將6隻5發橋夾,一次性塞進彈鬥,容彈量為30發。由於漏鬥供彈結構極為複雜,導致歪把子輕機槍對副手的依賴性非常高,原因就是供彈不便,風沙泥濘對敞開式的漏鬥供彈有影響,全槍在射擊時存在卡彈等隱患。
  • 大正十一式(歪把子輕機槍)獨特的結構設計特點介紹
    結構特點大正十一式機槍採用導氣式自動方式,閉鎖機構為楔閂橫動閉鎖,楔閂位於槍機後部,由槍機框上的開閉鎖斜面帶動楔閂作上下起落運動。在供彈方式上使用的是彈鬥供彈原理,開放的供彈彈鬥容量為30發,彈鬥位於機槍槍身左側,可以容納6個水平放置的5發彈夾,彈鬥上方的蓋子向下施加壓力使最底層彈夾打完後疊在上面彈夾會進入輸彈位置。彈鬥底部的推彈裝置將彈夾中的槍彈推向給彈口推彈入膛,依次反覆。仿效法國「哈奇開斯」(Hotchkiss) 用潤滑油潤滑子彈,彈殼需要潤滑才可以靠槍機後坐提供的動能退殼。
  • 德式輕機槍的起點,一戰德軍伯格曼MG15機槍
    在1900年,伯格曼公司申請了一種機槍專利,其閉鎖原理類似白朗寧1917的升降閉鎖塊式,而非馬克沁的肘節式。這種閉鎖結構比較簡單,因此整槍的重量比馬克沁要輕和短。到1902年,這批被稱之為伯格曼02的水冷式套筒機槍問世。再後來,MG02經過改型之後進化為了MG10,射速500發/分。但不管是02還是10,德軍都沒採用。
  • 蘇聯第一款中間威力彈機槍,捷格加廖夫設計的RPD輕機槍
    因為供彈機構多少有點問題,所以你不能往DP-28機槍的彈盤裡裝滿子彈,總要少裝幾發子彈進去,不然就可能出現卡彈的問題。另外,DP-28機槍的彈盤也存在問題,裝填困難就算了,而且還怕磕怕碰,一個不小心就可能導致彈盤鬆動。因此一些有經驗的射手不管什麼時候拿到DP-28機槍,總是要用拳頭先砸一下彈盤,確保不會出現任何供彈問題。
  • 日本版的捷克造——可以上刺刀的96式輕機槍
    上次寫了一篇關於捷克造的文章,今天就來說說日本版的捷克造——96式輕機槍,話不多說先上圖。由於大正十一年式機槍(也就是歪把子)在戰場上故障百出。獨特的漏鬥式彈倉使得在戰場上沙土等雜物極其容易進入槍內造成射擊時卡殼,為此日軍每個機槍手都配備了油壺在射擊前提前塗油。
  •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世界各國的輕機槍合集第一篇
    在當時世界各國軍隊都大量裝備了輕機槍,有的是本國自己生產,也有從國外進口的。性能也有優劣,今天我們就來領略一下二戰時期輕機槍的魅力。僅是合集,不做排名。 1.義大利布雷達M1930輕機槍
  • 答疑向,捷克斯洛伐克的早期輕機槍是怎麼回事
    請教狗兄,以前看過一本書,說捷克1912年就開始研製輕機槍了,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我覺得有兩個可能,一是這個書說的輕機槍和後來的輕機槍不是同個概念,如同白朗寧自動步槍和二戰末期問世的自動步槍不是同個概念。二是當時沒有成功,直到一戰後才搞出雛形。再一點疑問就是ZB輕機槍有沒有參考麥德森,畢竟兩者外形還有點像。
  • 捷克輕機槍,原來研發如此不易
    性能出眾的捷克式輕機槍我國先後外購及仿製了120000多挺,成為抗戰期間中國軍隊的主力輕機槍,甚至連日本軍隊也將繳獲的捷克式輕機槍重新裝備部隊。 1920年,捷克槍械設計師哈力克在布拉格軍械廠設計了一款新式輕機槍,這就是後來著名的ZB-26型7.92毫米輕機槍。
  • 被稱為DP28「大盤雞」的機槍,結構簡單易操作
    相信玩過遊戲的朋友對其中的DP-28"大盤雞"機槍一定是比較熟悉的,這種機槍的特徵非常明顯,在機槍的上方有一個轉盤,這個轉盤就是整體機槍的供彈裝置,每一個轉盤裡可以安裝47顆子彈,這在二戰時期的機槍中,已經算是裝彈量比較多的機槍了,因此在戰鬥時能夠獲得一定的優勢。
  • 神秘的國產7.62毫米雙管輕機槍
    其中,對於數量眾多的捷克式輕機槍改造進行了大膽的論證和探索,重點對其槍管、內膛、彈匣等部位進行改造。為了獲取雙管自動槍械的實驗數據,填補國內雙管槍械的空白,進一步論證該類型槍械,設計師將兩架7.62毫米口徑的捷克式輕機槍「拼裝」在了一起,雙管輕機槍由此誕生。該槍的口徑為7.62毫米,空槍重量11.4公斤,每個彈匣容彈量30發,有效射程600米。
  • 關於56式輕機槍:我軍歷史上火力最猛的輕機槍
    56式輕機槍,非常熟悉,打過非止一次,屬於100發彈鏈供彈的輕機槍,但有一隻圓盤似的彈藥鐵盒子,彈鏈是圈在一起存放裡面的。因此,有許多不明就裡的人,就以為56式輕機槍採用彈鼓供彈,非軍迷不仔細的話,與此後服役我軍的81式和95式班用機槍的彈鼓非常相似的。